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井盖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井盖。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事业的持续高速发展,城市中给排水、燃气、热力、电力、通讯等各类市政公用地下管线设施日益增加,城市路面上相应各类检查井相应地不断增多,城市道路井盖的管理也愈发重要。
其中井盖具有数量多、分布广、监管难度大的特点。井盖的破损、丢失对车辆和行人安全、社会安定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井盖遗失让路面成为一个“陷阱”,到了晚上或是雨天更是危险。尤其是雨季多发时节,有积水,有时淹没下水道,深深地井口掩藏在积水之下不易发觉,极度危险,若是自行车、电动车遇到车毁人伤,汽车遇到也会损毁底盘,另外现有的井盖一旦出现损坏或者失去平衡等问题时,缺少及时反馈的问题,会耽误正常的使用,不利于城市建设的稳定进行。
为此,我们提出一种智能井盖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智能井盖。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井盖,包括外盖、内盖、中央控制器、通信设备和预警设备,所述外盖的上端开设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内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筒体,且圆柱形筒体的上端延伸至外盖的上侧,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缺口,且第一缺口内转动连接有转动件,所述内盖固定连接在转动件的侧壁上,所述圆柱形筒体远离第一缺口的上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内设置有与内盖连接的平衡检测机构,所述内盖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机构和照明机构,所述预警设备对应连接在内盖的下端面上,且预警设备可延伸至外盖的下侧并对井体内的水位进行预警;
所述圆柱形筒体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且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下端均延伸至外盖的下侧,所述第一弧形板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盖连接的转向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与外部井体连接的固定机构。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外盖的上端均布有多个与圆柱形筒体侧壁连接的三角形固定块,且每两个三角形固定块之间的外盖上端开设有上下连通的弧形注塑孔。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蓄电机构包括开设在内盖上端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固定连接有环形太阳能电池板,且弧形槽的槽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透明窗,所述内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太阳能电池板电性连接的蓄电装置。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照明机构包括开设在内盖上端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led照明灯,且圆形槽的槽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圆形透明窗,所述led照明灯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内盖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梯形块,且梯形块的下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转动连接有横轴,且横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筒管,所述筒管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弹性杆,所述预警装置固定连接在弹性杆的下端,所述预警装置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井体内水位的水位变送器。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转向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弧形板内壁上的竖槽,所述竖槽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槽,所述竖槽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且移动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槽内壁滑动的滑块,所述移动块远离竖槽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件,所述第一u形件的槽口内转动连接有t形杆件,所述t形杆件远离第一u形件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所述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件,所述内盖的下端面开设有条形槽,且条形槽内滑动连接有梯形活动块,所述梯形活动块远离条形槽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u形件,所述第二u形件和第三u形件之间由同一根连杆转动连接,且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u形件和第三u形件的槽口内。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条形槽对应设置在两个梯形块之间,所述第二u形件和第三u形件的槽口内均设置有与连杆转动的转轴,所述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贴合连接在圆形开口的内壁,且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且支撑块与圆柱形筒体的下端面之间由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弧形板和第二弧形板侧壁上的螺纹孔,且螺纹孔内可螺纹连接有与外部井体连接的定位螺钉。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平衡检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内盖侧壁上的安装块,所述安装块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红外发射器对应的红外接收器。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圆柱形筒体下侧的圆形开口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中央控制器对应连接在控制盒内,且通信设备也连接在控制盒内,所述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蓄电装置、led照明灯、水位变送器、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电动推杆和通信设备连接,所述蓄电装置与led照明灯、水位变送器、红外发射器、红外接收器、电动推杆和通信设备之间电性连接,且通信设备与水位变送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服务器和通信网络,且通信网络选用移动数据专线或gprs数据传输模块,所述通信设备与远程的控制中心之间由无线覆盖网络连接。
在上述的智能井盖中,所述智能井盖的工作原理为:
1)在对智能井盖使用时,可以先将外盖固定在井体的位置,具体的,可以向外盖上端的多个弧形注塑孔内进行浇筑,使其固定在井体的上侧,并使得内盖与地面齐平,保证井盖使用的稳定性;
2)在蓄电机构的使用下,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对电能进行储存,满足智能井盖自身的电力消耗,具体的,储存的电能可以用于内盖上端照明机构的夜间使用,对井盖周围的路面进行照明,起到辅助的作用,另外储存的电能可以为水位变送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提供电能,进而可以分别对井体内的水位以及内盖的平衡度进行实时检测,进一步的,当出现水位增加以及平衡度失调时,通信设备可以将实时的检测数据传输至远程控制中心,即实现故障的警示作用,以便于市政维修人员及时的进行处理;
3)更进一步的,内盖的开启和关闭采用电动式控制方式,能够增强内盖的稳定性,并且井盖同时会降低被盗的风险,而具体的开启方式为,通过控制盒内的中央处理器对电动推杆进行控制,使得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工作,并在连杆的传动作用下,使得梯形活动块在条形槽内移动,进而会带动内盖向上移动,即完成内盖的开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一种智能井盖的优点在于:
1、本发明在蓄电机构的使用下,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对电能进行储存,满足智能井盖自身的电力消耗,储存的电能可以用于内盖上端照明机构的夜间使用,对井盖周围的路面进行照明,起到辅助的作用,另外储存的电能可以为水位变送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提供电能,进而可以分别对井体内的水位以及内盖的平衡度进行实时检测。
2、本发明中内盖的开启和关闭采用电动式控制方式,能够增强内盖的稳定性,并且井盖同时会降低被盗的风险,而具体的开启方式为,通过控制盒内的中央处理器对电动推杆进行控制,使得电动推杆的伸缩端工作,并在连杆的传动作用下,使得梯形活动块在条形槽内移动,进而会带动内盖向上移动,即完成内盖的开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井盖的内盖上侧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井盖的内盖下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井盖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井盖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井盖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井盖的原理框图。
图中,1外盖、2内盖、3圆柱形筒体、4转动件、5第一弧形板、6第二弧形板、7三角形固定块、8弧形注塑孔、9太阳能电池板、10led照明灯、11梯形块、12筒管、13弹性杆、14水位变送器、15竖槽、16移动块、17第一u形件、18t形杆件、19电动推杆、20第二u形件、21条形槽、22梯形活动块、23第三u形件、24连杆、25矩形支撑块、26螺纹孔、27安装块、28红外发射器、29红外接收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实施例
参照图1-6,一种智能井盖,包括外盖1、内盖2、中央控制器、通信设备和预警设备,外盖1的上端开设有圆形开口,圆形开口内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筒体3,且圆柱形筒体3的上端延伸至外盖1的上侧,外盖1的上端均布有多个与圆柱形筒体3侧壁连接的三角形固定块7,且每两个三角形固定块7之间的外盖上端开设有上下连通的弧形注塑孔8,能够对外盖1进行浇筑固定,保证其与井体之间连接的稳定性。
其中,圆柱形筒体3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缺口,且第一缺口内转动连接有转动件4,内盖2固定连接在转动件4的侧壁上,圆柱形筒体3远离第一缺口的上端开设有第二缺口,第二缺口内设置有与内盖2连接的平衡检测机构,平衡检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内盖2侧壁上的安装块27,安装块2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28,第二缺口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红外发射器28对应的红外接收器29,在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的配合使用下,能够对内盖2的水平度进行实时检测,保证内盖2使用的稳定,并且在出现偏移时会对远程中心提供实时提醒,以便于市政人员及时对井盖进行处理。
进一步的,内盖2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机构和照明机构,进一步的,蓄电机构包括开设在内盖2上端的弧形槽,弧形槽内固定连接有环形太阳能电池板9,且弧形槽的槽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透明窗,内盖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太阳能电池板9电性连接的蓄电装置(图中未画出),照明机构包括开设在内盖2上端的圆形槽,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led照明灯10,且圆形槽的槽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圆形透明窗,led照明灯10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具体的,环形透明窗和圆形透明窗均采用钢化玻璃材质,并且环形透明窗和圆形透明窗与内盖2之间均密封设置,更具体的,上述太阳能蓄电的过程为现有技术,利用太阳能蓄电的方式可以节省市电的使用,并保证井盖设备自身的电能需要。
其中,预警设备对应连接在内盖2的下端面上,且预警设备可延伸至外盖1的下侧并对井体内的水位进行预警,具体的,内盖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梯形块11,且梯形块11的下端开设有矩形槽,矩形槽内转动连接有横轴,且横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筒管12,筒管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弹性杆13,预警装置固定连接在弹性杆13的下端,预警装置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井体内水位的水位变送器14,在水位变送器14的使用下,能够对井体内的水位进行监测,起到预警的辅助作用。
进一步的,圆柱形筒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且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的下端均延伸至外盖1的下侧,第一弧形板5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盖2连接的转向调节机构,转向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弧形板5内壁上的竖槽15,竖槽15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槽,竖槽15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6,且移动块1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槽内壁滑动的滑块,移动块16远离竖槽1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件17,第一u形件17的槽口内转动连接有t形杆件18,t形杆件18远离第一u形件1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9,电动推杆19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件20,内盖2的下端面开设有条形槽21,且条形槽21内滑动连接有梯形活动块22,梯形活动块22远离条形槽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u形件23,第二u形件20和第三u形件23之间由同一根连杆24转动连接,且连杆2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u形件20和第三u形件23的槽口内。
更进一步的,条形槽21对应设置在两个梯形块11之间,第二u形件20和第三u形件23的槽口内均设置有与连杆24转动的转轴,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贴合连接在圆形开口的内壁,且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25,且支撑块25与圆柱形筒体3的下端面之间由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方便了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与圆柱形筒体3之间的拆装。
其中,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与外部井体连接的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侧壁上的螺纹孔26,且螺纹孔26内可螺纹连接有与外部井体连接的定位螺钉,能够实现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与井体之间的拆装和固定。
其中,圆柱形筒体3下侧的圆形开口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盒,中央控制器对应连接在控制盒内,且通信设备也连接在控制盒内,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蓄电装置、led照明灯10、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红外接收器29、电动推杆19和通信设备连接,蓄电装置与led照明灯10、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红外接收器29、电动推杆19和通信设备之间电性连接,且通信设备与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和红外接收器29之间电性连接,通信设备包括服务器和通信网络,且通信网络选用移动数据专线或gprs数据传输模块,通信设备与远程的控制中心之间由无线覆盖网络连接,上述led照明灯10、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红外接收器29、电动推杆19和通信设备的控制方式均通过与其配套的外设控制器进行控制的,控制器的型号为mam-200,且控制电路通过本领域的技术人员简单编程即可实现,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仅对其进行使用,未对其进行改进,所以发明不再详细解释控制方式和电路连接。
本发明中,在对智能井盖使用时,可以先将外盖1固定在井体的位置,具体的,可以向外盖1上端的多个弧形注塑孔8内进行浇筑,使其固定在井体的上侧,并使得内盖2与地面齐平,保证井盖使用的稳定性;在蓄电机构的使用下,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对电能进行储存,满足智能井盖自身的电力消耗,具体的,储存的电能可以用于内盖2上端照明机构的夜间使用,对井盖周围的路面进行照明,起到辅助的作用,另外储存的电能可以为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和红外接收器29提供电能,进而可以分别对井体内的水位以及内盖的平衡度进行实时检测,进一步的,当出现水位增加以及平衡度失调时,通信设备可以将实时的检测数据传输至远程控制中心,即实现故障的警示作用,以便于市政维修人员及时的进行处理;更进一步的,内盖2的开启和关闭采用电动式控制方式,能够增强内盖2的稳定性,并且井盖同时会降低被盗的风险,而具体的开启方式为,通过控制盒内的中央处理器对电动推杆19进行控制,使得电动推杆19的伸缩端工作,并在连杆24的传动作用下,使得梯形活动块22在条形槽21内移动,进而会带动内盖2向上移动,即完成内盖2的开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智能井盖,包括外盖(1)、内盖(2)、中央控制器、通信设备和预警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的上端开设有圆形开口,所述圆形开口内固定连接有圆柱形筒体(3),且圆柱形筒体(3)的上端延伸至外盖(1)的上侧,所述圆柱形筒体(3)的上端开设有第一缺口,且第一缺口内转动连接有转动件(4),所述内盖(2)固定连接在转动件(4)的侧壁上,所述圆柱形筒体(3)远离第一缺口的上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内设置有与内盖(2)连接的平衡检测机构,所述内盖(2)的上端设置有蓄电机构和照明机构,所述预警设备对应连接在内盖(2)的下端面上,且预警设备可延伸至外盖(1)的下侧并对井体内的水位进行预警;
所述圆柱形筒体(3)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且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的下端均延伸至外盖(1)的下侧,所述第一弧形板(5)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内盖(2)连接的转向调节机构,所述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的侧壁上均设置有与外部井体连接的固定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盖(1)的上端均布有多个与圆柱形筒体(3)侧壁连接的三角形固定块(7),且每两个三角形固定块(7)之间的外盖上端开设有上下连通的弧形注塑孔(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电机构包括开设在内盖(2)上端的弧形槽,所述弧形槽内固定连接有环形太阳能电池板(9),且弧形槽的槽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透明窗,所述内盖(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与太阳能电池板(9)电性连接的蓄电装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机构包括开设在内盖(2)上端的圆形槽,所述圆形槽内固定连接有多个led照明灯(10),且圆形槽的槽口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圆形透明窗,所述led照明灯(10)与蓄电装置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盖(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梯形块(11),且梯形块(11)的下端开设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转动连接有横轴,且横轴的外侧固定套接有筒管(12),所述筒管(12)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竖直的弹性杆(13),所述预警装置固定连接在弹性杆(13)的下端,所述预警装置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井体内水位的水位变送器(1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调节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弧形板(5)内壁上的竖槽(15),所述竖槽(15)的内壁上开设有两个平行的滑槽,所述竖槽(15)内滑动连接有移动块(16),且移动块(16)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滑槽内壁滑动的滑块,所述移动块(16)远离竖槽(15)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一u形件(17),所述第一u形件(17)的槽口内转动连接有t形杆件(18),所述t形杆件(18)远离第一u形件(1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电动推杆(19),所述电动推杆(19)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有第二u形件(20),所述内盖(2)的下端面开设有条形槽(21),且条形槽(21)内滑动连接有梯形活动块(22),所述梯形活动块(22)远离条形槽(21)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第三u形件(23),所述第二u形件(20)和第三u形件(23)之间由同一根连杆(24)转动连接,且连杆(24)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二u形件(20)和第三u形件(23)的槽口内。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槽(21)对应设置在两个梯形块(11)之间,所述第二u形件(20)和第三u形件(23)的槽口内均设置有与连杆(24)转动的转轴,所述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贴合连接在圆形开口的内壁,且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的侧壁上均固定连接有矩形支撑块(25),且矩形支撑块(25)与圆柱形筒体(3)的下端面之间由紧固螺钉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开设在第一弧形板(5)和第二弧形板(6)侧壁上的螺纹孔(26),且螺纹孔(26)内可螺纹连接有与外部井体连接的定位螺钉。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检测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内盖(2)侧壁上的安装块(27),所述安装块(27)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红外发射器(28),所述第二缺口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红外发射器(28)对应的红外接收器(29)。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3)下侧的圆形开口内壁固定连接有控制盒,所述中央控制器对应连接在控制盒内,且通信设备也连接在控制盒内,所述中央控制器的输出端分别与蓄电装置、led照明灯(10)、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红外接收器(29)、电动推杆(19)和通信设备连接,所述蓄电装置与led照明灯(10)、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红外接收器(29)、电动推杆(19)和通信设备之间电性连接,且通信设备与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和红外接收器(29)之间电性连接,所述通信设备包括服务器和通信网络,且通信网络选用移动数据专线或gprs数据传输模块,所述通信设备与远程的控制中心之间由无线覆盖网络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井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井盖的工作原理为:
1)在对智能井盖使用时,可以先将外盖(1)固定在井体的位置,具体的,可以向外盖(1)上端的多个弧形注塑孔(8)内进行浇筑,使其固定在井体的上侧,并使得内盖(2)与地面齐平,保证井盖使用的稳定性;
2)在蓄电机构的使用下,利用太阳能发电的原理对电能进行储存,满足智能井盖自身的电力消耗,具体的,储存的电能可以用于内盖(2)上端照明机构的夜间使用,对井盖周围的路面进行照明,起到辅助的作用,另外储存的电能可以为水位变送器(14)、红外发射器(28)和红外接收器(29)提供电能,进而可以分别对井体内的水位以及内盖的平衡度进行实时检测,进一步的,当出现水位增加以及平衡度失调时,通信设备可以将实时的检测数据传输至远程控制中心,即实现故障的警示作用,以便于市政维修人员及时的进行处理;
3)更进一步的,内盖(2)的开启和关闭采用电动式控制方式,能够增强内盖(2)的稳定性,并且井盖同时会降低被盗的风险,而具体的开启方式为,通过控制盒内的中央处理器对电动推杆(19)进行控制,使得电动推杆(19)的伸缩端工作,并在连杆(24)的传动作用下,使得梯形活动块(22)在条形槽(21)内移动,进而会带动内盖(2)向上移动,即完成内盖(2)的开启。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