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28


    本发明属于城市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道路发展迅猛,由于城市道路的特殊性,也为了改善市民出行条件,全国各地都在建设高架桥(快速路)、跨公路(铁路、河道)桥,桥梁施工一般采用施工速度快、承载力高、沉降量小的混凝土灌注桩。

    但是城市内雨污水管线、强电(或弱电)管线较多,给桩基施工带来不小的麻烦,以至于不便于进行桩基施工,管线埋设较浅(3米以内)的可以直接采用挖掘机开挖出管道,回填基坑后进行桩基施工,对于管线埋设较深时通常的处理方案有以下几种(管线改移后进行):(1)、确认管线走向、桩位,在桩位两侧采用桩机钻孔,钻孔深度为管道下1米左右,回填土石料,夯实、堵塞管道,再进行桩基作业,然而需要有足够的桩基作业空间,钻孔堵塞效果不易保证,若堵塞不严,灌桩时会出现“灌不满”的现象,且浪费大量混凝土;(2)、直接采用桩机钻至管道以下1米,人员下去堵塞管道,方法主要有砌砖、塞土袋、植钢筋后用竹胶板堵塞,然后继续进行桩基作业,然而需要人员下到管道里作业,存在较大的人身安全隐患,且管道堵塞效果不易保证;(3)、桩基成孔后,测量管道高程、平面位置、管径,下钢筋笼时,在管道位置的钢筋笼外裹薄铁皮,铁皮要尽量与孔壁密贴,然后灌桩,然而该处理方式堵塞效果不易保证,灌桩时容易出现质量问题;(4)、埋设一次性长护筒,然后继续桩基作业,然而造价高,且长护筒加工周期长,对工程施工不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旨在解决城市内雨污水管线、强电(或弱电)管线较多,给桩基施工带来不小的麻烦,以至于不便于进行桩基施工的问题。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内径比桩基设计直径大的水泥管作为护筒,并且对水泥管一端进行打眼工作,作为吊装孔;

    s2、通过使用钻头在设计桩位上,进行钻进,并且钻进的深度至管道底部一下0.9m-1.1m;

    s3、然后通过人工配合钻机或汽车吊,将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

    s4、再将s2中的钻头进行更换,通过更换后的钻头进行桩基施工,最后进行再钻孔的孔中进行灌浆工作。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水泥管的直径大于桩基设计直径的20-30cm。

    优选的,所述s1中的打眼孔为两个,或者可要求水泥管厂出厂前直接按要求打眼。

    优选的,所述s2中的钻头的直径比水泥管外径大10-20cm。

    优选的,所述s3中在对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时,对多个水泥管的节间对齐,并且将泥土清理干净,使水泥管接触紧密。

    优选的,所述s4中更换的钻头直径小于s2中钻头直径的比为3:5。

    优选的,所述s1中对水泥管进行打眼时,需要用到打眼装置,所述打眼装置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所述旋转板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钻孔套,所述固定块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底端贯穿所述固定块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底部,所述转动轴延伸至所述固定块的底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板的顶部。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所述操作把手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套,两个所述弹性套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优选的,所述固定块的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板,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板相离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板。

    优选的,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重力板,两个所述限位重力板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摩擦纹,两个所述限位重力板均设置为弧形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选用内径比桩基设计直径大的水泥管作为护筒,并且对水泥管一端进行打眼工作,作为吊装孔,通过使用钻头在设计桩位上,进行钻进,并且钻进的深度至管道底部一下0.9m-1.1m,然后通过人工配合钻机或汽车吊,将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再将钻头进行更换,通过更换后的钻头进行桩基施工,最后进行再钻孔的孔中进行灌浆工作,有足够的桩基作业空间,而且钻孔堵塞效果可以得到充足的保证,而且灌桩时不会出现“灌不满”的现象,避免造成混凝土浪费,再者不需要人员下到管道里作业,保障了人身安全,造价成本较低,而且长护筒加工周期短,有利于工程施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的施工断面示意图;

    图2为案例1的处理方法施工断面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打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块、2-旋转板、3-钻孔套、4-支撑架、5-驱动电机、6-转动轴、7-操作把手、8-弹性套、9-第一伸缩板、10-第二伸缩板、11-限位重力板、12-摩擦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请参阅图1-3,本发明提供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的技术方案: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内径比桩基设计直径大的水泥管作为护筒,并且对水泥管一端进行打眼工作,作为吊装孔;

    s2、通过使用钻头在设计桩位上,进行钻进,并且钻进的深度至管道底部一下0.9m-1.1m;

    s3、然后通过人工配合钻机或汽车吊,将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

    s4、再将s2中的钻头进行更换,通过更换后的钻头进行桩基施工,最后进行再钻孔的孔中进行灌浆工作。

    进一步的,有足够的桩基作业空间,而且钻孔堵塞效果可以得到充足的保证,而且灌桩时不会出现“灌不满”的现象,避免造成混凝土浪费,再者不需要人员下到管道里作业,保障了人身安全,造价成本较低,而且长护筒加工周期短,有利于工程施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s1中的水泥管的直径大于桩基设计直径的20-30cm。

    进一步的,水泥管的直径大于桩基设计直径便于后续再进行钻进和灌浆工作,保障其稳定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s1中的打眼孔为两个,或者可要求水泥管厂出厂前直接按要求打眼。

    进一步的,通过水泥管进行打眼,便于起吊机对水泥管进行吊起,方便置入钻进的深孔中,而且打眼孔为两个,便于保证水泥管吊起的平衡性。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s2中的钻头的直径比水泥管外径大10-20cm。

    进一步的,钻头直径比水泥管外径大10-20cm,便于钻进的深孔大于水泥管,利于后续水泥管的置入。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s3中在对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时,对多个水泥管的节间对齐,并且将泥土清理干净,使水泥管接触紧密。

    进一步的,对多个水泥管的节间对齐,并且将泥土清理干净,使水泥管接触紧密,确保灌桩质量,避免出现漏浆现象,影响灌桩效果。

    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s4中更换的钻头直径小于s2中钻头直径的比为3:5;

    便于对再次对钻进的深孔进行钻进工作。

    所述s1中对水泥管进行打眼时,需要用到打眼装置,所述打眼装置包括固定块1,所述固定块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2,所述旋转板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钻孔套3,所述固定块1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两个所述支撑架4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底端贯穿所述固定块1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1的底部,所述转动轴6延伸至所述固定块1的底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板2的顶部。

    所述固定块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7,所述操作把手7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套8,两个所述弹性套8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操作把手7的设置,便于工作人员两只手的操作,提高操作时的稳定性,并且通过弹性套8和防滑纹的设置,提高了工作人员两只手操作的稳定性。

    所述固定块1的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板9,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板9相离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板10;

    第一伸缩板9和第二伸缩板10的设置,便于保证两个限位重力板11上下运动的稳定性,便于限位重力板通过水泥管的弧形面对钻孔套3进行旋转,避免钻孔套3在打眼过程出现抖动现象。

    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板10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重力板11,两个所述限位重力板1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摩擦纹12,两个所述限位重力板11均设置为弧形状;

    两个限位重力板11的设置,便于带动摩擦纹12紧密的与水泥管的外表面进行接触,进而提高了限位重力板11对水泥管接触的摩擦力,而且通过限位重力板11设置为弧形状,便于对水泥管打眼位置的两侧的弧形面进行限位,进而保证钻孔套3更好的进行旋转,进而对水泥管进行打眼工作,避免在打眼过程中,钻孔套3出现偏移现象,影响打眼的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本发明安装好过后,

    第一步、选用内径比桩基设计直径大的水泥管作为护筒,水泥管的直径大于桩基设计直径的20-30cm,并且对水泥管一端进行打眼工作,作为吊装孔,打眼孔为两个,或者可要求水泥管厂出厂前直接按要求打眼;

    第二步、通过使用钻头在设计桩位上,进行钻进,钻头的直径比水泥管外径大10-20cm,并且钻进的深度至管道底部一下0.9m-1.1m;

    第三步、然后通过人工配合钻机或汽车吊,将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在对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时,对多个水泥管的节间对齐,并且将泥土清理干净,使水泥管接触紧密;

    第四步、再将钻头进行更换,更换的钻头直径小于s2中钻头直径的比为3:5,通过更换后的钻头进行桩基施工,最后进行再钻孔的孔中进行灌浆工作。

    案例1:洛阳市王城大道快速路建设工程新建a匝道、wf4匝道设计桩径1.2米,地面以下4.5米位置遇到废弃的污水管,污水管直径1.0米,如图1和图2所示。处理步骤:

    s1、调查市场上现有水泥管内径1.5米,外径1.8米,满足护筒使用要求(内径比桩径大20-30cm),水泥管一端打眼2个,直径10cm。

    s2、采用2.0米的钻头钻进6.0米深度。

    s3、人工配合钻机或吊车分节下放水泥管,共三节,合计6米长(注意节间尽量对齐,将泥土清理干净,使水泥管接触紧密,确保灌桩质量)。

    s4、更换1.2米钻头继续桩基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选用内径比桩基设计直径大的水泥管作为护筒,并且对水泥管一端进行打眼工作,作为吊装孔;

    s2、通过使用钻头在设计桩位上,进行钻进,并且钻进的深度至管道底部一下0.9m-1.1m;

    s3、然后通过人工配合钻机或汽车吊,将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

    s4、再将s2中的钻头进行更换,通过更换后的钻头进行桩基施工,最后进行再钻孔的孔中进行灌浆工作。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水泥管的直径大于桩基设计直径的20-30c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的打眼孔为两个,或者可要求水泥管厂出厂前直接按要求打眼。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钻头的直径比水泥管外径大10-20cm。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在对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时,对多个水泥管的节间对齐,并且将泥土清理干净,使水泥管接触紧密。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更换的钻头直径小于s2中钻头直径的比为3:5。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对水泥管进行打眼时,需要用到打眼装置,所述打眼装置包括固定块(1),所述固定块(1)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旋转板(2),所述旋转板(2)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有钻孔套(3),所述固定块(1)的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架(4),两个所述支撑架(4)相对的一侧之间固定连接有驱动电机(5),所述驱动电机(5)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转动轴(6),所述转动轴(6)的底端贯穿所述固定块(1)并延伸至所述固定块(1)的底部,所述转动轴(6)延伸至所述固定块(1)的底部的一端固定于所述旋转板(2)的顶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操作把手(7),所述操作把手(7)的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弹性套(8),两个所述弹性套(8)的外表面均设置有防滑纹。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块(1)的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一伸缩板(9),两个所述第一伸缩板(9)相离的一侧均滑动连接有第二伸缩板(10)。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伸缩板(10)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重力板(11),两个所述限位重力板(1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摩擦纹(12),两个所述限位重力板(11)均设置为弧形状。

    技术总结
    本发明适用于城市建筑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城市桩基施工遇地下管线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选用内径比桩基设计直径大的水泥管作为护筒,并且对水泥管一端进行打眼工作,作为吊装孔;S2、通过使用钻头在设计桩位上,进行钻进,并且钻进的深度至管道底部一下0.9m‑1.1m;S3、然后通过人工配合钻机或汽车吊,将水泥管分节下放至钻进的深孔中。有足够的桩基作业空间,而且钻孔堵塞效果可以得到充足的保证,而且灌桩时不会出现“灌不满”的现象,避免造成混凝土浪费,再者不需要人员下到管道里作业,保障了人身安全,造价成本较低,而且长护筒加工周期短,有利于工程施工。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峰;丁三要;刘海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铁路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5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1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