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06


    本发明涉及聚酰亚胺加工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



    背景技术:

    聚酰亚胺薄膜是现今需求量最大的聚酰亚胺产品之一,其优异的耐电晕性、耐辐射性、介电性能及尺寸稳定性使得高性能聚酰亚胺薄膜材料的需求不断增加。由于聚酰亚胺主链中大量的酰亚胺环及苯环结构,其分子链间存在较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使得聚酰亚胺分子链结构紧密,表现出难溶难熔的特性,成为聚酰亚胺大量生产加工的阻碍,影响了聚酰亚胺薄膜产品在更多应用领域的发展。

    为了避免溶解性的问题,聚酰亚胺薄膜的生产主要采用两步法,先合成聚酰胺酸溶液,再经过预烘过程和热亚胺化处理的流延法成膜工艺制备聚酰亚胺薄膜。酰胺酸通常由二酐和二胺在非质子极性溶剂中于低温下反应制得,具体操作方式是先加入二胺,后加二酐,这是由于二胺溶解度高,二酐溶解度低,若先加入二酐会与溶剂中的水分发生水解。然而由于在聚合过程中,二酐与二胺发生放热反应,聚合溶液粘度也随之增加,且由于其浆料具有绝热性、导热性差,使得釜内中心部位的热量很难向四周传递,而釜内周边的浆料则可以利用与釜壁热交换快速的将其温度降下来,进而使得釜内温度不均。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驱动机构,其中:

    釜体的内侧面嵌装有与其同轴的齿圈,釜体内设有散热器;

    散热器包括中心杆、以及多个副杆和多个旋转盘,中心杆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可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各副杆周向环布在中心杆的外部并随着中心杆的旋转而随之旋转,各旋转盘一一对应地转动安装在各副杆;旋转盘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且旋转盘的外轮廓边上设有轮齿,并与齿圈啮合。

    优选地,釜体的内侧面设有周向环布的环槽;齿圈位于环槽内,旋转盘的边缘位于环槽。

    优选地,环槽由釜体的侧壁向外凹陷形成,并在釜体的外侧形成与环槽对应的凸包。

    优选地,凸包的内外壁之间设有可通冷却介质的循环流道。

    优选地,凸包的外部包覆有可通冷却介质的盘管。

    优选地,齿圈设有多个,各齿圈沿釜体的高度方向分层布置;任意一个副杆上的旋转盘均设有多个,且同一副杆上的各旋转盘分别一一对应的与各齿圈啮合。

    优选地,散热器还包括由散热材料制作而成的散热片,散热片位于各副杆与中心杆之间并随着中心杆的旋转而随之旋转。

    优选地,散热片的内部设有夹腔,所述夹腔具有进口和出口;中心杆内部具有与夹腔的进口连接的第一通道和与夹腔出口连接的第二通道。

    优选地,散热片上密布由若干两端贯通的通孔,且各通孔均不与散热片内的夹腔导通。

    优选地,散热片沿中心杆的旋转方向倾斜布置。

    优选地,散热片与旋转盘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布置。

    本发明中,通过在釜体内侧面设置齿圈,在釜体内设置散热器,并对散热器的结构进行设置,以使散热器在旋转过程中,各副杆上的旋转盘在随着散热器同步旋转的同时其自身进行与旋转方向相反的自转,以使同一个旋转盘5的各个部位不断地在釜内的中心部位与周边部位之间循环,从而可有效避免釜内温度过高并保障釜内温度的均匀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包括:釜体1和驱动机构,其中:釜体1的内侧面嵌装有与其同轴的齿圈2,釜体1内设有散热器。

    散热器包括中心杆3、以及多个副杆4和多个旋转盘5,中心杆3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可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各副杆4周向环布在中心杆3的外部并与中心杆3固定连接以使其随着中心杆3的旋转而随之旋转。各旋转盘5一一对应地转动安装在各副杆4,旋转盘5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且旋转盘5的外轮廓边上设有轮齿,并与齿圈2啮合,以使旋转盘5在随着散热器同步旋转的同时其自身进行与旋转方向相反的自转,从而使同一个旋转盘5的各个部位不断地在釜内的中心部位与周边部位之间循环。

    由上可知,本发明通过在釜体1内侧面设置齿圈2,在釜体1内设置散热器,并对散热器的结构进行设置,以使散热器在旋转过程中,各副杆4上的旋转盘5在随着散热器同步旋转的同时其自身进行与旋转方向相反的自转,从而可有效避免釜内温度过高并保障釜内温度的均匀性。

    此外,本实施例中,釜体1的内侧面设有周向环布的环槽,所述环槽由釜体1的侧壁向外凹陷形成,并在釜体1的外侧形成与环槽对应的凸包7(即釜体1的侧壁向外凹陷以在釜体1内侧形成与釜体1同轴的环槽,在釜体1的外侧形成与环槽对应的凸包7);齿圈2位于环槽内,旋转盘5的边缘位于环槽,以增大旋转盘5与釜体1内壁相对面的面积,进而增强旋转盘5通过釜侧壁与釜外空气的热交换效果。同时,本实施例还在凸包7的内外壁之间设置了可通冷却介质的循环流道,或者在凸包7的外部包覆可通冷却介质的盘管,或者在凸包7的内外壁之间设置了可通冷却介质的循环流道的同时在凸包7的外部包覆可通冷却介质的盘管。工作中,通过向盘管和/或循环流道内通冷却介质以加快凸包7周围的热量散失,进而增强旋转盘5的散热效果。

    另外,散热器还包括由散热材料制作而成的散热片6,散热片6位于各副杆4与中心杆3之间并与中心肝3连接以使其可随着中心杆3的旋转而随之旋转,以增强中心散热效果。且由于釜内中心温度往往高于其周边温度,因此,本实施例在散热片6的内部设置了夹腔,并使夹腔具有进口和出口。同时,在中心杆3内部设置了与夹腔的进口连接的第一通道和与夹腔出口连接的第二通道。工作过程中,通过第一通道与第二通道使冷却介质循环的进入散热片6内,以加快中心温度的降温,并实现搅拌效果。本实施例还在散热片6上设置了若干两端贯通的通孔,并使各通孔均不与散热片6内的夹腔导通(即各通孔与散热片6内的夹腔隔绝)。以使散热器在旋转过程中,釜内浆料不断从散热片6上的通孔穿过,进而利用通孔不停的对浆料进行分割,这种设置方式既可以增强交互效果,又能增强混合效果,并降低旋转阻力。

    本实施例中,散热片6沿中心杆3的旋转方向倾斜布置,且散热片6与旋转盘5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布置,以增强搅动效果。齿圈2设有多个,各齿圈2沿釜体1的高度方向分层布置;任意一个副杆4上的旋转盘5均设有多个,且同一副杆4上的各旋转盘5分别一一对应的与各齿圈2啮合,以进行分层散热,增强散热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包括:釜体(1)和驱动机构,其中:

    釜体(1)的内侧面嵌装有与其同轴的齿圈(2),釜体(1)内设有散热器;

    散热器包括中心杆(3)、以及多个副杆(4)和多个旋转盘(5),中心杆(3)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可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各副杆(4)周向环布在中心杆(3)的外部并随着中心杆(3)的旋转而随之旋转,各旋转盘(5)一一对应地转动安装在各副杆(4);旋转盘(5)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且旋转盘(5)的外轮廓边上设有轮齿,并与齿圈(2)啮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釜体(1)的内侧面设有周向环布的环槽;齿圈(2)位于环槽内,旋转盘(5)的边缘位于环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环槽由釜体(1)的侧壁向外凹陷形成,并在釜体(1)的外侧形成与环槽对应的凸包(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凸包(7)的内外壁之间设有可通冷却介质的循环流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凸包(7)的外部包覆有可通冷却介质的盘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齿圈(2)设有多个,各齿圈(2)沿釜体(1)的高度方向分层布置;任意一个副杆(4)上的旋转盘(5)均设有多个,且同一副杆(4)上的各旋转盘(5)分别一一对应的与各齿圈(2)啮合。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散热器还包括由散热材料制作而成的散热片(6),散热片(6)位于各副杆(4)与中心杆(3)之间并随着中心杆(3)的旋转而随之旋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散热片(6)的内部设有夹腔,所述夹腔具有进口和出口;中心杆(3)内部具有与夹腔的进口连接的第一通道和与夹腔出口连接的第二通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散热片(6)上密布由若干两端贯通的通孔,且各通孔均不与散热片(6)内的夹腔导通。

    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其特征在于,散热片(6)沿中心杆(3)的旋转方向倾斜布置;优选地,散热片(6)与旋转盘(5)在高度方向上交替布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双向旋转高效散热的聚酰亚胺反应釜,包括:釜体和驱动机构,其中:釜体的内侧面嵌装有齿圈,釜体内设有散热器;散热器包括中心杆、以及多个副杆和多个旋转盘,中心杆与驱动机构连接并可由驱动机构驱动旋转,各副杆周向环布在中心杆的外部并随着中心杆的旋转而随之旋转,各旋转盘一一对应地转动安装在各副杆;旋转盘由导热材料制作而成,且旋转盘的外轮廓边上设有轮齿,并与齿圈啮合。本发明可使同一个旋转盘5的各个部位不断地在釜内的中心部位与周边部位之间循环,从而可有效保障釜内温度的均匀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春才;柳武军;许辉;曹河文;张群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中科玖源新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40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