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27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预制混凝土(precastconcrete,pc)通常用于制备混凝土建筑构件,如外墙板、楼板、楼梯等。以pc外墙板构件的设计和实施工艺为例进行说明。现有的pc外墙板构件为一块下部有搭接上下板块、外侧凸出内侧凹陷的结构企口,pc外墙板构件的顶部包含一端与现浇梁及叠合板现浇层一体浇筑的预留结构插筋,即在上层pc外墙板构件与下层pc外墙板构件之间,需要设置一段通过现场支模浇筑的现浇段,从而将上层pc外墙板构件与下层pc外墙板构件连接。

    对于pc外墙板构件而言,需要设置外墙板保温结构,从而满足外墙保温的设计要求。在相关技术中,常用的外墙保温方式包括外墙外保温、外墙内保温和夹心保温。

    图1a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外墙外保温的剖面图。对于外墙外保温而言,其实际保温效果最佳。但是由于pc外墙施工存在层间浇筑段,现浇段和预制段的施工精度存在差别,且现浇段需要进行模板施工,因此,在pc外墙施工完成之后,在对整体的外墙面进行整体的找平施工,然后在进行现场的人工铺贴和粘贴保温板。即因为需要现场进行铺贴作业,存在现场实施工艺不可控、材料自身的耐候性、保温本与pc外墙界面(较为光滑的界面)的结合性不佳的问题,且在项目竣工后3-5年容易发生外保温板脱落的问题。

    图1b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外墙内保温的剖面图。对于外墙内保温而言,除外墙板外,还存在室内延伸段,因此必须进行现场施工。若pc外墙板构件的室内面有支撑预埋件(如一体预制),则会增加成品保护难度。此外,在后续的切割支撑预埋件过程中,不仅影响现场施工作业,而且会带来修复工作、以及降低整体的施工效率。因此,外墙内保温无法采用预制方式,只能进行现场施工。另外,外墙内保温还会存在层间冷桥问题;并且,外墙内保温大大减少了室内的实际使用空间,并同时影响内墙面的物品吊挂。

    图1c示出了相关技术中的夹心保温的剖面图。对于夹心保温而言,其可以采用预制方式。由于保温板为分块式设计,为了固定保温板,增设了加页板。然而这种方式存在诸多问题:存在保温不连续以及冷桥问题,影响外保温效果,对应的室内处有温度差后,容易形成结露现象,导致墙面霉变;增加的外页板,不仅增加了单个构件的厚度,也增加了单个构件的自重;由于自重的增加,不仅影响构件拆分的灵活性,还增加了构件的生产、运输的难度和成本;此外,单个构件自重的增加,还影响了现场码放的场地、吊装的设备、管理要求。

    目前针对相关技术中现场施工工作量大、保温不连续等问题,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包括:

    在预设位置放置两个相邻的pc保温一体板,且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之间形成拼接缝,其中,所述pc保温一体板包括保温板和墙板,所述墙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所述保温板的至少一保温板边缘与所述墙板的与该所述保温板边缘相对应的墙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600mm;

    在所述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密封单元;

    在所述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的外端面连接

    在所述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所述密封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向所述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

    经过预设时间后,所述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移除所述固定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密封单元包括:

    在第一拼接缝设置密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拼接缝为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之间的拼接缝,所述密封单元的内端面至少与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拼接缝设置密封单元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拼接缝的内端设置第一密封元件,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内端面至少与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移除所述固定单元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拼接缝的外端设置第二密封元件,且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外端面至多与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一拼接缝设置密封单元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拼接缝的内端设置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第三密封元件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内端面、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连接。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所述密封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包括:

    在第二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所述密封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拼接缝为相邻两个所述墙板之间的拼接缝。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pc保温一体板还包括:

    若干锚固元件,若干所述锚固元件贯穿地安装于所述保温板,每一所述锚固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每一所述锚固元件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

    若干钢筋,若干所述钢筋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墙板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板的干密度为160~220kg/m3、抗压强度≥0.30mpa、垂直板面抗拉强度≥0.25mpa、压缩弹性模量≥20000kpa、抗弯载荷≥3000n、弯曲变形≥6mm、体积吸水率≤6%、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54w/m·k、软化系数≥0.8、干燥收缩率≤0.3%、燃烧性能级别至少为a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板的抗冲击性≥10次。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锚固元件包括:

    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安装于所述保温板,所述固定基座的外端面与所述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

    锚固杆,所述锚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基座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锚固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墙板的内部;

    防脱固定器,所述防脱固定器与所述锚固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防脱固定器位于所述墙板的内部,所述防脱固定器在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锚固杆在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的投影面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位于所述墙板的所述锚固杆的长度为6~15c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防脱固定器为倒钩型固定器、爪型固定器、圆锥形固定器、圆台形固定器中的至少一种。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板的至多三所述保温板边缘与所述墙板的与该所述保温板边缘相对应的所述墙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600m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保温板包括:

    至少一层钢丝网,至少一层所述钢丝网固定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内部。

    本发明采用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发明的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利用pc保温一体板作为外浇筑模板,不仅可以减少立外模板、拆外模板的步骤,减少现场工作量,还可以实现保温连续、建筑物外立面一体化、建筑物外立面平整度增加;此外,pc保温板一体板的保温板凸出于预制的墙板,使得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的保温板能够连续拼接,不存在冷桥问题;与传统的外保温相比,pc保温一体板的保温板与墙板一体化连接,连接强度高,在项目竣工完成后的较长时间内,不会出现保温板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a是相关技术中的外墙外保温的剖面图。

    图1b是相关技术中的外墙内保温的剖面图。

    图1c是相关技术中的夹心保温的剖面图。

    图2a~2f是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图3a~3f是本申请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的结构剖面图。

    图4a~4g是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图5a~5g是本申请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的结构剖面图。

    图6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pc保温一体板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pc保温一体板的剖面图。

    图8是根据本申请实施例的锚固元件的示意图。

    图9a~9f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的构造剖面图。

    其中的附图标记为:pc保温一体板100、保温板101、锚固元件102、墙板103、钢筋104、钢丝网105、固定基座106、锚固杆107、防脱固定器108;

    拼接缝200、第一拼接缝201、第二拼接缝202;

    密封单元300、第一密封元件301、第二密封元件302、第三密封元件303;

    固定单元400;

    内浇筑模板500;

    现浇结构600;

    外保温板7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发明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s202,在预设位置放置两个相邻的pc保温一体板,且相邻的两个pc保温一体板之间形成拼接缝,其中,pc保温一体板包括保温板和墙板,墙板固定地设置在保温板的内端面,保温板的至少一保温板边缘与墙板的与该保温板边缘相对应的墙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600mm;

    步骤s204,在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密封单元;

    步骤s206,在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分别与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的外端面连接;

    步骤s208,在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pc保温一体板、密封单元、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步骤s210,向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

    步骤s212,经过预设时间后,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移除固定单元、内浇筑模板。

    对于步骤s202,拼接缝呈“凸”形,即相邻两个保温板形成拼接缝的第一部分,即第一拼接缝;相邻两个墙板形成拼接缝的第二部分,即第二拼接缝;且第一拼接缝的宽度小于第二拼接缝的宽度。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板的至少一保温板边缘与墙板的与该保温板边缘相对应的墙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600mm、0~550mm、0~500mm、50~550mm、50~500mm、200~500mm;或者是固定数值,如50mm、125mm、180mm、200mm、350mm、400mm、500mm、550mm。

    对于步骤202,选择上述pc保温一体板的目的是,利用pc保温一体板的保温板向外延伸这一特性,将保温板的外延伸部分作为外浇筑模板使用,从而减少了现场施工时需要立模板、拆模板的步骤。

    对于步骤s204,在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密封单元的目的是防止在后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从拼接缝的外端溢出。

    对于步骤s204,其进一步为:在第一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密封单元,且密封单元的内端面至少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密封单元的外端面位于第一拼接缝的内部,即密封单元的外端面至多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

    进一步地,步骤s204为:在第一拼接缝的内端设置第一密封元件,第一密封元件的内端面至少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第一密封元件的外端面位于第一拼接缝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元件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其中,第一密封元件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圆形、环形、椭圆形等,能够与相邻两个保温板过盈配合,即挤压后的第一密封元件放置(如塞入)在第一拼接缝的内部时,第一密封元件能够膨胀并紧贴相邻两个保温板。

    对于步骤s206,设置固定单元的目的是起到一定的固定支撑作用。

    对于步骤s206,其进一步为在第一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固定单元。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单元为围挡、围檩。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单元通过螺栓或膨胀螺丝与pc保温一体板固定连接,即螺栓或膨胀螺丝至少与保温板连接。

    对于步骤s208,其进一步为在第二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pc保温一体板、密封单元、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对于步骤s208,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密封单元、内浇筑模板围绕形成的浇筑空间实质为第二拼接缝。

    其中,内浇筑模板为木模板、钢模板等。

    进一步地,在步骤s212之后,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还包括:

    步骤s214,在第一拼接缝的外端设置第二密封元件,且第二密封元件的内端与第一密封元件的外端连接,第二密封元件的外端面至多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

    其中,设置第二密封元件的目的是,在后续使用过程中,避免外界水汽、物质影响第一密封元件,防止第一密封元件被腐蚀。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密封元件为耐候胶。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预设位置放置两个相邻的pc保温一体板100,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100之间形成拼接缝200,其中,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形成第一拼接缝201、相邻两个墙板之间形成第二拼接缝202;

    如图2a、3a所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内端设置第一密封元件301,具体地为将一定规格的pe棒塞入第一拼接缝201的内部,并使pe棒的内端面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且pe棒与相邻两个保温板过盈配合;

    如图2b、3b所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外端设置固定单元400,固定单元400分别与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100连接,具体地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外端固定地安装若干围檩;

    如图2c、3c所示,在第二拼接缝202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500,以在相邻的两个pc保温一体板100、第一密封元件301、内浇筑模板500之间形成浇筑空间,即在第二拼接缝202的位置形成浇筑空间;

    如图2d、3d所示,向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600;

    如图2e、3e所示,经过预设时间后,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600,移除固定单元400和内浇筑模板500;

    如图2f、3f所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外端设置第二密封元件302,使第二密封元件302的内端面与第一密封元件301的外端面紧密配合,第二密封元件302的外端面至多与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的外端面共面,具体地为向第一拼接缝201与pe棒之间的空间注入耐候胶。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为本发明的一个示意性实施例。

    本发明的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包括:

    步骤s302,在预设位置放置两个相邻的pc保温一体板,且相邻的两个pc保温一体板之间形成拼接缝,其中,pc保温一体板包括保温板和墙板,墙板固定地设置在保温板的内端面,保温板的至少一保温板边缘与墙板的与该保温板边缘相对应的墙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600mm;

    步骤s304,在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密封单元;

    步骤s306,在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固定单元,固定单元分别与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的外端面连接;

    步骤s308,在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pc保温一体板、密封单元、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步骤s310,向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

    步骤s312,经过预设时间后,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移除固定单元、内浇筑模板。

    其中,本实施例的步骤s302、步骤s306、步骤s308、步骤s310、步骤s312与实施例1的步骤s202、步骤s206、步骤s208、步骤s210、步骤s212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步骤s304,其具体为:

    步骤s3042,在第一拼接缝的内端设置第一密封元件,第一密封元件的内端面至少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第一密封元件的外端面位于第一拼接缝的内部;

    步骤s3044,在第一拼接缝的内端设置第三密封元件,第三密封元件的外端面与第一密封元件的内端面、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内端面连接。

    对于步骤s3042,其与实施例1中的步骤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步骤s3044,设置第三密封元件的目的是,将第一拼接缝的内端面进行封堵,从而进一步防止后续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外溢。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密封元件的宽度大于第一拼接缝的宽度,且小于等于第二拼接缝的宽度,即第三密封元件位于第二拼接缝的外端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密封元件由聚乙烯材料制成。其中,第三密封元件的横截面是矩形,能够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内端面紧密配合。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密封元件与第三密封元件为一体成型,即第一密封元件与第三密封元件形成的密封结构的横截面呈“t”形。

    在步骤s312之后,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还包括:

    步骤s314,在第一拼接缝的外端设置第二密封元件,且第二密封元件的内端与第一密封元件的外端连接,第二密封元件的外端面至多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

    对于步骤s314,其与实施例1的步骤s214基本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

    在预设位置放置两个相邻的pc保温一体板100,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100之间形成拼接缝200,其中,相邻两个保温板之间形成第一拼接缝201、相邻两个墙板之间形成第二拼接缝202;

    如图4a、5a所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内端设置第一密封元件301,具体地为将一定规格的pe棒塞入第一拼接缝201的内部,并使pe棒的内端面与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且pe棒与相邻两个保温板过盈配合;

    如图4b、5b所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内端、第二拼接缝202的外端设置第三密封元件303,具体地为将一定规格的pe板紧贴相邻两个保温板的内端面设置,且封堵第一拼接缝201并与pe棒紧密接触;

    如图4c、5c所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外端设置固定单元400,固定单元400分别与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100连接,具体地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外端固定地安装若干围檩;

    如图4d、5d所示,在第二拼接缝202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500,以在相邻的两个pc保温一体板100、第一密封元件301、内浇筑模板500之间形成浇筑空间,即在第二拼接缝202的位置形成浇筑空间;

    如图4e、5e所示,向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使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600;

    如图4f、5f所示,经过预设时间后,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600,移除固定单元400和内浇筑模板500;

    如图4g、5g所示,在第一拼接缝201的外端设置第二密封元件302,使第二密封元件302的内端面与第一密封元件301的外端面紧密配合,第二密封元件302的外端面至多与相邻两个pc保温一体板的外端面共面,具体地为向第一拼接缝201与pe棒之间的空间注入耐候胶。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实施例1~实施例2中的pc保温一体板。

    如图6~7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pc保温一体板,其包括保温板101、若干锚固元件102、墙板103和若干钢筋104。

    保温板101为矩形结构,其参数为:保温板的干密度为160~220kg/m3、抗压强度≥0.30mpa、垂直板面抗拉强度≥0.25mpa、压缩弹性模量≥20000kpa、抗弯载荷≥3000n、弯曲变形≥6mm、体积吸水率≤6%、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54w/m·k、软化系数≥0.8、干燥收缩率≤0.3%、燃烧性能级别至少为a级。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为了提高保温板101的强度,保温板101还包括至少一层钢丝网105。

    至少一层钢丝网105固定地设置在保温板101的内部。

    其中,在钢丝网105为多层时,若干钢丝层6按一定间隔层叠设置。

    若干锚固元件102贯穿地保温板101设置,并且每一锚固元件102的第一端(底端面)与保温板101的外端面共面(即位于同一水平面),并且每一锚固元件102的第二端凸出于保温板2的内端面设置。

    其中,每一锚固元件102的第二端凸出于保温板2的内端面的距离为6~15cm。

    如图8所示,锚固元件102包括固定基座106、锚固杆107和防脱固定器108。

    固定基座106安装于保温板101,并且固定基座106的外端面(第一端或底端面)与保温板101的外端面共面。此外,固定基座106嵌入保温板101,即固定基座106的内端面(第二端或顶端面)位于保温板101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06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三角形、椭圆形等。

    锚固杆107的第一端与固定基座106的内端面固定连接,锚固杆107的第二端位于墙板103的内部。

    此外,以俯视视角观察,锚固杆107的投影范围在固定基座106的投影范围的内部,或者说,锚固杆107在保温板101的外端面的投影面积小于固定基座106在保温板101的外端面的投影面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锚固杆107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矩形、三角形、椭圆形等。

    防脱固定器108设置在墙板103的内部,并且防脱固定器108与锚固杆107的第二端固定连接。

    以俯视视角观察,防脱固定器108在保温板101的内端面的投影面积大于锚固杆107在保温板101的内端面的投影面积。或者,防脱固定器108在保温板101的内端面的投影范围的若干最边缘点连接形成一虚拟图形(如圆形、矩形),锚固杆107在保温板101的内端面的投影范围在该虚拟图形的内部。即从防脱固定器108向固定基座106垂直观察,无法观察到锚固杆107。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固定基座106在保温板101的内端面的投影范围为固定图形,固定图形可以在虚拟图形的内部;固定图形也可以与虚拟图形重合;虚拟图形也可以在固定图形的内部。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防脱固定器108为倒钩型固定器、爪型固定器、圆锥形固定器、圆台形固定器中的至少一种。

    具体地,安装于保温板101的防脱固定器108可以全部是同一种固定器,也可以是多种固定器的组合。

    墙板103固定地设置在保温板101的内端面,且墙板103的至少一墙板边缘与保温板的与该墙板边缘相对应的保温板边缘之间的距离至少为0~600mm。

    具体地,墙板103的墙板边缘与保温板101的保温板边缘的位置关系有如下几种:

    (一)墙板边缘与保温板边缘均不接触,即从俯视视角观察,墙板103的投影范围位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内部;

    (二)一墙板边缘与一保温板模具边缘齐平,即从俯视视角观察,墙板103的投影范围位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内部,且墙板103的投影范围的一边界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一边界相重合;

    (三)两墙板边缘与两保温板边缘齐平,即从俯视视角观察,墙板103的投影范围位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内部,且墙板103的投影范围的两边界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两边界重合;(其中,两墙板边缘可以是相邻的,也可以是间隔的)

    (四)三墙板边缘与三保温板边缘齐平,即从俯视视角观察,墙板103的投影范围位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内部,且墙板103的投影范围的三边界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三边界重合;

    (五)四墙板边缘与四保温板边缘齐平,即从俯视视角观察,墙板103的投影范围位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内部,且墙板103的投影范围的四边界与保温板101的投影范围的四边界重合。

    在第(一)种情况下,可以根据施工需要对其获得的pc保温一体板进行切割,使得pc保温一体板的保温板101可以仅在墙板103的一个方向延伸、或两个方向延伸、或三个方向延伸。该种pc保温一体板,可以适用于不同的施工情况,并可以在生产场地进行切割、或在施工现场进行切割。

    在第(二)~(四)种情况下,其获得的pc保温一体板为个性化一体板,专门地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结构,如外墙构件、窗构件、拐角构件等,无需进行二次切割。

    对于第(五)种情况,其为极端情况,仅适用于特殊建筑场景。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保温板101的至多三保温板边缘与墙板103的与该保温板边缘相对应的墙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600mm。

    在其中的一些实施例中,墙板103的墙板边缘与保温板101的保温板边缘之间的距离还可以是0~550mm、0~500mm、50~550mm、50~500mm、200~500mm;或者是固定数值,如50mm、125mm、180mm、200mm、350mm、400mm、500mm、550mm。

    利用上述不同设置,可以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要求,选择不同的保温板101的外延伸的长度,从而满足建筑外保温连续的要求。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为使用本发明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的相关建筑构造。

    如图9a所示,其为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在平窗构造中的应用,其中,第二密封元件为耐候胶、第一密封元件为高方形pe棒、现浇结构由灌浆料构成。此外,在第二拼接缝的内端还设置有封堵料,封堵料的强度高于pc保温一体板的墙板的强度。

    如图9b所示,其为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在飘窗构造中的应用,其中,第二密封元件为耐候胶、第一密封元件为高方形pe棒、现浇结构由灌浆料构成。此外,在第二拼接缝的内端还设置有封堵料,封堵料的强度高于pc保温一体板的墙板的强度。

    如图9c所示,其为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在墙体水平缝构造中的应用,其中,第二密封元件为耐候胶、第一密封元件为高方形pe棒、现浇结构由灌浆料构成。此外,在第二拼接缝的内端还设置有封堵料,封堵料的强度高于pc保温一体板的墙板的强度。

    如图9d所示,其为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在转角竖向缝构造中的应用,其中,第二密封元件为耐候胶、第一密封元件为t形内封胶条、现浇结构由混凝土构成。

    如图9e所示,其为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在墙体竖向缝构造中的应用,其中,第二密封元件为耐候胶、第一密封元件为t形内封胶条、现浇结构由混凝土构成。

    如图9f所示,其为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在设备平台构造中的应用,其中,第二密封元件为耐候胶、第一密封元件为高方形pe棒、现浇结构由灌浆料或混凝土构成。此外,在第二拼接缝的内端还设置有封堵料,封堵料的强度高于pc保温一体板的墙板的强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及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应当能够意识到凡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出的等同替换和显而易见的变化所得到的方案,均应当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预设位置放置两个相邻的pc保温一体板,且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之间形成拼接缝,其中,所述pc保温一体板包括保温板和墙板,所述墙板固定地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所述保温板的至少一保温板边缘与所述墙板的与该所述保温板边缘相对应的墙板边缘之间的距离为0~600mm;

    在所述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密封单元;

    在所述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固定单元,所述固定单元分别与相邻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的外端面连接;

    在所述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所述密封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向所述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

    经过预设时间后,所述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移除所述固定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密封单元包括:

    在第一拼接缝设置密封单元,其中,所述第一拼接缝为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之间的拼接缝,所述密封单元的内端面至少与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第一拼接缝设置密封单元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拼接缝的内端设置第一密封元件,且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内端面至少与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共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移除所述固定单元之后,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拼接缝的外端设置第二密封元件,且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内端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外端连接,所述第二密封元件的外端面至多与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拼接缝设置密封单元还包括:

    在所述第一拼接缝的内端设置第三密封元件,所述第三密封元件的外端面与所述第一密封元件的内端面、相邻两个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所述密封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包括:

    在第二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在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所述密封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之间形成浇筑空间,其中,所述第二拼接缝为相邻两个所述墙板之间的拼接缝。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pc保温一体板还包括:

    若干锚固元件,若干所述锚固元件贯穿地安装于所述保温板,每一所述锚固元件的第一端与所述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每一所述锚固元件的第二端凸出于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

    若干钢筋,若干所述钢筋固定地设置在所述墙板的内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元件包括:

    固定基座,所述固定基座安装于所述保温板,所述固定基座的外端面与所述保温板的外端面共面;

    锚固杆,所述锚固杆的第一端与所述固定基座的内端面固定连接,所述锚固杆的第二端位于所述墙板的内部;

    防脱固定器,所述防脱固定器与所述锚固杆的第二端固定连接,所述防脱固定器位于所述墙板的内部,所述防脱固定器在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的投影面积大于所述锚固杆在所述保温板的内端面的投影面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包括:

    至少一层钢丝网,至少一层所述钢丝网固定设置在所述保温板的内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板的干密度为160~220kg/m3、抗压强度≥0.30mpa、垂直板面抗拉强度≥0.25mpa、压缩弹性模量≥20000kpa、抗弯载荷≥3000n、弯曲变形≥6mm、体积吸水率≤6%、导热系数小于等于0.054w/m·k、软化系数≥0.8、干燥收缩率≤0.3%、燃烧性能级别至少为a级。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PC保温一体板施工方法,包括在预设位置放置两个相邻的PC保温一体板,且相邻的两个所述PC保温一体板之间形成拼接缝;在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密封单元;在拼接缝的外端设置固定单元;在拼接缝的内端设置内浇筑模板,以形成浇筑空间;向浇筑空间浇筑混凝土;经过预设时间后,混凝土形成现浇结构,移除固定单元、所述内浇筑模板。其优点在于,利用PC保温一体板作为外浇筑模板,不仅可以减少立外模板、拆外模板的步骤,减少现场工作量,还可以实现保温连续、建筑物外立面一体化且平整度增加;与传统的外保温相比,PC保温一体板的保温板与墙板一体化连接,连接强度高,在项目竣工完成后的较长时间内,不会出现保温板脱落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宣刚;蔡立彬;孙自萍;戴少卿;黄海生;孙栋杰;余智;谢奕;李利江;刘丙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万科企业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0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339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