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生态护坡保水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
背景技术:
在河道边以及公路边上一般都会有一个坡面,在坡面上种上绿植形成生态护坡,生态护坡是一种为防止边坡受冲刷,在坡面上所做的各种铺砌和栽植的统称。
目前的生态护坡大多表面上堆砌有护坡砖,在护坡砖上栽植,现有技术中,护坡砖往往都是嵌设于坡面上,在雨天时,雨水会冲刷在坡面上,将土壤冲刷,长期以往造成土壤流失严重;同时,由于护坡多为倾斜设置,雨水会沿坡面向下流动,护坡上的土壤锁水能力较差,在缺水环境中,护坡上的植被得不到充分的水分补给,从而影响植被的生长;此外,针对倾斜角度较大的护坡来说,不易技术人员在护坡上进行植被的种植以及维护,操作难度较大。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来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通过在坡体坡面上嵌设多个交错分布的植载区与蓄水导流部,多个植载区的外端裸露于坡体的坡面外,为种植在其内部的植被起到保护作用,配合多个蓄水导流部,一方面有效对坡体起到固土作用,有效防止在暴雨环境下而造成护坡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蓄水导流部对雨水起到蓄积作用,当土壤处于缺水环境下,蓄积到的雨水再向土壤内部进行扩散,起到保水作用,当水量过多时,通过导流管将雨水向导入蓄水池,再通过排水管排出,在一定程度上阻截了部分雨水,有效避免过多的雨水过度冲刷坡面,此外,技术人员还可借助拱形结构的蓄水导流部进行攀走,以便于在护坡上进行工作。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和固定连接于坡体坡面底部的混凝土加固台,所述坡体的坡面上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植载区,多个所述植载区之间交错分布有多个蓄水导流部,上下相邻的多个所述植载区之间相互衔接,且上下相邻的多个蓄水导流部之间留有登步空隙,所述蓄水导流部包括固定嵌设于坡体上的拱形蓄水台,所述拱形蓄水台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密封层,两个所述弧形密封层分别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植载区的侧壁相抵设置,所述拱形蓄水台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坡体坡面相衔接的底面导流纤维层,所述拱形蓄水台内部形成蓄水空腔,所述拱形蓄水台的上侧顶端开设有蓄水口,所述蓄水口处嵌设安装有渗水栅格滤网,所述拱形蓄水台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所述导流管的底端贯穿底面导流纤维层并延伸至坡体的内部,所述导流管的顶端开设有与蓄水空腔内部相连通的导流口,所述坡体的底端沿水平方向嵌设安装有蓄水池,多个所述导流管的底端均与蓄水池的内部相连通,且蓄水池的外侧壁上设有排水管。
进一步的,所述植载区为嵌设连接于坡体坡面上的矩形植草砖,所述矩形植草砖内设有与坡体相坡面相连通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种植有生态种植草,矩形植草砖的外端裸露于坡体的坡面外,生态种植草位于矩形植草砖内侧,矩形植草砖有效对生态种植草处的土壤起到防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植载区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多个所述渗水孔内填充有渗水棉,在雨天环境下,雨水通过植载区上的多个渗水孔处的渗水棉渗入植载区内,为生态种植草提供水分。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密封层的底端部嵌设有侧面导流纤维层,所述侧面导流纤维层与其相邻设置的植载区侧壁相抵设置,在干燥环境下,拱形蓄水台的蓄水空腔内的水会通过侧面导流纤维层向植载区处进行导流,有效实现在干燥条件下,植载区内的生态种植草也会得到水分补给。
进一步的,所述渗水棉上贯穿设有与侧面导流纤维层位置对应的渗水纤维绒毛,所述渗水纤维绒毛的外端延伸至侧面导流纤维层处,渗水棉配合渗水纤维绒毛,更有利于提高水分引流效果,同时渗水棉与渗水纤维绒毛也同样起到保水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拱形蓄水台的底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埋设杆,多个所述埋设杆的底端插设于坡体内部,多个埋设杆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蓄水导流部与坡体的连接稳固性,多个蓄水导流部的稳固嵌设连接,也对坡体起到固土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底面导流纤维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毛细渗水管,多个所述毛细渗水管的底端延伸至坡体内部,所述毛细渗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且毛细渗水管的内部填充有与底面导流纤维层相衔接设置的引流棉,当拱形蓄水台的蓄水空腔内蓄水后,便通过多个毛细渗水管向坡体的坡面内部均匀提供水分,保持护坡土壤的锁水性。
进一步的,所述导流管、毛细渗水管以及埋设杆的外侧壁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层,且多个导流管长度沿坡体的坡面向下依次逐步缩短,多个导流管的长度向下逐步缩短,以有效实现与蓄水池内部相衔接。
进一步的,所述坡体的底端开设有用于蓄水池嵌设安装的集水腔,所述蓄水池为与多个导流管以及排水管相连通的封闭型结构。
进一步的,多个所述拱形蓄水台的顶端面均设有防滑纹,上下相邻的多个蓄水导流部之间留有登步空隙,当技术人员在进行栽植时,技术人员可借助多个蓄水导流部进行攀走,多个蓄水导流部提供下脚点,易于技术人员操作。
3.有益效果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本方案通过在坡体坡面上嵌设多个交错分布的植载区与蓄水导流部,多个植载区的外端裸露于坡体的坡面外,为种植在其内部的植被起到保护作用,配合多个蓄水导流部,一方面有效对坡体起到固土作用,有效防止在暴雨环境下而造成护坡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蓄水导流部对雨水起到蓄积作用,当土壤处于缺水环境下,蓄积到的雨水再向土壤内部进行扩散,起到保水作用,当水量过多时,通过导流管将雨水向导入蓄水池,再通过排水管排出,在一定程度上阻截了部分雨水,有效避免过多的雨水过度冲刷坡面,此外,技术人员还可借助拱形结构的蓄水导流部进行攀走,以便于在护坡上进行工作。
(2)植载区为嵌设连接于坡体坡面上的矩形植草砖,矩形植草砖内设有与坡体相坡面相连通的种植腔,种植腔内种植有生态种植草,矩形植草砖的外端裸露于坡体的坡面外,生态种植草位于矩形植草砖内侧,矩形植草砖有效对生态种植草处的土壤起到防护作用。
(3)植载区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多个渗水孔内填充有渗水棉,在雨天环境下,雨水通过植载区上的多个渗水孔处的渗水棉渗入植载区内,为生态种植草提供水分。
(4)弧形密封层的底端部嵌设有侧面导流纤维层,侧面导流纤维层与其相邻设置的植载区侧壁相抵设置,在干燥环境下,拱形蓄水台的蓄水空腔内的水会通过侧面导流纤维层向植载区处进行导流,有效实现在干燥条件下,植载区内的生态种植草也会得到水分补给。
(5)渗水棉上贯穿设有与侧面导流纤维层位置对应的渗水纤维绒毛,渗水纤维绒毛的外端延伸至侧面导流纤维层处,渗水棉配合渗水纤维绒毛,更有利于提高水分引流效果,同时渗水棉与渗水纤维绒毛也同样起到保水作用。
(6)拱形蓄水台的底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埋设杆,多个埋设杆的底端插设于坡体内部,多个埋设杆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蓄水导流部与坡体的连接稳固性,多个蓄水导流部的稳固嵌设连接,也对坡体起到固土作用。
(7)底面导流纤维层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毛细渗水管,多个毛细渗水管的底端延伸至坡体内部,毛细渗水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且毛细渗水管的内部填充有与底面导流纤维层相衔接设置的引流棉,当拱形蓄水台的蓄水空腔内蓄水后,便通过多个毛细渗水管向坡体的坡面内部均匀提供水分,保持护坡土壤的锁水性。
(8)导流管、毛细渗水管以及埋设杆的外侧壁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层,且多个导流管长度沿坡体的坡面向下依次逐步缩短,多个导流管的长度向下逐步缩短,以有效实现与蓄水池内部相衔接。
(9)多个拱形蓄水台的顶端面均设有防滑纹,上下相邻的多个蓄水导流部之间留有登步空隙,当技术人员在进行栽植时,技术人员可借助多个蓄水导流部进行攀走,多个蓄水导流部提供下脚点,易于技术人员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蓄水导流部处的立体图一;
图3为本发明的蓄水导流部处的部分拆分图一;
图4为本发明的拱形蓄水台与蓄水导流部处的部分拆分图二;
图5为本发明的拱形蓄水台与植载区相结合处的部分立体图;
图6为本发明的蓄水池与坡体未完全安装完成的立体图。
图中标号说明:
1坡体、2混凝土加固台、3植载区、301渗水棉、302渗水纤维绒毛、4蓄水导流部、401拱形蓄水台、4011蓄水口、4012渗水栅格滤网、402弧形密封层、4021侧面导流纤维层、403埋设杆、404导流管、405毛细渗水管、406底面导流纤维层、5蓄水池、6排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和图5,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1和固定连接于坡体1坡面底部的混凝土加固台2,坡体1的坡面上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植载区3,多个植载区3之间交错分布有多个蓄水导流部4,上下相邻的多个植载区3之间相互衔接,且上下相邻的多个蓄水导流部4之间留有登步空隙,植载区3为嵌设连接于坡体1坡面上的矩形植草砖,矩形植草砖内设有与坡体1相坡面相连通的种植腔,种植腔内种植有生态种植草,矩形植草砖的外端裸露于坡体1的坡面外,生态种植草位于矩形植草砖内侧,矩形植草砖有效对生态种植草处的土壤起到防护作用,植载区3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多个渗水孔内填充有渗水棉301,在雨天环境下,雨水通过植载区3上的多个渗水孔处的渗水棉301渗入植载区3内,为生态种植草提供水分,多个拱形蓄水台401的顶端面均设有防滑纹,上下相邻的多个蓄水导流部4之间留有登步空隙,当技术人员在进行栽植时,技术人员可借助多个蓄水导流部4在坡面上进行攀走,多个蓄水导流部4提供下脚点,易于技术人员操作。
请参阅图1-4,蓄水导流部4包括固定嵌设于坡体1上的拱形蓄水台401,拱形蓄水台40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密封层402,两个弧形密封层402分别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植载区3的侧壁相抵设置,拱形蓄水台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坡体1坡面相衔接的底面导流纤维层406,拱形蓄水台401内部形成蓄水空腔,拱形蓄水台401的上侧顶端开设有蓄水口4011,蓄水口4011处嵌设安装有渗水栅格滤网4012,在雨天环境下,雨水通过渗水栅格滤网4012导入至蓄水空腔内进行存储,渗水栅格滤网4012对雨水起到过滤作用,弧形密封层402的底端部嵌设有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与其相邻设置的植载区3侧壁相抵设置,当护坡土壤处于较为缺水环境下时,拱形蓄水台401的蓄水空腔内的水会通过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向植载区3处进行导流,植载区3内的植被便会得到水分补给,渗水棉301上贯穿设有与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位置对应的渗水纤维绒毛302,渗水纤维绒毛302的外端延伸至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处,渗水棉301配合渗水纤维绒毛302,更有利于提高水分引流效果,同时渗水棉301与渗水纤维绒毛302也同样起到保水作用。
请参阅图1和图6,拱形蓄水台40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404,导流管404的底端贯穿底面导流纤维层406并延伸至坡体1的内部,导流管404的顶端开设有与蓄水空腔内部相连通的导流口,坡体1的底端沿水平方向嵌设安装有蓄水池5,多个导流管404的底端均与蓄水池5的内部相连通,且蓄水池5的外侧壁上设有排水管6,当蓄积到的水量过多时,向上充溢的雨水便会从导流管404顶端处的导流口随导流管404导入至蓄水池5内,进行更大面积的蓄水,蓄集到的水可通过排水管6向外排出再作为他用,拱形蓄水台401的底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埋设杆403,多个埋设杆403的底端插设于坡体1内部,多个埋设杆403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蓄水导流部4与坡体1的连接稳固性,多个蓄水导流部4的稳固嵌设于坡面上,也对坡体1起到固土作用,底面导流纤维层4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毛细渗水管405,多个毛细渗水管405的底端延伸至坡体1内部,毛细渗水管40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且毛细渗水管405的内部填充有与底面导流纤维层406相衔接设置的引流棉,当拱形蓄水台401的蓄水空腔内蓄水后,便通过多个毛细渗水管405向坡体1的坡面内部均匀且缓慢释放水分,保持护坡土壤的锁水性。
在此,需要补充的是,导流管404、毛细渗水管405以及埋设杆403的外侧壁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层,且多个导流管404长度沿坡体1的坡面向下依次逐步缩短,多个导流管404的长度向下逐步缩短,以有效实现与蓄水池5内部相衔接,坡体1的底端开设有用于蓄水池5嵌设安装的集水腔,蓄水池5为与多个导流管404以及排水管6相连通的封闭型结构。
本方案通过在坡体1坡面上嵌设安装上多个交错分布的植载区3与蓄水导流部4,多个植载区3的外端裸露于坡体1的坡面外,为种植在其内部的植被起到保护作用,而与植载区3左右交错分布的多个蓄水导流部4,一方面有效对坡体1起到固土作用,配合多个植载区3有效防止在暴雨环境下而造成护坡的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多个蓄水导流部4用于对雨水起到蓄积作用,蓄积在拱形蓄水台401内部的水分再通过底面导流纤维层406均匀地向土壤内部进行扩散,在干燥环境下,对土壤起到输水保水作用,当水量过多时,还可通过导流管404将过多的雨水向蓄水池5内进行导流,再通过排水管6排出,在一定程度上有效避免过多的雨水过度冲刷坡面,此外,技术人员还可记住多个拱形结构的蓄水导流部4进行攀走,以便于在护坡上进行工作。
本发明中的所采用的部件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获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包括坡体(1)和固定连接于坡体(1)坡面底部的混凝土加固台(2),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坡面上等间距分布有多个植载区(3),多个所述植载区(3)之间交错分布有多个蓄水导流部(4),上下相邻的多个所述植载区(3)之间相互衔接,且上下相邻的多个蓄水导流部(4)之间留有登步空隙;
所述蓄水导流部(4)包括固定嵌设于坡体(1)上的拱形蓄水台(401),所述拱形蓄水台(401)的左右两侧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弧形密封层(402),两个所述弧形密封层(402)分别与位于其左右两侧的植载区(3)的侧壁相抵设置,所述拱形蓄水台(4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与坡体(1)坡面相衔接的底面导流纤维层(406),所述拱形蓄水台(401)内部形成蓄水空腔,所述拱形蓄水台(401)的上侧顶端开设有蓄水口(4011),所述蓄水口(4011)处嵌设安装有渗水栅格滤网(4012);
所述拱形蓄水台(401)的内顶部固定连接有导流管(404),所述导流管(404)的底端贯穿底面导流纤维层(406)并延伸至坡体(1)的内部,所述导流管(404)的顶端开设有与蓄水空腔内部相连通的导流口,所述坡体(1)的底端沿水平方向嵌设安装有蓄水池(5),多个所述导流管(404)的底端均与蓄水池(5)的内部相连通,且蓄水池(5)的外侧壁上设有排水管(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载区(3)为嵌设连接于坡体(1)坡面上的矩形植草砖,所述矩形植草砖内设有与坡体(1)相坡面相连通的种植腔,所述种植腔内种植有生态种植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植载区(3)的四周侧壁上开设有渗水孔,多个所述渗水孔内填充有渗水棉(30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密封层(402)的底端部嵌设有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所述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与其相邻设置的植载区(3)侧壁相抵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渗水棉(301)上贯穿设有与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位置对应的渗水纤维绒毛(302),所述渗水纤维绒毛(302)的外端延伸至侧面导流纤维层(4021)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拱形蓄水台(401)的底端四周均固定连接有埋设杆(403),多个所述埋设杆(403)的底端插设于坡体(1)内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面导流纤维层(406)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毛细渗水管(405),多个所述毛细渗水管(405)的底端延伸至坡体(1)内部,所述毛细渗水管(405)的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引流孔,且毛细渗水管(405)的内部填充有与底面导流纤维层(406)相衔接设置的引流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管(404)、毛细渗水管(405)以及埋设杆(403)的外侧壁上均涂覆有防腐涂料层,且多个导流管(404)长度沿坡体(1)的坡面向下依次逐步缩短。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所述坡体(1)的底端开设有用于蓄水池(5)嵌设安装的集水腔,所述蓄水池(5)与多个导流管(404)以及排水管(6)相连通的封闭型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防水土流失的保水型生态护坡,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拱形蓄水台(401)的顶端面均设有防滑纹。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