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32


    本发明涉及桩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



    背景技术:

    大直径桩,在建筑、桥梁及大型构筑物的基础中应用广泛,目前,施工方法多为现场成孔后,在桩孔内置入钢筋笼,现场浇筑混凝土。此种方法施工难度较大,而且难以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施工速度也较慢,尤其在一些溶洞地区,混凝土凝固前极易流失到土(岩)洞里,造成质量事故。而对于一些大直径的抗拔桩,钢筋配置多,工程造价高。而且,大直径混凝土桩的芯部混凝土,基本上是多余无用的,这也造成材料的浪费。

    现有的预制管桩,一般直径较小,且属于机械置入式施工,遇到岩层或较硬的土层,也难以适用。

    这些不足,有改善和提高的必要性,而采用现场成孔技术,结合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可以提供一种更好的解决办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缺点,提供一种更节省成本和提高施工质量的新型桩基技术,即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所述的集成式管桩,由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和现场制作的桩甲组成,预制的混凝土构件构成桩体,桩体包含桩条板、抗滑约束环、端压座,所述的桩条板设置为竖条状,竖向设置在环形桩体的周边;所述的抗滑约束环水平向设置,所述的桩条板在抗滑约束环内侧的竖向范围内拼接,所述的抗滑约束环外包桩体且约束桩条板的径向外移和竖向错动;所述的桩甲包覆在桩条板外部并被桩孔壁的土体包覆,桩甲传递所述的桩孔壁土体的正压力和摩阻力,所述的抗滑约束环阻止桩甲沿桩体的竖向滑动;所述的端压座设置在桩体的底部,端压座包括底板,用于承受管桩桩端压力和桩条板的竖向压力,底板上设置有竖控器,竖控器用于控制沉桩过程中桩体的竖向位置。

    所述的桩条板具有内外两个板面(面积较大的面)和上下左右四个端面(面积较小的面),内板面朝向管桩的中心,外板面朝向桩孔壁土体,上下两个端面顶住抗滑约束环,或者上下两个端面直接顶住,内外两个板面为弧面或平面,桩条板具有设定的厚度,使得相邻的桩条板的左右端面自动阻止桩条板的径向内移;径向是指管桩的圆心向周边的半径方向,朝向中心移动称为内移,反之称为外移;当桩条板的内板面为弧面时,可以增加设置垂直于板面切面的肋板,肋板设置为水平向或竖向。

    所述的抗滑约束环为水平向设置的环状构件,可以设置为整体,也可以设置为分段预制的弧段或直段拼装而成;所述的抗滑约束环的竖向断面可以为t形,也可以是矩形,当为矩形时,内侧面设置成上下两个坡面(即为五边形),与该坡面接触的桩条板的外板面也设置为坡面,抗滑约束环能有效阻止桩条板的竖向错动;所述的坡面为与竖向有一定夹角的面。

    所述的抗滑约束环是一个多功能构件,可以约束桩条板的径向外移,也可以约束桩条板的竖向错动,又可以防止桩甲的竖向滑动,是整个集成式管桩安装、吊装过程中整体性的保证,也是集成式管桩可靠受力、有效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构件和环节;桩孔壁土体的摩擦力传递给桩甲,桩甲传递给抗滑约束环,抗滑约束环传递给桩条板,桩条板传递给端压座。

    由于所述的集成式管桩施工要先成孔,后置入管桩,管桩和桩孔壁土体间必然留有间隙,这使得管桩的桩侧摩阻力无法发挥,抗拔、抗压或抗水平荷载的效果大打折扣或不存在,所以本文所述的桩甲是必不可少、不可或缺的传力构件,没有桩甲,集成式管桩将无法有效发挥作用。

    所述的桩甲,是在预制的混凝土构件组装完成置入桩孔内后,在桩条板、抗滑约束环与

    桩孔壁土体间填充粘结性材料(混凝土或水泥浆或水泥土),必要时加膨胀剂,填充的粘结性材料凝固后形成桩甲,传递桩孔壁土体的正压力和摩阻力;可选的,在置入预制的混凝土桩体前,可以在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外围安装软质材料形成的囊袋,囊袋内注浆形成桩甲,在具有土(岩)洞的地层内,囊袋限制浆液流失,确保桩甲的施工质量。

    所述的端压座,设置为具有底板的上凹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桩条板设置在上凹口内被端压座径向约束且在底部约束,为承受桩端阻力的构件(当为受压桩时),当为抗拔桩和水平受荷桩时,集成式管桩内部可以设置为填充物(建筑垃圾或泥土),端压座承受填充物的重力,从而增加集成式管桩抗拔或抗倾覆能力。

    所述的端压座是一个多功能构件,约束固定桩条板,承受端阻力、填充物的重力,还可以设置集成式管桩沉桩时的竖向位置控制器,简称竖控器。

    所述的桩条板、抗滑约束环和端压座使用钢绞线张拉、锁定整合成桩体。

    所述的竖控器,包含有控浆器和施控器,所述的控浆器设置在端压座底板内的竖向孔处,其与所述的竖向孔孔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控制调节控浆器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开合,调节桩体外泥浆进入桩体内,控制桩体内外的泥浆高差,控制桩体的自重和所受浮力的关系,所述的施控器连接地面的控制设备或控浆器,对所述的控浆器与孔壁的间隙施加控制;所述的竖控器控制桩体的竖向位置,起到了以小搏大的效果。

    所述的竖控器为浮重式竖控器,或牵重式竖控器,或囊阀式竖控器。

    所述的浮重式竖控器,控浆器设置为中空封闭的椎柱状硬质壳,竖向孔为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孔洞,控浆器的下端设置为贴合于竖向孔的椎柱状,并预留有设定的间隙;控浆器上端连接施控器,所述的施控器设置为流体通道,可以为控流管,控流管与地面的流体控制设备(注浆泵、压缩机等)连接,所述的控流管控制、调节竖控器内部流体的量,进一步调节竖控器的沉浮,并控制设定的间隙的张合,从而调节桩体内外的泥浆的高差,控制桩体的竖向位置;控浆器可选用塑料、金属等材料,控流管为塑料或橡胶材料。

    所述的控流管为双重管,一管通流体,另一管通气体,方便实现控浆器内的流体的调整。

    集成式管桩的施工,首先要在场地土体内成孔(桩孔),在高水位地区桩孔内为泥浆,集成式管桩桩体按照抗滑约束环的位置分节组装,逐节沉入桩孔内,先组装的管桩桩体置于桩孔内,由于所述的端压座底部封闭、桩体内部中空,先置入的管桩会悬浮在一定的标高位置,为控制管桩顶部的合理标高以方便后续管桩预制构件的组装,就需要一定量的泥浆进入桩体内的空腔,桩体内外泥浆的高差(即浮力)和管桩的自重关系合理设置,就可以控制桩顶标高在预定位置;在地面通过施控器控制控浆器内的流体(泥浆或水等)体积,控浆器沉浮、间隙开合,就可以控制桩体外的泥浆进入桩体内空腔的泥浆量;当控浆器和其内部的流体自重大于控浆器受到的浮力时,控浆器下沉,其与端压座底板的竖向孔出现间隙,桩体外泥浆通过间隙进入桩体内空腔,反之,则间隙合拢,阻断泥浆进入桩体内部空腔;竖控器的设置,可以替代沉桩时的吊装架和吊装设备,减少施工设备的投入,降低施工成本,也使得集成式管桩在地面的组装更方便。

    所述的牵重式竖控器,控浆器设置为椎柱体(由混凝土或钢或钢混凝土制成),竖向孔设置在端压座底板断面的中心,竖向孔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孔洞,控浆器的上端连接施控器,且贴合于竖向孔,并预留有设定的间隙;施控器设置为牵引绳,所述的牵引绳向上牵拉控浆器,所述的间隙张开,泥浆进入桩体内,反之,则控浆器靠自重下沉,所述的间隙闭合,阻断浆液进入桩体内。

    所述的囊阀式竖控器,控浆器设置为中空的可充填流体的封闭囊袋(以囊袋作阀),囊袋为有弹性的软质材料,囊袋设置有设定尺寸的固定架(由金属或化工材料制成),在端压座的底板上的竖向孔的中部设置有凹向周边的弧形凹槽,所述的固定架将囊袋固定在弧形凹槽的底端,且限制囊袋收缩的范围,确保囊袋与弧形凹槽的槽壁间的间隙的设定范围,使用施控器向所述的囊袋注入流体(液体或气体等),将囊袋撑开后贴合于所述的弧形凹槽的内壁,阻断桩体外围的泥浆进入桩体内部;反之,抽出流体,囊袋体积收缩,囊袋与弧形凹槽的槽壁间出现间隙,泥浆进入桩体内部;所述的施控器设置为控流管,所述的控流管调节控浆器内的流体的体积。

    可选的,所述的端压座,可以设置为具有内部封闭空间的中空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具备调整桩体所受浮力的功能。

    竖控器的使用,将已组装的部分集成式管桩悬浮在设定的竖向位置,提供后续组装的操作条件,替代吊装设备和吊装架,方便施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与现有技术相比,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具有以下优点:

    1、节约材料、降低成本:本发明所公开的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与现有的大直径灌注桩相比,桩体中空,节省混凝土,当为抗拔桩时,采用高强预应力钢筋,节约一半以上的钢材;相对于传统的预制管桩,标准构件小型化,且重复率极大提高,降低了预制制作时模具的分摊成本,比整体预制的大直径管桩更有制作、储放和运输成本的优势。

    2、质量更优:本发明所公开的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与现有的大直径灌注桩相比,预制构件的制作在地面或厂内完成,质量更可靠且方便检测,带囊袋桩甲的设置,可以确保复杂地层的成桩质量,尤其避免了灌注桩混凝土流失到土(岩)洞等缺陷土体的质量事故。

    3、方便施工,发挥了装配式的优势,符合建筑业的产业升级战略方向,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本发明所公开的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拆分为小构件预制,便于储放、便于运输,预制混凝土构件的使用,减少现场绑扎钢筋和混凝土湿作业的工程量,提升了建筑工业化的程度,为应对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建筑工地用工荒的困境提供了更好的选择。

    4、环保节能:本发明所公开的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尤其对于大直径管桩,管桩内部的中空空间可以填充建筑垃圾、废弃土方等废弃物,有利于施工现场建筑垃圾减量化的推进,具备环保优势,而混凝土和钢材节约,同时也节约了能源,具备节能优势。

    5、施工方便:竖控器的设置和使用,可以替代吊装设备和吊装架,方便施工,节省施工设备的投入成本。

    总之,采用本发明的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在节能环保、工程质量、经济性、方便性等方面都比现有技术有显著进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集成式管桩的侧立面图。

    图2为本发明集成式管桩的竖向断面图。

    图3为本发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与端压座的位置关系的水平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与端压座的位置关系的竖向断面图。

    图5为本发明集成式管桩的浮重式竖控器与端压座的竖向断面图。

    图6为本发明集成式管桩的牵重式竖控器与端压座的竖向断面图。

    图7为本发明集成式管桩的囊阀式竖控器与端压座的竖向断面图。

    附图标记:

    1桩条板,2抗滑约束环,3桩甲,4端压座,5桩孔壁,6竖控器,7泥浆,8间隙,9流体,61施控器,62控浆器,621固定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内容,特举以下实施例详细说明。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所示,其中,所述的桩条板1竖向设置在管桩周边,内侧板面朝向管桩的中心,相邻的左右端面相互顶紧并自动阻止内移,上下端面相互顶紧或顶紧抗滑约束环2;水平向设置的抗滑约束环2在水平向和竖向约束桩条板1的外移或竖向错动,形成环状的桩体,桩体外侧设置有桩甲3,环状桩体设置在端压座4的上表面的凹口内并被端压座4限制水平向的径向外移和竖向错动,桩甲3外侧为桩孔壁5土体,桩条板1、抗滑约束环2和端压座4置入事先完成的桩孔内,在桩条板1、抗滑约束环2和桩孔壁5的土体之间置入流动的粘结性材料,粘结性材料可以为混凝土或水泥浆或水泥土,粘结性材料凝固后形成桩甲3,传递桩孔壁5土体的正压力和竖向摩阻力。

    竖控器6用于高水位地区的沉桩,桩孔内为泥浆7,使用设置在端压座4的竖向孔中心的竖控器6控制桩体外泥浆7进入桩体内部的泥浆7的量,控制桩体内外泥浆7的高度差,从而调整桩体的自重和所受浮力的关系,从而控制环状桩体在桩孔中的竖向位置;竖控器6与所述竖向孔之间设置有可调节的间隙8,竖控器6包含施控器61和控浆器62,竖控器6可以为浮重式竖控器或牵重式竖控器或囊阀式竖控器,当竖控器为浮重式竖控器或囊阀式竖控器时,控浆器62内部可充填流体9。

    对于浮重式竖控器,端压座4底板中预留有竖向孔,竖向孔为喇叭口形的预留孔洞,使用施控器61控制控浆器62内部的流体9的量,从而控制控浆器62与端压座4底板的间隙,顶紧端压座4阻止桩体外泥浆7进入桩体内,反之,控浆器62与端压座4分离,桩体外的泥浆7从所述的间隙8进入管桩内。

    对于囊阀式竖控器,在端压座4的底板上的竖向孔的中部设置有凹向周边的弧形凹槽,控浆器62设置为囊袋并设置有固定架621,所述的固定架621将囊袋固定在弧形凹槽的底端,且限制囊袋收缩的范围,确保囊袋与弧形凹槽的槽壁间的间隙8的设定范围,使用施控器61向所述的囊袋注入流体,流体可以为液体或气体等,将囊袋撑开后贴合于诉述的弧形凹槽的内壁,阻断桩体外围的泥浆进入桩体内部,反之,抽出流体,囊袋体积收缩,囊袋与弧形凹槽的槽壁间出现间隙8,泥浆进入桩体内部。

    可选的,对于牵重式竖控器,控浆器62的上端连接施控器61,施控器61为牵引绳,且施控器61贴合于端压座底板的竖向孔,竖向孔为喇叭口形状的孔洞,并预留有设定的间隙8;所述的施控器61向上牵拉控浆器62,所述的间隙8张开,泥浆7进入桩体内,反之,则控浆器61靠自重下沉,所述的间隙8闭合,阻断浆液进入桩体内。

    实施例2

    一种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预定的位置,采用机械设备在场地的土体中成孔,形成桩孔;

    第二步:组装端压座、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形成第一节,即最下一节环状桩体,并将其置入桩孔内;

    第三步:使用竖控器,调整第一节环状桩体的竖向位置,然后继续组装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形成第二节环状桩体;

    第四步:使用竖控器,调整组装好的环状桩体的竖向位置,然后继续组装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形成第三节环状桩体,逐次重复,将完整的环状桩体置入桩孔内的设定标高;

    第五步:将管桩的各个预制构件张拉、锁定形成整体,施工桩甲,必要时先在上述第二、第三、第四步骤内安装桩甲的囊袋,囊袋内注浆形成桩甲;

    第六步:根据需要,管桩内部填充土体或建筑垃圾。

    实施例3

    一种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预定的位置,采用机械设备在场地的土体中成孔,形成桩孔;

    第二步:组装端压座、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将管桩的各个预制构件张拉、锁定后形成完整的环状桩体;

    第三步:使用竖控器,调整整体环状桩体的竖向位置,将完整的环状桩体置入桩孔内的设定标高;

    第四步:施工桩甲,必要时先在上述第二步骤内安装桩甲的囊袋,囊袋内注浆形成桩甲;

    第五步:土方开挖,到达设定标高后,根据需要,管桩内部填充土体或建筑垃圾。

    本发明提出的集成式管桩及其竖控器,相对于现浇灌注桩和大直径预制管桩,方便施工、节能环保、降低成本,提升施工质量,提升装配率,在经济性、方便性、社会有益性能等方面都比现有技术有明显改善,具有更加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促进建筑工业化的产业升级。

    在此说明书中,本发明已参照其特定的实施例作了描述。但是,很显然仍可以作出各种修改和变换而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因此,说明书和附图应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


    技术特征:

    1.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成式管桩包括预制的混凝土构件和现场制作的桩甲组成,预制的混凝土构件构成桩体,所述桩体包括桩条板、抗滑约束环、端压座;所述的桩条板设置为竖条状,竖向设置在桩体的周边;所述抗滑约束环水平设置,所述的桩条板在抗滑约束环内侧的竖向范围内拼接,所述的抗滑约束环外包桩条板且约束桩条板的径向外移和竖向错动;所述的桩甲包覆所述的桩条板并被桩孔壁土体包覆,桩甲传递所述的桩孔壁土体的正压力和摩阻力,抗滑约束环阻止桩甲沿桩体的竖向滑动;所述的端压座设置在桩体的底部,用于承受桩端压力和桩条板的竖向压力,端压座包括底板,底板上设置有竖控器,控制沉桩过程中桩体的竖向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端压座为具有上凹口的预制混凝土构件,桩条板设置在上凹口内被端压座径向约束且在底部约束。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抗滑约束环为水平设置的圆环状的多功能构件,为整体设置或分段预制拼装而成,抗滑约束环阻止桩条板的竖向错动和径向外移,阻止所述的桩甲上下滑动,并将桩甲传递来的桩孔壁土体的正压力和摩阻力传递到桩条板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桩甲,在向桩孔中置入预制的混凝土桩体前,提前在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外围安装软质材料形成的囊袋,囊袋内注浆形成桩甲,在具有土洞的地层内,囊袋限制浆液流失,确保桩甲的施工质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控器,包含有控浆器和与控浆器连接的施控器,施控器与地面的控制设备连接;所述端压座的底板上设有竖向孔,控浆器设置在竖向孔内,控浆器与竖向孔壁之间设置有间隙,通过施控器控制控浆器与孔壁之间的间隙开合,调节管桩外泥浆进入桩体内,控制桩体内外的泥浆高差,控制桩体的自重和所受浮力的关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控器为浮重式竖控器,所述的控浆器设置为中空封闭的椎柱状硬质壳,所述竖向孔为下大上小的喇叭口孔洞,控浆器的下端设置为贴合于竖向孔的椎柱状,并预留有设定的可以上下移动的间隙;所述的施控器为控流管,控流管与地面的流体控制设备连接;所述的控流管控制调节控浆器内部流体的量,进一步调节控浆器的沉浮,并控制设定的间隙的张合,从而调节管桩内外的泥浆的高差,控制桩体的竖向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控器为牵重式竖控器,所述的控浆器设置为椎柱体,所述竖向孔为上大下小的喇叭口孔洞,控浆器贴合于竖向孔,并预留有设定的间隙;所述施控器为牵引绳,牵引绳向上牵拉控浆器,所述的间隙张开,泥浆进入桩体内,反之,则控浆器靠自重下沉,所述的间隙闭合,阻断浆液进入桩体内。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控器为囊阀式竖控器,所述施控器为控流管,控浆器为中空的可充流体的封闭囊袋,囊袋上设置有设定尺寸的固定架,端压座底板的竖向孔的中部设置有凹向周边的弧形凹槽,固定架将囊袋固定在弧形凹槽内,且限制囊袋收缩的范围,确保囊袋与弧形凹槽的槽壁间的间隙的设定范围,使用施控器向所述的囊袋注入流体,将囊袋撑开后贴合于所述的弧形凹槽的内壁,阻断桩体外围的泥浆进入桩体内部,反之,抽出流体,囊袋体积收缩,囊袋与弧形凹槽的槽壁间出现间隙,泥浆进入桩体内部。

    9.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预定的位置,采用机械设备在场地的土体中成孔,形成桩孔;

    第二步:组装端压座、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形成第一节环状桩体,并将其置入桩孔内;

    第三步:使用竖控器,调整第一节环状桩体的竖向位置,然后继续组装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形成第二节环状桩体;

    第四步:使用竖控器,调整组装好的环状桩体的竖向位置,然后继续组装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形成第三节环状桩体,逐次重复,将完整的环状桩体置入桩孔内的设定标高;

    第五步:将管桩的各个预制构件张拉、锁定形成整体,施工桩甲,必要时先在上述第二、第三、第四步骤内安装桩甲的囊袋,囊袋内注浆形成桩甲;

    第六步:管桩内部填充土体或建筑垃圾。

    10.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预定的位置,采用机械设备在场地的土体中成孔,形成桩孔;

    第二步:组装端压座、桩条板和抗滑约束环,将管桩的各个预制构件张拉、锁定后形成完整的环状桩体;

    第三步:使用竖控器,调整整体环状桩体的竖向位置,将完整的环状桩体置入桩孔内的设定标高;

    第四步:施工桩甲,必要时先在上述第二步内安装桩甲的囊袋,囊袋内注浆形成桩甲;

    第五步:土方开挖,到达设定标高后,管桩内部填充土体或建筑垃圾。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桩基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集成式管桩由一组预制混凝土构件和桩甲组成,预制混凝土构件包含桩条板、抗滑约束环、端压座,桩条板竖直环向布置在环形管桩的周边,端压座位于集成式管桩的底端,承受端阻力,在竖向和径向约束固定桩条板,抗滑约束环水平向设置在桩条板的上下拼接的位置并约束桩条板的竖向和径向位移,端压座上设置有竖控器,用于控制桩体在桩孔中的竖向位置。本发明公开的用于集成式管桩的竖控器技术,降低成本、方便施工、节能环保、提升质量、减少现场人工作业,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研发人员:王立明;张四化;王健;周同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王立明
    技术研发日:2020.12.1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17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