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路桩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85


    本申请涉及交通路障设备技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升降路桩系统。



    背景技术:

    升降路桩是一种可对恶意冲关、冲卡的车辆进行及时有效的拦截,用于保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的阻车装置。常用的升降阻车路桩主要为手动式路桩、液压路桩、电动路桩等。

    相关技术中,升降路桩包括底座、预埋壳和升降柱,在底座上固定有液压缸,预埋壳设置于底座上,液压缸的活塞杆伸入升降柱内与升降杆的内顶部固定连接,在路面上开设安装凹坑,把底座和预埋壳放置在安装凹坑内,然后进行预埋。液压缸的伸缩杆控制升降柱上,对路面上的车辆进行阻挡。液压缸的伸缩杆控制升降柱下降至与路面齐平的时候,车辆可以自由行驶和停放。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为了便于升降柱上升和下降,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将存在间隙,路面上的泥沙容易掉落至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容易对升降柱的升降造成阻碍,影响升降柱的正常运行。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由于路面上的泥沙掉落至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间隙中,影响升降柱的正常运动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升降路桩系统。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包括固定于地面安装凹坑内的若干升降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降柱本体包括底座、预埋壳、升降柱和第一法兰,所述预埋壳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升降柱穿设于预埋壳内,所述第一法兰设置于预埋壳远离底座的一端,所述升降柱和所述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柱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封堵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底座和预埋壳预埋的地下,升降柱远离底座的一端和地面齐平,升降柱有两个状态,第一,升降柱也位于地下,即,升降柱在预埋壳内。第二升降柱位于地上。升降柱上升和下降均升降装置控制,升降柱在上升和下降的时候,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存在间隙,以减少升降柱在升降的时候产生的摩擦。当升降柱处于静止状态时,即升降柱位于地面,并且升降柱上升至最高点的时候,以及升降柱位于地下,并且位于最低点的时候,此时,封堵装置启动,对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密封,从而能够减少砂石掉落至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缝隙中,使升降柱在上升和下降的时候正常运行。

    可选的,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多个封堵机构,所述封堵机构设置于预埋壳远离底座的一端;

    每个所述封堵机构包括封堵块和驱动组件,所述预埋壳远离底座的一端的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宽度方向的中心线朝升降柱的方向设置,所述封堵块滑动穿设于安装槽内,所述驱动组件设置于预埋壳和升降柱上;

    当升降柱处于运动状态时,所述封堵块位于第一安装槽内;

    当升降柱处于静止状态时,多个所述封堵块朝向升降柱的方向伸出第一安装槽,并与升降柱的外壁面相抵;

    所述封堵块和预埋壳之间设置有复位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柱上升至最高点或者升降柱下降至最低点的时候,驱动组件推动封堵块朝升降柱的方向运动,使封堵块与升降柱之间相互抵接,从而能够对预埋壳和升降柱之间存在的间隙进行密封。当升降柱处于上升或者下降的过程中的时候,复位件将控制封堵块将与升降柱之间脱离接触,以便于升降柱的上升和下降。

    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第一推块、第二推块和第三推块;

    所述预埋壳靠近第一安装槽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预埋壳朝向底座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一安装槽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和第三安装槽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封堵块上开设有将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连通的通孔;

    所述第一推块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块和第二块,所述第一块远离第二第二块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滚轮,所述第一块穿设于通孔内,所述第二块穿设于第二安装槽内,所述封堵块远离升降柱的一端设置为斜面,所述斜面朝向第一块设置,所述滚轮与斜面滚动连接;

    所述第二推块固定于升降柱朝向底座的一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块伸出第二安装槽的一端朝向升降柱设置,当升降柱伸出路面的时候,所述第二推块远离底座的一面与第二块伸出第二安装槽的一端且朝向底座的一面相抵;

    所述第三推块穿设于第三安装槽内,所述第三推块与第三安装槽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通孔内且位于第二安装槽和第三安装槽之间穿设有推杆,所述推杆朝向底座的一端与第三推块远离升降柱的一端且远离底座的一面相抵,当升降柱位于预埋壳内部的时候,所述第二推块朝向底座的一面与第三推块伸出第三安装槽的一端且远离底座的一面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柱上升的时候,第二推块与第一推块和第三推块之间脱离连接,封堵块处于复位的状态,即封堵块和升降柱之间脱离连接,升降柱能够在升降装置的驱动下顺利的升降。当升降柱逐渐上升,第二推块触碰到第一推块的时候,封堵块依然处于原点,升降柱持续上升,第二推块把第二块朝远离底座的方向推送,由于第一块和第二块相互连接,又由于通孔的设置,第二块运动的时候,第一块将随着第二块上升。封堵块只能沿着第二安装槽的长度方向运动,因此当第一块对封堵块进行推送的时候,封堵块将沿着第二安装槽的长度方向朝升降柱的方向运动,滚轮和封堵块上的斜面将产生相对位移,即可通过封堵块对预埋壳和升降柱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升降柱上升至最高点,并且处于静止的状态的时候,第二块和第二推块之间始终处于相抵的装置,因此封堵块将一直处于与升降柱抵紧的装置。当升降柱下降的时候,升降柱上的第二推块将下压第三推块,根据杠杆原理,当第三推块的一端下降的时候,第三推块的另一端将推动推杆朝远离底座的方向运动,推杆将推动第一块,从而能够将封堵块朝升降柱壁面推送,从而能够在升降柱处于最低处的时候,也能够通过封堵块对预埋壳和升降柱之间进行密封。

    可选的,所述预埋壳体上设置有喷吹系统,所述喷吹系统包括气泵、排气总管和若干排气分管,所述气泵固定于地面的安装凹坑内,所述排气总管设置于地面的安装凹坑内,所述排气总管与气泵连接,所述排气总管靠近若干升降柱本体设置;

    每个所述预埋壳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排气孔,每个所述预埋壳外壁上开设有排气口,所述排气口与若干所述排气孔远离升降柱的一端相通设置,每个所述排气孔均朝升降柱的方向且朝远离底座的方向倾斜设置;

    若干所述排气分管和若干排气孔口一一对应相通设置,每个所述排气分管均与排气总管相通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柱在上升和下降的时候,为了减少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产生的摩擦,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存在间隙,为了让路面的砂石不容易在升降柱上升和下降的时候掉落至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间隙,在升降柱上升和下降的时候,气泵启动,气体通过排气总管进入排气分管,然后通过排气分管进入到排气孔内,然后气体通过排气口排出,气体将喷吹在预埋壳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中,使路面的砂石难以掉落在预埋壳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中。升降柱在逐渐上升的时候,气体持续的喷出,一方面能够减少路面的砂石掉落在预埋壳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中,另一方面,能够对预埋壳内部和升降柱的内部进行喷吹,能够使预埋壳和升降柱保持干燥的状态,从而能够减少预埋壳和升降柱的损坏。

    可选的,若干所述预埋壳体的底部穿设有排气管,所述排气管远离预埋壳体的一端与排气总管相连接,所述排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所述预埋壳体内部的气体朝排气总管的方向流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通过排气孔从预埋壳和升降柱之间的间隙中喷出,但是还是会有部门气体滞留在预埋壳内部,滞留在预埋壳内部的气体将通过排气管进入排气总管内,从而不容易在预埋壳内堆积较多的气体,并且还能够对预埋壳内部的气体进行再次利用。

    可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件和导向机构,所述升降驱动件固定于底座上,所述升降柱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升降柱远离底座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所述升降驱动件远离底座的一端与固定块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机构包括若干导向柱和导向块,所述预埋壳远离底座的一端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法兰,每个所述导向柱固定于第二法兰和底座之间,所述导向块固定套设于升降柱朝向底座的端部,所述导向块滑动套设于导向柱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升降驱动件驱动升降柱上升,升降柱上升的时候,导向块将沿着导向柱的轴向滑动,升降柱上升的时候,不容易产生晃动的现象,从而能够使升降柱上升的时候更加的平稳,并且导向柱还能够对升降柱起到支撑的效果。

    可选的,所述导向块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安装槽,所述安装孔的侧壁上且位于第四安装槽内设置有若干滚珠,若干所述滚珠与导向柱之间滚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珠的设置,能够对导向柱和导向块之间的运动进行补偿,当升降柱在上升的时候,产生晃动或者歪斜的还是,滚珠能够对导向柱和导向块之间进行补偿,从而能够使导向块和导向柱之间不是处于同轴的时候,也能够在导向柱上正常滑动。

    可选的,所述升降柱远离底座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灯带,所述升降柱外壁靠近灯带的位置设置有测距仪和摄像头,所述升降柱靠近测距仪的位置设置有报警器,所述测距仪、摄像头和报警器电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灯带的设置,能够对司机进行警示,司机看到灯带的时候,能够判断出升降路桩的位置,警示此路不通。测距仪的设置,能够对车辆和升降柱之间的距离进行判断,当车辆和升降柱之间的距离较小的时候,报警器将发出警报。摄像头的设置,能够便于将故意撞击升降柱的车辆拍摄记录。

    可选的,所述第二块朝向第一块的位置竖直固定有锁紧块,所述锁紧块位于第二块的两侧,两个所述锁紧块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凸起,所述第一块的两侧开设有与凸起配合卡接的凹坑。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块穿设于通孔内部的时候,第一块所在的平面和第二块所在的平面相交,凸起和凹坑的设置,能够便于将第一块和第二块的位置进行限定,从而能够使第一块和第二块的位置更加可靠。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封堵装置的设置,能够对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密封,以减少砂石掉落至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缝隙中,使升降柱能够正常运行;

    2.通过第一推块、第二推块、第三推块、第一安装槽、第二安装槽、第三安装槽和通孔的设置,能够使升降柱处于静止状态的时候,对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缝隙进行密封;

    3.通过喷吹系统的设置,能够减少升降柱在运动的时候有泥沙掉落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缝隙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路桩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升降柱的全剖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导向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4中b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2中c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d部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是用于体现喷吹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升降柱本体;11、底座;12、预埋壳;121、第一安装槽;122、第二安装槽;123、第三安装槽;124、通孔;13、升降柱;14、第一法兰;15、第二法兰;2、封堵机构;21、封堵块;22、驱动组件;221、第一推块;2211、第一块;2212、第二块;2213、滚轮;2214、锁紧块;2215、凸起;2216、凹坑;222、第二推块;223、第三推块;224、斜面;225、推杆;3、复位件;4、喷吹系统;41、气泵;42、排气总管;43、排气分管;44、排气孔;45、排气口;46、排气管;47、单向阀;5、升降驱动件;6、导向机构;61、导向柱;62、导向块;63、安装孔;64、第四安装槽;65、滚珠;7、固定块;8、灯带;81、测距仪;82、摄像头;83、报警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8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参照图1和图2,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包括升降柱本体1,升降柱本体1包括底座11、预埋壳12、升降柱13和第一法兰14,预埋壳12固定于底座11上,升降柱13穿设于预埋壳12内,第一法兰14固定于预埋壳12的顶部。在需要设置路桩的地面挖设有安装凹坑,工作人员将安装完成的升降柱本体1放置在安装凹坑内,然后在预埋壳12预埋在地下,需要阻挡车辆的时候,将升降柱13上升即可。

    参照图2,在底座11和升降柱13之间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件5和导向机构6,本实施例中,升降驱动件5为液压缸,液压缸固定于底座11上。导向机构6设置于底座11和第一法兰14之间,便于升降柱13升降时候的导向。升降柱13内部中空设置,升降柱13远离底座11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7,液压缸的活塞杆的端部与固定块7固定连接。启动液压缸,液压缸的活塞杆伸长,即可驱动升降柱13上升,升降柱13上升到最高处停止,即可成为路桩。液压缸的活塞杆缩短,即可将路面上的升降柱13下降,升降柱13下降至地下,并且当升降柱13的顶面和路面齐平的时候,液压缸停止运行。

    参照图3,升降柱13远离底座11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灯带8,灯带8环绕升降柱13一圈。升降柱13外壁靠近灯带8的位置设置有相互电连接的测距仪81、摄像头82和报警器83。灯带8以及测距仪81和报警器83能够对来往的车辆起到警示的作用,摄像头82不但能够记录故意撞击升降柱13的车辆,还能够起到警示的效果,让司机知道此处设置有摄像头82,不要干违法违规的事。

    参照图4和图5,导向机构6包括若干导向柱61和导向块62,预埋壳12远离底座11的一端固定有第二法兰15,第二法兰15位于预埋壳12的内壁面上,导向柱61的一端固定穿设于第二法兰15上,导向柱61的另一端固定于底座11上。导向块62固定套设于升降柱13朝向底座11的端部,导向块62上且位于周边的位置开设有若干安装孔63,安装孔63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第四安装槽64,在安装孔63的侧壁上且位于第四安装槽64内设置有若干滚珠65。导向块62滑动套设于导向柱61上,若干滚珠65与导向柱61之间滚动连接。

    参照图2和图6,在升降柱13和预埋壳12之间设置有封堵装置,封堵装置包括多个封堵机构2,多个封堵机构2均设置于预埋壳12远离底座11的一端。在预埋壳12远离底座11的一端的第一安装槽121,预埋壳12靠近第一安装槽12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2,预埋壳12朝向底座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安装槽123,第一安装槽12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二安装槽12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和第三安装槽123宽度方向的中心线朝升降柱13的方向设置,并且第一安装槽12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二安装槽12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和第三安装槽123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相互平行设置。在预埋壳12上且位于第一安装槽121远离升降柱13的一端开设有通孔124,通孔124能够将第一安装槽121、第二安装槽122和第三安装槽123连通。

    参照图6,每个封堵机构2包括封堵块21和驱动组件22,封堵块21滑动穿设于第一安装槽121内,第一法兰14固定于预埋壳12的顶部,能够对第一安装槽121内的封堵块21的厚度方向进行限位,从而能够使封堵块21只能沿着第一安装槽121的长度方向运动。在封堵块21和预埋壳12之间设置有复位件3,本实施例中,复位件3为弹簧。

    参照图2和图6,驱动组件22包括第一推块221、第二推块222和第三推块223,第一推块22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块2211和第二块2212,第一块2211穿设于通孔124内,第二块2212穿设于第二安装槽122内。第二推块222固定于升降柱13朝向底座11的一端的侧壁上,第三推块223穿设于第三安装槽123内。第一块2211远离第二第二块2212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滚轮2213,安装第一推块221的时候,首先将第一块2211朝第二安装槽122内推送,第一块2211将与通孔124的侧壁相抵,由于滚轮2213和通孔124壁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当第一块2211持续朝通孔124的壁面推送的时候,第一块2211和第二块2212之间将产生转动,从而能够使第一块2211进入通孔124内。

    参照图7,在第二块2212朝向第一块2211的位置竖直固定有锁紧块2214,锁紧块2214位于第二块2212的两侧,两个锁紧块2214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凸起2215,第一块2211的两侧开设有与凸起2215配合卡接的凹坑2216。当第二块2212穿设于通孔124内部的时候,凸起2215和凹坑2216相互配合卡紧,从而能够使第一块2211不容易与通孔124脱离连接。

    参照图6和图7,封堵块21远离升降柱13的一端设置为斜面224,斜面224朝向第一块2211设置,滚轮2213与斜面224滚动连接。当升降柱13逐渐上升,第二推块222触碰到第二块2212的时候,第二块2212运动的时候,第一块2211将随着第二块2212上升,封堵块21将沿着第二安装槽122的长度方向朝升降柱13的方向运动,滚轮2213和封堵块21上的斜面224将产生相对位移,即可通过封堵块21对预埋壳12和升降柱13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

    参照图2和图6,第三推块223穿设于第三安装槽123内,第三推块223与第三安装槽123内壁转动连接,通孔124内且位于第二安装槽122和第三安装槽123之间滑动穿设有推杆225,推杆225朝向底座11的一端与第三推块223远离升降柱13的一端且远离底座11的一面相抵,推杆225的另一端与第一块2211靠近第二块2212的端部相抵。当升降柱13位于预埋壳12内部的时候,第二推块222朝向底座11的一面与第三推块223伸出第三安装槽123的一端且远离底座11的一面相抵。当升降柱13下降的时候,升降柱13上的第二推块222将下压第三推块223,根当第三推块223的一端下降的时候,第三推块223的另一端将推动推杆225朝远离底座11的方向运动,推杆225将推动第一块2211,从而能够将封堵块21朝升降柱13壁面推送,对预埋壳12和升降柱13之间进行密封。

    参照图8,预埋壳12体上设置有喷吹系统4,通过喷吹系统4对升降柱13和预埋壳12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喷吹。喷吹系统4包括气泵41、排气总管42和若干排气分管43,气泵41和排气总管42均固定于地面的安装凹坑内,气泵41和排气总管42连接,气泵41排出的气进入排气总管42内部,排气总管42靠近若干升降柱本体1设置,若干排气分管43与排气总管42连通设置。每个预埋壳12的侧壁上均倾斜开设有若干排气孔44,每个预埋壳12外壁上开设有排气口45,排气口45与若干排气孔44远离升降柱13的一端相通设置,每个排气孔44均朝升降柱13的方向且朝远离底座11的方向倾斜设置,若干排气分管43和若干排气孔44口一一对应相通设置。

    参照图1,若干预埋壳12体的底部穿设有排气管46,排气管46远离预埋壳12体的一端与排气总管42相连接,从而能够将预埋壳12内部的气体进行收集进入排气总管42内。排气管46上设置有单向阀47,预埋壳12体内部的气体朝排气总管42的方向流动。气体喷吹的时候,由于单向阀47的设置,气体不容易通过排气管46进入预埋壳12内,气体将从排气孔44喷吹并且朝远离底座11的方向喷吹,把升降柱13和预埋壳12之间的间隙进行喷吹的同时,还能够对预埋壳12内部进行喷吹,不但能够减少泥沙落入升降柱13和预埋壳12之间的间隙中,还能够使预埋壳12内部始终保持干燥。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升降路桩系统的实施原理为:升降柱13上升的时候,第二推块222与第三推块223之间逐渐脱离连接,由于复位件3的设置,封堵块21将逐渐进行复位,当第二推块222和第三推块223完全脱离接触的时候,封堵块21位于原点,即,封堵块21位于第一安装槽121内。升降柱13持续上升,第二推块222将碰触到第二块2212,第二推块222把第二块2212朝远离底座11的方向推送,第二块2212运动的时候,第一块2211将随着第二块2212上升,封堵块21将沿着第二安装槽122的长度方向朝升降柱13的方向运动,滚轮2213和封堵块21上的斜面224将产生相对位移,即可通过封堵块21对预埋壳12和升降柱13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升降柱13上升至最高点,并且处于静止的状态的时候,封堵块21将一直处于与升降柱13抵紧的装置。

    当升降柱13下降的时候,升降柱13上的第二推块222将逐渐与第二块2212脱离连接,封堵块21将逐渐复位,升降柱13持续下降的时候,升降柱13上的第二推块222将下压第三推块223,根据杠杆原理,当第三推块223的一端下降的时候,第三推块223的另一端将推动推杆225朝远离底座11的方向运动,推杆225将推动第一块2211,从而能够将封堵块21朝升降柱13壁面推送,即可通过封堵块21对预埋壳12和升降柱13之间的空隙进行密封。在升降柱13处于最低处的时候,第二推块222始终对第三推块223施加压力,封堵块21将始终对预埋壳12和升降柱13之间进行密封。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包括固定于地面安装凹坑内的若干升降柱本体(1),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升降柱本体(1)包括底座(11)、预埋壳(12)、升降柱(13)和第一法兰(14),所述预埋壳(12)设置于所述底座(11)上,所述升降柱(13)穿设于预埋壳(12)内,所述第一法兰(14)设置于预埋壳(12)远离底座(11)的一端,所述升降柱(13)和所述底座(11)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柱(13)升降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柱(13)和预埋壳(12)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升降柱(13)和预埋壳(12)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封堵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封堵装置包括多个封堵机构(2),所述封堵机构(2)设置于预埋壳(12)远离底座(11)的一端;

    每个所述封堵机构(2)包括封堵块(21)和驱动组件(22),所述预埋壳(12)远离底座(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一安装槽(121),所述第一安装槽(12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朝升降柱(13)的方向设置,所述封堵块(21)滑动穿设于第一安装槽(121)内,所述驱动组件(22)设置于预埋壳(12)和升降柱(13)上;

    当升降柱(13)处于运动状态时,所述封堵块(21)位于第一安装槽(121)内;

    当升降柱(13)处于静止状态时,多个所述封堵块(21)朝向升降柱(13)的方向伸出第一安装槽(121),并与升降柱(13)的外壁面相抵;

    所述封堵块(21)和预埋壳(12)之间设置有复位件(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22)包括第一推块(221)、第二推块(222)和第三推块(223);

    所述预埋壳(12)靠近第一安装槽(121)的位置开设有第二安装槽(122),所述预埋壳(12)朝向底座(11)的一端开设有第三安装槽(123),所述第二安装槽(122)宽度方向的中心线、第一安装槽(121)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和第三安装槽(123)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平行设置,所述封堵块(21)上开设有将第一安装槽(121)、第二安装槽(122)和第三安装槽(123)连通的通孔(124);

    所述第一推块(221)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块(2211)和第二块(2212),所述第一块(2211)远离第二块(2212)的一端转动设置有滚轮(2213),所述第一块(2211)穿设于通孔(124)内,所述第二块(2212)穿设于第二安装槽(122)内,所述封堵块(21)远离升降柱(13)的一端设置为斜面(224),所述斜面(224)朝向第一块(2211)设置,所述滚轮(2213)与斜面(224)滚动连接;

    所述第二推块(222)固定于升降柱(13)朝向底座(11)的一端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块(2212)伸出第二安装槽(122)的一端朝向升降柱(13)设置,当升降柱(13)伸出路面的时候,所述第二推块(222)远离底座(11)的一面与第二块(2212)伸出第二安装槽(122)的一端且朝向底座(11)的一面相抵;

    所述第三推块(223)穿设于第三安装槽(123)内,所述第三推块(223)与第三安装槽(123)内壁转动连接,所述通孔(124)内且位于第二安装槽(122)和第三安装槽(123)之间穿设有推杆(225),所述推杆(225)朝向底座(11)的一端与第三推块(223)远离升降柱(13)的一端且远离底座(11)的一面相抵,当升降柱(13)位于预埋壳(12)内部的时候,所述第二推块(222)朝向底座(11)的一面与第三推块(223)伸出第三安装槽(123)的一端且远离底座(11)的一面相抵。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埋壳(12)体上设置有喷吹系统(4),所述喷吹系统(4)包括气泵(41)、排气总管(42)和若干排气分管(43),所述气泵(41)固定于地面的安装凹坑内,所述排气总管(42)设置于地面的安装凹坑内,所述排气总管(42)与气泵(41)连接,所述排气总管(42)靠近若干升降柱本体(1)设置;

    每个所述预埋壳(12)的侧壁上均开设有若干排气孔(44),每个所述预埋壳(12)外壁上开设有排气口(45),所述排气口(45)与若干所述排气孔(44)远离升降柱(13)的一端相通设置,每个所述排气孔(44)均朝升降柱(13)的方向且朝远离底座(11)的方向倾斜设置;

    若干所述排气分管(43)和若干排气孔(44)口一一对应相通设置,每个所述排气分管(43)均与排气总管(42)相通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预埋壳(12)体的底部穿设有排气管(46),所述排气管(46)远离预埋壳(12)体的一端与排气总管(42)相连接,所述排气管(46)上设置有单向阀(47),所述预埋壳(12)体内部的气体朝排气总管(42)的方向流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驱动件(5)和导向机构(6),所述升降驱动件(5)固定于底座(11)上,所述升降柱(13)内部中空设置,所述升降柱(13)远离底座(11)的一端固定有固定块(7),所述升降驱动件(5)远离底座(11)的一端与固定块(7)固定连接;

    所述导向机构(6)包括若干导向柱(61)和导向块(62),所述预埋壳(12)远离底座(11)的一端的内壁上固定有第二法兰(15),每个所述导向柱(61)固定于第二法兰(15)和底座(11)之间,所述导向块(62)固定套设于升降柱(13)朝向底座(11)的端部,所述导向块(62)滑动套设于导向柱(61)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块(62)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63),所述安装孔(63)的侧壁上开设有第四安装槽(64),所述安装孔(63)的侧壁上且位于第四安装槽(64)内设置有若干滚珠(65),若干所述滚珠(65)与导向柱(61)之间滚动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柱(13)远离底座(11)的一端的外表面设置有灯带(8),所述升降柱(13)外壁靠近灯带(8)的位置设置有测距仪(81)和摄像头(82),所述升降柱(13)靠近测距仪(81)的位置设置有报警器(83),所述测距仪(81)、摄像头(82)和报警器(83)电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块(2212)朝向第一块(2211)的位置竖直固定有锁紧块(2214),所述锁紧块(2214)位于第二块(2212)的两侧,两个所述锁紧块(2214)相对的一面均设置有凸起(2215),所述第一块(2211)的两侧开设有与凸起(2215)配合卡接的凹坑(2216)。

    技术总结
    本申请涉及一种升降路桩系统,属于交通路障设备技术的领域,其包括固定于地面安装凹坑内的若干升降柱本体,其特征在于:每个升降柱本体包括底座、预埋壳、升降柱和第一法兰,预埋壳设置于底座上,升降柱穿设于预埋壳内,第一法兰设置于预埋壳远离底座的一端,升降柱和底座之间设置有用于驱动升降柱升降的升降装置,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设置有用于对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间隙进行密封的封堵装置。通过封堵装置对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产生的间隙进行密封,以减少砂石掉落至升降柱和预埋壳之间的缝隙中,使升降柱在上升和下降的时候正常运行。

    技术研发人员:段修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快而立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7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4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