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按钮开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结构和按钮开关。
背景技术:
按钮开关是电器领域常用的开关元器件之一,按钮开关一般包括紧凑型以及模块型两种。常用的模块型按钮开关产品的各个部件间可实现模块化组装。各模块大致可分为按钮头部、触头模块以及连接按钮头部的中座,触头模块和中座之间通过连接结构。
而市面上常用的中座与触头模块的连接结构,包括金属挂钩与弹簧结合型和卡扣型。比如授权公开号cn1108618c公开的电气控制或信号发送装置,其公开的按钮头部与触头模块的连接结构就为金属挂钩与弹簧结构的方式,这种结构的成本较高,且只能从一侧拆装。而卡扣型的中座与触头模块的连接结构,当客户拆卸时误操作或者反复撬动时造成卡扣疲劳损坏,导致卡扣断裂,使得产品无法使用,可靠性较低。为保证产品性能,只能采用价格较高、性能较好的塑料。因此,有必要对现有市面的中座与触头模块的连接结构进行优化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中座与触头模块的卡扣型的连接结构拆卸时容易断裂,为了保证产品性能,采用成本较高的材质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具有成本较低的具有保护性能的可靠性高的用于中座与触头模块的连接结构和具有该连接结构的按钮开关。
为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结构,用于两个部件的连接,包括:
至少两个卡扣结构,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部件的其中之一的两侧,任一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朝向两个所述部件的另一个延伸的本体和形成在所述本体上的阻挡配合部和扣部;
第一配合部,形成在所述本体所在的所述部件上,用于与所述阻挡配合部配合;
第二配合部,形成在另一个所述部件上,其内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扣部相卡接的第一接合部;
第一止挡部,形成在所述阻挡配合部脱出所述第一配合部的路径上;
在所述扣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卡接固定时,所述第一止挡部与所述阻挡配合部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
所述扣部具有正常开启位置,在所述正常开启位置时,所述扣部偏转脱离所述第一接合部并带动所述阻挡配合部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止挡部不构成对所述阻挡配合部的阻挡;当所述扣部越过所述正常开启位置脱离所述第一接合部并带动所述阻挡配合部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止挡部形成对所述阻挡配合部的止挡,以限制所述扣部的过度偏转。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二止挡部,形成在所述扣部脱离所述第一接合部的路径上;在所述扣部与所述第一接合部卡接固定时,所述第二止挡部与所述扣部之间也形成有避让空间;
所述第一止挡部对所述第一扣部的止挡先于所述第二止挡部对所述第二扣部的止挡。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阻挡配合部和所述扣部正相交。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本体形成在其中一个所述部件朝向另一个所述部件的一端的侧边且与所述侧边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一配合部为形成在所述侧边的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朝向另一个所述部件的外侧壁形成为所述第一止挡部;
所述阻挡配合部形成在所述本体面向所述间隙的端面上且朝向所述侧边凸出延伸至所述凹槽内适当距离;
所述阻挡配合部适于悬置于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阻挡配合部悬置于所述凹槽内的端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弯折延伸的凸部,所述凸部与所述第一止挡部间隔设置;
当所述卡扣结构被误操作拆卸时,所述凸部适于被阻挡在所述第一止挡部上而限定在所述凹槽内。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扣部为形成在所述本体朝向另一个所述部件的端部的钩状结构体;
所述第二配合部为形成在另一个所述部件上的通槽;
所述通槽的朝向的设有所述本体的所述部件的侧壁形成为所述第一接合部;
另一个所述部件的对应设有所述通槽的侧壁形成为所述第二止挡部,所述第二止挡部的最低点要高于所述第一接合部。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扣部面向所述第二止挡部的端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上设有齿部。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本体设有所述扣部的端部上形成有一延伸部,所述延伸部背向所述阻挡配合部和所述扣部设置并与所述本体之间形成有一可供工具进入撬动所述卡扣结构的撬动槽。
优选地,所述的连接结构,设有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部件的远离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部件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向内凹陷的与所述扣部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内设有与所述扣部相配合卡接的第二接合部,所述第三配合部的外侧壁形成为阻挡在所述扣部脱离所述第二接合部的路径上的第三止挡部;
相邻的两个设有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部件之间适于通过其中一个上的所述扣部与另一个上的所述第二接合部相卡接固定;和/或
设有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部件和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部件间隙配合,设有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部件面向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部件的端面上设有朝向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部件凸出延伸的凸起,在两个所述部件连接时,所述凸起适于抵接在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的所述部件上。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按钮开关,包括按钮头部、中座和至少一排触头模块,所述中座和所述触头模块通过连接结构相接,所述连接结构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中座和所述触头模块为所述两个部件。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结构,通过在第一扣部脱出第一配合部的路径上设置第一止挡部,当被暴力拆卸时,扣部偏转角度过大越过正常开启位置,第一止挡部形成对阻挡配合部的阻挡,从而限制扣部的过度偏转,对卡扣结构进行保护,避免当拆卸时误操作或用力过大导致卡扣结构偏转角度过大而断裂。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可靠性强。
2.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结构,还包括在扣部脱离第一接合部的路径上设置第二止挡部,和第一止挡部共同形成双重保护,进一步避免当拆卸时误操作或用力过大导致卡扣结构偏转角度过大而断裂。
3.本发明提供的连接结构,在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的远离设有第二配合部的部件的一端的两侧设有与扣部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部,第三配合部内设有与扣部卡接固定的第二接合部,第三配合部的外侧壁形成第三止挡部。从而使得相邻两个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之间也具有双重保护功能。
4.本发明提供的按钮开关,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连接结构,因此通过连接结构的保护功能,避免拆卸时误操作或用力过大导致连接结构断裂的问题,无需通过采用成本较高的塑料材质或金属材质,成本较低,可靠性较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连接结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连接结构的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连接结构的设有第二配合部的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部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1中的连接结构的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为两排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2中的按钮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按钮开关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触头模块沿竖向设有两排)。
附图标记说明:
1-本体;
2-阻挡配合部;21-凸部;
3-扣部;
4-第一配合部;
5-第二配合部;
6-第一止挡部;
7-第一接合部;
8-第二止挡部;
9-延伸部;
10-撬动槽;
11-第三配合部;
12-第二接合部;
13-按钮头部;
14-中座
15-触头模块;
16-凸起;
17-第三止挡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参见图1至图6所示,用于两个部件的连接,包括至少两个卡扣结构,相对设置在两个部件的其中之一的两侧,任一卡扣结构包括本体1,朝向两个部件的另一个延伸,本体1上设有阻挡配合部2和扣部3。第一配合部4形成在本体1所在的部件上,用于配合阻挡配合部2。第二配合部5形成在两个部件的另一个上,其内形成有用于与扣部3相卡接的第一接合部7。第一止挡部6形成在阻挡配合部2脱出第一配合部4的路径上。第二止挡部8形成在扣部3脱出第二配合部5的路径上。扣部3具有正常开启位置,在正常开启位置时,扣部3偏转脱离第一接合部7并带动阻挡配合部2朝向第一止挡部6方向运动,第一止挡部6不构成对阻挡配合部2的阻挡;当扣部3越过正常开启位置脱离第一接合部7并带动阻挡配合部2朝向第一止挡部6方向运动时,第一止挡部6形成对阻挡配合部2的止挡,以限制扣部3的过度偏转。在卡扣结构被误操作拆卸时,第一止挡部6对阻挡配合部2的止挡先于第二止挡部8对扣部3的止挡。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当客户拆卸时误操作或者暴力拆卸时,由于第一止挡部6和第二止挡部8的设置,第一止挡部6首先对阻挡配合部2形成阻挡,限制阻挡配合部2的偏转。当阻挡配合部2断裂失效时,第二止挡部8对扣部3形成阻挡,限制扣部3的偏转,通过二重防护防止卡扣结构由于暴力拆卸也即用力过大导致阻挡配合部2和扣部3偏转过大而产生断裂的可能,起到了保护效果,同时结构简单,成本较低,无需像现有技术中通过采用价格较高的塑料材质来避免卡扣结构由于暴力拆卸导致断裂的问题。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适用于但不局限于按钮开关的中座14和触头模块15的连接,也适用于其他两个需要连接的部件之间的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扣部3与第一接合部7卡接固定时,第二止挡部8与扣部3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且第一止挡部6与阻挡配合部2之间也形成有避让空间。从而可以在正常拆卸时,第二止挡部8不会对扣部3脱离第一接合部7而脱出第二配合部5形成干涉,便于两个部件之间的正常脱扣。
阻挡配合部2和扣部3成夹角设置。优选地,阻挡配合部2和扣部3正相交。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阻挡配合部2和扣部3可以不成正相交,比如为其他角度,只要能够确保卡扣结构在被误操作拆卸时,时,第一止挡部6先对阻挡配合部2形成阻挡起到保护卡扣结构的作用即可,比如阻挡配合部2和扣部3成劣角设置,也即0°-180°角设置。
优选地,本体1形成在其中一个部件朝向另一个部件的一端的侧边且与侧边形成有间隙。第一配合部4为形成在该部件的侧边的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的朝向另一个部件的侧壁形成为第一止挡部6。阻挡配合部2形成在本体1面向间隙的端面上且朝向侧边凸出延伸至凹槽内适当距离。阻挡配合部2适于悬置于凹槽内。
优选地,阻挡配合部2悬置于凹槽内的端部上形成有朝向第一止挡部6弯折延伸的凸部21,凸部21与第一止挡部6间隔设置。当卡扣结构被误操作拆卸时,凸部21适于被阻挡在第一止挡部6上而限定在凹槽内。
优选地,扣部3为形成在本体1朝向另一个部件的端部的钩状结构体。第二配合部5为形成在另一个部件上的通槽。通槽的朝向的设有本体1的部件的侧壁形成为第一接合部7。另一个部件的对应设有通槽的侧壁形成为第二止挡部8,第二止挡部8的最低点要高于第一接合部7。
具体的,本实施例的连接结构以用于中座14和触头模块15的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如图1至图6所示,本体1形成在触头模块15朝向中座14的一端的左右两侧边且与触头模块15的侧边形成有间隙。第一配合部4为形成在触头模块15的侧边的向内凹陷的凹槽,凹槽的朝向中座14的侧壁也即如图1所示的凹槽的顶壁形成为第一止挡部6。阻挡配合部2形成在本体1面向间隙的端面上且朝向触头模块15的侧边凸出延伸至凹槽内适当距离,具体不限,优选为阻挡配合部2不与凹槽的内壁相接触。从而使得阻挡配合部2悬置于凹槽内。
具体的,如图1至图6所示,阻挡配合部2悬置于凹槽内的端部上形成有朝向第一止挡部6弯折延伸也即如图1所示的向上延伸的凸部21,凸部21与第一止挡部6间隔设置。当卡扣结构被误操作拆卸时,凸部21适于被阻挡在第一止挡部6上而限定在凹槽内。也就是说阻挡配合部2成平躺的l字型结构。
具体的,如图1至图6所示,扣部3为形成在本体1朝向中座14的端部的钩状结构体。第二配合部5为形成在中座14上的朝向触头模块15延伸的通槽。通槽的朝向触头模块15的侧壁形成为第一接合部7。中座14的对应设有通槽的外侧壁形成为第二止挡部8,第二止挡部8的最低点要高于第一接合部7。便于正常拆卸时,形成供扣部3脱出第二配合部5的避让空间,同时在被暴力拆卸时又能形成对扣部3的阻挡,防止由于暴力拆洗扣部3偏转过大导致卡扣断裂的可能。
优选地,如图1至图6所示,扣部3面向第二止挡部8的端面为斜面,斜面上设有齿部。斜面的设置可以起到导向作用,方便在正常拆卸时,扣部3从第二配合部5内脱出。齿部的作用在于可以使得扣部3更方便与第一接合部7分离,使得脱扣更加省力。
优选地,如图1所示,本体1设有扣部3的端部上形成有一延伸部9,延伸部9背向阻挡配合部2和扣部3设置并与本体1之间形成有一可供工具进入撬动卡扣结构的撬动槽10。方便工具进入撬动卡扣结构使得扣部3与第一接合部7分离,方便拆卸。
优选地,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的远离设有第二配合部5的部件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向内凹陷的与扣部3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部11,第三配合部11内设有与扣部3相配合卡接的第二接合部12,第三配合部11的外侧壁形成为阻挡在扣部3脱离第二接合部12的路径上的第三止挡部17。相邻的两个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之间适于通过其中一个上的扣部3与另一个上的第二接合部12相卡接固定。具体的,如图6所示,触头模块15远离中座14的一端的两侧边分别开设有向内凹陷的与扣部3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部11,第三配合部11内设有与扣部3相配合卡接的第二接合部12。相邻的两个触头模块15适于通过其中一个上的扣部3与另一个上的第二接合部12相卡接固定。通过在触头模块15远离中座14的一端设置第三配合部11和第二接合部12,可以方便多个触头模块的连接,结构简单。同时相邻两个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之间通过第一止挡部6和第三止挡部17也同样具有双重保护功能。
可选的,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和设有第二配合部5的部件间隙配合,设有卡扣结构的部件面向设有第二配合部5的部件的端面上设有朝向设有第二配合部5的部件凸出延伸的凸起16,在两个部件连接时,凸起16适于抵接在设有第二配合部5的部件上。具体的,如图2所示,触头模块15面向中座14的端面上设有朝向中座14方向凸出延伸的凸起16,在触头模块15与中座14连接时,凸起16适于抵接在中座14上。具体的,凸起16包括两个,两个凸起16相对且间隔设置且凸起16不设置在第一止挡部6上。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按钮开关,如图1至图8所示,包括按钮头部13、中座14和至少一排触头模块15,中座14和触头模块15通过连接结构相接,中座14和触头模块15为实施例中的两个部件,连接结构为实施例1的连接结构。对于按钮头部13和触头模块15的具体结构在此不做详细描述和限定,为现有结构。对于触头模块15的数量而言,可以为一排两个也可以为两排三个或者两排四个、三排四个或者三排五个或者三排六个等等。其中一排两个触头模块15通过卡扣结构的扣部3和中座14上的第一接合部7卡接固定,而相邻的两个触头模块15适于通过其中一个上的扣部3和另一个上的第二接合部12相卡接固定。由于采用了上述的连接结构,因此,也至少具备了上述实施例1的连接结构的优点,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此外,在触头模块15远离中座14的一端两侧设置第三配合部11和第二接合部12,利用一个触头模块15的扣部3与另一个触头模块15的第二接合部12相卡接,从而使得可以设置多个触头模块15,连接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快捷。另外,第三配合部11的外侧壁形成阻挡扣部3脱离第二接合部12的路径上的第三止挡部17,通过第三止挡部17的设置,使得触头模块15之间的连接结构与具有双重保护功能。
作为可替换的实施例,本体也可以设置在中座上并朝向触头模块延伸,对应地,第一配合部设置在中座上,第二配合部和第一接合部均设置在触头模块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1.一种连接结构,用于两个部件的连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卡扣结构,相对设置在两个所述部件的其中之一的两侧,任一所述卡扣结构包括朝向两个所述部件的另一个延伸的本体(1)和形成在所述本体(1)上的阻挡配合部(2)和扣部(3);
第一配合部(4),形成在所述本体(1)所在的所述部件上,用于与所述阻挡配合部(2)配合;
第二配合部(5),形成在另一个所述部件上,其内形成有用于与所述扣部(3)相卡接的第一接合部(7);
第一止挡部(6),形成在所述阻挡配合部(2)脱出所述第一配合部(4)的路径上;
在所述扣部(3)与所述第一接合部(7)卡接固定时,所述第一止挡部(6)与所述阻挡配合部(2)之间形成有避让空间;
所述扣部(3)具有正常开启位置,在所述正常开启位置时,所述扣部(3)偏转脱离所述第一接合部(7)并带动所述阻挡配合部(2)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6)方向运动,所述第一止挡部(6)不构成对所述阻挡配合部(2)的阻挡;在所述扣部(3)越过所述正常开启位置脱离所述第一接合部(7)并带动所述阻挡配合部(2)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6)方向运动时,所述第一止挡部(6)形成对所述阻挡配合部(2)的止挡,以限制所述扣部(3)的过度偏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二止挡部(8),形成在所述扣部(3)脱离所述第一接合部(7)的路径上;在所述扣部(3)与所述第一接合部(7)卡接固定时,所述第二止挡部(8)与所述扣部(3)之间也形成有避让空间;
所述第一止挡部(6)对所述第一扣部(2)的止挡先于所述第二止挡部(8)对所述第二扣部(3)的止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配合部(2)和所述扣部(3)正相交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形成在其中一个所述部件朝向另一个所述部件的一端的侧边且与所述侧边形成有间隙;
所述第一配合部(4)为形成在所述侧边的向内凹陷的凹槽,所述凹槽的朝向另一个所述部件的侧壁形成为所述第一止挡部(6);
所述阻挡配合部(2)形成在所述本体(1)面向所述间隙的端面上且朝向所述侧边凸出延伸至所述凹槽内适当距离;
所述阻挡配合部(2)适于悬置于所述凹槽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挡配合部(2)悬置于所述凹槽内的端部上形成有朝向所述第一止挡部(6)弯折延伸的凸部(21),所述凸部(21)与所述第一止挡部(6)间隔设置;
当所述卡扣结构被误操作拆卸时,所述凸部(21)适于被阻挡在所述第一止挡部(6)上而限定在所述凹槽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部(3)为形成在所述本体(1)朝向另一个所述部件的端部的钩状结构体;
所述第二配合部(5)为形成在另一个所述部件上的通槽;
所述通槽的朝向的设有所述本体(1)的所述部件的侧壁形成为所述第一接合部(7);
另一个所述部件的对应设有所述通槽的外侧壁形成为所述第二止挡部(8),所述第二止挡部(8)的最低点要高于所述第一接合部(7)。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扣部(3)面向所述第二止挡部(8)的端面为斜面,所述斜面上设有齿部。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设有所述扣部(3)的端部上形成有一延伸部(9),所述延伸部(9)背向所述阻挡配合部(2)和所述扣部(3)设置并与所述本体(1)之间形成有一可供工具进入撬动所述卡扣结构的撬动槽(10)。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设有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部件的远离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5)的所述部件的一端的两侧分别开设有向内凹陷的与所述扣部(3)相配合的第三配合部(11),所述第三配合部(11)内设有与所述扣部(3)相配合卡接的第二接合部(12),所述第三配合部(11)的外侧壁形成为阻挡在所述扣部(3)脱离所述第二接合部(12)的路径上的第三止挡部(17);
相邻的两个设有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部件之间适于通过其中一个上的所述扣部(3)与另一个上的所述第二接合部(12)相卡接固定;和/或
设有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部件和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5)的所述部件间隙配合,设有所述卡扣结构的所述部件面向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5)的所述部件的端面上设有朝向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5)的所述部件凸出延伸的凸起(16),在两个所述部件连接时,所述凸起(16)适于抵接在设有所述第二配合部(5)的所述部件上。
10.一种按钮开关,其特征在于,包括按钮头部(13)、中座(14)和至少一排触头模块(15),所述中座(14)和所述触头模块(15)通过连接结构相接,所述连接结构为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连接结构,所述中座(14)和所述触头模块(15)为所述两个部件。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