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大跨度连续梁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连续梁施工方法主要有:支架法、顶推法、转体法、悬臂浇筑法施工。支架法需要在连续梁浇筑位置下方设置临时支撑,而对于浇筑梁长节段多时,该施工方法受地理环境影响大、支架施工时间长;顶推法、转体法施工时,对于大跨度拱加劲不平衡荷载连续梁施工时由于附加荷载大,中跨、边跨荷载不均衡,悬臂浇筑越长造成的不平衡荷载越大,施工线性难以控制、两端不平衡力矩难以平衡、导致安全风险大。以上方法无论在成本上、工期,还是在现场施工过程中都存在很大的缺陷,无法满足现场施工需求,对于大跨度不平衡荷载连续梁很难实现低风险、高效率施工。
悬臂法施工是目前连续梁桥最常用的施工方法之一,对高空大跨深谷及特殊条件下有很大的优势,悬臂法施工一般采用一对悬臂的挂篮对称浇筑,但由于设计结构受力需求或现场施工条件的复杂性,必然会存在悬臂浇筑梁段重量对称性问题。且现有大跨度拱加劲不平衡荷载连续梁施工过程中存在材料消耗大、施工时间长、风险大、效率低等缺点。
现有双线大跨度拱加劲连续梁,设计采用拱加劲连续梁跨越高速公路。由于中跨悬臂挂篮施工在高速公路上方出于安全考虑,需对施工作业面进行全包防护施工;同时因设计梁段吊杆横梁和箱梁内齿块分布不均匀,造成边、中跨两端荷载偏差较大,产生连续梁悬臂施工节段不平衡荷载。
此外,大跨度拱加劲连续梁桥施工时,两侧不平衡受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于结构设计原因;1)由于拱加劲连续由于墩柱两侧连续梁和拱加劲连续梁设计结构不同,拱加劲连续梁侧有加劲横梁及锚固块;2)0#块顶面由于设计拱加劲连续梁拱脚设计,导致两侧存在小偏心荷载;二是施工方面的原因,在很多施工过程中,完全对称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即便主墩两端浇筑的施工块段一样,但由于施工现场一侧需要跨越高速公路需要对挂篮进行安全防护棚架设计从而导致施工荷载的不平衡。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为此,本发明采用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预设方法设计配重平衡荷载,实现拱加劲连续梁弯矩平衡;
s2、采用预设方案完成大跨度拱加劲连续梁不平衡配重施工。
进一步的,所述预设方法为采用预压块在浇筑前对上一节段进行预压配重,当前节段浇筑完成后张拉前,将前一节段的相应重量的配重块移动至当前节段。
进一步的,所述预压块采用标准预压块且重量为3吨,所述配重块的重量的计算过程为:以每个梁段为单元计算浇筑对称段的重量差,以0#块中点为力矩零点,通过配重使两侧累加力矩为零,计算出理论配重。
进一步的,所述拱加劲连续梁弯矩平衡的公式为:
σm1 σm2 m3 m4=m5 σm6 m7;
其中,σm1为边跨各节段配重力矩和;
σm2为边跨各节段浇筑力矩和;
m3为挂篮及施工荷载力矩;
m4为挂篮配重力矩;
m5为0#段拱加劲拱脚力矩;
σm6为中跨节段浇筑力矩(包含吊杆横梁);
m7为带防护棚挂篮力矩。
进一步的,所述采用预设方案完成大跨度拱加劲连续梁不平衡配重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起步节段施工;
s22、标准节段施工;
s23、边跨合龙段施工;
s24、中合龙段配重;
s25、拆除临时结构及配重。
进一步的,所述起步节段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1、进行临时支墩、临时锚固和膺架的安装并对膺架进行预压;
s212、墩顶永久支座就位后,在支架上浇筑0#梁段及拱加劲连续上拱脚,并对其等强张拉压浆;
s213、依次换移挂篮,并完成a1或b1梁段施工;
s214、在0号块和a1或b1梁段上安装挂篮并预压,同时对中墩采取临时锚固措施;
s215、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注a2或b2梁段;
s216、对纵向预应力钢束和a1或b1梁段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与锚固;
s217、浇筑过程中a1边跨梁段紧挨a2边跨梁段并按照对称平衡逐加压重块。
进一步的,所述标准节段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21、当本节段纵向预应力施工完成后,将挂篮移动至下一节段;
s221、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注an或bn梁段,并对an或bn梁段纵向预应力钢束和an-1或bn-1梁段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进行张拉、锚固;
s223、根据对称节段力矩差,现场采用在相应梁段梁面配置预压块的方式消除每节段的不平衡重量;
s224、浇筑过程中在边跨an-1梁段紧挨边跨an梁段按照对称平衡逐加相应配重;
s225、依次重复s221、s222、s223及s224直至边跨合龙段。
进一步的,所述边跨合龙段施工采用螺旋钢管 型钢形式进行支撑,并采用5根直径630mm、壁厚8mm的钢管组成支架,且钢管横向间距为3.1m,钢管顶部放置双拼i56a工字钢作为承重横梁,承重横梁上纵向布置i25a分配梁,分配梁上安装底模系统。
进一步的,所述中合龙段配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41、拆除边墩旁临时托架,并解除边墩支座临时锁定;
s242、移动中孔挂篮,浇筑b19梁段混凝土;
s243、进行桥梁线型联测,确定合龙段两端高程及位置偏差。
进一步的,所述拆除临时结构及配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51、拆除中墩上临时支墩,完成体系转换,并拆除挂篮;
s252、对底板剩余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并锚固;
s253、进行对称跨钢束的对称同时张拉,及边跨、主跨钢束的交替张拉;
s254、对顶板钢束进行张拉;
s255、拆除吊点横梁对称压重。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主要介绍在大跨度不对称截面荷载及移动防护施工条件下,通过分节段平衡配重及移动配载避免一端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力矩,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主梁线性发生较大偏差,保证全桥顺利合龙、达到预期的主梁成桥线性;可以有效的减小因配重产生的截面顶板的拉应力,从而防止裂缝的产生。
本发明针对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悬臂浇筑不平衡荷载连续梁浇筑采用“对称浇筑 分节段加载”施工方法,解决拱加劲连续梁由于设计或施工原因产生不平衡荷载施工方法,此种方法需要在0#块、1#块施工时考虑在浇筑0#块时顶面拱加劲的拱脚荷载不平衡,设置临时支架和临时锚固系统进行平衡,浇筑完成后利用0#、1#顶面梁面安装悬臂挂篮,通过力矩平衡计算,进行节段悬臂施工同时在相应梁段梁面配置预压块的方式抵消每节段不平衡力矩。配重加载主要分为两种:一为附加配重,在进行合龙段施工时抵消悬臂挂篮移位而产生的不均衡荷载;二为平衡配重,因拱加劲一侧结构拱吊杆处设计有吊杆横梁,导致边中跨截面差异,需要采用配重使边中跨达到力矩平衡,平衡配重在合龙段混凝土浇筑时不进行卸载,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预应力张拉全部完成后进行卸载。通过此种方法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主梁线性发生较大偏差,施工过程中,主要进行施工监控及增加配重,确保结构处于平衡状态,不产生失稳现象。
此外,本发明还具备以下优点:悬臂法施工一般采用一对悬臂的挂篮对称浇筑,对一些特殊地形及特殊条件下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调整配重块可实现合龙段两侧高差的精确调整,即调整精度高、易操作、更能提高施工精度;集中配重,随着配重的越大连续梁截面顶板应力逐渐增加;分节段配重相对于集中配重来说能够有效的减小截面顶板的拉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通过分节段平衡配重解决连续不对称施工时一端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弯矩的问题,防止施工过程中主梁线性发生较大偏差,保证全桥顺利合龙、达到预期的主梁成桥线性;该施工工艺解决大跨度不平衡连续梁桥低能耗、高精度、快速、低风险悬臂浇筑施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预压块配置图;
图3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0#块支架布置图之一;
图4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0#块支架布置图之二;
图5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标准段施工图;
图6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边跨现浇段示意图之一;
图7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边跨现浇段示意图之二;
图8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边跨合龙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平衡配重示意图之一;
图10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平衡配重示意图之二;
图11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中跨挂篮合龙示意图;
图12是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中的中跨配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预设方法设计配重平衡荷载,实现拱加劲连续梁弯矩平衡;
其中,对于连续梁悬臂对称浇筑施工中控制不平衡力矩的产生是非常关键的,在实际施工中如何有效控制悬臂梁浇筑力矩的不平衡是悬臂施工的施工重点。一般可通过调整挂篮底部配重和施工时对应节段边中跨同步施工的方式达到平衡,但对于大跨度拱加劲连续不对称断面很难实现,控制难度也随着悬臂施工节段长度增加而增大,同时随着节段长度的增加,不平衡弯矩和偏载重量的敏感性也增加。因此我们需要解决的是在每个对称段施工完挂蓝移至下节段时,保证边、中跨始终保持力矩平衡。因此,本发明采用预设方法,以使每个对称梁段施工时都能实现两端平衡施工。
s2、采用预设方案完成大跨度拱加劲连续梁不平衡配重施工。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预设方法为采用预压块在浇筑前对上一节段进行预压配重,当前节段浇筑完成后张拉前,将前一节段的相应重量的配重块移动至当前节段。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预压块采用标准预压块且重量为3吨,所述配重块的重量的计算过程为:以每个梁段为单元计算浇筑对称段的重量差,以0#块中点为力矩零点,通过配重使两侧累加力矩为零,计算出理论配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拱加劲连续梁弯矩平衡的公式为:
σm1 σm2 m3 m4=m5 σm6 m7;
其中,σm1为边跨各节段配重力矩和;
σm2为边跨各节段浇筑力矩和;
m3为挂篮及施工荷载力矩;
m4为挂篮配重力矩;
m5为0#段拱加劲拱脚力矩;
σm6为中跨节段浇筑力矩;
m7为带防护棚挂篮力矩。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采用预设方案完成大跨度拱加劲连续梁不平衡配重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起步节段施工;
s22、标准节段施工;
s23、边跨合龙段施工;
s24、中合龙段配重;
s25、拆除临时结构及配重。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3-4所示,所述起步节段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1、进行临时支墩、临时锚固和膺架的安装并对膺架进行预压;
s212、墩顶永久支座就位后,在支架上浇筑0#梁段及拱加劲连续上拱脚,并对其等强张拉压浆;
s213、依次换移挂篮,并完成a1或b1梁段施工;
s214、在0号块和a1或b1梁段上安装挂篮并预压,同时对中墩采取临时锚固措施;
s215、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注a2或b2梁段;
s216、对纵向预应力钢束和a1或b1梁段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与锚固;
s217、浇筑过程中a1边跨梁段紧挨a2边跨梁段并按照对称平衡逐加压重块。
其中,0#块和1#块支架由上纵梁、横梁、立柱组成,其中0#块支架立柱兼作临时支墩,施工时先在每排临时支墩顶端顺桥向向下2m处放置三拼i56a型钢作为牛腿形成支架系统。0#梁段灌注时,正式支座与临时支墩均先就位,活动支座并予锁定。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标准节段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21、当本节段纵向预应力施工完成后,将挂篮移动至下一节段;
s221、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注an或bn梁段,并对an或bn梁段纵向预应力钢束和an-1或bn-1梁段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进行张拉、锚固;
s223、根据对称节段力矩差,现场采用在相应梁段梁面配置预压块的方式消除每节段的不平衡重量;
s224、浇筑过程中在边跨an-1梁段紧挨边跨an梁段按照对称平衡逐加相应配重;
s225、依次重复s221、s222、s223及s224直至边跨合龙段。
其中,钢筋安装过程中,在前一节段先配置所需配置的1/2重量的预压块。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前一节段重心位置配置表中重量逐加预压块,在当前节段浇筑完成后张拉前,将前一节段的相应重量的配重块移动至当前节段。预压块应尽量放置在节段的中心,并保证对称,避免产生偏载。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10所示,所述边跨合龙段施工采用螺旋钢管 型钢形式进行支撑,并采用5根直径630mm、壁厚8mm的钢管组成支架,且钢管横向间距为3.1m,钢管顶部放置双拼i56a工字钢作为承重横梁,承重横梁上纵向布置i25a分配梁,分配梁上安装底模系统。
其中,边跨合龙配重加载主要分为两种,一为附加配重,二为平衡配重。配重加载均采用标准预压块。边跨附加配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按浇筑方量进行卸载,平衡配重在边跨合龙段混凝土浇筑时不进行卸载,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预应力张拉开始后进行卸载。
合龙段在配重及卸载期间,应保持两端对称进行,即在中边跨合龙段上一节段同时进行平衡配重加载。混凝土浇筑时在边跨侧的平衡配重同步进行卸载:
(1)如在允许范围内(±2cm)则不进行附加配重加载;
(2)如高差超过允许范围且上一节段端部梁底高于理论值,则应在上一节段施加附加配重,具体数量根据实测高差结合监控单位模拟计算确定;
(3)如高差超过允许范围且上一节段端部梁底低于理论值,则应在上一节段通过减小平衡配重的形式来实现,边跨合龙段平衡配重采用提前加载的形式以抵消合龙段混凝土浇筑时荷载增加引起的梁体变形。边跨合龙钢筋施工前在中、边跨侧合龙段上一节段梁面各配置相当于边跨合龙段混凝土1/2重量的预压块,平衡配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卸载,卸载的速度与浇筑速度基本同步,边跨合龙时只卸载边跨侧的平衡配重,中跨侧平衡配重保留。
在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1-12所示,所述中合龙段配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41、拆除边墩旁临时托架,并解除边墩支座临时锁定;
s242、移动中孔挂篮,浇筑b19梁段混凝土;
其中,大里程侧挂篮从端头后退一节段段,挂篮后退前整体降低0.8米,同时保证底篮和外滑梁水平,保证挂篮顺利后退。小里程侧挂篮前移米合龙段,底模系用32mm精轧螺纹钢与两侧相邻节段底板预留孔进行锚固,侧模用32mm精轧螺纹钢与两侧相邻节段顶板预留孔锚固。
s243、进行桥梁线型联测,确定合龙段两端高程及位置偏差。
其中,中跨合龙配重加载主要分为两种,一为附加配重,二为平衡配重。平衡配重在边跨合龙施工时已经在中跨项目节段加载完毕,需要将配重块移至合龙段相邻节段并根据实测数据增减配重块。附加配重应根据边跨预应力张拉后合龙段相邻节段中跨梁底高差决定,中跨合龙前对两侧梁端高程进行测量,将数据反馈给监控单位,由监控单位提供相应两端的附加配置值。当两端高差小于2cm时可以直接合龙不采用附加配重。引起合龙段两端高差超限的主要因素有:合龙段相邻节段施工偏差,两侧挂篮前移、后退引起的高差变化。
附加配重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卸载,卸载的速度与浇筑速度基本同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拆除临时结构及配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51、拆除中墩上临时支墩,完成体系转换,并拆除挂篮;
s252、对底板剩余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并锚固;
s253、进行对称跨钢束的对称同时张拉,及边跨、主跨钢束的交替张拉;
s254、对顶板钢束进行张拉;
s255、拆除吊点横梁对称压重。
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发明的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主要介绍在大跨度不对称截面荷载及移动防护施工条件下,通过分节段平衡配重及移动配载避免一端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力矩,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主梁线性发生较大偏差,保证全桥顺利合龙、达到预期的主梁成桥线性;可以有效的减小因配重产生的截面顶板的拉应力,从而防止裂缝的产生。本发明针对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悬臂浇筑不平衡荷载连续梁浇筑采用“对称浇筑 分节段加载”施工方法,解决拱加劲连续梁由于设计或施工原因产生不平衡荷载施工方法,此种方法需要在0#块、1#块施工时考虑在浇筑0#块时顶面拱加劲的拱脚荷载不平衡,设置临时支架和临时锚固系统进行平衡,浇筑完成后利用0#、1#顶面梁面安装悬臂挂篮,通过力矩平衡计算,进行节段悬臂施工同时在相应梁段梁面配置预压块的方式抵消每节段不平衡力矩。配重加载主要分为两种:一为附加配重,在进行合龙段施工时抵消悬臂挂篮移位而产生的不均衡荷载;二为平衡配重,因拱加劲一侧结构拱吊杆处设计有吊杆横梁,导致边中跨截面差异,需要采用配重使边中跨达到力矩平衡,平衡配重在合龙段混凝土浇筑时不进行卸载,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预应力张拉全部完成后进行卸载。通过此种方法可以防止施工过程中主梁线性发生较大偏差,施工过程中,主要进行施工监控及增加配重,确保结构处于平衡状态,不产生失稳现象。
此外,本发明还具备以下优点:悬臂法施工一般采用一对悬臂的挂篮对称浇筑,对一些特殊地形及特殊条件下有很大的优势;通过调整配重块可实现合龙段两侧高差的精确调整,即调整精度高、易操作、更能提高施工精度;集中配重,随着配重的加大连续梁截面顶板应力逐渐增加;分节段配重相对于集中配重来说能够有效的减小截面顶板的拉应力,防止裂缝的产生;通过分节段平衡配重解决连续不对称施工时一端产生较大的不平衡弯矩的问题,防止施工过程中主梁线性发生较大偏差,保证全桥顺利合龙、达到预期的主梁成桥线性;该施工工艺解决大跨度不平衡连续梁桥低能耗、高精度、快速、低风险悬臂浇筑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预设方法设计配重平衡荷载,实现拱加劲连续梁弯矩平衡;
s2、采用预设方案完成大跨度拱加劲连续梁不平衡配重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方法为采用预压块在浇筑前对上一节段进行预压配重,当前节段浇筑完成后张拉前,将前一节段的相应重量的配重块移动至当前节段。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压块采用标准预压块且重量为3吨,所述配重块的重量的计算过程为:以每个梁段为单元计算浇筑对称段的重量差,以0#块中点为力矩零点,通过配重使两侧累加力矩为零,计算出理论配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加劲连续梁弯矩平衡的公式为:
σm1 σm2 m3 m4=m5 σm6 m7;
其中,σm1为边跨各节段配重力矩和;
σm2为边跨各节段浇筑力矩和;
m3为挂篮及施工荷载力矩;
m4为挂篮配重力矩;
m5为0#段拱加劲拱脚力矩;
σm6为中跨节段浇筑力矩;
m7为带防护棚挂篮力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预设方案完成大跨度拱加劲连续梁不平衡配重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起步节段施工;
s22、标准节段施工;
s23、边跨合龙段施工;
s24、中合龙段配重;
s25、拆除临时结构及配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起步节段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11、进行临时支墩、临时锚固和膺架的安装并对膺架进行预压;
s212、墩顶永久支座就位后,在支架上浇筑0#梁段及拱加劲连续上拱脚,并对其等强张拉压浆;
s213、依次换移挂篮,并完成a1或b1梁段施工;
s214、在0号块和a1或b1梁段上安装挂篮并预压,同时对中墩采取临时锚固措施;
s215、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注a2或b2梁段;
s216、对纵向预应力钢束和a1或b1梁段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进行张拉与锚固;
s217、浇筑过程中a1边跨梁段紧挨a2边跨梁段并按照对称平衡逐加压重块。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准节段施工还包括以下步骤:
s221、当本节段纵向预应力施工完成后,将挂篮移动至下一节段;
s221、在挂篮上悬臂对称浇注an或bn梁段,并对an或bn梁段纵向预应力钢束和an-1或bn-1梁段竖向和横向预应力筋进行张拉、锚固;
s223、根据对称节段力矩差,现场采用在相应梁段梁面配置预压块的方式消除每节段的不平衡重量;
s224、浇筑过程中在边跨an-1梁段紧挨边跨an梁段按照对称平衡逐加相应配重;
s225、依次重复s221、s222、s223及s224直至边跨合龙段。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边跨合龙段施工采用螺旋钢管 型钢形式进行支撑,并采用5根直径630mm、壁厚8mm的钢管组成支架,且钢管横向间距为3.1m,钢管顶部放置双拼i56a工字钢作为承重横梁,承重横梁上纵向布置i25a分配梁,分配梁上安装底模系统。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合龙段配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41、拆除边墩旁临时托架,并解除边墩支座临时锁定;
s242、移动中孔挂篮,浇筑b19梁段混凝土;
s243、进行桥梁线型联测,确定合龙段两端高程及位置偏差。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拱加劲不对称截面连续梁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拆除临时结构及配重还包括以下步骤:
s251、拆除中墩上临时支墩,完成体系转换,并拆除挂篮;
s252、对底板剩余预应力钢束进行张拉并锚固;
s253、进行对称跨钢束的对称同时张拉,及边跨、主跨钢束的交替张拉;
s254、对顶板钢束进行张拉;
s255、拆除吊点横梁对称压重。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