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管桩、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01


    本发明涉及软土地基排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预制管桩、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软土是指滨海、湖沼、谷地、河滩沉积的,具有天然含水量高、孔隙比大、压缩性高、抗剪强度低等特性的细粒土。天然的软土地基力学特性较差,通常无法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因此,在软土地基上修筑建筑物之前,首先需要对软土地基进行排水处理,常见的处理方法包括排水固结法和管桩刚性复合地基法两种。

    在进行软土地基排水处理的过程中,通常需要使用到预制管桩,预制管桩因其强度高、质量可控及施工速度快等优点,近年来广泛应用在各类工程项目中。然而,在传统的软土地基排水处理中,预制管桩只作为承载工具使用,使得预制管桩的功能较为局限。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预制管桩、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该预制管桩不仅可以作为气体通道使用,而且还可以作为排水通道使用,充分发挥了预制管桩的作用;该软土地基处理系统采用前述的预制管桩进行排水处理;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前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管桩,包括:

    第一桩身,所述第一桩身设有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沿所述第一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桩身,所述第二桩身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桩身连接,所述第二桩身由透水材料或/和透气材料制成;及

    桩头,所述桩头呈椎体设置,所述桩头连接在所述第二桩身的另一端。

    上述预制管桩,桩头便于打入软土地基,第一桩身呈中空设置,第二桩身具备透水或/和透气的功能,因此,当预制管桩与高压气源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操作,当预制管桩与抽真空器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且增压或抽真空处理的过程中,水体还能够通过预制管桩流出,大大扩宽了预制管桩的功能范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软土地基处理成本。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桩身和所述第二桩身均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第二桩身由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桩身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桩身的长度,所述第二桩身的长度大于所述桩头的高度。

    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包括:

    密封膜;

    高压装置,所述高压装置包括第一管桩、第一密封器和高压气源,所述第一密封器设在所述第一管桩上,以形成第一密封腔,所述高压气源用于朝所述第一密封腔内输出高压气体;及

    真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第二管桩、第二密封器和抽真空器,所述第二密封器设在所述第二管桩上,以形成第二密封腔,所述抽真空器用于使所述第二密封腔内形成真空环境;

    其中,所述第一管桩和所述第二管桩均为如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预制管桩。

    上述软土地基处理系统,第一管桩与高压气源连接,以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处理,第二管桩与抽真空器连接,以对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密封膜用于保证真空环境的可靠度,从而通过增压和真空处理,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高压装置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源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腔相通;

    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真空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密封腔相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水气分离器,所述水气分离器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

    所述水气分离器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抽真空器连通,所述第三端口用于排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桩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管桩之间呈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管桩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管桩之间呈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第二管桩和所述第一管桩之间呈间隔设置。

    再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上述任一个技术方案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所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呈间隔打入预处理区域的软土地基;

    将所述第一管桩与高压气源连接;将所述第二管桩与抽真空器连接;

    在所述预处理区域的上方铺设密封膜,使所述第一管桩和所述第二管桩均位于所述密封膜的下方;

    启动所述抽真空器以对所述第二管桩进行抽真空处理;启动所述高压气源以对所述第一管桩进行增压处理。

    上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系统,以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管桩包括第一桩身、第二桩身和桩头,所述第二桩身连接在所述第一桩身和所述桩头之间,将所述第一管桩打入预处理区域的软体地基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桩头打入软土地基的第一预设深度;

    将所述第二桩身打入软土地基并与所述桩头连接,且所述第二桩身的位置与所述桩头的位置对应;

    将所述第一桩身打入软土地基并与所述第二桩身连接,且所述第一桩身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桩身的位置对应;

    在启动所述抽真空器以对所述第二管桩进行抽真空处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预处理区域的软土地基的外周施工出气密墙;

    在启动所述高压气源以对所述第一管桩进行增压处理的步骤中,所述高压气源间歇性地朝所述第一管桩的第一管腔内输出高压气体;或所述高压气源连续性地朝所述第一管桩的第一管腔内输出高压气体。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此外,附图并不是以1:1的比例绘制,并且各个元件的相对尺寸在附图中仅示例地绘制,而不一定按照真实比例绘制。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软土地基处理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个实施例中预制管桩的整体结构截面图;

    图3为一个实施例中软土地基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4为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桩打入软土地基的流程图。

    附图标注说明:

    100、预制管桩;101、第一管桩;102、第二管桩;110、第一桩身;111、第一管腔;120、第二桩身;130、桩头;200、密封膜;310、第一管道;320、第一密封器;330、高压气源;410、第二管道;420、第二密封器;430、抽真空器;440、水气分离器;450、排水泵。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照图1和图2,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预制管桩100,包括第一桩身110、第二桩身120和桩头130。其中:

    第二桩身120位于第一桩身110和桩头130之间,桩头130位于底部,第二桩身120和第一桩身110通过焊接或额外的连接装置进行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桩身110设有第一管腔111,所述第一管腔111沿所述第一桩身110的长度方向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第二桩身120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桩身110连接,所述第二桩身120由透水材料或/和透气材料制成。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桩头130呈椎体设置,所述桩头130连接在所述第二桩身120的另一端。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桩头130呈椎体结构设置,桩头130位于最下端,以使整个预制管桩100容易伸入到软土地基内;第二桩身120连接在桩头130的上端,而第二桩身120的上端又连接有第一桩身110。

    第二桩身120的材质为透水材质或/和透气材质制成。当预制管桩100与高压气源330接通时,高压气源330输出高压气体到预制管桩100内时,首先高压气体进入第一桩身110的第一管腔111内,接着,由于第二桩身120具有透气性能,从而通过第二桩身120进入到预制管桩100所在周边的软土地基中。同时,由于第二桩身120位于第一桩身110的下方,也即,高压气体进入到软土地基的位置位于地面一定深度以下,因此,也避免了高压气体易从土中溢出的问题。当预制管桩100与抽真空器430接通时,由于第二桩身120具有透水透气性能,则一方面,预制管桩100周边的软土地基处于相对负压真空的环境,另一方面,软土地基中的水由于压差作用通过第二桩身120进入到第一桩身110的第一管腔111内,并进一步排出,从而实现排水的作用。

    该预制管桩100,桩头130便于打入软土地基,第一桩身110呈中空设置,第二桩身120具备透水或/和透气的功能,因此,当预制管桩100与高压气源330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操作,当预制管桩100与抽真空器430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且增压或抽真空处理的过程中,水体还能够通过预制管桩100流出,大大扩宽了预制管桩100的功能范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软土地基处理成本。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桩身110和所述第二桩身120均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第二桩身120由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

    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桩身110和第二桩身120均呈圆柱状设置,桩头130的底面半径与第二桩身120的半径相等,第二桩身120的半径与第一桩身110的半径相等。

    第二桩身120由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具备透水透气的性能,不允许土颗粒等杂物通过,以实现通过第二桩身120进行增压和负压排水的作用。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2,所述第一桩身11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桩身120的长度,所述第二桩身120的长度大于所述桩头130的高度。

    如此设置,在抽真空的时候,由于第二桩身120处于地面以下一定深度,从而能够保证较高的真空度,形成更好的压差,以便进行排水处理。

    在一个实施例中,预制管桩100的第二桩身120由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具备透水透气的功能。在软土地基处理时,预制管桩100首先接入高压气源330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处理,然后将高压气源330替换为抽真空器430,再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以形成巨大的压差,使得预制管桩100周边的水体通过第二桩身120进入第一桩身110,并进一步排出,提高了预制管桩100的利用率,实现一桩多用。

    请参照图1,另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包括密封膜200、高压装置和真空装置。其中:

    请参照图1,密封膜200用于对预处理区域进行密封处理,以便于形成真空环境,保证后续的抽真空施工;增压装置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处理,真空装置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负压真空处理,以通过增压和负压真空处理,形成压差环境,以使水体从软土地基中排出。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述高压装置包括第一管桩101、第一密封器320和高压气源330,所述第一密封器320设在所述第一管桩101上,以形成第一密封腔,所述高压气源330用于朝所述第一密封腔内输出高压气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示的实施例,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第二管桩102、第二密封器420和抽真空器430,所述第二密封器420设在所述第二管桩102上,以形成第二密封腔,所述抽真空器430用于使所述第二密封腔内形成真空环境。

    高压装置中的所述第一管桩101和真空装置中的所述第二管桩102均为如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预制管桩100。

    该软土地基处理系统,第一管桩101与高压气源330连接,以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处理,第二管桩102与抽真空器430连接,以对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密封膜200用于保证真空环境的可靠度,从而通过增压和真空处理,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且提高了深部软土地基的排水固结速度,加快软土地基的处理进度,缩短施工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第二桩身120位于第一桩身110之下,也即第二桩身120处于地面一定深度以下,较厚的上部土层起到密封作用,防止高压气体直接溢出到地面;且第二桩身120具有透气透水的性能,因此,该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尤其适用于软土地基深部土体的快速固结排水。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高压装置还包括第一管道310,所述第一管道310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源330连通,所述第一管道3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器320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腔相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第二管道410,所述第二管道410的一端与所述抽真空器430连通,所述第二管道4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器420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密封腔相通。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器320设在第一管桩101的上方,以形成第一密封腔,第一管道310通过与第一密封器320连接,以实现与第一密封腔的连通,从而实现利用高压气源330朝第一桩身110内充入高压气体,并通过可透气的第二桩身120朝周边的软体地基中扩散。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器420设在第二管桩102的上方,以形成第二密封腔,第二管道410通过与第二密封器420连接,以实现与第二密封腔的连通,从而实现利用抽真空器430通过第一桩身110和可透气的第二桩身120对周边的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从而形成压差,使周边软土地基中的水体通过可透水的第二桩身120进入到第一桩身110的第一管腔111内,并进一步通过第二管道410排出,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第一密封器320和第二密封器420可以是能够对预制管桩100进行密封处理的密封结构,以形成密封的腔体,进行后续的增压处理或抽真空处理,这里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水气分离器440,所述水气分离器440设在所述第二管道410上。

    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水气分离器440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管道410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抽真空器430连通,所述第三端口用于排水。

    水气分离器440用于对第二管道410排出的水体进行水气分离,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水气分离器440设在第二管道410上,图1视角下,水气分离器440的左右侧分别是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以最终通过第二管道410分别实现与第二管桩102和抽真空器430的连通,而水气分离器440分离出的水则通过下端的第三端口排出,不再赘述。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水气分离器440的右端为第二端口且直接与抽真空器430连接,以通过抽真空器430将水气分离器440分离出的气体抽走,以保证水气分离器440的真空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排水泵450,所述排水泵450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在一个实施例中,请参照图1,所述第一管桩101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管桩101之间呈间隔设置。

    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一管桩101设有两个,第二管桩102设有一个,相邻的第一管桩101之间设有一个第二管桩102,且第一管桩101、第二管桩102之间均呈间隔设置。

    如此设置,第二管桩102两侧的第一管桩101进行增压处理,而两个第一管桩101之间的第二管桩102又进行负压抽真空处理,使得第二管桩102周边的软土地基内形成较大的压差,促使水体逐渐通过第二管桩102的第二桩身120朝第一桩身110内汇聚并通过第二管道410排出,从而加速水体的排出,提高排水效率。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管桩102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管桩102之间呈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第二管桩102和所述第一管桩101之间呈间隔设置。

    请参照图3,再一个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上述任一个实施例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所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管桩101和第二管桩102呈间隔打入预处理区域的软土地基;

    将所述第一管桩101与高压气源330连接;将所述第二管桩102与抽真空器430连接;

    在所述预处理区域的上方铺设密封膜200,使所述第一管桩101和所述第二管桩102均位于所述密封膜200的下方;

    启动所述抽真空器430以对所述第二管桩102进行抽真空处理;启动所述高压气源330以对所述第一管桩101进行增压处理。

    该软土地基处理方法,能够应用于软土地基处理系统,以实现对软土地基的排水处理。

    需要说明的是:

    抽真空处理和增压处理可以是先增压处理,再抽真空处理,或者先抽真空处理,再增压处理;也或者是抽真空处理和增压处理同步进行。

    在一个实施例中,由于第一管桩101和第二管桩102可以是同样的预制管桩100,两者的结构相同。因此,以第一管桩101为例:所述第一管桩101包括第一桩身110、第二桩身120和桩头130,所述第二桩身120连接在所述第一桩身110和所述桩头130之间。

    请参照图4,将所述第一管桩101打入预处理区域的软体地基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桩头130打入软土地基的第一预设深度;

    将所述第二桩身120打入软土地基并与所述桩头130连接,且所述第二桩身120的位置与所述桩头130的位置对应;

    将所述第一桩身110打入软土地基并与所述第二桩身120连接,且所述第一桩身110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桩身120的位置对应。

    如此设置,使得第一管桩101打入软土地基的过程为逐段打入;同理,第二管桩102与第一管桩101的结构相同,因此,第二管桩102打入软土地基的过程可同理设置,不再赘述。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启动所述抽真空器430以对所述第二管桩102进行抽真空处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预处理区域的软土地基的外周施工出气密墙。

    进一步地,可以采用三轴搅拌桩,在预处理区域的软土地基周围形成连续的气密墙,从而为后续的抽真空作业提供环境保障。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启动所述高压气源330以对所述第一管桩101进行增压处理的步骤中,所述高压气源330间歇性地朝所述第一管桩101的第一管腔111内输出高压气体。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在启动所述高压气源330以对所述第一管桩101进行增压处理的步骤中,所述高压气源330连续性地朝所述第一管桩101的第一管腔111内输出高压气体。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管桩101和第二管桩102的结构相同,均可以是图2所示的预制管桩100,因此,在实际施工时,可以选择在预制工厂提前预制完成,且预制管桩100分段生产。

    在一个实施例中,当第一管桩101至少有两个或/和当第二管桩102至少有两个时,相邻的第一管桩101之间、相邻的第二管桩102之间以及相邻的第一管桩101和第二管桩102之间呈等间距规则排布,由于第一管桩101和第二管桩102均包括第一桩身110、第二桩身120和桩头130,因此,可同时分段打入软土地基中。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技术特征:

    1.一种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桩身,所述第一桩身设有第一管腔,所述第一管腔沿所述第一桩身的长度方向设置;

    第二桩身,所述第二桩身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桩身连接,所述第二桩身由透水材料或/和透气材料制成;及

    桩头,所述桩头呈椎体设置,所述桩头连接在所述第二桩身的另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身和所述第二桩身均呈圆柱状设置,所述第二桩身由透水混凝土材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管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桩身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桩身的长度,所述第二桩身的长度大于所述桩头的高度。

    4.一种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密封膜;

    高压装置,所述高压装置包括第一管桩、第一密封器和高压气源,所述第一密封器设在所述第一管桩上,以形成第一密封腔,所述高压气源用于朝所述第一密封腔内输出高压气体;及

    真空装置,所述真空装置包括第二管桩、第二密封器和抽真空器,所述第二密封器设在所述第二管桩上,以形成第二密封腔,所述抽真空器用于使所述第二密封腔内形成真空环境;

    其中,所述第一管桩和所述第二管桩均为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预制管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装置还包括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一端与所述高压气源连通,所述第一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器连接并与所述第一密封腔相通;

    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一端与所述抽真空器连通,所述第二管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密封器连接并与所述第二密封腔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水气分离器,所述水气分离器设在所述第二管道上;

    所述水气分离器设有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第二管道连通,所述第二端口与所述抽真空器连通,所述第三端口用于排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装置还包括排水泵,所述排水泵与所述第三端口连通。

    8.根据权利要求4-7任一项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桩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一管桩之间呈间隔设置;

    所述第二管桩设有至少两个,相邻的所述第二管桩之间呈间隔设置,且相邻的所述第二管桩和所述第一管桩之间呈间隔设置。

    9.一种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能够应用于如权利要求4-8任一项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系统,所述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将第一管桩和第二管桩呈间隔打入预处理区域的软土地基;

    将所述第一管桩与高压气源连接;将所述第二管桩与抽真空器连接;

    在所述预处理区域的上方铺设密封膜,使所述第一管桩和所述第二管桩均位于所述密封膜的下方;

    启动所述抽真空器以对所述第二管桩进行抽真空处理;启动所述高压气源以对所述第一管桩进行增压处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桩包括第一桩身、第二桩身和桩头,所述第二桩身连接在所述第一桩身和所述桩头之间,将所述第一管桩打入预处理区域的软体地基的过程包括以下步骤:

    将所述桩头打入软土地基的第一预设深度;

    将所述第二桩身打入软土地基并与所述桩头连接,且所述第二桩身的位置与所述桩头的位置对应;

    将所述第一桩身打入软土地基并与所述第二桩身连接,且所述第一桩身的位置与所述第二桩身的位置对应;

    在启动所述抽真空器以对所述第二管桩进行抽真空处理的步骤之前,还包括以下步骤:

    在所述预处理区域的软土地基的外周施工出气密墙;

    在启动所述高压气源以对所述第一管桩进行增压处理的步骤中,所述高压气源间歇性地朝所述第一管桩的第一管腔内输出高压气体;或所述高压气源连续性地朝所述第一管桩的第一管腔内输出高压气体。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制管桩、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及软土地基处理方法,预制管桩包括第一桩身、第二桩身和桩头,第一桩身设有第一管腔;第二桩身的一端与第一桩身连接,第二桩身由透水材料或/和透气材料制成;桩头呈椎体设置,桩头连接在第二桩身的另一端。软土地基处理系统包括前述的预制管桩。桩头便于打入软土地基,第一桩身呈中空设置,第二桩身具备透水或/和透气的功能,因此,当预制管桩与高压气源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增压操作,当预制管桩与抽真空器连接时,能够用于对软土地基进行抽真空处理,且增压或抽真空处理的过程中,水体能够通过预制管桩流出,大大扩宽了预制管桩的功能范围,提高了设备利用率,降低软土地基处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黄俊光;李伟科;李磊;李健斌;陈香波;梁永恒;王渊;孙世永;林祖锴;罗永健;刘志宏;张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州市设计院
    技术研发日:2020.11.0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2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