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装配式屋顶。
背景技术:
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已经在公共建筑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在市场巨大的住宅领域,应用却寥寥无几。除了人们对钢结构住房存在的认识问题之外,钢结构建筑还存在一个居住舒适性的问题。其中,屋面渗水、漏水问题较为突出。钢结构屋面是由屋面板与屋面板之间拼接而成的,屋面板与屋面板之间拼接不好,在风雨天或积雪天会从接缝处漏水或渗水;即使屋面板与屋面板之间连接很好,由于钢材存在比较大的热胀冷缩性,四季温度的变化会使不同部位的钢结构件出现不同程度的伸长和缩短,相邻构件伸长缩短程度的不同就导致缝隙的形成,屋面渗水、漏水现象必然存在。因此,完善钢结构屋面设计,防止渗水、漏水,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屋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可以解决热胀冷缩导致的屋面渗水、漏水等问题。
具体地,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屋顶,包括:多个滑移支座,其中每一所述滑移支座包括肋板和与所述肋板滑动连接的底座;多个第一屋面板组,每个所述第一屋面板组在长度方向上包括邻近第一屋檐的第一端和邻近屋脊的第二端,其中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所述多个滑移支座中相对应的滑移支座的所述肋板握拳式搭接;多个第二屋面板组,与所述多个第一屋面板组在所述屋脊处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屋面板组在长度方向上包括邻近所述屋脊的第三端和邻近所述第二屋檐的第四端;其中所述第二屋面板组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所述多个滑移支座中相对应的滑移支座的所述肋板握拳式搭接;多个屋面支撑结构,每个所述滑移支座的所述底座固定在所述多个屋面支撑结构中相对应的屋面支撑结构上,其中每个所述屋面支撑结构为角钢结构、槽钢结构或z型钢结构;屋脊盖板,盖设在所述屋脊处、且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二端和所述第二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三端固定连接;第一屋檐连接结构,包括第一檐口垫板、第一檐口饰边、多个第一内堵头和多个第一屋面板压条;所述第一檐口垫板固定在相对应的所述屋面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一檐口饰边固定于所述第一檐口垫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下侧,每个所述第一内堵头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檐口饰边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一端之间;每个所述第一屋面板压条设置在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檐口垫板和所述第一檐口饰边固定连接;第二屋檐连接结构,包括第二檐口垫板、第二檐口饰边、多个第二内堵头和多个第二屋面板压条;所述第二檐口垫板固定在相对应的所述屋面支撑结构上,所述第二檐口饰边固定于所述第二檐口垫板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屋面板组的下侧,每个所述第二内堵头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檐口饰边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屋面板组的所述第四端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屋面板压条设置在所述第二屋面板组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二檐口垫板和所述第二檐口饰边固定连接;第一屋脊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一模数背板和多个第一外堵头,每个所述第一模数背板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二端的下侧,每个所述第一外堵头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二端的上侧;第二屋脊连接结构,包括多个第二模数背板和多个第二外堵头,每个所述第二模数背板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三端的下侧,每个所述第二外堵头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三端的上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屋面板组包括多个第一屋面板、多个搭接背板和多个压条,其中每个所述压条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屋面板的重叠处的上侧,与每个所述压条对应的每个所述搭接背板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屋面板的重叠处的下侧,且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屋面板之间的所述重叠处设置有胶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屋面板为热浸铝锌基色钢板或热浸铝锌钢板。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檐口垫板和所述屋面支撑结构通过第一螺钉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檐口垫板、所述第一檐口饰边和所述内堵头通过与所述第一螺钉沿所述第一檐口饰边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螺钉固定连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肋板包括滑动连接部和锁缝连接部,所述底座包括板状主体部和位于所述板状主体部的底侧的安装部,所述板状主体部设置有长条形的滑移孔,所述肋板的所述滑动连接部与所述滑移孔滑动连接;其中,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所述多个滑移支座中的相对应的滑移支座的所述肋板的所述锁缝连接部握拳式搭接;所述第二屋面板组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所述多个滑移支座中的相对应的滑移支座的所述肋板的所述锁缝连接部握拳式搭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屋顶还包括:外天沟,设置在所述第一屋檐处、且第一侧壁与所述多个第一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一端固定连接;多个拉条,对应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天沟的第二侧壁和所述多个第一屋面板的所述第一端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装配式屋顶还包括落水斗,设置在所述第一屋檐处、且位于所述外天沟的远离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一侧。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内堵头与所述第一屋面板组的所述第一端之间铺设胶泥。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滑动连接部包括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穿过所述滑移孔以与所述滑移孔滑动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屋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同时吸收屋面板和室内结构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结构稳定性好,能够将屋面载荷传递至屋面支撑结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够解决屋面渗水、漏水、积水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屋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屋顶的屋檐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屋顶的屋脊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屋顶的滑移支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5a至图5c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屋顶的屋面板组中的两块屋面板的拼接过程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屋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7a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屋顶热涨时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图7b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装配式屋顶冷缩时的结构变化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当理解这样使用的术语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发明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系统、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他步骤或单元。
参见图1至图7,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了一种装配式屋顶。装配式屋顶10例如包括:多个滑移支座11、多个屋面板组12、多个屋面板组13、多个屋面支撑结构14、屋脊盖板15、屋檐连接结构16a、屋檐连接结构16b、屋脊连接结构17a以及屋脊连接结构17b。
其中,如图1所示,每个滑移支座11包括肋板111和与肋板滑动连接的底座112。多个屋面板组12的每个屋面板组12在长度方向上包括临近第一屋檐21的第一端121和邻近屋脊23的第二端122,屋面板组12的宽度方向上的侧壁与多个滑移支座11中相对应的滑移支座11的肋板11握拳式搭接。多个屋面板组13,与多个屋面板组12在屋脊23处间隔设置,且每个屋面板组13在长度方向上包括邻近屋脊23的第三端131和邻近第二屋檐的第四端132,屋面板组13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多个滑移支座11中相对应的滑移支座11的肋板111握拳式搭接。每个滑移支座11的底座112固定在相对应的屋面支撑结构14上。屋脊盖板15盖设在屋脊23处、且两侧分别与屋面板组12的第二端122和屋面板组13的第三端131固定连接。
由于屋檐连接结构16a和屋檐连接结构16b为实质相同的结构,在此统一用图2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屋檐连接结构16a包括檐口垫板161、檐口饰边162、多个内堵头163和多个屋面板压条164,檐口垫板161固定在相对应的所述屋面支撑结构14上,檐口饰边162固定于檐口垫板161上、且位于屋面板组12的下侧,每个内堵头163间隔设置在檐口饰边162上、且位于相邻两个屋面板组12的第一端121之间,每个屋面板压条164设置在屋面板组12的上侧、且与檐口垫板161和檐口饰边162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檐口垫板161和屋面支撑结构14例如通过螺钉1611固定连接。檐口垫板161、檐口饰边162和内堵头163例如通过与螺钉1611沿檐口饰边16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螺钉1612固定连接。其中,螺钉1611例如为活动螺钉,螺钉1612例如固定在檐口垫板161上,檐口饰边162、内堵头163和屋面板组12设置有对应螺钉1612位置的通孔以穿出螺钉1612实现固定连接。
屋檐连接结构16b同屋檐连接结构16a相似,区别在于屋檐连接结构16a设置在与屋面板组12相同的一侧,屋檐连接结构16b设置在与屋面板组13相同的一侧。屋檐连接结构16b例如包括檐口垫板161、檐口饰边162、多个内堵头163和多个屋面板压条164,檐口垫板161固定在相对应的所述屋面支撑结构14上,檐口饰边162固定于檐口垫板161上、且位于屋面板组13的下侧,每个内堵头163间隔设置在檐口饰边162上、且位于相邻两个屋面板组13的第四端132之间,每个屋面板压条164设置在屋面板组13的上侧、且与檐口垫板161和檐口饰边162固定连接。
由于屋脊连接结构17a和屋脊连接结构17b为实质相同的结构,在此统一用图3进行说明,如图3所示,屋脊连接结构17a例如包括多个模数背板171和多个外堵头172,每个模数背板171设置在相对应的屋面板组12的第二端122的下侧,每个外堵头172设置在相对应的屋面板组12的第二端122的上侧。屋脊连接结构17b同屋脊连接结构17a相似,区别在于屋脊连接结构17a设置与屋面板组12相同的一侧,屋脊连接结构17b设置与屋面板组13相同的一侧。屋脊连接结构17b例如包括多个模数背板171和多个外堵头172,每个模数背板171设置在相对应的屋面板组13的第三端131的下侧,每个外堵头172设置在相对应的屋面板组13的第三端131的上侧。
如图4所示,滑移支座11例如包括肋板111和底座112。其中,肋板111例如为l型板状结构,底座112例如为z字型板状结构。肋板111包括锁缝连接部1112和连接锁缝连接部1112的滑动连接部1111。其中,锁缝连接部1112例如设置为具有多个弯折部,屋面板组12、屋面板组13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相对应的滑移支座11的肋板111的锁缝连接部1112一起握拳式搭接并夹紧,实现锁缝式连接。锁缝连接部1112和滑动连接部1111的宽度例如相同,如图4所示,当然锁缝连接部1112的宽度也可以与滑动连接部1111的宽度不同。底座112例如包括板状主体部1121和位于板状主体部1121的底侧的安装部1122,板状主体部1121设置有长条形的滑移孔11211,相对应的肋板112的滑动连接部1111设置有凸起结构11111,凸起结构11111穿过滑移孔11211以与滑移孔11211进行滑动连接,以实现滑移支座11的肋板111和底座112进行相对运动。如此一来,由于室内外温度差异造成屋面板的热胀冷缩就可以通过滑移支座11的肋板111和底座112之间的相对运动来消除。底座112的安装部1122固定在相对应的屋面支撑结构14上,如此一来,屋面板承受的载荷大部分将由滑移支座11吸收并传递至屋面支撑结构14,增强了屋面板的抗风、抗压能力。
如图5a至图5c所示,屋面板组12例如包括多个屋面板123、多个搭接背板124和多个压条125,其中每个压条125设置在相邻两个屋面板123的重叠处的上侧,与每个压条123对应的每个搭接背板124设置在相邻两个屋面板123的重叠处的下侧,且相邻两个屋面板123之间的重叠处设置有胶泥126,如此一来保证屋面板之间连接紧密,安装牢固,能使屋顶具有良好的气密性与水密性。相邻两个屋面板123例如设置为邻近屋脊的屋面板123在上侧,邻近屋檐的屋面板123在下侧,如此一来利于排水,不会造成屋面积水问题。屋面板组13的结构同屋面板组12的结构类似,为了简洁,在此不再赘述。
进一步地,屋面板123例如选择热浸铝锌基色钢板或热浸铝锌钢板,预涂高耐久性聚酯(hdp)烤漆或预涂氟碳树脂(pvdf)烤漆,板面厚度例如设置为0.53mm或0.60mm,强度例如设置为300mpa或350mpa,通过上述设置可使屋面板具有更好的力学性能,耐使用,不容易被破坏。
如图6所示,装配式屋顶10例如还包括外天沟165、多个拉条166和落水斗167,外天沟165例如设置在第一屋檐21处、其第一侧壁1651与多个屋面板组12的第一端121固定连接。多个拉条166例如对应固定连接在外天沟165的第二侧壁1652和多个第一屋面板12的第一端121之间。落水斗167例如设置在第一屋檐处、且位于外天沟165的远离屋面板12的一侧,如此一来,能够使屋顶的排水系统更加完善,能够解决屋面和房屋周边积水的问题。另外,例如在第一内堵头163与屋面板组12的第一端121之间铺设胶泥168,以保证屋面板12与屋脊的紧密连接。
具体地,屋面支撑结构14例如为角钢结构、槽钢结构或z型钢结构。
进一步地,如图7a所示,装配式屋顶10的屋面板温度高于房屋主体结构的温度时,屋面板受热膨胀,滑移支座11的肋板111相对于底座112向靠近屋脊23的方向滑移,屋脊盖板15向内弯曲,吸收屋面板的伸长。如图7b所示,装配式屋顶10的屋面板温度低于房屋主体结构的温度时,屋面板受冷缩小,滑移支座11的肋板111相对于底座112向远离屋脊23的方向滑移,屋脊盖板向外弯曲,补充屋面板的收缩。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配式屋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具有良好的气密性和水密性,同时吸收屋面板和室内结构热胀冷缩产生的变形,结构稳定性好,能够将屋面载荷传递至屋面支撑结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排水系统,能够解决屋面渗水、漏水、积水等问题。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1.一种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滑移支座(11),其中每一所述滑移支座(11)包括肋板(111)和与所述肋板(111)滑动连接的底座(112);
多个第一屋面板组(12),每个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在长度方向上包括邻近第一屋檐(21)的第一端(121)和邻近屋脊(23)的第二端(122),其中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所述多个滑移支座(11)中相对应的滑移支座(11)的所述肋板(111)握拳式搭接;
多个第二屋面板组(13),与所述多个第一屋面板组(12)在所述屋脊处间隔设置,且每个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在长度方向上包括邻近所述屋脊(23)的第三端(131)和邻近所述第二屋檐(22)的第四端(132),其中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所述多个滑移支座(11)中相对应的滑移支座(11)的所述肋板(111)握拳式搭接;
多个屋面支撑结构(14),每个所述滑移支座(11)的所述底座(112)固定在所述多个屋面支撑结构(14)中相对应的屋面支撑结构(14)上,其中每个所述屋面支撑结构(14)为角钢结构、槽钢结构或z型钢结构;
屋脊盖板(15),盖设在所述屋脊(23)处、且两侧分别与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所述第二端(122)和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的所述第三端(131)固定连接;
第一屋檐连接结构(16a),包括第一檐口垫板(161)、第一檐口饰边(162)、多个第一内堵头(163)和多个第一屋面板压条(164);所述第一檐口垫板(161)固定在相对应的所述屋面支撑结构(14)上,所述第一檐口饰边(162)固定于所述第一檐口垫板(161)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下侧,每个所述第一内堵头(163)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一檐口饰边(162)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所述第一端(121)之间;每个所述第一屋面板压条(164)设置在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檐口垫板(161)和所述第一檐口饰边(162)固定连接;
第二屋檐连接结构(16b),包括第二檐口垫板(161)、第二檐口饰边(162)、多个第二内堵头(163)和多个第二屋面板压条(164);所述第二檐口垫板(161)固定在相对应的所述屋面支撑结构(14)上,所述第二檐口饰边(162)固定于所述第二檐口垫板(161)上、且位于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的下侧,每个所述第二内堵头(163)间隔设置在所述第二檐口饰边(162)上、且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的所述第四端(132)之间;每个所述第二屋面板压条(164)设置在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二檐口垫板(161)和所述第二檐口饰边(162)固定连接;
第一屋脊连接结构(17a),包括多个第一模数背板(171)和多个第一外堵头(172),每个所述第一模数背板(171)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所述第二端(122)的下侧,每个所述第一外堵头(172)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所述第二端(122)的上侧;
第二屋脊连接结构(17b),包括多个第二模数背板(171)和多个第二外堵头(172),每个所述第二模数背板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的所述第三端(131)的下侧,每个所述第二外堵头(172)设置在相对应的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的所述第三端(131)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包括多个第一屋面板(123)、多个搭接背板(124)和多个压条(125),其中每个所述压条(125)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屋面板(123)的重叠处的上侧,与每个所述压条(125)对应的每个所述搭接背板(124)设置在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屋面板(123)的重叠处的下侧,且所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屋面板(123)之间的所述重叠处设置有胶泥(12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屋面板为热浸铝锌基色钢板或热浸铝锌钢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檐口垫板(161)和所述屋面支撑结构(14)通过第一螺钉(161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檐口垫板(161)、所述第一檐口饰边(162)和所述多个第一内堵头(163)通过与所述第一螺钉(1611)沿所述第一檐口饰边(162)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第二螺钉(1612)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板(111)包括滑动连接部(1111)和锁缝连接部(1112),所述底座(112)包括板状主体部(1121)和位于所述板状主体部(1121)的底侧的安装部(1122),所述板状主体部(1121)设置有长条形的滑移孔(11211),所述肋板(111)的所述滑动连接部(1111)与所述滑移孔(11211)滑动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所述多个滑移支座(11)中的相对应的滑移支座(11)的所述肋板(111)的所述锁缝连接部(1112)握拳式搭接;所述第二屋面板组(13)的宽度方向上的侧边与所述多个滑移支座(11)中的相对应的滑移支座(11)的所述肋板(111)的所述锁缝连接部(1112)握拳式搭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天沟(165),设置在所述第一屋檐(21)处、且第一侧壁(1651)与所述多个第一屋面板组(12)的所述第一端(121)固定连接;
多个拉条(166),对应固定连接在所述外天沟的第二侧壁(1652)和所述多个第一屋面板组(12)的所述第一端(121)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落水斗(167),设置在所述第一屋檐(21)处、且与所述外天沟(165)的第二侧壁(1652)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堵头(163)与所述第一屋面板组(12)的所述第一端(121)之间铺设胶泥(168)。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屋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连接部(1111)包括凸起结构(11111),所述凸起结构(11111)穿过所述滑移孔(11211)以与所述滑移孔(11211)滑动连接。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