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55


    本发明涉及音频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无标准接口或传输协议非标准或采取加密技术的数字端对端设备非常多,采用现有电声测试方法无法进行有效测试,只能采用端对端的全程声信号测试。其中,以住宅安全技术防范产品楼寓对讲系统为例,因其传输协议非标准和接口的非标准,其语音质量的测试只能进行全程声测试。诸如,家庭楼宇对讲机中,在门口按下某户家庭的门铃时,主人在家取下话筒或者采取免提的方式可以与客人进行对话,在此过程中,不免会产生回音,尤其是当主人在家采取免提的方式接通时,双方很容易受到自己在另一方的声音的干扰,同时,当主人采用手柄话筒接通时,手柄话筒内部直接将请求端发送的音频信息发送给请求端也产生回音,因此,需要预先测试获取该智能系统的回音情况,回音抑制的测试越来越成为智能技术领域关注的焦点。

    因此,如何高效的完成回音抑制的测试实验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面临的一大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通过发送模块的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传输给第一本地对讲机,第一本地对讲机将所述测试信号通过系统网络传输给相关设备,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返回给发送模块,然后计算部分测试信号产生的耳承声压pi,根据公式计算所述音频信号返回到发送模块的平均声压差,作为很衡量回音特性的参数,该技术方案具体为:

    一种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包括发送模块、系统网络和接收模块的智能通讯系统,且发送模块包括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第一本地对讲机和第一音频分析仪;

    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经过所述第一本地对讲机将所述测试信号通过所述系统网络发送给所述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返回给所述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音频分析仪计算部分所述测试信号产生的耳承声压pi,并根据公式计算返回到本地的声音信号的平均声压差,根据所述平均声压差判断所述智能系统的回音特性;

    当所述第一本地对讲机为免提终端时,若所述平均声压差不小于35db,则回音抑制性能良好,否则,回音抑制性能不良好;

    当所述第一本地对讲机为手柄话筒时,若所述平均声压差不小于46db,则回音抑制性能良好,否则,回音抑制性能不良好。

    上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测试信号的频率为200hz~4000hz。

    上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测试信号的时间延时为250ms-300ms。上述的回音测试方法,其中,所述部分所述测试信号为所述测试信号的最后100ms。

    上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回音测试方法中在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前,判断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是否需要产生测试信号。

    上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判断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是否需要产生测试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发送模块发送第一音频信号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第一时间延迟;

    接收模块发送第二音频信号到发送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后的第二时间延迟;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延迟和所述第二时间延迟计算总时间延迟;

    当所述总时间延迟不小于100ms时,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否则,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步产生测试信号。

    上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总时间延迟为所述第一时间延迟与所述第二时间延迟之和。

    上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回音测试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的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前,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一预测试信号组。

    上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中,所述预测试信号组包括3个预测试信号。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

    本技术方案,通过该测试有效获得音频信号的回音抑制特性参数以有效判断音频信号的回音抑制特性是否良好,该方法简单、易实施,具有较高的效率,有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

    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回音抑制测试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一实施例测试信号与预测试信号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所示结构,本发明提供一种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该去回音效果检测方法包括:

    首先构建一个包括发送模块、系统网络和接收模块的智能信道通讯系统,其次,发送模块的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发送模块的第一本地对讲机将所述测试信号通过所述系统网络发送给接收模块;再次,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返回给所述发送模块;然后,发送模块的第一音频分析仪计算部分测试信号产生的耳承声压pi;最后,根据公式计算返回到本地的声音信号的平均声压差。

    当第一本地对讲机为免提终端时,若通过计算得到发送模块发送的音频信号得到的平均声压差不小于35db,则回音抑制性能良好,否则,即当发送模块发送的音频信号的平均声压差小于35db时,则回音抑制性能不良好。

    当所述第一本地对讲机为手动话筒时,若通过计算得到发送模块发送的音频信号的平均声压差不小于46db,则回音抑制性能良好,否则,即当发送模块发送的音频信号的平均声压差小于46db时,则回音抑制性能不良好。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测试信号的频率为200hz~4000hz,时间延时为250ms-300ms,例如,250ms,270ms,300ms等等,在本技术方案中,部分测试信号指的是测试信号的最后100ms信号。

    作为一个优选的实施例,在进行回音抑制测试前首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回音抑制测试,具体方法参见图2所示:

    首先,计算发送模块发送第一音频信号到接收模块接收到该第一音频信号的第一时间延迟;然后,计算接收模块发送第二音频信号到发送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后的第二时间延迟;将第一时间延迟与第二时间延迟求和计算总时间延迟,然后判断总时间延迟是否不小于100ms,如果总时间延迟不小于100ms,则需要进行回音抑制测试,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否则,无需进行回音抑制测试。

    参见图3所示结构,在本发明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每次发送测试信号前首先发送一预测试信号组,该预测试信号组包括三个预测试信号,这三个测试信号的目的在于确定该智能系统中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的信号能安全到达接收模块,预测试信号组中的三个预测试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01.38ms,同时预测试信号组中的最后一个预测试信号与测试信号之间的时间间隔也为101.38ms,而每个预测试信号及测试信号持续的时间均为248.62ms,也就是说,包括三个预测试信号组与1个测试信号自称的1个测试信号组完成一次信号测试的总时间为1298.62ms。

    作为本发明一个优选的实施例,采用本方法,同时采用本测试信号组测试十次,取每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作为本发明的回音抑制测试的结果。

    在此提出,发送模块可以是安装在楼宇对讲系统门口的呼叫机,也可以是安装在室内的接收机,同时可以是安装在保安室的管理设备,发送模块并非限定为某一设备,同时,当发送模块是楼宇对讲系统门口的呼叫机时,接收模块为安装在室内的接收机或安装在保安室的管理设备,当发送模块是安装在室内的接收机时,接收模块为楼宇对讲系统的呼叫机或安装在保安室的管理设备,当发送模块为安装在保安室的管理设备时,接收模块为安装在室内的接收机或楼宇对讲系统中的呼叫机,也就是说,在端对端传输中,发送模块和接收模块只是针对声音信号而言,并非对某一设备的限定。

    该种回音抑制测试方法不单单适用于数字楼寓对讲系统中,对于常规的端对端的非标准接口、非标准传输协议以及加密传输的延时测试都适用,数字楼寓对讲系统只是一个优选实施例,并非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综上所述,本发明通过设置于发送模块的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传输给第一本地对讲机,第一本地对讲机将所述测试信号通过系统网络传输给相关设备,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返回给发送模块,然后计算部分测试信号产生的耳承声压pi,根据公式计算所述音频信号返回到发送模块的平均声压差,根据该平均声压差判断该智能通讯系统的性能是否良好,本技术方案有效完成回音抑制测试并有效获得音频信号的回音抑制特性参数,通过该回音抑制特性参数有效判断音频信号的回音抑制特性是否良好,该方法简单、易实施,具有较高的效率,有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应当理解的是,本发明能够以不同形式实施,而不应当解释为局限于这里提出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将使公开彻底和完全,并且将本发明的范围完全地传递给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附图中,为了清楚,层和区的尺寸以及相对尺寸可能被夸大。自始至终相同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

    以上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其中未尽详细描述的设备和结构应该理解为用本领域中的普通方式予以实施;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发明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这并不影响本发明的实质内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提供一包括发送模块、系统网络和接收模块的智能通讯系统,且发送模块包括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第一本地对讲机和第一音频分析仪;

    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经过所述第一本地对讲机将所述测试信号通过所述系统网络发送给所述接收模块;

    所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返回给所述发送模块;

    所述第一音频分析仪计算部分所述测试信号产生的耳承声压pi,并根据公式计算返回到本地的声音信号的平均声压差,根据所述平均声压差判断所述智能系统的回音特性;

    当所述第一本地对讲机为免提终端时,若所述平均声压差不小于35db,则回音抑制性能良好,否则,回音抑制性能不良好;

    当所述第一本地对讲机为手柄话筒时,若所述平均声压差不小于46db,则回音抑制性能良好,否则,回音抑制性能不良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的频率为200hz~4000hz。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试信号的时间延时为250ms-300ms。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部分所述测试信号为所述测试信号的最后100ms。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测试方法中在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前,判断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是否需要产生测试信号。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判断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是否需要产生测试信号的步骤还包括:

    发送模块发送第一音频信号到接收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一音频信号的第一时间延迟;

    接收模块发送第二音频信号到发送模块接收到所述第二音频信号后的第二时间延迟;

    根据所述第一时间延迟和所述第二时间延迟计算总时间延迟;

    当所述总时间延迟不小于100ms时,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否则,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步产生测试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总时间延迟为所述第一时间延迟与所述第二时间延迟之和。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音测试方法还包括:

    所述发送模块的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前,所述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一预测试信号组。

    9.如权要求8所述的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测试信号组包括3个预测试信号。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音频测试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端到端的应用于通讯系统间去回音效果的检测方法,通过设置于发送模块的第一音频信号发生器产生测试信号传输给第一本地对讲机,第一本地对讲机将所述测试信号通过系统网络传输给相关设备,接收模块接收所述测试信号,将所述测试信号返回给发送模块,然后计算部分测试信号产生的耳承声压Pi,根据公式计算所述音频信号返回到发送模块的平均声压差,根据该平均声压差判断该智能通讯系统的性能是否良好,本技术方案有效完成回音抑制测试并有效获得音频信号的回音抑制特性参数,通过该回音抑制特性参数有效判断音频信号的回音抑制特性是否良好,该方法简单、易实施,具有较高的效率,有效提高了整个系统的可靠性。

    技术研发人员:戎玲;王丽娟;鲍逸明;杨竹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公安部第三研究所
    技术研发日:2020.12.0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46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