本发明涉及膜分离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式管式膜。
背景技术:
膜技术是水净化和纯化的有效手段,使用膜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大大改善水质。与传统分离技术相比,膜技术具有高效、节能、环境友好、过程容易控制、操作方便、易与其他技术集成等优点。膜分离技术已被公认为是目前最有发展前途的高科技之一,近些年来,膜技术迅速发展备受瞩目。
目前,管式膜由于其预处理要求简单、对进水适应能力强、不易堵塞和易清洗等优点在膜应用市场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公知的管式膜填充密度不高、流程短,导致过滤效率低、水收率低;另外膜表面浓差极化现象易导致膜污染,膜元件更换周期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增强式管式膜。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设计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包括管式膜及其内置导流片。所述内置导流片沿管式膜轴向呈螺旋状设于管式膜中。原液从管式膜一端流入,沿管式膜及导流片流过,渗透液透过膜壁,浓缩液从管式膜另一端流出。
所述内置导流片外径与管式膜内径相同。
所述内置导流片的螺距与所述管式过滤膜内径的比值等于或大于1∶1。
所述内置导流片可以为一节或多节串联。
所述多节串联的内置导流片,相邻两节相位相差90°。
所述内置导流片为等螺距或变螺距。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通过螺旋状的内置导流片的设计,能够改变流体运动状态,增加管内湍流效果,克服浓差极化,减少膜污染,延长膜寿命。另外,内置导流片能够延长原水流道,总体上提高管式膜的过滤效率,提高水收率。本发明结构简单,具有很好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设置一节内置导流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设置多节内置导流片串联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1-管式膜,2-内置导流片,3-原液,4-渗透液,5-浓缩液。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用于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为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如图,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包括管式膜(1)及其内置导流片(2)。所述内置导流片沿管式膜轴向呈螺旋状设置于管式膜中。
所述内置导流片外径与管式膜内径相同。
所述内置导流片的螺距与所述管式过滤膜内径的比值等于或大于1∶1。
所述内置导流片可以为一节或多节串联。
所述多节串联的内置导流片,相邻两节相位相差90°。
所述内置导流片为等螺距或变螺距。
本发明工作时,原液(3)从管式膜一端流入,沿管式膜及内置导流片流过,渗透液(4)透过膜壁,浓缩液(5)从管式膜另一端流出。
本发明管式膜内,沿轴向设置螺旋状内置导流片,从管式膜元件一端进水,通过内置导流片的分隔与引导,增强了管内湍流效果,大大减少了膜表面浓差极化,从而大大减少了膜污染,延长了膜元件使用寿命。另外,与传统管式膜相比极大延长了原水流道,总体上提高了过滤效率。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发明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管式膜及其内置导流片。所述内置导流片沿管式膜轴向呈螺旋状设置于管式膜中。原液从管式膜一端流入,沿管式膜及导流片流过,渗透液透过膜壁,浓缩液从管式膜另一端流出。
2.根据权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导流片外径与管式膜内径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导流片的螺距与所述管式膜内径的比值等于或大于1∶1。
4.根据权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导流片可以为一节或多节串联。
5.根据权利要求四所述的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多节串联的内置导流片,相邻两节相位相差90°。
6.根据权利要求一所述的一种增强式管式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置导流片为等螺距或变螺距。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