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00


    本发明涉及制药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指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



    背景技术:

    贝壳粉是用牡蛎、河蚌、蛤蜊、螺蛳等去肉后的外壳经粉碎加工而成的粉状物,95%的成分是碳酸钙,以及甲壳素,还有少量氨基酸和多糖物质。中药贝壳粉功效可以起到安神定惊的作用,而且还可以起到改善睡眠的功效,贝壳粉对于治疗皮疹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并且能够起到去肝火、改善高血压或是用于治疗头晕目眩或者是耳鸣等症状。中药中使用的贝壳粉主要是将贝壳原料研磨成粉状入药。目前市面上针对贝壳的研磨机构操作复杂,研磨成本较高,研磨时间长,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操作复杂、效率低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操作简单、效率高的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包括:研磨箱,所述研磨箱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研磨箱设有若干层研磨腔,所述各研磨腔上、下叠放且连通,所述研磨腔设有一对相向旋转的研磨盘,所述研磨盘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各层研磨腔的研磨盘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平行。

    研磨腔中一对研磨盘的端面与水平面垂直,研磨盘圆弧形面与研磨腔内壁贴接。研磨腔有多层,最上层对最粗的原料研磨,最下层研磨后,是符合要求的粉末状。不同层级的研磨腔的腔体内径可不同可相同(本实施例以各层级研磨腔的内径相同为例)。研磨腔通过层层叠放实现原料多级研磨,上下层研磨腔相对的表面相互连通,上层研磨后的原料符合下层研磨原料要求,通过上下层研磨腔连通口,由上层研磨腔直接进入到下层研磨腔方便原料的通过。一对研磨盘在研磨腔中同时做相对和相向旋转,研磨时彼此接近、研磨完毕彼此分开回到初始位置。贝壳原料被两侧研磨盘推动,同时研磨盘的旋转方向相反,贝壳原料双重作用力下被挤压和打磨,快速被碾碎为更细的颗粒在重力作用下掉入下一层研磨腔继续研磨,直到成为粉末从最下层过滤层掉出,研磨过程操作简单便捷成本低,快速得到足够细腻的贝壳粉,研磨效率高。

    作为优选,所述研磨腔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研磨腔空腔与研磨盘相匹配。研磨腔与研磨盘侧面相贴,研磨过程中原料只能进入研磨腔与研磨盘之间,提高研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上、下层研磨腔之间设有过滤层,所述过滤层为条状结构,所述过滤层上表面与上层研磨腔下表面贴接、下表面与下层研磨腔上表面贴接,所述过滤层设有连通上、下层研磨腔的网孔。网孔为筛孔,连通上、下研磨腔,上层原料研磨筛选后掉入下一层研磨腔,进行更细化的研磨,未被筛选的原料,继续在本层研磨,按原料大小分层研磨,缩短研磨时间。

    作为优选,上层过滤层的网孔目数小于与下层过滤层的网孔目数。过滤层控制从上至下原料的体积,直到筛选出的原料合格的粉状原料,便捷达到研磨出细腻粉末的效果。

    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盘包括左磨盘、右磨盘,所述左磨盘的左端面连接有左推进旋转轴,所述左磨盘的右端面设有左磨盘打磨槽,所述右磨盘的右端面连接有右推进旋转轴,所述右磨盘的左面设有右磨盘打磨槽。推进旋转轴一端连接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推进旋转轴左右移动,推进旋转轴的动力机构设置在研磨腔两端(图中未示)。推进旋转轴另一端连接磨盘,动力机构使磨盘做左右位移且旋转的运动。打磨槽的表面带有纹路,相对磨槽的纹路挤压打磨原料,对原料研磨。左右磨盘在推进旋转轴的推进下相对位移且相反转动,增加打磨槽的挤压打磨能力,提高研磨的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上层左磨盘、右磨盘分开的间距大于下层左磨盘、右磨盘分开的间距。贝壳原料由上至下通过各层研磨腔的研磨原料越来越细,所需占用的空间也不断降低,缩小研磨盘之间的距离使得研磨盘所走行程变短、减少研磨盘的空跑距离,降低能耗,提高研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左磨盘连接有搅拌条,所述搅拌条为长条结构,所述搅拌条截面为圆弧面,所述右磨盘左端面设有轨迹槽,轨迹槽为与右磨盘同心的圆环,所述搅拌条左端与左磨盘连接,所述搅拌条右端与轨迹槽插接。原料在进入研磨腔时会堆积在研磨腔底部,搅拌条一端固定在左端研磨盘跟随左端研磨盘转动,另一端搅拌条插入右端研磨盘的圆形轨迹槽中,研磨盘转动时搅拌条跟随转动将原料带起,搅拌条圆弧截面有利于带起原料搅拌。搅拌条对轨迹槽做绕圈运动,搅拌条不与轨迹槽表面相接触,保证搅拌条可以流畅转动,搅拌起原料,提高研磨效率。

    作为优选,所述左磨盘右端面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为盲孔开口位于左磨盘右端面,所述连接孔内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左端与连接孔底固接,所述弹簧右端与搅拌条左端固接。搅拌条通过弹簧与连接孔连接,将搅拌条纵向不能位移,在研磨盘转动时可以跟随其转动,当研磨盘向内推进时,此时搅拌条一端可以横向将弹簧向内挤压,另一端插入轨迹槽更深处,保证两端研磨盘可以同时推进搅动原料,搅拌条使原料更加充分均匀的被研磨。

    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箱上表面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的开口与最上层研磨腔相通,所述进料口连接有进料门,所述进料门一端与研磨箱铰接,另一端设有把手。进料门方便投料后封闭研磨箱,防止在研磨时候原料弹出进料口,避免浪费材料。进料口的开口小于左、右研磨盘的间距,使原料更加流畅和完全进入研磨盘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研磨箱下表面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与最下层过滤层连通,所述出料口连接有收集漏斗,所述收集漏斗截面为梯形,所述收集漏斗的大开口与出料口连通。出料口连通过滤层,收集漏斗开口完全包容出料口,保证贝壳粉末完全落入收集漏斗之中,避免资源浪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贝壳原料经过多级、分层同时研磨,得到细腻的贝壳粉,研磨速度快,效率高,降低能耗,使用成本低。只需要投料和收集研磨粉,中间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立体图;

    图2是磨盘分开状态的剖视图;

    图3是磨盘闭合状态的剖视图;

    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

    图6是图4中c处放大图;

    图7是图5中d处放大图。

    图中:1.研磨箱,11.进料口,12.进料门,13.把手,14.出料口,15.收集漏斗,16.控制面板,2.研磨腔,3.过滤层,4.左磨盘,41.连接孔,5.右磨盘,51.轨迹槽,6.搅拌条,61.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包括:研磨箱1。研磨箱内部为空腔结构。

    如图4、5所示,研磨箱1设有三层研磨腔2。研磨腔2上、下叠放且连通。研磨腔2为圆柱空腔结构,研磨腔2空腔与研磨盘3相匹配。上、下层研磨腔2之间设有过滤层3,过滤层3为条状结构。网孔为筛孔,连通上、下研磨腔2。过滤层3上表面与上层研磨腔2下表面贴接。下表面与下层研磨腔2上表面贴接,所述过滤层3设有连通上、下表面为圆弧面,所述过滤层3上、下表面分别与上层研磨腔2下表面、下层研磨腔2上表面贴接,所述过滤层3设有连通上、下层研磨腔2的网孔。上层过滤层3的网孔目数小于与下层过滤层3的网孔目数。

    如图2、3所示,研磨腔2设有一对相向旋转的研磨盘。研磨腔2与研磨盘表面紧密相贴,使研磨过程中原料容易被堆起而不进入研磨腔2与研磨盘之间。研磨盘在研磨腔1中同时做相对位移,贝壳原料被两侧研磨盘推动,同时一组研磨盘的旋转方向相反,贝壳原料双重作用力下被挤压和打磨,快速被碾碎为更小的体积,重力作用下掉入下一层研磨腔2继续研磨成更小颗粒。各层研磨盘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水平面平行。研磨盘为圆柱体结构。研磨盘包括左磨盘4、右磨盘5,左磨盘4的左端面连接有左推进旋转。左磨盘4的右端面设有左磨盘打磨槽。右磨盘5的右端面连接有右推进旋转轴。右磨盘5的左面设有右磨盘打磨槽。上层左磨盘4、右磨盘5分开的间距大于下层左磨盘4、右磨盘5分开的间距。贝壳原料由上至下通过研磨腔2的筛选体积不断减少,所需占用的空间也不断降低,缩小研磨盘之间的开距以减少研磨盘的空跑距离。

    如图4-7所示,左磨盘4连接有搅拌条6,搅拌条6为长条结构,搅拌条6截面为圆弧面,右磨盘4左端面设有轨迹槽51,轨迹槽52为与右磨盘5同心的圆环,搅拌条6左端与左磨盘4连接,搅拌条6右端与轨迹槽51插接。左磨盘4右端面设有连接孔41,连接孔41为盲孔开口位于左磨盘4右端面,连接孔41内设有弹簧61,弹簧61左端与连接孔41底固接。弹簧61右端与搅拌条6左端固接。原料在进入研磨腔2时会堆积在研磨腔2底部,搅拌条6一端固定在左磨盘4跟随左磨盘4转动,另一端搅拌条6插入右磨盘5的圆形轨迹槽51中,研磨盘转动时搅拌条6跟随转动将原料带起,搅拌条6对轨迹槽51做绕圈运动,搅拌条6不与轨迹槽51表面相接触。

    如图2、3所示,研磨箱1上表面设有进料口11,进料口的开口与最上层研磨腔2相通,进料口11连接有进料门12,进料门12一端与研磨箱1铰接,另一端设有把手13。研磨箱1下表面设有出料口14,出料口14与最下层过滤层4连通,出料口14连接有收集漏斗15,收集漏斗15截面为梯形,收集漏斗15的大开口与出料口14连通。进料口11、进料口14连通过滤层4,保证原料在进入和掉出开口时,不被开口阻挡不能掉落。

    使用时,通过把手13揭开进料门12,将贝壳原料从进料门12通过进料口11加入研磨腔2。关闭进料门12。启动控制面板16,研磨开始。研磨腔2中的研磨盘开始运转。研磨盘向内旋转挤压研磨贝壳原料,同时搅拌条6搅拌原料。贝壳原料被研磨盘研磨到一定大小后可以掉入下方的过滤层3,直到研磨出粉末通过最下一层过滤层3,掉入收集漏斗15,研磨完成。


    技术特征:

    1.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包括:研磨箱(1),所述研磨箱内部为空腔结构,所述研磨箱(1)设有若干层研磨腔(2),所述研磨腔(2)上、下叠放且连通,所述研磨腔(2)设有一对相向旋转的研磨盘,所述研磨盘为圆柱体结构,所述各层研磨腔(2)的研磨盘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平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研磨腔(2)为圆柱空腔结构,所述研磨腔(2)空腔与研磨盘相匹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下层研磨腔(2)之间设有过滤层(3),所述过滤层(3)为条状结构,所述过滤层(3)上、下表面为圆弧面,所述过滤层(3)上、下表面分别与上层研磨腔(2)下表面、下层研磨腔(2)上表面贴接,所述过滤层(3)设有连通上、下层研磨腔(2)的网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上层过滤层(3)的网孔目数小于与下层过滤层(3)的网孔目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研磨盘包括左磨盘(4)、右磨盘(5),所述左磨盘(4)的左端面连接有左推进旋转轴,所述左磨盘(4)的右端面设有左磨盘打磨槽,所述右磨盘(5)的右端面连接有右推进旋转轴,所述右磨盘(5)的左面设有右磨盘打磨槽。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上层左磨盘(4)、右磨盘(5)分开的间距大于下层左磨盘(4)、右磨盘(5)分开的间距。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左磨盘(4)连接有搅拌条(6),所述搅拌条(6)为长条结构,所述搅拌条(6)截面为圆弧面,所述右磨盘(5)左端面设有轨迹槽(51),轨迹槽(51)为与右磨盘(5)同心的圆环,所述搅拌条(6)左端与左磨盘(4)连接,所述搅拌条(6)右端与轨迹槽(51)插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左磨盘(4)右端面设有连接孔(41),所述连接孔(41)为盲孔开口位于左磨盘(4)右端面,所述连接孔(41)内设有弹簧(61),所述弹簧(61)左端与连接孔(41)底固接,所述弹簧(61)右端与搅拌条(6)左端固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研磨箱(1)上表面设有进料口(11),所述进料口的开口与最上层研磨腔(2)相通,所述进料口(11)连接有进料门(12),所述进料门(12)一端与研磨箱(1)铰接,另一端设有把手(13)。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其特征是,所述研磨箱(1)下表面设有出料口(14),所述出料口(14)与最下层过滤层(3)连通,所述出料口(14)连接有收集漏斗(15),所述收集漏斗(15)截面为梯形,所述收集漏斗(15)的大开口与出料口(14)连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旨在提供一种操作简单、低成本的贝壳类中药研磨机构,包括:研磨箱,研磨箱内部为空腔结构,研磨箱设有若干层研磨腔,各研磨腔上、下叠放且连通,研磨腔设有一对相向旋转的研磨盘,研磨盘为圆柱体结构,各层研磨腔的研磨盘的中轴线相互平行且与水平面平行。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贝壳原料经过多级、分层同时研磨,得到细腻的贝壳粉,研磨速度快,效率高,降低能耗,使用成本低。只需要投料和收集研磨粉,中间无需人工干预,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降低劳动强度。

    技术研发人员:王元明;张晓益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杭州敬吉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2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328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