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拼装式轻质墙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
背景技术:
墙板是由墙和楼板组成承重体系的房屋结构,按所用材料和建造方法的不同可分为混合结构、装配式大板结构和现浇式墙板结构三类,其中传统的墙板一般为整片式结构,安装时通常先在室内的墙壁上打孔以安装膨胀螺栓或类似功能的木塞,最后在底板的表层粘贴墙纸墙布或喷洒涂料以进行装饰。
但现有的拼装式轻质墙板在使用过程中,墙板的固定效果较差,导致长时间使用墙板位置发生偏移,并且不具备防潮功能,导致墙砖使用寿命降低,并且不具备抗压结构,导致装置受到外力撞击时易损坏。
因此,发明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墙板的固定效果较差,导致长时间使用墙板位置发生偏移,并且不具备防潮功能,导致墙砖使用寿命降低,并且不具备抗压结构,导致装置受到外力撞击时易损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包括底板和通孔,所述底板的外壁右侧开设有限位槽,且限位槽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板,所述底板的底部开设有凹槽,且凹槽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横杆,所述通孔设置在底板的底部,且通孔的右侧设置有防潮棉,并且防潮棉的内部设置有线管,所述底板的内部开设有工作槽,且工作槽的内部安装有工作板,并且工作板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板,所述底板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所述外板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横槽,且第一横槽的内部安装有挂杆,所述外板的内部开设有竖槽,且竖槽的内部安装有竖板,所述竖板的下方开设有卡槽,且卡槽设置在外板的内部。
优选的,所述限位槽的内部嵌套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通过凹槽与第一横杆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工作槽与工作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工作板与外板之间为一体化结构设计。
优选的,所述外板的侧面垂直分布有复位弹簧,且外板的侧面与底板的侧面相互平行。
优选的,所述第一横槽的内部嵌套设置有挂杆,且挂杆的纵截面为“l”形设置。
优选的,所述竖槽与竖板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竖板与卡槽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用户可以通过限位槽滑动限位板的位置,同时通过凹槽转动第一横杆,使第一横杆与限位板之间卡合,从而方便用户对底板进行拼装固定,同时通过通孔吸收墙面的湿气,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稳固拼装墙板,并且具有防潮功能,提高了墙板的使用寿命;
2、用户可以通过工作槽滑动工作板的位置,同时使工作板带动外板运动,然后通过外板与复位弹簧相配合,然后通过第一横槽调节挂杆的移动位置,同时使竖板与卡槽之间脱离卡合状态,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抗压能力,同时方便用户对装饰品进行悬挂,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侧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后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限位槽、3限位板、4凹槽、5第一横杆、6通孔、7防潮棉、8线管、9工作槽、10工作板、11外板、12复位弹簧、13第一横槽、14挂杆、15竖槽、16竖板、17卡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发明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包括底板和通孔,所述底板1的外壁右侧开设有限位槽2,且限位槽2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板3,所述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4,且凹槽4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横杆5,所述通孔6设置在底板1的底部,且通孔6的右侧设置有防潮棉7,并且防潮棉7的内部设置有线管8,所述底板1的内部开设有工作槽9,且工作槽9的内部安装有工作板10,并且工作板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板11,所述底板1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外板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横槽13,且第一横槽13的内部安装有挂杆14,所述外板11的内部开设有竖槽15,且竖槽15的内部安装有竖板16,所述竖板16的下方开设有卡槽17,且卡槽17设置在外板11的内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限位槽2的内部嵌套设置有限位板3,且限位板3通过凹槽4与第一横杆5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限位槽2滑动限位板3,同时通过第一横杆5对限位板3位置固定,从而使拼装更加稳固。
实施方式具体为: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底板1内部的限位槽2与限位板3卡合,同时使第一横杆5与限位板3之间紧密接触,从而方便用户对墙板进行拼装固定,同时可以通过通孔6吸收墙面的湿气,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墙板拼装稳固性差,且无法对墙板的湿气进行吸收的问题。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工作槽9与工作板10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工作板10与外板11之间为一体化结构设计,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工作槽9滑动工作板10,同时工作板10带动外板11,使得拼装更加简单。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外板11的侧面垂直分布有复位弹簧12,且外板11的侧面与底板1的侧面相互平行,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复位弹簧12提高墙板的抗压能力。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横槽13的内部嵌套设置有挂杆14,且挂杆14的纵截面为“l”形设置,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第一横槽13移动挂杆14的位置,同时通过挂杆14悬挂装饰品。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竖槽15与竖板16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竖板16与卡槽17之间构成卡合结构,这样设置的好处是方便用户通过竖槽15滑动竖板16,通过卡槽17对竖板16进行固定,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实施方式具体为:本装置在实际使用时,可以通过工作槽9滑动工作板10的位置,同时使外板11与复位弹簧12相配合,提高了墙板的抗压能力,同时可以通过第一横槽13调节挂杆14的移动位置,使竖板16与卡槽17之间脱离卡合状态,从而方便用户通过“l”形挂杆14对装饰品进行悬挂,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墙板不具备抗压能力,且不方便悬挂装饰品的问题。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5,当使用本装置时,用户首先通过底板1内部的限位槽2与限位板3卡合,同时通过凹槽4转动第一横杆5,使第一横杆5与限位板3之间紧密接触,从而方便用户对墙板进行拼装固定,同时通过通孔6吸收墙面的湿气,使湿气被防潮棉7吸收,从而提高了墙板的使用寿命;
通过工作槽9滑动工作板10的位置,同时使工作板10带动外板11运动,外板11与复位弹簧12相配合,提高了墙板的抗压能力,同时可以通过第一横槽13调节挂杆14的移动位置,同时通过竖槽15滑动竖板16,使竖板16与卡槽17之间脱离卡合状态,从而方便用户通过“l”形挂杆14对装饰品进行悬挂,提高了装置的实用性。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发明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1.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包括底板(1)和通孔(6),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1)的外壁右侧开设有限位槽(2),且限位槽(2)的内部安装有限位板(3),所述底板(1)的底部开设有凹槽(4),且凹槽(4)的内部转动安装有第一横杆(5),所述通孔(6)设置在底板(1)的底部,且通孔(6)的右侧设置有防潮棉(7),并且防潮棉(7)的内部设置有线管(8),所述底板(1)的内部开设有工作槽(9),且工作槽(9)的内部安装有工作板(10),并且工作板(10)的右侧固定连接有外板(11),所述底板(1)的外壁右侧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12),所述外板(11)的内部开设有第一横槽(13),且第一横槽(13)的内部安装有挂杆(14),所述外板(11)的内部开设有竖槽(15),且竖槽(15)的内部安装有竖板(16),所述竖板(16)的下方开设有卡槽(17),且卡槽(17)设置在外板(11)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槽(2)的内部嵌套设置有限位板(3),且限位板(3)通过凹槽(4)与第一横杆(5)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作槽(9)与工作板(10)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工作板(10)与外板(11)之间为一体化结构设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板(11)的侧面垂直分布有复位弹簧(12),且外板(11)的侧面与底板(1)的侧面相互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横槽(13)的内部嵌套设置有挂杆(14),且挂杆(14)的纵截面为“l”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拼装式轻质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槽(15)与竖板(16)之间构成滑动结构,且竖板(16)与卡槽(17)之间构成卡合结构。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