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排水边沟现浇施工、养护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
背景技术:
排水沟一般沿道路两侧布置,按照施工材料主要分为干砌、浆砌、现浇混凝土等类型。对于截面形式为梯形的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由于截面形式为梯形,因此倾斜的模板支设比较困难;排水沟的截面尺寸较小,支模作业的空间有限,且存在浇筑过程中振捣不密实的情况;若采用人工抹灰的做法,则排水沟的线型及坡度将难以掌控。此外,现浇混凝土排水沟施工完毕后,通常需要进行洒水、覆膜养护。洒水作业时,通常使用水管直接进行喷洒,这种作业方式存在排水沟侧壁和沟底洒水不均匀的问题,即侧壁欠散,沟底过洒。覆膜养护时,通常采用人工覆盖后在沟壁两侧填压土石进行固定;但是这种方式存在覆膜效率低,覆膜难以回收的情况,且土石填压固定很容易将覆膜压破,直接导致覆膜无法回收利用。覆膜由于没有支撑,下雨天在覆膜上积聚的雨水容易将覆膜压塌,雨水进入后影响混凝土的养护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
这种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开挖好的沟槽两侧,将导向定位装置的预制导向梁埋置在土层中,并调整预制导向梁的埋置深度,使导轨的坡度与现浇梯形排水沟的坡度一致;
步骤2:安放滑动浇筑车,使导向轮落在导轨上,通过高度调节杆调整滑动浇筑车的高度,使滑动抹面板的高度与现浇梯形排水沟在同一高度上;
步骤3:向滑动浇筑车的料箱内加入混凝土,向前推动滑动浇筑车;
步骤4:在浇筑成型的现浇梯形排水沟上方设置覆膜撑压架,并使覆膜撑压架处于打开状态;
步骤5:使用养护台车进行养护作业,开启养护台车上的喷淋系统,进行洒水作业,同时开启铺收膜系统,进行塑料膜的覆盖作业;
步骤6:关闭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夹在覆膜撑压架的支撑底板和压板之间;
步骤7:现浇梯形排水沟养护完成后,打开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的一端固定在卷筒上,开启养护台车的铺收膜系统,进行塑料膜的回收作业。
作为优选:步骤1中,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主要由支撑架、高度调节杆、导向轮、预制导向梁和导轨组成,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固定在滑动浇筑车上,支撑架的另一端连接高度调节杆,高度调节杆的底端支撑在导向轮上;所述预制导向梁埋置在土层中,预制导向梁的顶端设置有导轨;所述导向轮上设置有向内的凹槽,导向轮支撑在导轨上。
作为优选:步骤2中,所述滑动浇筑车主要由料箱、梯形立板、滑动抹面板和板式振动机组成;所述梯形立板的截面形状与现浇梯形排水沟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料箱固定在梯形立板的前侧,料箱底部设置有卸料口,所述滑动抹面板固定在梯形立板的后侧,紧贴现浇梯形排水沟表面;所述滑动抹面板的上侧设置有板式振动机。
作为优选:步骤4中,所述覆膜撑压架主要由支撑底板和压板组成,所述支撑底板和压板通过转动铰连接,所述支撑底板和压板呈向上凸的拱形结构,所述支撑底板上设有一层软质垫板,塑料膜夹在支撑底板和压板之间。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养护台车主要由支撑平台、行走轮、设置在支撑平台上的喷淋系统及铺收膜系统组成;所述行走轮设在支撑平台的下方。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喷淋系统主要由水箱、水泵、给水管和u型水管组成,所述水箱、水泵、给水管、u型水管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所述u型水管上均匀设置有可调喷嘴,所述给水管上设有阀门,水泵的出水口处设置快插接头,给水管插入快插接头内;所述水泵与水箱之间通过连接水管连接。
作为优选:步骤5中,所述铺收膜系统主要由转动电机、卷轴和卷筒组成,所述转动电机安装在支撑平台上,转动电机的旋转轴上设置有卡环,所述卷轴通过卡环固定在转动电机的旋转轴上,所述卷筒穿在卷轴上,卷筒两端通过紧固螺母进行固定,卷筒的两端设置限位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滑动浇筑车在导向定位装置的约束下,沿着导向定位装置限定的路径运动,可一次浇筑出成型的现浇梯形排水沟,大大降低了浇筑作业的难度,提高了混凝土梯形排水沟浇筑的施工质量及效率。
2、覆膜撑压架可以为塑料膜提供稳定可靠的支撑,同时向上的拱形设计能够避免塑料膜上积水;塑料膜通过压板进行固定,相比于传统的土石固定方法,能够有效避免塑料膜的损坏,同时固定效果更加稳定。
3、喷淋系统和铺收膜系统集成在养护台车上,有效提高了喷淋作业和养护作业的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滑动浇筑车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2是滑动浇筑车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3是养护台车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4是养护台车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中a-a截面处喷淋系统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5是养护台车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中b-b截面处铺收膜系统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图6是覆膜撑压架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土层,2-滑动浇筑车,21-料箱,22-梯形立板,23-滑动抹面板,24-卸料口,25-板式振动机,31-支撑架,32-高度调节杆,33-导向轮,34-凹槽,35-预制导向梁,36-导轨,41-支撑底板,42-压板,43-软质垫板,44-转动铰,5-塑料膜,61-支撑平台,62-行走轮,71-水箱,72-连接水管,73-水泵,74-快插接头,75-给水管,76-阀门,77-u型水管,78-可调喷嘴,81-转动电机,82-旋转轴,83-卡环,84-支撑架,85-卷轴,86-卷筒,87-限位环,88-紧固螺母,9-现浇梯形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下述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发明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如附图1至附图6所示,所述的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开挖好的沟槽两侧,将导向定位装置的预制导向梁35埋置在土层1中,并调整预制导向梁35的埋置深度,使导轨36的坡度与现浇梯形排水沟9的坡度一致;如附图2所示,所述导向定位装置由支撑架31、高度调节杆32、导向轮33、预制导向梁35、导轨36等组成,所述支撑架31的一端固定在滑动浇筑车2上,另一端连接有高度调节杆32,高度调节杆32的底端支撑在导向轮33上;所述预制导向梁35埋置在土层1中,预制导向梁35的顶端设置有导轨36;所述导向轮33上设置有向内的凹槽34,导向轮33支撑在导轨36上;
步骤2.安放滑动浇筑车2,使导向轮33落在导轨36上,通过高度调节杆32调整滑动浇筑车2的高度,使滑动抹面板23的高度与现浇梯形排水沟9在同一高度上;如附图1和附图2所示,所述滑动浇筑车2由料箱21、梯形立板22、滑动抹面板23、板式振动机25等组成;所述梯形立板22的截面形状与现浇梯形排水沟9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料箱21固定在梯形立板22的前侧,料箱21底部设置有卸料口24,所述滑动抹面板23固定在梯形立板22的后侧,紧贴现浇梯形排水沟9表面;所述滑动抹面板23的上侧设置有板式振动机25;滑动浇筑车2在两侧的导向定位装置约束下,沿着预制导向梁35上的导轨36限定的路径滑移,在已开挖好的沟槽内进行现浇梯形排水沟9的浇筑施工作业;
步骤3.向滑动浇筑车2的料箱21内加入混凝土,向前推动滑动浇筑车2;
步骤4.在浇筑成型的现浇梯形排水沟9上方设置覆膜撑压架,并使覆膜撑压架处于打开状态;如附图6所示,所述覆膜撑压架由支撑底板41、压板42等组成,所述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通过转动铰44连接,所述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呈向上凸的拱形结构,所述支撑底板41上设有一层软质垫板43,塑料膜5夹在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之间;可以为塑料膜5提供稳定可靠的撑压,软质垫板43可防止塑料膜5被压破,同时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向上凸起,能够有效地避免塑料膜5上雨水积聚的情况;
步骤5.使用养护台车进行养护作业,开启养护台车上的喷淋系统,进行洒水作业,同时开启铺收膜系统,进行塑料膜5的覆盖作业;所述养护台车由支撑平台61、行走轮62、设置在支撑平台61上的喷淋系统及铺收膜系统组成;所述行走轮62设在支撑平台61的下方;通过养护台车进行现浇梯形排水沟9的喷淋及铺收膜养护作业。如附图3、附图4所示,所述喷淋系统由水箱71、水泵73、给水管75、u型水管77等组成,所述水箱71、水泵73、给水管75、u型水管77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所述u型水管77上均匀设置有可调喷嘴78,所述给水管75上设有阀门76,水泵73的出水口处设置有快插接头74,给水管75插入快插接头74内;所述水泵73与水箱71之间通过连接水管72连接;可根据现浇梯形排水沟9的尺寸,调整u型水管77上可调喷嘴78的开关状态。如附图3、附图5所示,所述铺收膜系统由转动电机81、卷轴85、卷筒86等组成,所述转动电机81安装在支撑平台61上,转动电机81的旋转轴82上设置有卡环83,所述卷轴85通过卡环83固定在转动电机81的旋转轴82上,所述卷筒86穿在卷轴85上,卷筒86两端通过紧固螺母88进行固定,卷筒86的两端设置有限位环87;转动电机81通过旋转轴82带动卷轴85和卷筒86同轴转动,进行塑料膜5的铺收作业,卷筒86两端设置的限位环87可有效地避免收膜作业时塑料膜5被卷到卷筒86外面的情况;
步骤6.关闭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5夹在覆膜撑压架的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之间;
步骤7.现浇梯形排水沟9养护完成后,打开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5的一端固定在卷筒86上,开启养护台车的铺收膜系统,进行塑料膜5的回收作业。
1.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开挖好的沟槽两侧,将导向定位装置的预制导向梁(35)埋置在土层(1)中,并调整预制导向梁(35)的埋置深度,使导轨(36)的坡度与现浇梯形排水沟(9)的坡度一致;
步骤2:安放滑动浇筑车(2),使导向轮(33)落在导轨(36)上,通过高度调节杆(32)调整滑动浇筑车(2)的高度,使滑动抹面板(23)的高度与现浇梯形排水沟(9)在同一高度上;
步骤3:向滑动浇筑车(2)的料箱(21)内加入混凝土,向前推动滑动浇筑车(2);
步骤4:在浇筑成型的现浇梯形排水沟(9)上方设置覆膜撑压架,并使覆膜撑压架处于打开状态;
步骤5:使用养护台车进行养护作业,开启养护台车上的喷淋系统,进行洒水作业,同时开启铺收膜系统,进行塑料膜(5)的覆盖作业;
步骤6:关闭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5)夹在覆膜撑压架的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之间;
步骤7:现浇梯形排水沟(9)养护完成后,打开覆膜撑压架,将塑料膜(5)的一端固定在卷筒(86)上,开启养护台车的铺收膜系统,进行塑料膜(5)的回收作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导向定位装置主要由支撑架(31)、高度调节杆(32)、导向轮(33)、预制导向梁(35)和导轨(36)组成,所述支撑架(31)的一端固定在滑动浇筑车(2)上,支撑架(31)的另一端连接高度调节杆(32),高度调节杆(32)的底端支撑在导向轮(33)上;所述预制导向梁(35)埋置在土层(1)中,预制导向梁(35)的顶端设置有导轨(36);所述导向轮(33)上设置有向内的凹槽(34),导向轮(33)支撑在导轨(36)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滑动浇筑车(2)主要由料箱(21)、梯形立板(22)、滑动抹面板(23)和板式振动机(25)组成;所述梯形立板(22)的截面形状与现浇梯形排水沟(9)的截面形状相同,所述料箱(21)固定在梯形立板(22)的前侧,料箱(21)底部设置有卸料口(24),所述滑动抹面板(23)固定在梯形立板(22)的后侧,紧贴现浇梯形排水沟(9)表面;所述滑动抹面板(23)的上侧设置有板式振动机(2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所述覆膜撑压架主要由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组成,所述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通过转动铰(44)连接,所述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呈向上凸的拱形结构,所述支撑底板(41)上设有一层软质垫板(43),塑料膜(5)夹在支撑底板(41)和压板(42)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养护台车主要由支撑平台(61)、行走轮(62)、设置在支撑平台(61)上的喷淋系统及铺收膜系统组成;所述行走轮(62)设在支撑平台(61)的下方。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喷淋系统主要由水箱(71)、水泵(73)、给水管(75)和u型水管(77)组成,所述水箱(71)、水泵(73)、给水管(75)、u型水管(77)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所述u型水管(77)上均匀设置有可调喷嘴(78),所述给水管(75)上设有阀门(76),水泵(73)的出水口处设置快插接头(74),给水管(75)插入快插接头(74)内;所述水泵(73)与水箱(71)之间通过连接水管(7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梯形排水沟现浇施工养护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铺收膜系统主要由转动电机(81)、卷轴(85)和卷筒(86)组成,所述转动电机(81)安装在支撑平台(61)上,转动电机(81)的旋转轴(82)上设置有卡环(83),所述卷轴(85)通过卡环(83)固定在转动电机(81)的旋转轴(82)上,所述卷筒(86)穿在卷轴(85)上,卷筒(86)两端通过紧固螺母(88)进行固定,卷筒(86)的两端设置限位环(87)。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