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保温墙体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及施工工法。
背景技术:
安全影响:现有低能耗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技术的混凝土防火保护层、预制保温板、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的剪力墙接点方式脆弱,很容易造成混凝土防火保护层及保温层脱落或者开裂,造成很大的安全隐患;因为接点薄弱所以外墙保温系统抗震性能很差,一但有地震会使整个混凝土防火保护层及保温层全部脱落,对生命及财产造成更大的伤害。
节能影响:现有的低能耗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技术由于混凝土防火保护层、保温层与结构层的连接件太多,连接件基本都是金属材质,造成建筑外墙大量的冷桥,使外墙的节能效果严重降低。
现有低能耗建筑技术的窗口部分保温处理不好及冷桥太多,无法满足低能耗建筑节能需求,即便勉强能满足低能耗大于或等于90%节能要求,需要增加窗口断桥处理和被动窗的材料以及人工消耗,使得建筑成本非常高。
现有的低能耗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技术有的采用了楼板外挑技术,虽然解决了防火保护层和保温层的脱落风险但是又造成楼板外端保温及冷桥无法合理处理,使建筑节能效果严重下降。
现有的低能耗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的建筑的顶层女儿墙保温及冷桥处理不彻底,并且处理方法非常复杂,不但成本很高,节能效果还很差。
现有的低能耗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的建筑外墙空调板和落水管必须生根在主体剪力墙上,并且保温问题及冷桥无法完全处理,使建筑节能效果严重下降。
现有的低能耗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技术的预制保温板在浇筑混凝土的时候由于预制保温板容易跑偏,影响工程质量。
所以目前的低能耗结构保温一体化建筑技术使建筑综合节能很难达到大于等于90%的要求。即便勉强做到成本巨大。
对于目前建筑行业对高层建筑的需求,高层建筑的抗震性能至关重要,国际上超高层建筑广泛采用的主流结构形式为核心筒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密柱组成的束筒成中央核心筒,与外围框架形成一个外框内筒结构,以钢筋混凝土浇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适用于高层建筑的一种新型结构保温墙体结构,通过结构调整,使得保温与结构一体化,并且彻底解决了处于外墙的混凝土防火保护层开裂、脱落的通病,降低了冷热桥的巨大后处理费用,减少了高层建筑的安全隐患。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及施工工法,其中,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包括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一侧固定在所述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的预制保温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预制保温板另一侧的楼板以及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预制保温板的核心筒系统;
所述核心筒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预制保温板另一侧的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
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外侧面与所述楼板端面平齐;
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与楼板上平面连接;
所述核心筒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预制保温板、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内的门式系统以及幕墙系统;
所述门式系统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预制保温板以及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
进一步的:
所述门式系统包括自下而上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预制保温板、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的门式结构;
所述门式结构沿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的水平方向分布设置;
上一层的所述门式结构与下一层的门式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插块依次连接;
所述门式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与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之间的连接杆、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一端的竖向支柱、连接在所述连接杆另一端的第一断桥连接套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上的钢筋骨架;
所述钢筋骨架自下而上设置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内;
所述竖向支柱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内;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内;
所述连接杆横向贯穿所述预制保温板;
每个所述竖向支柱都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梁;
所述横向支撑梁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内;
上一层的所述竖向支柱通过第一连接插块与下一层所述竖向支柱连接。
进一步的:
所述连接杆一端间隔设置有金属网片以及固定连接在金属网片与所述预制保温板之间的支撑体;
所述金属网片为横向钢丝与竖向钢丝交叉固定的等间距网格状片体;
所述横向钢丝与所述竖向支柱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钢丝为加粗钢丝。
进一步的:
所述幕墙系统包括外幕墙系统和或内幕墙系统;
所述内幕墙系统由自下而上连接所述预制保温板和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的幕墙结构组成;
所述上一层的幕墙结构与下一层的幕墙结构通过第二连接插块连接;
所述幕墙结构包括竖向贯穿在所述预制保温板内的窗台支杆、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窗台支杆上的内丝、连接在所述内丝另一端的第二断桥连接套;
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内;
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
所述外幕墙系统包括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和预制保温板的加固连接件;
所述加固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窗台支杆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柱连接。
进一步的:
两个所述窗台支杆之间垂直设置有窗台横杆;
两个所述窗台支杆与两个所述窗台横杆组成矩形内腔;
所述窗台横杆设置在所述预制保温板内。
进一步的:
底层的所述窗台支杆下端连接有窗台底层垫块;
顶层的所述窗台支杆上端连接有窗台顶层垫块;
所述窗台底层垫块以及窗台顶层垫块均固定连接有断桥垫片。
进一步的:
底层的所述竖向支柱下端连接有支柱底层垫块;
顶层的所述竖向支柱上端连接有支柱顶层垫块;
所述支柱底层垫块以及支柱顶层垫块均固定连接有断桥垫片。
进一步的: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为圆柱体;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设置有内孔,所述内孔与所述连接杆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外圆周上设置有圆台体;
所述圆台体与所述钢筋骨架连接;
所述断桥连接套外圆周上还均布设置有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凸起;
所述直角三角形凸起的一条直角边沿所述断桥连接套的轴心设置,所述直角三角形凸起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所述预制保温层一侧;
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与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结构相同。
进一步的:
顶层的所述楼板上平面连接有顶层保温板;
所述顶层保温板上平面连接有屋面混凝土保护层;
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上平面与所述屋面混凝土保护层上平面平齐;
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上层设置有女儿墙;
顶层的所述竖向支柱穿入所述女儿墙;
所述预制保温板、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到顶层的楼板外侧;
所述预制保温板与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的上平面与所述顶层保温板下平面连接。
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的施工工法,
步骤一:制作基础时,将支柱底层垫块以及支柱顶层垫块预埋在基础里,相邻两个所述支柱底层垫块与相邻两个支柱顶层垫块的间距相等;
相邻两个支柱底层垫块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竖向支柱之间的间距相等;
步骤二:将窗台底层垫块以及窗台顶层垫块预埋在基础里,相邻两个窗台底层垫块与相邻两个窗台顶层垫块的间距相等;
相邻两个窗台底层垫块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窗台支杆之间的间距相等;
步骤三:捆扎钢筋骨架;
步骤四:将金属网片、支撑体、预制保温板通过连接杆由内向外依次连接并固定好预制保温组合体;
步骤五:将底层竖向支柱与支柱底层垫块固定;
步骤六:钢筋骨架绑扎完成后,将步骤四组装好的预制保温组合体与底层竖向支柱固定;
步骤七:将底层窗台支杆与窗台底层垫块固定;
步骤八:将金属网片、支撑体、预制保温板通过连接杆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将斜内丝、第二断桥连接套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形成窗台预制保温体;
步骤九:窗台预制保温体与底层窗台支杆固定;
步骤十:以此类推上下层的竖向支柱通过第一连接插块连接并且锁定,上下层窗台支杆通过第二连接插块连接并且锁定;
步骤十一: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以及混凝土主体结构层外侧完成后模板支护,浇灌混凝土。
有益效果
1、本发明采用门式结构、幕墙结构均与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主体组合形成了核心筒式抗震结构型式的外墙断桥保温系统的发明效果。本发明提高了外墙保温系统的安全性能(永远不会脱落)、抗震性能,提高了整体建筑的抗震等安全性能。完全解决了现有低能耗建筑技术在高层建筑领域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
2、在建筑的结构保温一体化的预制保温板的外侧增加竖向和横向圆管或者方管再结合钢丝网片,使外侧的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具备剪力墙功能、形成了混凝土剪力墙式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防火保护层;穿透预制保温板的水平方向连接杆可以使用方管、圆钢或者螺纹钢等,将预制保温板外侧的竖向支柱、预制保温板和建筑主体的剪力墙连接到一起,使混凝土剪力墙式防火保护层与混凝土主体结构层形成了门式结构的抗震结构型式;混凝土防火剪力墙式的保护层增加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外墙保温系统开裂或者脱落的风险、使建筑的防火保护层、保温层和建筑主体真正形成结构保温一体化;并且和建筑同寿命,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3、预制保温板外侧的竖向支柱与混凝土主体结构层之间的连接杆使用数量比传统技术减少并且做了断桥处理,使建筑外墙系统冷热桥大大减少,提高了建筑节能效果
4、不需要楼板外挑、楼板外侧端头彻底实现断桥处理,提高了建筑节能效。
5、建筑外墙的窗口节能处理办法:采用幕墙结构原理,在预制保温板内嵌增加了型钢等结构柱,结构柱与混凝土主体结构层使用断桥处理的连接件连接;结构柱如果是空心柱,就用混凝土将空心柱灌实;窗口上下加型钢钢梁与型钢等结构柱连接在一起,形成窗口处钢框架,窗台固定在钢框架上,使窗台与建筑外墙之间形成断桥,增加了建筑外墙窗口处的节能效果;内侧窗台板使用木板或者与窗连接处断桥处理的无机板,外侧窗台板除了考虑断桥处理外,要做落水处理。
6、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内的竖向支柱在建筑主体封顶后还可以作为女儿墙的竖向钢筋使用。从结构上解决了传统技术女儿墙冷热桥处理太复杂,成本太高的问题,从女儿墙根部位置彻底被断桥。
7、外墙空调板和落水管可以生根在混凝土防火剪力墙保护层上,不需要生根在混凝土主体结构层上。解决了空调板和落水管与主结构连接节点的冷热桥,实现了彻底断桥处理。
8、建筑的外墙面,楼板,窗口,女儿墙、空调板、落水管节点、内嵌在保温材料内侧型材与基础生根处和顶层顶端的每一个部位都实现了断桥处理和保温隔热处理,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效果、很容易就能满足国家提出的低能耗建筑要求,节能标准可以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达到大于等于90%。
9、因为预制保温板的外侧增加的竖向支柱是从底层到顶层贯通的,起到了内置保温板定位的作用,解决了混凝土浇筑时保温板侧移上浮的问题,保证了工程质量。
10、窗口结构部分为做双层窗台做出了预留。在节能90%的建筑里面,双层断桥系统窗的成本要低于目前应用的单层被动式窗。
11、预制保温板外侧竖向支柱与混凝土主体结构成连接的水平连接件连接杆如果是圆管或者方管的话可以同时充当模板对穿螺栓的通道(或者对穿螺栓)功能、和顶棍的功能,节省了人工和辅材,降低施工成本。
12、相对现有其他低能耗结构保温一体化技术,本发明综合考虑结构受力、施工难易、断桥节能等多方面,在主建筑完成后,绝大部分时间和人工都是在处理断桥,本发明虽然在传统技术上增加了竖向支柱以及窗台立杆,但减少了外挑沿、女儿墙、空调、落水管等处的断桥处理的材料以及人工费用,降低了低能耗建筑的综合成本。
13、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材料规格种类少,现场摆放方便。
14、本发明相比在施工现场的现有技术的连接件组装更加方便快捷且为可调整结构,不会发生装配过程中的修补和返工,不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还极大提高了施工进度,为施工企业降低成本。
15.本发明可以应用于低层,多层,高层的低能耗建筑领域。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发明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发明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发明俯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4为本发明的窗口部位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5为本发明窗口部位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为本发明底层的竖向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7为本发明顶层的竖向支柱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8为本发明上下两个竖向支柱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9为本发明门式结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0为本发明立体机构示意图;
附图11为本发明女儿墙的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2为本发明窗口处断桥处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2、3、4、5的综合机构示意图;
附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3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4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水平剖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8为本发明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19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第一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0为本发明实施例6的第二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预制保温板;11女儿墙;12顶层保温板;13窗台;14外窗台板;15内窗台板;16屋面混凝土保护层;17空调板;18落水管;2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3混凝土主体结构层;31钢筋骨架;4楼板;5门式系统;51竖向支柱;52连接杆;53第一断桥连接套;54金属网片;541横向钢丝;55支撑体;56垫块;6幕墙系统;7第一连接插块;61窗台支杆;62内丝;63第二断桥连接套;64窗台横杆;65斜拉杆;66加固直杆;661连接螺杆;67加固叉杆;68加固y形杆;69加固穿销;8第二连接插块;81窗台底层垫块;82窗台顶层垫块;91支柱底层垫块;911断桥垫片;92支柱顶层垫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需要解释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左”、“右”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术语中“外侧”“内侧”是基于建筑墙体中建筑内的空间为内侧,建筑外的空间为外侧、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显示。
如图1-3所示,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一侧固定在所述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的预制保温板1、固定连接在所述预制保温板1另一侧的楼板4以及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的核心筒系统;
所述核心筒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预制保温板1另一侧的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外侧面与所述楼板4端面平齐;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与楼板4上平面连接;所述核心筒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内的门式系统5以及幕墙系统6;所述门式系统5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以及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所述幕墙系统6与所述门式系统5间隔设置,并与门式系统5共同作用,起到抗剪力作用。同时门式系统5以及幕墙系统6起到连接固定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作用。
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使用eps、xps等保温材料、钢丝网片、内置保温板外侧结构柱梁和保温层内嵌的结构柱梁使用金属或者非金属(尼龙材料)型材、各种连接件等组合制作而成;本发明参考了外墙保温技术、混凝土剪力墙结构技术、门式结构技术、幕墙结构技术、钢管混凝土技术、核心筒技术等。门式结构、幕墙结构均与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主体组合形成了核心筒式抗震结构型式的外墙断桥保温系统的发明效果。本发明提高了外墙保温系统的安全性能(永远不会脱落)、抗震性能,提高了整体建筑的抗震等安全性能。完全解决了现有低能耗建筑技术在高层建筑领域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
如图1-9所示,所述门式系统5包括自下而上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门式结构;所述门式结构沿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水平方向分布设置;上一层的所述门式结构与下一层的门式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插块7依次连接;
所述门式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与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之间的连接杆52、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52一端的竖向支柱51、连接在所述连接杆52另一端的第一断桥连接套5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上的钢筋骨架31;
所述钢筋骨架31自下而上设置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内;所述竖向支柱51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内;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内;所述连接杆52横向贯穿所述预制保温板1;每个所述竖向支柱51都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梁;所述横向支撑梁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内;上一层的所述竖向支柱51通过第一连接插块7与下一层所述竖向支柱51连接。
所述连接杆52一端间隔设置有金属网片54以及固定连接在金属网片54与所述预制保温板1之间的支撑体55;所述金属网片54为横向钢丝541与竖向钢丝交叉固定的等间距网格状片体;所述横向钢丝541与所述竖向立柱51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横向钢丝541为加粗钢丝。
底层的所述竖向支柱51下端连接有支柱底层垫块91;顶层的所述竖向支柱51上端连接有支柱顶层垫块92;所述支柱底层垫块91以及支柱顶层垫块92均固定连接有断桥垫片911。
在建筑的预制保温板1的外侧增加竖向立柱51,竖向立柱51为圆管(≥25mm×2.5mm)或者方管(≥25×25×2.5mm),两个相邻竖向立柱51的间距≥300mm;竖向立柱51也可以是螺纹钢、圆钢,新型材料钢等(直径≥12mm)两个相邻竖向立柱51的间距≥100mm;竖向立柱51结合金属网片54(横竖和竖向钢丝直径≥6mm,网格大小≥50×50mm),使外保温材料的混凝土防火保护层具备剪力墙功能、形成了具有剪力墙式外保温以及防火功能的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穿透保温材料的连接杆52可以使用(≥25mm×2.5mm圆管、≥25×25×2.5mm方管、直径≥12mm的圆钢或者螺纹钢、等材料)。
,根据节能设计要求制作,预制保温板的内置保温材料可以是容重≥20公斤/立方的石墨聚苯板厚度≥250mm,也可以是容重≥35公斤/立方的挤塑板厚度≥230mm等保温材料)。预制保温板1高度与层高一致,宽度根据施工方便来定,将连接杆52的穿孔做好,连接杆52的使用数量及间距根据设计要求来定,但会比现有技术使用数量减少;金属网片54在工厂通过支撑体55及连接杆52与eps等保温材料固定在一起;竖向立柱51与横向支撑梁在工厂或者施工现场焊接或者通过连接件连接,优选的,利用金属网片54上的横向钢丝541与竖向立柱51固定连接(可以卡接、焊接、螺纹连接或专用连接件连接),其连接方式根据现场施工情况以及施工成本选择。由于金属网片54上的钢丝直径不足以满足剪力强度,作为主要承受剪力的横向钢丝541需要加粗到可承载标准剪力的直径。由于金属网片54为一个整体,竖向立柱51还可以与金属网片54上的竖向钢丝连接,并不影响剪力墙的效果,这样既可以减少增加水平支撑梁的金属构件,又有效利用了现有材料,而且对于将竖向立柱51的固定位置要求降低,利于现场施工,减少因预制构件与现场钢筋组装时位置不对引起的返修和现场改修。
金属网片54与连接杆52固定在一起;第一断桥连接套53可以在工厂先与连接杆52组装好,也可以在施工现场与连接。
建筑的底层到顶层上下两层的竖向立柱51通过第一连接插块7连接,或者通过焊接方法在施工现场连接,如果具备条件且采用竖向立柱51采用圆管或方管式的结构,可将每层的竖向立柱51的内腔用混凝土灌实,底层竖向立柱51与基础通过支柱底层垫块91连接,顶层的竖向立柱51上连接有支柱顶层垫块92。
抗剪力影响:将预制保温板1外侧的竖向立柱51、预制保温板和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的剪力墙连接到一起,使混凝土防火剪力墙保护层与混凝土主体结构层形成了门式结构的抗震结构型式;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增加了建筑外保温系统的结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解决了现有技术外墙保温系统开裂或者脱落的风险、使建筑的防火保护层、保温层和建筑主体真正形成结构保温一体化;并且和建筑同寿命,提高整个建筑的抗震性能。
减少断桥节能影响:内置预制保温板1外侧的竖向立柱51与混凝土主体结构层3之间的连接杆52使用数量比传统技术减少,并且通过第一断桥连接套53做断桥处理,使建筑外墙系统冷热桥大大减少,提高建筑节能效果。
采用具有剪力墙作用的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不需要楼板外挑、楼板外侧端头彻底实现断桥处理,提高了建筑节能效。
如图2、10、12所示,所述幕墙系统6包括内幕墙系统;
所述内幕墙系统由自下而上连接所述预制保温板1和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幕墙结构组成;所述上一层的幕墙结构与下一层的幕墙结构通过第二连接插块8连接;
所述幕墙结构包括竖向贯穿在所述预制保温板1内的窗台支杆61、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窗台支杆61上的内丝62、连接在所述内丝62另一端的第二断桥连接套63;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63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内;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63与所述钢筋骨架31连接。
两个所述窗台支杆61之间垂直设置有窗台横杆64;两个所述窗台支杆61与两个所述窗台横杆64组成矩形内腔;所述窗台横杆64设置在所述预制保温板1内。底层的所述窗台支杆61下端连接有窗台底层垫块81;
顶层的所述窗台支杆61上端连接有窗台顶层垫块82;所述窗台底层垫块81以及窗台顶层垫块82均固定连接有断桥垫片911。
使用幕墙技术安装窗台。内嵌于预制保温板1内竖向窗台支杆61和一个以上内丝62与第二断桥连接套63(有机材料断桥件)安装固定。所述窗台支杆61的材料为(可使用≥50mm×3.5mm圆管、≥50mm×100mm×3.5mm方管;可以使用h字钢等型材),内丝62材料为(≥25mm×2.5mm圆管、≥25×25×2.5mm方管、直径≥12mm的圆钢或者螺纹钢等)。
抗剪力影响:采用幕墙结构原理,在预制保温板1内嵌增加了型钢等结构柱窗台支杆61,结构柱与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内的钢筋骨架31连接,使用断桥处理的连接件(即斜内丝62、第二断桥连接套63);两个以上的斜内丝62均与窗台支杆61呈不同角度设置,与钢筋骨架31形成三角形结构,起到支撑作用,增大受力强度。内丝62数量可以为一个以上。
窗台支杆61如果是空心柱,就用混凝土将空心柱灌实;窗口上下加窗台横杆64,与型钢等结构柱连接在一起,形成窗口处钢框架,窗台13固定在钢框架上。
为了使窗口上下稳固,可以在窗台支杆61与窗台横杆64上部和下部均增设交叉设置的斜拉杆65。
幕墙结构原理的采用,提高了外保温系统的竖向受力能力,提高了外保温系统的抗剪能力,从而提高了外保温系统的抗震能力。
减少冷桥节能影响:由于使窗台支杆61与窗台横杆64均设置在预制保温板1内,窗台13与建筑外墙之间形成断桥,增加了建筑外墙窗口处的节能效果;内窗台板15使用木板或者与窗连接处断桥处理的无机板,外窗台板14除了考虑断桥处理外,要做落水处理。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为圆柱体;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设置有内孔,所述内孔与所述连接杆52螺纹连接;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外圆周上设置有圆台体531;所述圆台体531与所述钢筋骨架31连接;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外圆周上还均布设置有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凸起532;所述直角三角形凸起532的一条直角边沿所述断桥连接套53的轴心设置,所述直角三角形凸起532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所述预制保温层1一侧;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63与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结构相同。
钢筋混凝土核心筒—钢框架结构中,混凝土芯筒主要用于抵抗水平侧力。由于材料特点造成两种构件截面差异较大,钢筋混凝土核心筒的抗侧向刚度远远大于钢框架,随着楼层增加,核心筒承担作用于建筑物上的水平荷载比重越大。钢框架部分主要是承担竖向荷载及少部分水平荷载,随着楼层增加,钢框架承担作用于建筑物上的水平荷载比重越小。此种结构十分有利于结构受力,并具有极优的抗震性。
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的施工工法,
步骤一:制作基础时,将支柱底层垫块91以及支柱顶层垫块92预埋在基础里,相邻两个所述支柱底层垫块91与相邻两个支柱顶层垫块92的间距相等;
相邻两个支柱底层垫块91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竖向立柱51之间的间距相等;
步骤二:将窗台底层垫块81以及窗台顶层垫块82预埋在基础里,相邻两个窗台底层垫块81与相邻两个窗台顶层垫块82的间距相等;
相邻两个窗台底层垫块81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窗台支杆61之间的间距相等;
步骤三:捆扎钢筋骨架31;
步骤四:将金属网片54、支撑体55、预制保温板1通过连接杆52由内向外依次连接并固定好预制保温组合体;
步骤五:将底层竖向支柱51与支柱底层垫块91固定;
步骤六:钢筋骨架31绑扎完成后,将步骤四组装好的预制保温组合体与底层竖向支柱51固定;
步骤七:将底层窗台支杆61与窗台底层垫块81固定;
步骤八:将金属网片54、支撑体55、预制保温板1通过连接杆52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将斜内丝62、第二断桥连接套63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形成窗台预制保温体;
步骤九:窗台预制保温体与底层窗台支杆61固定;
步骤十:以此类推上下层的竖向支柱51通过第一连接插块7连接并且锁定,上下层窗台支杆61通过第二连接插块8连接并且锁定;
步骤十一: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以及混凝土主体结构层3外侧完成后模板支护,浇灌混凝土;
步骤十二:屋面保温完成后,将竖向立柱51延长至屋面保温层以上,浇筑女儿墙11;
步骤十三:窗口内侧窗台板;内窗台板15外窗台板14做断桥处理;
步骤十四:安装窗户。
实施例2
如图13中a部分所示,通过加多个固定穿销69将连接横杆52与窗台支杆61连接,将整个门式系统与幕墙系统连接,增加了整体建筑的抗剪力,由于多个固定销69设置在保温材料内部,其不会因为连接产生冷热桥,不需做断桥处理,在实现保温低能耗的要求同时,比实施例1增加了抗剪力性。固定穿销69的规格和材料可以参考连接横杆52.
实施例3
如图13中b部分、图14所示,所述幕墙系统6包括外幕墙系统和内幕墙系统;
所述内幕墙系统由自下而上连接所述预制保温板1和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幕墙结构组成;所述上一层的幕墙结构与下一层的幕墙结构通过第二连接插块8连接;所述外幕墙系统包括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和预制保温板1的加固连接件;所述加固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窗台支杆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柱51连接;所述加固连接件为加固直杆66,通过加固直杆66,将预制保温板1与外层的混凝土剪力防火保护层2连接,加固外层保护层2的固定,更大程度上保证了外层的混凝土剪力保护层2的防脱落性能;由于位于预制保温板1内的窗台支杆61通过连接内丝62通过有机材料第二断桥连接套63与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连接,已经做断桥处理,此结构同样可以避免冷桥,加固直杆66可以在工厂预制在预制保温板1内。
实施例4
如图13、15所示,加固连接件还可以设置成与内丝同样形式设置的加固叉杆67,加固叉杆67可以为两根叉杆或两根以上均布在空间任何方向的叉杆,加固叉杆67可以在工厂预制在预制保温板1内。可以使预制保温板1与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之间的结构形成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即有利于外侧竖向立杆51与窗台支杆61的横向水平受力,又有利于倾斜受力。为整个建筑的稳固性提供保障。
实施例5
如图13、16所示,此实施例将实施例3与实施例4相结合,在竖向立杆51与窗台支杆61之间使用加固直杆66和加固叉杆67相结合的结构加固,现场根据实际生产需要选择,由于加固零件的增加,相应的制作成本也同样会增加,施工者可以根据施工要求及设计数据选择适合的结构。
实施例6
如图19、20所示,第一种结构,竖向立柱51与窗台支杆61在连接时可以先做好断桥,起到双重断桥的作用,在预制保温板1时,将垫块56预制在保温板上,加固直杆66分为左右相等的两段,加固直杆66第一段现场或工厂通过螺栓与垫块56连接,加固直杆66的第二段一段通过连接螺杆661与加固直杆66第一段螺纹连接,在两端加固直杆66之间设置有断桥有机材料,加固直杆66第二段的另一端通过螺栓与窗台支杆61紧固。
第二种结构,加固直杆66还可以为通长断桥有机材料,采用螺栓与竖向立柱51和窗台支杆61连接。
实施例7
所述连接杆52可以为倒v形,连接杆52的一端与竖向立柱5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52的另一端与第一断桥连接套53固定连接。
实施例8
如图11所示,顶层的所述楼板4上平面连接有顶层保温板12;所述顶层保温板12上平面连接有屋面混凝土保护层16;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上平面与所述屋面混凝土保护层16上平面平齐;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上层设置有女儿墙11;顶层的所述竖向支柱51穿入所述女儿墙11;所述预制保温板1、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到顶层的楼板4外侧;所述预制保温板1与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上平面与所述顶层保温板12下平面连接。
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内的竖向支柱51在建筑主体封顶后还可以作为女儿墙11的竖向钢筋使用。女儿墙11连接在屋面混凝土保护层16以及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上,顶层保温板12与预制保温板1将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包围,从结构上解决了传统技术女儿墙11保温及冷热桥处理太复杂,成本太高的问题,从女儿墙11根部位置彻底被断桥。
实施例9
如图17所示,外墙空调板17可以生根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上,在空调板17与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固定面的上下安装三角形支座,由于空调板17不需要生根在建筑主体剪力墙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板与主结构连接节点的冷热桥,实现了彻底断桥处理。
实施例10
如图18所示,外墙面上的落水管18由于可以生根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上,不需要生根在建筑主体剪力墙上。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空调板与主结构连接节点的冷热桥,实现了彻底断桥处理。
由此可见,采用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建筑主体(即混凝土主体结构层3)组合形成了核心筒式抗震结构型式,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内部的竖向立柱51与金属网片54和固定窗户的幕墙系统6共同形成了外围的钢结构;从而形成了高层建筑使用的核心筒式建筑。通过门式结构保温系统以及幕墙结构保温系统的结合达到核心筒式外墙断桥保温系统的发明效果。
并且在建筑的外墙面,楼板,窗口,女儿墙、空调板、落水管节点、内嵌在保温材料内侧型材与基础生根处和顶层顶端的每一个部位都实现了断桥处理和保温隔热处理,大大提高了建筑的节能效果。
本发明通过简单易操作的结构以及不同位置的应用实践,不仅使得建筑整体统一实现了外墙保温系统的安全性能(永远不会脱落)、抗震性能,提高了整体建筑的抗震等安全性能,完全解决了现有低能耗建筑技术在高层建筑领域使用的安全隐患问题。而且很容易就能满足国家提出的低能耗建筑要求,节能标准可以在成本很低的情况下达到大于等于90%。
本发明的实施例已经示出和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在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情况下对此实施例进行多种修改、变化、替换和变形,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1.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一侧固定在所述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的预制保温板(1)、固定连接在所述预制保温板(1)另一侧的楼板(4)以及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的核心筒系统;
所述核心筒系统包括连接在所述预制保温板(1)另一侧的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
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外侧面与所述楼板(4)端面平齐;
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与楼板(4)上平面连接;
所述核心筒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内的门式系统(5)以及幕墙系统(6);
所述门式系统(5)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以及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门式系统(5)包括自下而上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预制保温板(1)、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门式结构;
所述门式结构沿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水平方向分布设置;
上一层的所述门式结构与下一层的门式结构通过第一连接插块(7)依次连接;
所述门式结构包括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与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之间的连接杆(52)、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杆(52)一端的竖向支柱(51)、连接在所述连接杆(52)另一端的第一断桥连接套(53)以及连接在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上的钢筋骨架(31);
所述钢筋骨架(31)自下而上设置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内;
所述竖向支柱(51)设置在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内;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内;
所述连接杆(52)横向贯穿所述预制保温板(1);
每个所述竖向支柱(51)都固定连接有横向支撑梁;
所述横向支撑梁设置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内;
上一层的所述竖向支柱(51)通过第一连接插块(7)与下一层所述竖向支柱(51)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杆(52)一端间隔设置有金属网片(54)以及固定连接在金属网片(54)与所述预制保温板(1)之间的支撑体(55);
所述金属网片(54)为横向钢丝(541)与竖向钢丝交叉固定的等间距网格状片体;
所述横向钢丝(541)与所述竖向支柱(51)垂直固定连接;
所述横向钢丝(541)为加粗钢丝。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幕墙系统(6)包括内幕墙系统和或外幕墙系统;
所述内幕墙系统由自下而上连接所述预制保温板(1)和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幕墙结构组成;
所述上一层的幕墙结构与下一层的幕墙结构通过第二连接插块(8)连接;
所述幕墙结构包括竖向贯穿在所述预制保温板(1)内的窗台支杆(61)、一端固定连接在所述窗台支杆(61)上的内丝(62)、连接在所述内丝(62)另一端的第二断桥连接套(63);
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63)设置在所述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内;
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63)与所述钢筋骨架(31)连接;
所述外幕墙系统包括连接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和预制保温板(1)的加固连接件;
所述加固连接件一端与所述窗台支杆(61)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竖向支柱(51)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两个所述窗台支杆(61)之间垂直设置有窗台横杆(64);
两个所述窗台支杆(61)与两个所述窗台横杆(64)组成矩形内腔;
所述窗台横杆(64)设置在所述预制保温板(1)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底层的所述窗台支杆(61)下端连接有窗台底层垫块(81);
顶层的所述窗台支杆(61)上端连接有窗台顶层垫块(82);
所述窗台底层垫块(81)以及窗台顶层垫块(82)均固定连接有断桥垫片(911)。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底层的所述竖向支柱(51)下端连接有支柱底层垫块(91);
顶层的所述竖向支柱(51)上端连接有支柱顶层垫块(92);
所述支柱底层垫块(91)以及支柱顶层垫块(92)均固定连接有断桥垫片(911)。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为圆柱体;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设置有内孔,所述内孔与所述连接杆(52)螺纹连接;
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外圆周上设置有圆台体(531);
所述圆台体(531)与所述钢筋骨架(31)连接;
所述断桥连接套(53)外圆周上还均布设置有截面为直角三角形凸起(532);
所述直角三角形凸起(532)的一条直角边沿所述断桥连接套(53)的轴心设置,所述直角三角形凸起(532)的另一条直角边靠近所述预制保温层(1)一侧;
所述第二断桥连接套(63)与所述第一断桥连接套(53)结构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其特征在于:
顶层的所述楼板(4)上平面连接有顶层保温板(12);
所述顶层保温板(12)上平面连接有屋面混凝土保护层(16);
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上平面与所述屋面混凝土保护层(16)上平面平齐;
所述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上层设置有女儿墙(11);
顶层的所述竖向支柱(51)穿入所述女儿墙(11);
所述预制保温板(1)、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到顶层的楼板(4)外侧;
所述预制保温板(1)与混凝土建筑主体结构层(3)的上平面与所述顶层保温板(12)下平面连接。
10.一种低能耗建筑用核心筒式断桥复合墙系统的施工工法,
步骤一:制作基础时,将支柱底层垫块(91)以及支柱顶层垫块(92)预埋在基础里,相邻两个所述支柱底层垫块(91)与相邻两个支柱顶层垫块(92)的间距相等;
相邻两个支柱底层垫块(91)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竖向支柱(51)之间的间距相等;
步骤二:将窗台底层垫块(81)以及窗台顶层垫块(82)预埋在基础里,相邻两个窗台底层垫块(81)与相邻两个窗台顶层垫块(82)的间距相等;
相邻两个窗台底层垫块(81)的间距与相邻两个窗台支杆(61)之间的间距相等;
步骤三:捆扎钢筋骨架(31);
步骤四:将金属网片(54)、支撑体(55)、预制保温板(1)通过连接杆(52)由内向外依次连接并固定好预制保温组合体;
步骤五:将底层竖向支柱(51)与支柱底层垫块(91)固定;
步骤六:钢筋骨架(31)绑扎完成后,将步骤四组装好的预制保温组合体与底层竖向支柱(51)固定;
步骤七:将底层窗台支杆(61)与窗台底层垫块(81)固定;
步骤八:将金属网片(54)、支撑体(55)、预制保温板(1)通过连接杆(52)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将斜内丝(62)、第二断桥连接套(63)由外向内依次连接形成窗台预制保温体;
步骤九:窗台预制保温体与底层窗台支杆(61)固定;
步骤十:以此类推上下层的竖向支柱(51)通过第一连接插块(7)连接并且锁定,上下层窗台支杆(61)通过第二连接插块(8)连接并且锁定;
步骤十一:在混凝土防火剪力保护层(2)以及混凝土主体结构层(3)外侧完成后模板支护,浇灌混凝土。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