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矿山固废充填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活化搅拌机。
背景技术:
我国众多矿山为多种金属伴生且品位不高,为提高选矿回收率,往往需进行多次磨矿和选矿,选矿工艺较为复杂,使得尾矿粒度较细。当矿石含泥量较高时,还使得尾砂滤饼具有较大的黏性,传统的搅拌机不能将尾砂滤饼充分打散,使充填料浆中残留有未被打散的小块,当添加干粉状胶凝材料时,小块尾砂滤饼和胶凝材料干粉絮团会更多。随着充填作业的进行,料浆中未被打散的小块不断聚集,对充填作业的顺利进行、充填料浆稳定输送、充填体质量等有较大影响。
由于全尾砂粒度较细、含泥量较高,使得尾砂滤饼黏性较大,在采用压滤尾砂充填工艺时,传统的搅拌设备难以将滤饼充分打散,使得充填料浆中残留有滤饼小块,严重影响充填作业正常进行、充填料浆输送及充填体质量等问题。
现用搅拌设备工作时物料贯穿式通过,低效区范围大,盲区多,搅拌质量随机性大;搅拌力度小,剪切作用弱,不能有效打破料浆中絮团结构,难以充分发挥胶凝材料效能,充填体存在大量低强度分散团和结构弱面,不能满足安全开采要求,影响了膏体充填工艺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有效打破料浆中絮团结构的高速活化搅拌机。
本发明提供的这种高速活化搅拌机,包括桶体、主搅拌轴和驱动主搅拌轴在桶体内旋转的主搅拌电机,在主搅拌轴上安装有主搅拌叶轮,还包括副驱动电机、副搅拌轴和活化搅拌叶片,所述桶体包括主桶体、连通布置于主桶体底部的副桶体、水平布置于副桶体下端一侧的出料口,在主桶体顶部设有与副桶体错位布置的进料口,主搅拌轴布置在主桶体内,副驱动电机安装在主桶体上,副搅拌轴竖直布置于桶体内,副搅拌轴上端与副驱动电机联接并由其驱动旋转、下端穿过主桶体置于副桶体中,活化搅拌叶片安装在副桶体内的副搅拌轴上。
所述主搅拌轴竖直布置于主桶体内,所述主搅拌叶轮包括安装在主搅拌轴下端上用于产生料浆上升作用的第一叶轮。
为加强桶体内扰动,防止料浆沉淀分层和进一步均化料浆,所述主搅拌叶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叶轮上方用于产生料浆下压作用的第二叶轮。
为便于副桶体的喂料,便于出料口卸料,在主桶体内的副搅拌轴上设有用于产生料浆下压作用的第三叶轮。
为方便搅拌排空和清洗,主桶体底壁由外缘向副桶体处下倾布置。
所述主搅拌轴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在主桶体内,所述副桶体布置于主搅拌轴后端下方,所述进料口布置于主搅拌轴前端上方。
所述主搅拌轴有两个并左右对称的布置于主桶体内,所述副桶体布置于两主搅拌轴后端间。
为延长桶体使用寿命,副桶体横截面呈圆形,在副桶体内壁上设有耐磨衬板。
所述活化搅拌叶片由数个与副搅拌轴轴线相垂直布置的杆件组成,所述杆件沿副搅拌轴轴向分为多层布置且每层内至少有2根,同层内的杆件沿副搅拌周向均匀布置,不同层内的杆件错位布置。
所述活化搅拌叶片由数个与副搅拌轴轴线相平行布置的杆件组成,所述杆件沿副搅拌轴径向分为多圈布置且每圈内至少有2根,同圈内的杆件沿副搅拌周向均匀布置,不同圈内的杆件错位布置。
本发明采取主副桶结构设计且副桶体位于主桶体下方,主桶体内料浆必须经过副桶体才能出料,料浆在副桶体内活化搅拌叶片高速鞭击和切割作用下破除料浆中的尾砂团块和胶结剂干粉絮团,使得料浆彻底均化;主桶体内的主搅拌叶轮起均化分散作用,副桶体内的活化搅拌叶片起过流均质作用,在主副桶协同搅拌作用下,料浆达到均态搅拌目的,出料无尾砂团块无胶结剂絮团;副搅拌轴采用立式安装,可有效避免副搅拌轴水平安装时轴承密封问题和轴承漏浆的情况,活化搅拌叶片拆装容易,便于活化搅拌叶片磨损观察和检修。本发明可以替代充填料浆两段式搅拌,可以节省一个平台层,降低整体高度3m左右,有利于降低建设投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b向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中活化搅拌叶片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c向结构示意图。
图中示出的标记及所对应的构件名称为:
1、桶体;11、主桶体;12、副桶体;13、出料口;14、进料口;15、耐磨衬板;16、溢流口;17、支架;18、支座;
2、主搅拌轴;21、第一叶轮;22、第二叶轮;
3、主搅拌电机;
4、副驱动电机;41、轴承座一;
5、副搅拌轴;51、第三叶轮;52、法兰式联轴器;
6、活化搅拌叶片;
7、齿轮减速箱;
8、轴承座二;
9、减速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本实施例这种高速活化搅拌机,包括桶体1、主搅拌轴2、主搅拌电机3、副驱动电机4、副搅拌轴5和活化搅拌叶片6,
桶体1包括主桶体11、副桶体12、出料口13、进料口14、耐磨衬板15、溢流口16、支架17和支座18,副桶体12连通布置于主桶体11底部一侧,副桶体12横截面呈圆形,主桶体11底壁由外缘向副桶体12处下倾布置,下倾坡度大于等于7°,出料口13水平连通布置于副桶体12下端一侧,支架17安装在主桶体11顶部,进料口14开设在支架17上并与副桶体12错位布置,耐磨衬板15通过螺栓紧固在副桶体12的内壁上,溢流口16开设在主桶体11上部另一侧,支座18固定在远离副桶体12一侧的主桶体11底部;
主搅拌电机3安装在支架17上;
主搅拌轴2通过轴承支座可转动的竖直安装在支架17上,主搅拌轴2的上端通过皮带轮和联轴器与主搅拌电机3的输出轴联接,主搅拌轴2的下端置于主桶体11内,主搅拌轴2由主搅拌电机3驱动在主桶体11内旋转,在主搅拌轴2上安装有主搅拌叶轮,该主搅拌叶轮包括安装在主搅拌轴2下端上用于产生料浆上升作用的第一叶轮21;
副驱动电机4通过轴承座一41安装在副桶体12上方的支架17上,副驱动电机4为变频电机,
副搅拌轴5竖直布置于桶体1内,副搅拌轴5上端通过法兰式联轴器52与副驱动电机2的输出轴联接、下端穿过主桶体11置于副桶体12中,副搅拌轴5由副驱动电机2驱动旋转,
活化搅拌叶片6由数个安装在副桶体12内副搅拌轴5上的杆件组成,各杆件的轴线均与副搅拌轴5的轴线垂直布置,各杆件外侧端均紧邻耐磨衬板15布置;杆件沿副搅拌轴5轴向自下向上分为多层布置,每层内至少有2根杆件,同层内的杆件沿副搅拌5周向均匀布置,不同层内的杆件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呈错位布置。
从图2可以看出,在本实施例主桶体11内的副搅拌轴5上还可安装用于产生料浆下压作用的第三叶轮51。
在本实施例中,主桶体11内的第一叶轮21起均化分散作用,副桶体12内的活化搅拌叶片6起过流均质作用,在主副桶体协同搅拌作用下,料浆达到均态搅拌目的,出料无尾砂团块无胶结剂絮团。
实施例二
从图3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在第一叶轮21上方的主搅拌轴2上安装有用于产生料浆下压作用的第二叶轮22。
在本实施例中,主桶体11内的第一叶轮21和第二叶轮22起均化分散作用,副桶体12内的活化搅拌叶片6起过流均质作用,在主副桶体协同搅拌作用下,料浆达到均态搅拌目的,出料无尾砂团块无胶结剂絮团。
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均能有效避免细尾砂和尾砂黏性大造成的团块无法充分打散,胶结剂粉体絮团无法分散均化,引起充填材料不能均匀混合,严重影响充填料浆输送、充填体质量不均的问题。
实施例三
从图4和图5可以看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桶体1包括主桶体11、副桶体12、出料口13、进料口14、耐磨衬板15和支架17,主桶体11呈前后布置的长方体状,主搅拌轴2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在主桶体11内,主搅拌轴2有两个并左右对称的布置于主桶体11内,主搅拌轴2的前端伸出主桶体11并通过齿轮减速箱7、轴承座二8、联轴器与减速电机9联接,副桶体12布置于两主搅拌轴2后端之间的下方,出料口13水平连通布置于副桶体12下端一侧,支架17安装在主桶体11顶部,进料口14布置于主搅拌轴2前端上方的支架17上,耐磨衬板15通过螺栓紧固在副桶体12的内壁上。
从图6和图7可以看出,在本发明中,活化搅拌叶片6还可由数个与副搅拌轴5轴线相平行布置的杆件组成,各杆件均安装在副桶体12内副搅拌轴5上;杆件沿副搅拌轴5径向分为多圈布置,每圈内至少有2根杆件,同圈内的杆件沿副搅拌5周向均匀布置,不同圈内的杆件在水平面内的投影呈错位布置,位于最外圈的杆件外侧面与耐磨衬板15相距25mm布置。
在本发明中,第一叶轮21和第二叶轮22的转速为100~300转/min。
在本发明中,活化搅拌叶片6起高速活化搅拌作用,转速≤980转/min。
1.一种高速活化搅拌机,包括桶体(1)、主搅拌轴(2)和驱动主搅拌轴在桶体内旋转的主搅拌电机(3),在主搅拌轴上安装有主搅拌叶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副驱动电机(4)、副搅拌轴(5)和活化搅拌叶片(6),所述桶体包括主桶体(11)、连通布置于主桶体底部的副桶体(12)、水平布置于副桶体下端一侧的出料口(13),在主桶体顶部设有与副桶体错位布置的进料口(14),主搅拌轴布置在主桶体内,副驱动电机安装在主桶体上,副搅拌轴竖直布置于桶体内,副搅拌轴上端与副驱动电机联接并由其驱动旋转、下端穿过主桶体置于副桶体中,活化搅拌叶片安装在副桶体内的副搅拌轴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轴竖直布置于主桶体内,所述主搅拌叶轮包括安装在主搅拌轴下端上用于产生料浆上升作用的第一叶轮(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叶轮还包括安装在第一叶轮上方用于产生料浆下压作用的第二叶轮(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在主桶体内的副搅拌轴上设有用于产生料浆下压作用的第三叶轮(51)。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主桶体底壁由外缘向副桶体处下倾布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轴沿前后方向水平布置在主桶体内,所述副桶体布置于主搅拌轴后端下方,所述进料口布置于主搅拌轴前端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搅拌轴有两个并左右对称的布置于主桶体内,所述副桶体布置于两主搅拌轴后端间。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副桶体横截面呈圆形,在副桶体内壁上设有耐磨衬板(1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搅拌叶片(6)由数个与副搅拌轴轴线相垂直布置的杆件组成,所述杆件沿副搅拌轴轴向分为多层布置且每层内至少有2根,同层内的杆件沿副搅拌周向均匀布置,不同层内的杆件错位布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速活化搅拌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化搅拌叶片(6)由数个与副搅拌轴轴线相平行布置的杆件组成,所述杆件沿副搅拌轴径向分为多圈布置且每圈内至少有2根,同圈内的杆件沿副搅拌周向均匀布置,不同圈内的杆件错位布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