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12


    本发明涉及大米抛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



    背景技术:

    抛光是大米加工中的一道工序,经过抛光的大米可以去除表面的糠粉和杂质,使大米看起来洁净有光泽,并可以提升大米的口感,增加大米的储存时间。影响抛光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大米原料的含水量、抛光时的温度、抛光剂的数量及种类选择等。

    目前流行的大米抛光是湿式抛光,也就是在抛光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的水,这样可以使胚乳和留在大米上的少量米糠的结合力减弱,也有利于彻底碾去米糠,提高米的光洁度和抛光均匀度。

    着水量通常为大米流量的0.2%~0.3%。另外,由于抛光机开始时是室温状态,而理想的抛光温度要求保持在40度左右的恒温状态,抛光机预热是依靠大米与碾辊之间的摩擦产生热量,这个过程正常需要半小时左右,在抛光机预热期间,抛光产量不能达到理想状态,与此同时,经过碾抛光后的大米小部分表面存在凹陷和缺损,容易产生糠粉的积留,并且因为抛光压力和伴生的摩擦温度作用下使大米表面糊化,利用现有的抛光设置很难进行完全去除,而使用较大的抛光压力,容易使米粒破损。

    综上,虽然通过增大摩擦时间和摩擦力度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摩擦大米表面进行精抛光,但却容易产生大米损耗,造成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虽然通过增大摩擦时间和摩擦力度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摩擦大米表面进行精抛光,但却容易产生大米损耗,造成浪费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具体提供下述技术方案:

    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包括气流喷射装置,以及套装在所述气流喷射装置上的输料导流组件,所述气流喷射装置和所述输料导流组件之间形成有用于进行大米输送的输送通道,所述气流喷射装置向所述输送通道中喷射流体,在所述传输通道中形成涡旋对所述输送通道中的大米表面进行切削,所述输料导流组件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中的大米与抛光渣粉进行分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输料导流组件包括柱形腔体,以及轴向设置在所述柱形腔体内壁上的变径分离单元,所述变径分离单元包括贴合在一起的内变形网体和外密封管体;

    其中,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贴合时,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形成的整体与所述气流喷射装置之间形成输送通道,在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分离时,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之间形成用于将抛光渣粉与大米进行分离的分离通道;

    且在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分离或贴合时,所述内变形网体对应改变所述输送通道在径向上的宽度。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柱形腔体的两端设置有执行装置,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执行装置上;

    所述执行装置包括环座,以及安装在所述环座的外圈的第一转动夹持机构和安装在所述环座的内圈的第二转动夹持机构,所述第一转动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外密封管体的端部,所述第二转动夹持机构连接所述内变形网体的端部,所述第一转动夹持机构、第二转送夹持机构分别驱动对应的所述外密封管体、所述内变形网体的端部在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发生径向的收缩或扩展动作。

    且位于所述柱形腔体两端的第一转动夹持机构、第二转动夹持机构的转动方向相反,使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通过螺旋变形的方式,来使所述外密封管体和所述内变形网体的整体发生螺旋和径向长度变化。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所述大米抛光机处于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贴合时的初始状态时,所述气流喷射装置在所述输送通道中产生的涡旋使大米产生的上升力与大米的重力平衡状态;在所述大米抛光机处于所述内变形网体和所述外密封管体分离时的抛光工作状态时,大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输送通道轴向移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气流喷射装置包括主管体,以及沿轴向设置在所述主管体表面的喷射机构,所述主管体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管,且所述连接管从所述环座的圆心穿过,且所述主管体一端的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变形网体的端部形成进行所述输送通道的进料涵口,所述主管体另一端的所述连接管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变形网体的端部形成进行所述输送通道的出料涵口;

    所述喷射机构用于向所述输送通道中喷射沿所述主管体轴向的多个等间距的螺旋风幕气流,来形成涡旋,且使大米从相邻两个所述的螺旋风幕气流中移动,所述螺旋风幕气流与所述内变形网体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喷射机构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气流座,所述气流座嵌入所述主管体的表面,且所述气流座的表面与所述主管体的表面保持一致,所述气流座的表面设置有沿所述主管体轴向的气流缝,通过所述气流缝喷射的流体形成螺旋风幕气流,处于所述主管体内部的所述气流座上设置有向所述气流缝供气的接气孔,所述气流座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双向驱动装置,通过两个所述双向驱动装置的配合改变所述气流缝沿所述主管体轴向的喷射状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双向驱动装置包括电机、连接在所述电机输出轴上的转动轮,连接多个气流座的环形齿条,所述环形齿条通过环形槽连接多个所述气流座,在所述电机驱动所述环形齿条移动时,通过所述环形槽的边缘对多个所述气流座的背侧端部受力,使所述气流座以接气孔为圆心转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在轴向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喷射机构之间的所述主管体上设置有开合装置,所述开合装置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分隔成多个独立的输送腔体,且所述开合装置根据所述内变形网体的变形状态对所述输送通道中的大米进行逐级的输送。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开合装置包括安装在所述主管体上的开合阀环,且所述主管体上设置有供所述开合阀环嵌入的安装缝,所述开合阀环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缝中,所述主管体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所述开合阀环位于所述主管体内的端部的控制杆。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气流座连接形成的整体两侧设置有遮隙片。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在传输通道中形成涡旋对输送通道中的大米表面进行切削,通过在狭窄空间中向大米中施加气流的方式来进行大米的表面切削,能够提高在单位空间内大米的混乱度,在能够使得大米相互之间能够摩擦接触的同时,气流又能够走切削产生的抛光渣粉末和产生的热量,使大米处于冷抛光和热抛光之间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大米的抛光精度,并且又减少了大米的抛光损失。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抛光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喷射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执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表示如下:

    1-气流喷射装置;2-输料导流组件;3-输送通道;4-变径分离单元;5-执行装置;6-喷射机构;7-双向驱动装置;8-开合装置;9-输送腔体;

    101-主管体;102-连接管;103-进料涵口;104-出料涵口;

    201-柱形腔体;

    401-内变形网体;402-外密封管体;403-分离通道;

    501-环座;502-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3-第二转动夹持机构;

    601-气流座;602-气流缝;603-接气孔;604-遮隙片;

    701-电机;702-转动轮;703-环形齿条;

    801-开合阀环;802-安装缝;803-控制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现有的抛光方式大多采用摩擦的方式,经过碾抛光后的大米小部分表面存在凹陷和缺损,容易产生糠粉的积留,并且因为抛光压力和伴生的摩擦温度作用下使大米表面糊化,利用现有的抛光设置很难进行完全去除,虽然通过增大摩擦时间和摩擦力度的方式,能够进一步的摩擦大米表面进行抛光,但却容易产生大米损耗,造成浪费。

    为此,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包括气流喷射装置1,以及套装在气流喷射装置1上的输料导流组件2,气流喷射装置1和输料导流组件2之间形成有用于进行大米输送的输送通道3,气流喷射装置1向输送通道3中喷射流体,输料导流组件2用于将输送通道3中的大米与抛光渣粉进行分离。

    在传输通道3中形成涡旋对输送通道3中的大米表面进行切削,通过在狭窄空间中向大米中施加气流的方式来进行大米的表面切削,能够提高单位空间内大米的混乱度使大米相互之间能够充分摩擦接触的同时,又不会使大米之间在将要摩擦接触的间距较大而产生的冲量较大,大米之间的摩擦碰撞力度小,气流又能够走切削产生的抛光渣粉末和产生的热量,使大米处于冷抛光和热抛光之间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大米的抛光精度,并且又减少了大米的抛光损失。

    为此,本发明中的输料导流组件2包括柱形腔体201,以及轴向设置在柱形腔体201内壁上的变径分离单元4,变径分离单元4包括贴合在一起的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内变形网体401采用的是灰丝、不锈钢或pet耐磨材料形成的镂空状或表面分布有直径小于平均大米粒径的气孔的柱体,外密封管体402则采用柔性的硅胶材质。

    进一步地,内变形网体401和外米粉管体402配合,实现内变形网体401的供抛光渣粉通过的通道的关闭和开合。

    其中,在进行工作时,大米从进料涵口103进入输送通道3中,并通过外力使得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进行间歇性的贴合,此时抛光机处于抛光完成状态,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形成的整体与气流喷射装置1之间形成输送通道3,用于快速的将抛光除杂后的大米排出输送通道3;且在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分离或贴合时,内变形网体401对应改变输送通道3在径向上的宽度。

    虽然,传统的通过大米之间的摩擦或抛光碗以及抛光辊的抛光方式也能够起到有效的抛光效果,但是由于大米堆积在一起,容易使抛光渣粉和大米的表面产生二次粘连。

    本发明在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分离时,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之间形成用于将抛光渣粉与大米进行分离的分离通道403,此时,气流喷射装置1工作,内变形网体401变形压缩输送通道3,使输送通道3内的空间减少,此时,大米之间的相互碰撞力度减少,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气流能够从大米的缝隙中有效切削大米的表面。

    当内变形网体401变形,开始扩大输送通道3时,此时,大米之间的间隙增大,在风力的作用下大米之间的相互碰撞力度增加,处于相对混乱状态,在大米之间的间隙扩大的瞬间,抛光渣粉失去大米表面的附着而快速的跟随气流到达内变形网体401的表面,气流能够将相对稳定状态产生的切削灰渣快速的通过分离通道403排出,其抛光效率和精度大大的提高。

    进一步地,相较于传统的摩擦抛光方式,气流能够不断的冲击内变形网体401的表面,避免抛光渣粉的堆积,有效保持大米抛光环境的清洁度。

    柱形腔体201的两端设置有执行装置5,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的端部连接在执行装置5上;

    执行装置5包括环座501,以及安装在环座501的外圈的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和安装在环座501的内圈的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3,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连接外密封管体402的端部,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3连接内变形网体401的端部,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第二转送夹持机构503分别驱动对应的外密封管体401、内变形网体402的端部在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发生径向的收缩或扩展动作,由于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和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3均处于独立控制状态,则可以独立的控制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在径向上的长度。

    为了保证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在径向上的直径配合更加流畅,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驱动外密封管体402在径向上的最小形变量,和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2驱动内变形网体401在径向上的最大形变量之间存在交叉的范围,即内变形网体401的最大形变直径极值大于所述外密封管体402的最小形变直径极值。

    在大米抛光过程中,可以通过调节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的径向的形变量,来增大或者减少分离管道403的径向上的宽度,以适应不同含糠粉量的大米的抛光。

    进一步说明地,本发明中的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和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3的结构相同,具体可以参考虹膜机构c类型原理。

    且位于柱形腔体201两端的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3的转动方向相反,使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通过螺旋变形的方式,来使外密封管体402和内变形网体401的整体发生螺旋和径向长度变化。

    在大米抛光机处于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贴合时的初始状态时,气流喷射装置1在输送通道3中产生的涡旋使大米产生的上升力与大米的重力平衡状态,此目的是使得喷射的气流能够有效的控制大米在输送管道3中的状态,由于输送通道3的大米处于不规则排列状态,那么上升力和大米的重力平衡状态,则不存在,而从输送通道3内大米单位轴向距离的总量上控制气流的单位时间的喷射量,进而控制输送通道3大米的抛光时间。

    在大米抛光机处于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分离时的抛光工作状态时,大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输送通道3轴向移动。

    气流喷射装置1包括主管体101,以及沿轴向设置在主管体101表面的喷射机构6,主管体10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管102,且连接管102从环座501的圆心穿过,且主管体101一端的连接管102的外表面与内变形网体401的端部形成进行输送通道3的进料涵口103,主管体101另一端的连接管102的外表面与内变形网体401的端部形成进行输送通道3的出料涵口104。

    为了提高气流对大米表面的接触和切削控制,以及大米状态的控制,喷射机构6用于向输送通道3中喷射沿主管体101轴向的多个等间距的螺旋风幕气流,来形成涡旋,类似于在输送通道3中形成多个螺旋导向槽,且使大米从相邻两个的螺旋风幕气流中移动,螺旋风幕气流与内变形网体401之间的夹角呈锐角,下落的大米在从螺旋风幕气流中穿过时,则会因为气流的作用进行翻转,螺旋风幕气流接触大米的部分,则被有效的切削抛光,由于大米需要以翻转的状态经过多层的螺旋风幕气流,因此确保其表面都能够被充分的切削抛光。

    由于大多的大米表面的糠壳以粘粘的状态,当糠壳越小时,由于摩擦升温的作用,其粘粘的力度越大,但其始终与大米的表面存在高度差,这样,由于气流的无孔不入的特性,处于堆叠状态的大米中的大米表面也能够被抛光到。

    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大米在输送通道3中抛光状态,本发明中的喷射机构6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气流座601,气流座601嵌入主管体101的表面,且气流座601的表面与主管体101的表面保持一致,气流座601的表面设置有沿主管体101轴向的气流缝602,通过气流缝602喷射的流体形成螺旋风幕气流,处于主管体101内部的气流座上设置有向气流缝供气的接气孔603,气流座601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双向驱动装置7,通过两个双向驱动装置7的配合改变气流缝602沿主管体101轴向的喷射状态。

    当处于抛光开始时,两个双向驱动装置7反向动作,使多个气流座601的整体的顶部和底部发生偏移,这样风幕气流则螺旋程度更大,并在不断的气流抛光的过程中,双向驱动装置7使多个气流座601的整体的顶部和底部的偏移量减少直至为零,则此时风幕气流处于竖直的状态,能够快速的进行大米的排出输送。

    双向驱动装置7包括电机701、连接在电机701输出轴上的转动轮702,连接多个气流座601的环形齿条703,环形齿条703通过环形槽连接多个气流座601,在电机701驱动环形齿条703移动时,通过环形槽的边缘对多个气流座601的背侧端部受力,使气流座601以接气孔603为圆心转动。

    在轴向上的相邻两个喷射机构6之间的主管体101上设置有开合装置8,开合装置8用于将输送通道3分隔成多个独立的输送腔体9,且开合装置8根据内变形网体401的变形状态对输送通道3中的大米进行逐级的输送,其目的是,使抛光机能够进行连续的抛光。

    开合装置8包括安装在主管体101上的开合阀环801,且主管体101上设置有供开合阀环801嵌入的安装缝802,开合阀环801转动连接在安装缝802中,主管体10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开合阀环801位于主管体101内的端部的控制杆803。

    多个气流座601连接形成的整体两侧设置有遮隙片604,其目的是为了补偿气流座601在进行角度变化时,气流座601的边缘与主管体101上与其配合的嵌槽之间间隙补偿,避免抛光渣粉进入主管体101的内部。

    以上实施例仅为本申请的示例性实施例,不用于限制本申请,本申请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书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本申请的实质和保护范围内,对本申请做出各种修改或等同替换,这种修改或等同替换也应视为落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流喷射装置(1),以及套装在所述气流喷射装置(1)上的输料导流组件(2),所述气流喷射装置(1)和所述输料导流组件(2)之间形成有用于进行大米输送的输送通道(3),所述气流喷射装置(1)向所述输送通道(3)中喷射流体,在所述传输通道(3)中形成涡旋对所述输送通道(3)中的大米表面进行切削,所述输料导流组件(2)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3)中的大米与抛光渣粉进行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料导流组件(2)包括柱形腔体(201),以及轴向设置在所述柱形腔体(201)内壁上的变径分离单元(4),所述变径分离单元(4)包括贴合在一起的内变形网体(401)和外密封管体(402);

    其中,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贴合时,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形成的整体与所述气流喷射装置(1)之间形成输送通道(3),在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分离时,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之间形成用于将抛光渣粉与大米进行分离的分离通道(403);

    且在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分离或贴合时,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对应改变所述输送通道(3)在径向上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腔体(201)的两端设置有执行装置(5),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的端部连接在所述执行装置(5)上;

    所述执行装置(5)包括环座(501),以及安装在所述环座(501)的外圈的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和安装在所述环座(501)的内圈的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3),所述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连接所述外密封管体(402)的端部,所述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3)连接所述内变形网体(401)的端部,所述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第二转送夹持机构(503)分别驱动对应的所述外密封管体(401)、所述内变形网体(402)的端部在进行圆周转动的同时发生径向的收缩或扩展动作。

    且位于所述柱形腔体(201)两端的第一转动夹持机构(502)、第二转动夹持机构(503)的转动方向相反,使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通过螺旋变形的方式,来使所述外密封管体(402)和所述内变形网体(401)的整体发生螺旋和径向长度变化。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大米抛光机处于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贴合时的初始状态时,所述气流喷射装置(1)在所述输送通道(3)中产生的涡旋使大米产生的上升力与大米的重力平衡状态;在所述大米抛光机处于所述内变形网体(401)和所述外密封管体(402)分离时的抛光工作状态时,大米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所述输送通道(3)轴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流喷射装置(1)包括主管体(101),以及沿轴向设置在所述主管体(101)表面的喷射机构(6),所述主管体(101)的两端设置有连接管(102),且所述连接管(102)从所述环座(501)的圆心穿过,且所述主管体(101)一端的所述连接管(102)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变形网体(401)的端部形成进行所述输送通道(3)的进料涵口(103),所述主管体(101)另一端的所述连接管(102)的外表面与所述内变形网体(401)的端部形成进行所述输送通道(3)的出料涵口(104);

    所述喷射机构(6)用于向所述输送通道(3)中喷射沿所述主管体(101)轴向的多个等间距的螺旋风幕气流,来形成涡旋,且使大米从相邻两个所述的螺旋风幕气流中移动,所述螺旋风幕气流与所述内变形网体(401)之间的夹角呈锐角。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射机构(6)包括多个依次铰接的气流座(601),所述气流座(601)嵌入所述主管体(101)的表面,且所述气流座(601)的表面与所述主管体(101)的表面保持一致,所述气流座(601)的表面设置有沿所述主管体(101)轴向的气流缝(602),通过所述气流缝(602)喷射的流体形成螺旋风幕气流,处于所述主管体(101)内部的所述气流座上设置有向所述气流缝供气的接气孔(603),所述气流座(601)的顶部和底部均连接有双向驱动装置(7),通过两个所述双向驱动装置(7)的配合改变所述气流缝(602)沿所述主管体(101)轴向的喷射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向驱动装置(7)包括电机(701)、连接在所述电机(701)输出轴上的转动轮(702),连接多个气流座(601)的环形齿条(703),所述环形齿条(703)通过环形槽连接多个所述气流座(601),在所述电机(701)驱动所述环形齿条(703)移动时,通过所述环形槽的边缘对多个所述气流座(601)的背侧端部受力,使所述气流座(601)以接气孔(603)为圆心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在轴向上的相邻两个所述喷射机构(6)之间的所述主管体(101)上设置有开合装置(8),所述开合装置(8)用于将所述输送通道(3)分隔成多个独立的输送腔体(9),且所述开合装置(8)根据所述内变形网体(401)的变形状态对所述输送通道(3)中的大米进行逐级的输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8)包括安装在所述主管体(101)上的开合阀环(801),且所述主管体(101)上设置有供所述开合阀环(801)嵌入的安装缝(802),所述开合阀环(801)转动连接在所述安装缝(802)中,所述主管体(10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所述开合阀环(801)位于所述主管体(101)内的端部的控制杆(803)。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气流座(601)连接形成的整体两侧设置有遮隙片(60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气压喷射式的大米抛光机,包括气流喷射装置,以及套装在气流喷射装置上的输料导流组件,气流喷射装置和输料导流组件之间形成有用于进行大米输送的输送通道,气流喷射装置向输送通道中喷射流体,在传输通道中形成涡旋对输送通道中的大米表面进行切削,输料导流组件用于将输送通道中的大米与抛光渣粉进行分离。本发明通过在狭窄空间中向大米中施加气流的方式来进行大米的表面切削,能够提高在单位空间内大米的混乱度,在能够使得大米相互之间能够摩擦接触的同时,气流又能够走切削产生的抛光渣粉末和产生的热量,使大米处于冷抛光和热抛光之间的状态,有效的提高了大米的抛光精度,又减少了大米的抛光损失。

    技术研发人员:崔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寿县芍陂米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9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353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