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建筑领域发展很快,这就造就了大批量的建筑垃圾待处理,正常情况下,建筑垃圾全部是用拖车拖走,专利申请号:201810589179.7公开了一种环保型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其包括处理部,处理部与振荡器连接;所述处理部相对的两个侧面上由上至下设有多个粉料废料处理层,另外两个相对的侧面上由上至下设有多个块状废料处理层;在所述处理部内,所述粉料废料处理层和块状废料处理层上下间隔设置;在块状废料处理层内的顶部、底部和侧壁上设有多个长短不一的第一三棱锥破碎;在所述粉料废料处理层中设有至少一组用于将小颗粒土块压碎的压辊,每组压辊由两个辊构成;本发明通过采用三维结构的处理部来通过多个维度进行粉料可块状料的同时处理、破碎、分离,并能够进行有效的回收再利用,绿色环保,但是上述专利存在以下缺陷:1,通过多维度处理,因为不同的废料需要先分拣再处理,从而造成运营成本较高,2,处理效率较低,建筑废料中经常会遇到钢筋和一些废铁无法处理,从而影响后期废料的利用,建筑废料中还会有纸屑等需要处理,使用本技术方案无法实现,3建筑废料中经常出现大型块料,当用本发明技术方案来处理的时候就比较麻烦。我们需要一款能快速处理建筑垃圾并又立马使建筑垃圾达到可回收利用的效果的产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外壳、机架和进料口,外壳的下部设有支撑腿,其特征在于:外壳内依次从上至下设有上部处理装置、中部处理装置和下部处理装置,上部处理装置包括底板、挤压装置和旋转装置,其中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辊、减速电机i和减速电机i外罩,减速电机i通过电机支架与减速电机i外罩相连接,减速电机i通过旋转轴与旋转辊相连接,旋转辊的四周等比例设有一圈竖挤压条纹,减速电机i位于底板的中间位置,挤压装置为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板,挤压板设有一排横挤压条纹,挤压板的下部设有一排清理齿,底板上设有二组条纹孔,清理齿卡合在条纹孔内并可以左右移动,挤压板的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相连接,连杆i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i相连接,连杆ii的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机架相连接,连杆ii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ii相连接,连杆iii通过固定轴固定在飞轮上,飞轮通过固定支架与外壳相连接,外壳上还设有减速电机ii,减速电机ii与主动轮相连接,主动轮与飞轮之间通过皮带相连接,外壳上还设有控制器箱,控制器箱内设有plc板,plc板与控制器相连接,减速电机i和减速电机ii分别通过线路与plc板相连接。
中部处理装置包括内罩、除铁装置和破碎装置,除铁装置包括减速电机iii和磁性辊,减速电机iii设于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焊接在内罩上,减速电机iii通过旋转轴与磁性辊相连接,磁性辊位于挤压板的下方,破碎装置位于磁性辊的下方,破碎装置包括减速电机iv、从动齿轮、链条,碎碎辊i和破碎辊ii,减速电机iv上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之间设有链条,减速电机iv与破碎辊i相连接,破碎辊i和破碎辊ii的结构相同,破碎辊i上设有一圈破碎齿,减速电机iii和减速电机iv分别通过线路与plc板相连接。
下部处理装置包括倒圆锥形槽、倒圆锥形旋转辊和减速电机v,减速电机v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减速电机v外罩上,减速电机v通过旋转轴与倒圆锥形旋转辊相连接,倒圆锥形槽内部设有一组从上至下的碾磨齿,倒圆锥形槽上设有碾磨纹,碾磨齿和碾磨纹共同作用下将废料碾磨成粉料,减速电机v外罩的外圈设有出料通道,减速电机v通过线路与plc板相连接。
优选地:旋转辊的顶部为圆锥顶,当为圆锥顶结构的时候,更方便建筑废料倒入。
优选地:为了除掉建筑垃圾中的废纸和垃圾袋,外壳上还设有风机,风机位于破碎装置的左下部位置,外壳内设有收集仓,收集仓的左侧设有三角块,收集仓上设有仓门i,当建筑废料从破碎装置的破碎辊掉落时,在风机的作用下,一些较轻的建筑垃圾会被风机吹至收集仓,由于收集仓左侧设有三角块的结构,更大程度上防止风机将有用的建筑垃圾吹落至收集仓中,风机通过线路与plc板相连接。
优选地:为了方便清理磁性辊上的废铁,外壳上还设有仓门ii,仓门ii与磁性辊的位置相对应并用于定时清理磁性辊上吸附的废铁,为了让控制器箱更好地散热,控制器箱上设有一排散热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可以一次性将建筑垃圾处理完毕,而且整个过程只需要一键操作便可以完成,整个过程速度较快,本发明通过层层破碎的原理,能快速地将建筑垃圾处理到位,而且处理后的建筑垃圾可以直接作为建筑材料使用,整个过程包含了除杂的过程,而且在开始的时候并不需要分拣垃圾,从而大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特别符合现代国情发展的需要,适于全面推广和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旋转辊和挤压板挤压物料时的结构图;
图4为图1中a部放大图;
图5为图1中b部放大图;
图6为磁性辊结构图;
图7为底板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7,
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外壳9、机架和进料口1,外壳9的下部设有支撑腿10,其特征在于,外壳9内依次从上至下设有上部处理装置、中部处理装置和下部处理装置,上部处理装置包括底板211、挤压装置和旋转装置,其中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辊3、减速电机i34和减速电机i外罩33,减速电机i34通过电机支架与减速电机i外罩33相连接,减速电机i34通过旋转轴与旋转辊3相连接,旋转辊3的四周等比例设有一圈竖挤压条纹32,减速电机i34位于底板211的中间位置,挤压装置为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板209,挤压板209设有一排横挤压条纹209,挤压板209的下部设有一排清理齿212,底板211上设有二组条纹孔213,清理齿212卡合在条纹孔213内并可以左右移动,挤压板209的一侧设有固定块208,固定块208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207相连接,连杆i207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i206相连接,连杆ii206的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机架相连接,连杆ii206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ii205相连接,连杆iii205通过固定轴204固定在飞轮201上,飞轮201通过固定支架与外壳9相连接,外壳9上还设有减速电机ii2,减速电机ii2与主动轮21相连接,主动轮21与飞轮201之间通过皮带203相连接,外壳9上还设有控制器箱8,控制器箱8内设有plc板6,plc板6与控制器61相连接,减速电机i34和减速电机ii2分别通过线路与plc板6相连接,其中挤压板209上的挤压条纹只要和旋转辊3上的挤压条纹呈垂直挤压即可,当挤压板209上的挤压条纹和旋转辊3上的挤压条纹呈垂直结构的时候,挤压破碎效果最好。
中部处理装置位于上部处理装置的下方,中部处理装置包括内罩64、除铁装置和破碎装置,除铁装置包括减速电机iii62和磁性辊63,磁性辊63用于吸附建筑废料中的废铁,减速电机iii62设于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焊接在内罩64上,减速电机iii62通过旋转轴与磁性辊63相连接,磁性辊63位于挤压板209的下方,破碎装置位于磁性辊63的下方,破碎装置包括减速电机iv12、从动齿轮13、链条14,碎碎辊i71和破碎辊ii81,减速电机iv12上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13之间设有链条14,减速电机iv12与破碎辊i71相连接,破碎辊i71和破碎辊ii81的结构相同,破碎辊i71上设有一圈破碎齿701,减速电机iii62和减速电机iv12分别通过线路与plc板6相连接。
下部处理装置位于中部处理装置的下方,下部处理装置包括倒圆锥形槽5、倒圆锥形旋转辊52和减速电机v54,减速电机v54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减速电机v外罩55上,减速电机v54通过旋转轴与倒圆锥形旋转辊52相连接,倒圆锥形槽5内部设有一组从上至下的碾磨齿51,倒圆锥形槽5上设有碾磨纹53,碾磨齿51和碾磨纹53共同作用下将废料碾磨成粉料,减速电机v外罩55的外圈设有出料通道53,减速电机v54通过线路与plc板6相连接,旋转辊3的顶部为圆锥顶31。
外壳9上还设有风机4,风机4位于破碎装置的左下部位置,外壳9内设有收集仓42,收集仓42的左侧设有三角块41,收集仓42上设有仓门i43,外壳9上还设有仓门ii631,仓门ii631与磁性辊63的位置相对应并用于定时清理磁性辊63上吸附的废铁,控制器箱8上设有一排散热孔801,为了更多更好地吸附废料中的铁,磁性辊63上的四面均为内凹形圆弧形结构,如此结构一方面增大接触面积达到更充分接触建筑废料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更多地吸附废料中的废铁的效果。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如下:第一步通过控制器61将各个减速电机和风机4打开,然后将建筑废料从进料口1倒入,当建筑废料进入进料口1后,在旋转辊3和挤压装置的共同作用下初步破碎,其中减速电机i34带动主动轮21旋转,主动轮21通过皮带203带动飞轮201旋转,飞轮201带动连杆iii205运动,连杆iii205带动连杆ii206运动,连杆ii206带动连杆i207运动,连杆i207带动挤压板209左中运动,由于底板211上设有二组条纹孔213用于控制初步破碎后建筑废料的大小,合适大小的建筑废料在经过上部处理装置后再经过中部处理装置,建筑废料在下落的过程中第一时间与磁性辊63的表面相接触,如果建筑废料中有废铁,将被吸附在磁性辊63的表面上,建筑废料经过磁性辊后,建筑废料中有部分轻质的纸屑垃圾在风机4的作用下进入收集仓42内,收集仓42上设有仓门i43可以随时打开清理收集的纸屑垃圾,最后建筑废料来到下部处理装置的倒圆锥形槽5内,建筑废料在倒圆锥形旋转辊52的作用下碾磨成合适大小的粉料,粉料经过出料通道53倒入输送带11上进行收集,最后将处理过的建筑粉料用于加工成路边的水泥挡板或者其它合适形状的建筑用品。
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1.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包括外壳(9)、机架和进料口(1),外壳(9)的下部设有支撑腿(10),其特征在于:外壳(9)内依次从上至下设有上部处理装置、中部处理装置和下部处理装置,上部处理装置包括底板(211)、挤压装置和旋转装置,其中旋转装置包括旋转辊(3)、减速电机i(34)和减速电机i外罩(33),减速电机i(34)通过电机支架与减速电机i外罩(33)相连接,减速电机i(34)通过旋转轴承与旋转辊(3)相连接,旋转辊(3)的四周等比例设有一圈竖挤压条纹(32),减速电机i(34)位于底板(211)的中间位置,挤压装置为左右对称且结构相同,挤压装置包括挤压板(209),挤压板(209)设有一排横挤压条纹(209),挤压板(209)的下部设有一排清理齿(212),底板(211)上设有二组条纹孔(213),清理齿(212)卡合在条纹孔(213)内并可以左右移动,挤压板(209)的一侧设有固定块(208),固定块(208)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207)相连接,连杆i(207)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i(206)相连接,连杆ii(206)的一端通过旋转轴与机架相连接,连杆ii(206)的另一端通过旋转轴与连杆iii(205)相连接,连杆iii(205)通过固定轴(204)固定在飞轮(201)上,飞轮(201)通过固定支架与外壳(9)相连接,外壳(9)上还设有减速电机ii(2),减速电机ii(2)与主动轮(21)相连接,主动轮(21)与飞轮(201)之间通过皮带(203)相连接,外壳(9)上还设有控制器箱(8),控制器箱(8)内设有plc板(6),plc板(6)与控制器(61)相连接,减速电机i(34)和减速电机ii(2)分别通过线路与plc板(6)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中部处理装置包括内罩(64)、除铁装置和破碎装置,除铁装置包括减速电机iii(62)和磁性辊(63),减速电机iii(62)设于固定支架上,固定支架焊接在内罩(64)上,减速电机iii(62)通过旋转轴与磁性辊(63)相连接,磁性辊(63)位于挤压板(209)的下方,破碎装置位于磁性辊(63)的下方,破碎装置包括减速电机iv(12)、从动齿轮(13)、链条(14),碎碎辊i(71)和破碎辊ii(81),减速电机iv(12)上主动齿轮,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13)之间设有链条(14),减速电机iv(12)与破碎辊i(71)相连接,破碎辊i(71)和破碎辊ii(81)的结构相同,破碎辊i(71)上设有一圈破碎齿(701),减速电机iii(62)和减速电机iv(12)分别通过线路与plc板(6)相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下部处理装置包括倒圆锥形槽(5)、倒圆锥形旋转辊(52)和减速电机v(54),减速电机v(54)通过固定支架固定在减速电机v外罩(55)上,减速电机v(54)通过旋转轴与倒圆锥形旋转辊(52)相连接,倒圆锥形槽(5)内部设有一组从上至下的碾磨齿(51),倒圆锥形槽(5)上设有碾磨纹(53),碾磨齿(51)和碾磨纹(53)共同作用下将废料碾磨成粉料,减速电机v外罩(55)的外圈设有出料通道(53),减速电机v(54)通过线路与plc板(6)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辊(3)的顶部为圆锥顶(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9)上还设有风机(4),风机(4)位于破碎装置的左下部位置,外壳(9)内设有收集仓(42),收集仓(42)的左侧设有三角块(41),收集仓(42)上设有仓门i(4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外壳(9)上还设有仓门ii(631),仓门ii(631)与磁性辊(63)的位置相对应并用于定时清理磁性辊(63)上吸附的废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器箱(8)上设有一排散热孔(801)。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土木工程建筑废料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磁性辊(63)上的四面均为内凹形圆弧形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