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线缆防水技术,特别涉及具有防水能力的一种线缆。
背景技术:
例如摄像机等小型设备,通常需要线缆传输信号。然而,由于设备在实际使用时会部署在潮湿或存在水浸银环的环境中,因此,如何为线缆提供防水能力成为现有技术中有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线缆,包括:
线芯束,所述线芯束包括相互聚拢的多根线芯;
线缆外被,所述线缆外被沿所述线芯束的外包络面包围形成容纳所述线芯束的线腔,并且,所述线缆外被包括编织屏蔽层;
接地线丝,所述接地线丝与所述编织屏蔽层导电接触;
线缆接头,所述线缆接头封堵所述线腔的端面开口;
其中,所述线缆接头具有线芯穿孔和接地线穿孔,所述线芯束的多根线芯通过所述线芯穿孔从所述线腔穿出,所述接地线丝通过所述接地线穿孔从所述线腔穿出,所述线芯穿孔和所述接地线穿孔点胶密封。
可选地,所述接地线丝位于所述编织屏蔽层与所述线芯束之间。
可选地,所述线缆外被对所述线芯束形成径向困扎,所述接地线丝被挤压贴合在所述编织屏蔽层与所述线芯束之间。
可选地,所述接地线丝在所述线腔内的连续延伸长度与所述编织屏蔽层的布设长度相同。
可选地,所述接地线丝的直径小于所述编织屏蔽层的单股编织束的线股外径。
可选地,所述接地线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线芯束中的单根线芯的导线直径。
可选地,所述接地线丝为铜丝。
可选地,所述线缆接头包括套筒、以及位于所述套筒的端面的端板,其中,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线缆外被的外周,所述端板封盖所述线腔的端面开口,并且,所述线芯穿孔和所述接地线穿孔位于所述端板。
可选地,所述接地线丝通过所述接地线穿孔穿出的外段末端装设有接线卡子。
可选地,所述线缆外被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编织屏蔽层的外层的防水层、和/或防火层、和/或物理防护层。
基于上述实施例,线缆外被沿线芯束的外包络面包围形成容纳线芯束的线腔,以通过省去线腔内的防水填充物换取更小的线缆尺寸;并且,线缆可以具有编织屏蔽层,以提升线芯束的信号传输质量;另外,线缆的接地线不是从编织屏蔽层抽剥的编织束,而是选用与编织屏蔽层导电接触的单根接地线丝,由于单根接地线丝不会像编织束那样阻碍防水胶充满接地线穿孔,因而提升对线缆接头的接地线穿孔的点胶密封效果。从而,结合对线缆接头的线芯穿孔的点胶密封,即便线缆的线腔内不具有防水填充物,线缆也仍然具备可靠的防水能力。
附图说明
以下附图仅对本发明做示意性说明和解释,并不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线缆的局部剖视图;
图2为如图1所示线缆的截面示意图;
图3为一个比较例中的线缆的局部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线芯束
10线芯
10a导线
10b线芯外被
20线缆外被
21编织屏蔽层
210编织束
22防护层
30接地线丝
40线缆接头
41套筒
42端板
43法兰
44外螺纹
50接线卡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的线缆的局部剖视图。图2为如图1所示线缆的截面示意图。请参见图1并结合图2,该实施例中的线缆包括线芯10束、线缆外被20、接地线丝30以及线缆接头40。
线芯10束可以包括相互聚拢的多根线芯10,例如,相邻的线芯10可以彼此接触。在该实施例中,线芯10束包括的线芯10可以适于信号传输,并且,每个线芯10可以包括导线10a和包覆导线10a的线芯外被10b。
线缆外被20可以沿线芯10束的外包络面包围形成容纳线芯10束的线腔,即,在线芯10束与线缆外被20之间可以不预留用于填充防水填充物的填充空间,相应地,线缆外被20包围形成的线腔内可以不填充防水填充物,从而,可以通过省去线腔内的防水填充物换取更小的线缆尺寸。
线缆外被20可以包括编织屏蔽层21。当线芯10束用于信号传输时,编制屏蔽层21的存在可以提升线芯10束的信号传输质量。编织屏蔽层21可以由铜或其他金属材质的丝线纵横交错地编织为网状。在实际应用中,线缆外被2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位于编织屏蔽层21的外层的防护层22,例如,防护层22可以根据需要而包括防水层、和/或防火层、和/或物理防护层。
接地线丝30可以与编织屏蔽层21导电接触。例如,接地线丝30可以位于编织屏蔽层21与线芯10束之间,此时,若线缆外被20对线芯10束形成径向困扎,即,线缆外被20对线芯10束形成驱使多根线芯10彼此挤压接触,则,接地线芯30可以被挤压贴合在编织屏蔽层21与线芯10束之间,以确保接地线芯30与编织屏蔽层21的导电接触的可靠性。
由于线缆外被20包围形成的线腔内可以不填充防水填充物,因而即便线缆外被20可以对线芯10束形成径向困扎,线腔内也仍然有可能存在多余的间隙。考虑到线缆在使用时存在被折弯、扭动等情况,由于上述的间隙的存在,接地线芯30难以避免地存在随线缆折弯、扭动而脱离挤压产生偏移的情况,因此,为了避免这样的偏移导致接地线芯30与编织屏蔽层21的导电接触断开,可以增大接地线丝30在线腔内的连续延伸长度,以增大接地线芯30与编织屏蔽层21的有效接触范围,从而降低接地线芯30偏移导致接地线芯30与编织屏蔽层21的导电接触断开的概率。例如,接地线丝在所述线腔内的连续延伸长度与所述编织屏蔽层的布设长度相同。
实际应用中,接地线丝30可以选用铜丝。当编织屏蔽层21同样选择由铜质丝线编织而成时,仍应当将接地丝线30看作是独立于编织屏蔽层21的导线结构,因为接地丝线30并未被编织到编织屏蔽层21中。
线缆接头40可以是例如sr(strainrelief,钢线槽)等任意一种适于线缆对接的接口元件,线缆接头40可以封堵线缆外被20包围形成的线腔的端面开口,并且线缆接头40具有线芯穿孔410和接地线穿孔420。例如,线缆接头40可以包括套筒41、以及位于套筒41的端面的端板42。其中,套筒41套设在线缆外被20的外周,并且套筒41可以具有法兰43和外螺纹44;端板42封盖线缆外被20包围形成的线腔的端面开口,并且,线芯穿孔410和接地线穿孔420可以位于端板42。
线芯10束的多根线芯10可以通过线芯穿孔410从线腔穿出,接地线丝30可以通过接地线穿孔420从线腔穿出,并且,线芯穿孔410和接地线穿孔420点胶密封。从而,即便线缆的线腔内不具有防水填充物,线缆也仍然具备可靠的防水能力。
图3为一个比较例中的线缆的局部剖视图。请参见图3,在一个比较例中,线缆的接地线选用是从编织屏蔽层21抽剥的编织束210。从编织屏蔽层21抽剥的编织束210包含多根丝线,无论多根丝线之间缠绕的如何紧密,编织束210都无法呈紧密收敛状态,尤其是在编织束210与编织屏蔽层21的衔接处。因此,编织束210的丝线蓬散状态会不利于点胶充满接地线穿孔420,例如,点胶填入的胶体会附着于编织束210的蓬散丝线,从而在编织束210的蓬散丝线之间存在漏胶间隙。即,编织束210的蓬散丝线会破坏点胶的胶体分布的完整性,由此导致对接地线穿孔420的密封失效。此时,即便线芯穿孔410被有效点胶密封,接地线穿孔410处存在的漏胶间隙仍然会允许湿气进入到线缆内部,从而导致线缆的整体防水失效。
相比于如图3所示的比较例,如图1和图2所示实施例的线缆的接地线不是从编织屏蔽层21抽剥的编织束210,而是选用与编织屏蔽层21导电接触的单根接地线丝30,由于单根接地线丝30不会像编织束210那样阻碍防水胶充满接地线穿孔,因而可以提升对线缆接头的接地线穿孔420的点胶密封效果。
而且,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地线丝30的直径可以设定为小于编织屏蔽层21的单股编织束210的线股外径,以减小接地线穿孔420的孔径,更有利于密封性的提升;和/或,接地线丝30的直径可以设定为大于线芯10束中的单根线芯10的导线10a直径,以适当提升接地线丝30的强度。
另外,在如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接地线丝30通过接地线穿孔420穿出的外段(长度可以在30mm~80mm的范围内)末端可以装设有接线卡子50,以供接地线丝30实现接地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1.一种线缆,其特征在于,包括:
线芯束,所述线芯束包括相互聚拢的多根线芯;
线缆外被,所述线缆外被沿所述线芯束的外包络面包围形成容纳所述线芯束的线腔,并且,所述线缆外被包括编织屏蔽层;
接地线丝,所述接地线丝与所述编织屏蔽层导电接触;
线缆接头,所述线缆接头封堵所述线腔的端面开口;
其中,所述线缆接头具有线芯穿孔和接地线穿孔,所述线芯束的多根线芯通过所述线芯穿孔从所述线腔穿出,所述接地线丝通过所述接地线穿孔从所述线腔穿出,所述线芯穿孔和所述接地线穿孔点胶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丝位于所述编织屏蔽层与所述线芯束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外被对所述线芯束形成径向困扎,所述接地线丝被挤压贴合在所述编织屏蔽层与所述线芯束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丝在所述线腔内的连续延伸长度与所述编织屏蔽层的布设长度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丝的直径小于所述编织屏蔽层的单股编织束的线股外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丝的直径大于所述线芯束中的单根线芯的导线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丝为铜丝。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接头包括套筒、以及位于所述套筒的端面的端板,其中,所述套筒套设在所述线缆外被的外周,所述端板封盖所述线腔的端面开口,并且,所述线芯穿孔和所述接地线穿孔位于所述端板。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接地线丝通过所述接地线穿孔穿出的外段末端装设有接线卡子。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线缆外被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编织屏蔽层的外层的防水层、和/或防火层、和/或物理防护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