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涉及一种电子装置,且特别涉及一种电感装置。
背景技术:
射频(radiofrequency,rf)装置于运行时会产生两倍频谐波(harmonic)、三倍频谐波…等等,上述谐波会对其余电路产生不良影响。例如2.4ghz电路的两倍频谐波会产生5ghz信号进而于集成电路(soc)产生不良影响。
一般解决上述谐波对电路产生影响的方式,是在电路外部设置滤波器以滤除上述谐波。然而,设置于电路外部的滤波器会影响到电路本身的性能和额外的费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公开内容的一技术实施方式涉及一种电感装置,其包括第一走线、第二走线及电容。第一走线包括至少两个子走线,且至少两个子走线的一端耦接于第一节点。第二走线包括至少两个子走线,且至少两个子走线的一端耦接于第二节点。电容耦接于第一节点及第二节点之间。
因此,根据本公开的技术内容,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电感装置中的电容可形成一个低频滤除的功能,以使于电感装置感应的低频信号无法通过而高频信号能直接通过。低频信号举例而言,如2.4ghz主要操作频率,通过电感装置的曲折的电感架构(foldedinductor)对主要操作频率的感应信号进行相消,所以曲折的电感架构并不会影响电感操作频率的特性,而若中央电感架构有高频信号,例如2倍谐波5ghz,则因高频信号电容为导通之故,使得高频信号由曲折的电感架构通过电容而形成一个绕围一圈的感应电感,进而在本公开主张的电感架构感应出相对应2.4ghz十倍以上的5ghz谐波信号。使用者再把此5ghz信号于电路中应用,例如放大信号之后再把操作频率的5ghz谐波进行相消,另其应用放大电路可为熟知电路设计者最佳化调整而定。如此,即可降低对5ghz的电路所产生的不良影响。再者,由于本公开将滤波器设置于电感装置内,因此,不需于电感装置外部设置滤波器,从而避免外部滤波器影响到电路本身的性能或是增加额外的费用。
附图说明
为让本公开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附图说明如下:
图1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2a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2b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3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4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5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6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图7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
根据惯常的作业方式,图中各种特征与元件并未依比例绘制,其绘制方式是为了以最佳的方式呈现与本公开相关的具体特征与元件。此外,在不同附图间,以相同或相似的元件符号来指称相似的元件/部件。
符号说明
1000、1000a~1000e:电感装置
1100、1100a~1100e:第一走线
1110、1110a~1110e:第一子走线
1120、1120a~1120e:第二子走线
1200、1200a~1200e:第二走线
1210、1210a~1210e:第三子走线
1220、1220a~1220e:第四子走线
1300、1300a、1300b:连接件
1400c、1400d、1400e:第三走线
1500c、1500d、1500e:第四走线
1600c、1600d、1600e:第五走线
1700c、1700d、1700e:第六走线
1800c、1800d:输入输出端
5000b、5000e:电感
c:电容
n1:第一节点
n2:第二节点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1000的示意图。为使图1的电感装置1000易于理解,将图1的电感装置1000的结构设计图简化为图2a的电感装置1000的示意图。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a,电感装置1000包括第一走线1100、第二走线1200及电容c。再者,第一走线1100包括至少两个子走线1110、1120。第二走线1200包括至少两个子走线1210、1220。
于一实施例中,至少两个子走线1110、1120的一端(如上端)耦接于第一节点n1。至少两个子走线1210、1220的一端(如上端)耦接于第二节点n2。电容c耦接于第一节点n1及第二节点n2之间。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1100的至少两个子走线1110、1120其中之一的另一端(如下端)耦接于第二走线1200的至少两个子走线1210、1220其中之一的另一端(如下端)。举例而言,电感装置1000还包括连接件1300,第一走线1100的子走线1110的下端可通过连接件1300耦接于第二走线1200的子走线1210的下端。
于一实施例中,第一走线1100的至少两个子走线1110、1120的每一者包含u型子走线。举例而言,子走线1110、1120皆为u型的子走线。此外,第二走线1200的至少两个子走线1210、1220的每一者亦包含u型子走线。举例而言,子走线1210、1220皆为u型的子走线。然本公开不以图2a的实施例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子走线亦可为其它适当的形状,端视实际需求而定。
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a,第一走线1100包括第一子走线1110及第二子走线1120。再者,第一子走线1110及第二子走线1120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如图所示,第一子走线1110的第一端(如上端)耦接于第二子走线1120的第一端(如上端)。
此外,第二走线1200包括第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再者,第三子走线1210及第四子走线1220皆包括第一端及第二端。如图所示,第三子走线1210的第一端(如上端)耦接于第四子走线1220的第一端(如上端)。
于一实施例中,电感装置1000的连接件1300耦接于第一子走线1110的第二端(如下端)与第三子走线1210的第二端(如下端)。
于另一实施例中,电容c与连接件1300分别位于电感装置1000的两侧。举例而言,电容c位于电感装置1000的上侧,而连接件1300则位于电感装置1000的下侧。需说明的是,本公开不以图1及图2a所示的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2b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1000a的示意图。相较于图2a所示的电感装置1000,图2b的电感装置1000a的连接件1300a耦接于第二子走线1120a的第二端(如下端)与第四子走线1220a的第二端(如下端)。需说明的是,于图2b的实施例中,元件标号类似于图2a中的元件标号者,具备类似的结构特征,为使说明书简洁,于此不作赘述。此外,本公开不以图2b所示的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3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1000b的示意图。相较于图1所示的电感装置1000,图3的电感装置1000b的内部可配置一个电感5000。需说明的是,于图3的实施例中,元件标号类似于图1中的元件标号者,具备类似的结构特征,为使说明书简洁,于此不作赘述。再者,本公开不以图3的实施例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电感装置1000b的内部可配置其余形态、种类的电感,端视实际需求而定。此外,本公开不以图3所示的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4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4的电感装置的部分结构示意图是对图3的电感装置1000b的左上角结构进行配置。请参阅图4,第一子走线1110包括多个第一线圈1111、1113,第二子走线1120包括多个第二线圈1121、1123。举例而言,第一子走线1110可绕设为多个第一线圈1111、1113,第二子走线1120亦可绕设为多个第二线圈1121、1123。
如图4所示,第一线圈1111、1113与第二线圈1121、1123间隔排列。举例而言,线圈的排列方式可为第一线圈1111、第二线圈1121、第一线圈1113、第二线圈1123。在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一线圈1111、1113与多个第二线圈1121、1123配置于邻近第一子走线1110的第一端(如上端)。然本公开不以图4的实施例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电感装置的子走线可以其余适当的方式配置,端视实际需求而定。此外,本公开不以图4所示的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之一。
于一实施例中,除对图3的电感装置1000b的左上角结构进行配置,亦可对电感装置1000b的左下角结构进行配置,因此,第一子走线1110还包括多个第三线圈(图中未示),第二子走线1120还包括多个第四线圈(图中未示),且第三线圈与第四线圈间隔排列。于另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三线圈与多个第四线圈配置于邻近第一子走线1110的第二端(如下端)。
于一实施例中,除对图3的电感装置1000b的左侧结构进行配置,亦可对电感装置1000b的右上角结构进行配置,因此,第三子走线1210包括多个第五线圈(图中未示),第四子走线1220包括多个第六线圈(图中未示)。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三子走线1210可绕设为多个第五线圈,第四子走线1220亦可绕设为多个第六线圈,且第五线圈与第六线圈间隔排列。于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五线圈与多个第六线圈配置于邻近第三子走线1210的第一端(如上端)。
于另一实施例中,除对图3的电感装置1000b的右上角结构进行配置,亦可对电感装置1000b的右下角结构进行配置,因此,第三子走线1210还包括多个第七线圈,第四子走线1220还包括多个第八线圈,且第七线圈与第八线圈间隔排列。于一实施例中,多个第七线圈与多个第八线圈配置于邻近第三子走线1210的第二端(如下端)。
图5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的示意图。相较于图2a所示的电感装置1000,图5的电感装置1000c还包括第三走线1400c、第四走线1500c、第五走线1600c及第六走线1700c。如图5所示,第三走线1400c与第一走线1100c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c的第一侧(如左侧),且第三走线1400c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c的内侧。在一实施例中,第三走线1400c耦接于第二走线1200c的至少两个子走线1210c、1220c其中一者。举例而言,第三走线1400c耦接于第二走线1200c的第四子走线1220c。
于一实施例中,第四走线1500c与第二走线1200c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c的第二侧(如右侧),且第四走线1500c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c的内侧。于另一实施例中,第四走线1500c耦接于第一走线1100c的至少两个子走线1110c、1120c其中一者。举例而言,第四走线1500c耦接于第一走线1100c的第二子走线1120c。
于另一实施例中,第五走线1600c与第一走线1100c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c的第一侧(如左侧),且第五走线1600c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c的外侧。于一实施例中,第五走线1600c耦接于第二走线1200c的至少两个子走线1210c、1220c其中一者。举例而言,第五走线1600c耦接于第二走线1200c的第三子走线1210c。
于一实施例中,第六走线1700c与第二走线1200c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c的第二侧(如右侧),且第六走线1700c配置于电感装置1000c的外侧。于另一实施例中,第六走线1700c耦接于第一走线1100c的至少两个子走线1110c、1120c其中一者。举例而言,第六走线1700c耦接于第一走线1100c的第一子走线1110c。
请参阅图5,电感装置1000c还包括输入输出端1800c。输入输出端1800c配置于第三走线1400c与第四走线1500c之间。需说明的是,于图5的实施例中,元件标号类似于图2a中的元件标号者,具备类似的结构特征,为使说明书简洁,于此不作赘述。再者本公开不以图5的实施例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电感装置的走线可以其余适当的方式配置,端视实际需求而定。此外,本公开不以图5所示的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6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1000d的示意图。相较于图5所示的电感装置1000c,图6的电感装置1000d的输入输出端1800d配置的方式不同,于图6的电感装置1000d中,输入输出端1800d是配置于第五走线1600d与第六走线1700d之间。需说明的是,于图6的实施例中,元件标号类似于图5中的元件标号者,具备类似的结构特征,为使说明书简洁,于此不作赘述。再者本公开不以图6的实施例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电感装置的走线可以其余适当的方式配置,端视实际需求而定。此外,本公开不以图6所示的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之一。
图7是依照本公开一实施例示出一种电感装置1000e的示意图。图7的电感装置1000e为图5的电感装置1000d的实作应用图。于图7的电感装置1000e中,电感装置1000e外围的结构(包含走线1100e、1200e、1400e、1500e、1600e、1700e及电容c)与图5的电感装置1000d相似,此外,图7的电感装置1000e内部还配置电感5000e。需说明的是,于图7的实施例中,元件标号类似于图5中的元件标号者,具备类似的结构特征,为使说明书简洁,于此不作赘述。再者,本公开不以图7的实施例为限,在其余实施例中,电感装置1000e的内部可配置其余形态、种类的电感,端视实际需求而定。此外,本公开不以图7所示的结构为限,其仅用以例示性地示出本公开的实现方式之一。
由上述本公开实施方式可知,应用本公开具有下列优点。本公开实施例所示的电感装置可感应中央电感(如电感5000b、5000e)的高频信号,例如二阶谐波,于额外的电路放大后,以相消原先电路二阶谐波的不良影响。举例而言,通过电感装置的电容主要使用于让高频通过和阻挡低频的技术效果,如此,即可让同一个电感装置相对于高低频具有两种不同的信号感应方式。再者,由于本公开将滤波器设置于集成电路(integratedcircuit,ic)内,因此,不需于电感装置外部设置滤波器,从而避免外部滤波器影响到电路本身的性能以及其额外的费用。
1.一种电感装置,包括:
一第一走线,包括:
至少两个子走线,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走线的一端耦接于一第一节点;
一第二走线,包括:
至少两个子走线,其中所述至少两个子走线的一端耦接于一第二节点;以及
一电容,耦接于该第一节点及该第二节点之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一走线的所述至少两个子走线包括:
一第一子走线,包括:
一第一端;和
一第二端;以及
一第二子走线,包括:
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一子走线的该第一端;和
一第二端。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二走线的所述至少两个子走线包括:
一第三子走线,包括:
一第一端;和
一第二端;以及
一第四子走线,包括:
一第一端,耦接于该第三子走线的该第一端;和
一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感装置,还包括:
一连接件,耦接于该第一子走线的该第二端与该第三子走线的该第二端,或耦接于该第二子走线的该第二端与该第四子走线的该第二端,其中该电容与该连接件分别位于该电感装置的两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一子走线包括多个第一线圈,该第二子走线包括多个第二线圈,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线圈与所述多个第二线圈间隔排列,其中该第一子走线还包括多个第三线圈,该第二子走线还包括多个第四线圈,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线圈与所述多个第四线圈间隔排列。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线圈与所述多个第二线圈配置于邻近该第一子走线的该第一端,其中所述多个第三线圈与所述多个第四线圈配置于邻近该第一子走线的该第二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该第三子走线包括多个第五线圈,该第四子走线包括多个第六线圈,其中所述多个第五线圈与所述多个第六线圈间隔排列,其中该第三子走线还包括多个第七线圈,该第四子走线还包括多个第八线圈,其中所述多个第七线圈与所述多个第八线圈间隔排列。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感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五线圈与所述多个第六线圈配置于邻近该第三子走线的该第一端,其中所述多个第七线圈与所述多个第八线圈配置于邻近该第三子走线的该第二端。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感装置,还包括:
一第三走线,与该第一走线配置于该电感装置的一第一侧,并配置于该电感装置的内侧,其中该第三走线耦接于该第二走线的所述至少两个子走线其中一者;以及
一第四走线,与该第二走线配置于该电感装置的一第二侧,并配置于该电感装置的内侧,其中该第四走线耦接于该第一走线的所述至少两个子走线其中一者。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感装置,还包括:
一第五走线,与该第一走线配置于该电感装置的该第一侧,并配置于该电感装置的外侧,其中该第五走线耦接于该第二走线的所述至少两个子走线其中一者;以及
一第六走线,与该第二走线配置于该电感装置的该第二侧,并配置于该电感装置的外侧,其中该第六走线耦接于该第一走线的所述至少两个子走线其中一者。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