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16


    本发明涉及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



    背景技术:

    微型断路器广泛应用于低压配电网络中,主要用于工业、商业、高层和民用住宅等各种场所,可以对电动机、配电线路、照明电路等用电设备进行过电流保护和漏电保护。目前市场上的微型断路器多为齿轮机构,多采用齿轮组配合不完全齿轮,存在合闸时,齿轮干涉容易造成断路器被动脱扣,手动合闸自动分闸也存在干涉,合闸有效齿轮需全部强行通过干涉齿轮,易造成齿轮损坏及脱扣问题,多级齿轮结构占用有空间也相对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自动与手动独自操作或混合操作均不会有干涉现象存在,集成度高,整体布局规范,结构紧凑,节省成本的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

    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安装固定在断路器本体上的操作机构主体(操作机构主体通常与断路器本体通过铆钉安装在一起,两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实物),操作机构本体设计成一个模数宽(18mm),检测信号线通过壳体上的底壳方孔连接到控制监测模块(主控板)上。所述操作机构主体包括壳体,分合闸操作机构,用于断路器漏电保护的漏电脱扣装置,安装在操作机构主体内并用于控制操作机构主体内驱动机构启停的控制监测模块(即主控板,采用常规断路器主控板);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并由可拆卸拼合在一起的底壳与面盖构成;在底壳与面盖内侧分别对称的设有滑槽。

    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包括手柄、方轴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机构、驱动件、换向件、分合杆、反光块。

    所述手柄可转动的安装在断路器本体内。

    所述方轴前端穿过底壳伸入壳体内,后端插接在手柄上并能随手柄转动;

    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在壳体内且其电机轴指向壳体右侧的减速电机。

    所述驱动件左侧通过其上设置的安装孔安装在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上并能随电机轴转动;在驱动件外周上设有驱动沟槽;在驱动沟槽内设有反光块安装孔。

    所述换向件通过设置在其前后两侧并分别插接在底壳与面盖内侧滑槽内的导向条一与导向条二安装在壳体内;换向件底部设有啮合在驱动沟槽内的换向柱一,换向柱一能在驱动件驱动下沿着驱动沟槽移动并带动换向件沿滑槽左右移动,换向件顶部向上凸起并在该凸起前后两侧都设有换向柱二。

    所述分合杆通过其杆体后侧设置的方形孔套接在方轴前端上;在分合杆杆体顶部前侧设有分合杆凹槽;在分合杆杆体底部设有分合杆上下臂,在分合杆上下臂底部设有套在换向柱二上的倒u型槽。

    所述反光块为多块并分别安装在反光块安装孔与分合杆凹槽内。

    所述控制监测模块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分合闸操作机构前侧,在控制监测模块上对应于反光块设有光电传感器,控制监测模块通过光电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不同位置反光块所反射的光信号来控制减速电机启停。

    进一步的,所述漏电脱扣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包括脱扣线圈、联动杆、复位扭簧、复位弹簧、动铁芯、断路器脱扣联动轴;所述脱扣线圈安装在壳体内并位于分合闸操作机构右侧;所述联动杆位于脱扣线圈与分合闸操作机之间,在联动杆顶部前侧面上设有柱体一,在联动杆底部前侧面设有柱体二,在联动杆前侧面右端设有卡扣,在联动杆前侧面左侧设有联动杆腰形孔,在柱体一内设有轴孔,联动杆通过轴孔套设在底壳内侧预设的底壳柱上;所述复位扭簧套设在柱体一上,复位扭簧的扭簧臂一卡设在底壳内侧面上,扭簧臂二放置于卡扣处;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脱扣线圈中部内孔中;所述动铁芯左侧通过其上设置的动铁芯腰形孔套设在柱体二上,动铁芯右侧的芯杆伸入脱扣线圈中部内孔中与复位弹簧接触;所述断路器脱扣联动轴一端安装在断路器本体内,另一端穿过底壳伸入壳体内后放置于联动杆腰形孔内。

    进一步的,在联动杆前侧面左下部设有联动杆筋;对应的在驱动件右侧面上设有能推动联动杆筋转动后带动断路器脱扣联动轴转动使断路器脱扣的锁定条。

    进一步的,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与漏电脱扣装置呈一字形放置于壳体内。

    进一步的,所述减速电机与驱动件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件呈圆柱体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沟槽包括分别内凹设置在驱动件外周上的沟槽一、沟槽二、沟槽三、沟槽四;所述沟槽一绕驱动件外周前侧面由左至右斜向设置;所述沟槽二呈v字型结构并设置驱动件外周后侧面上,沟槽二宽度由前至后绕驱动件外周逐渐变大;所述沟槽三设置在驱动件外周前侧,由一条横向设置与一条竖向绕驱动件外周设置并互相连通的槽体构成,沟槽三竖向槽体位于驱动件外周右侧;所述沟槽四设置在驱动件外周后侧,由一条横向设置与一条竖向绕驱动件外周设置并互相连通的槽体构成,沟槽四竖向槽体的槽口与沟槽二后端左侧槽口连通,沟槽四竖向槽体位于驱动件外周左侧;沟槽二前端槽口与沟槽一左端槽口在沟槽三横向槽体左端槽口处交汇连通,且在该交汇点处设有反光块安装孔一;沟槽二后端右侧槽口与沟槽一右端槽口以及沟槽三竖向槽体的槽口在沟槽四横向槽体右端槽口处交汇连通,且在该交汇点处设有反光块安装孔二。

    进一步的,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数目为四个,其中两个光电传感器一一对应的设置在驱动件上反光块安装孔一与反光块安装孔二下方;另外两个光电传感器分别对应的设置在分合杆处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时分合杆凹槽所在位置的正前方。

    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1)可实现内部机构机件的紧凑布局,实现在厚度和高度方向尺寸的最小设计;扩大了控制部分可用空间,进而增强产品功能可扩展性。

    (2)自动与手动独自操作或混合操作均不会有干涉现象存在,各自按其相应规划路线运行,全部动作符合断路正常操作规范;驱动件、联动件等功能性特征集成度高,整体布局规范,结构紧凑。

    (3)通过集成转动、复位、锁定等功能于联动杆上,使用电磁铁水平放置成为可能,与主操作机构接近同一条轴线,为下方pcba创造了一个规则的矩形,减化了pcba的制作工艺,节省成本。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中底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中分合闸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中驱动件在不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中位于下侧的图由位于上侧的图轴向旋转180°后得到);

    图5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中换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中分合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处于分闸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处于合闸状态时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处于远程锁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中驱动件外表面展开图;

    图11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中漏电脱扣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发明所述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中联动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所示:1-断路器本体、2-操作机构主体、201-壳体、202-分合闸操作机构、203-漏电脱扣装置、204-控制监测模块、3-底壳、301-电机安装位、302-滑槽、303-底壳孔、304-底壳柱、305-脱扣线圈安装位、306-限位筋306、307-方孔、4-面盖、5-手柄、6-方轴、7-减速电机、8-驱动件、801-安装孔、802-锁定条、803-沟槽一、804-沟槽二、805-沟槽三、806-沟槽四、807-反光块安装孔一、808-反光块安装孔二、9-换向件、901-换向柱一、902-导向条一、903-换向柱二、904-导向条二、10-分合杆、1001-杆体、1002-分合杆凹槽、1003-方形孔、1004-分合杆上下臂、11-反光块、12-联动杆、1201-联动杆筋、1202-轴孔、1203-柱体一、1204-卡扣、1205-柱体二、1206-联动杆腰形孔、13-动铁芯、14-复位扭簧、15-脱扣线圈、16-复位弹簧、17-断路器脱扣联动轴、18-光电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种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安装固定在断路器本体1上的操作机构主体2(操作机构主体2通常与断路器本体1通过铆钉安装在一起,两者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实物)。所述操作机构主体2包括壳体201,分合闸操作机构202,用于断路器漏电保护的漏电脱扣装置203,安装在操作机构主体2内并用于控制操作机构主体2内驱动机构启停的控制监测模块(即主控板,采用常规断路器主控板)204;所述壳体201内部中空并由可拆卸拼合在一起的底壳3与面盖4构成;在底壳3与面盖4内侧分别对称的设有滑槽302,另外如图2所示,在底壳3上还设有用于安装减速电机7的电机安装位301,用于方轴6伸入壳体201内的底壳孔303,用于套设联动杆12的底壳柱304,用于安装脱扣线圈15的脱扣线圈安装位305,用于限制脱扣线圈15并挡住复位弹簧16右侧的限位筋306,用于检测信号线通过的方孔307。操作机构本体2设计成一个模数宽(18mm),检测信号线通过底壳3上方孔307连接到控制监测模块(主控板)上。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202与漏电脱扣装置203呈一字形放置于壳体201内。

    如图3所示,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包括手柄5、方轴6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201内的驱动机构、驱动件8、换向件9、分合杆10、反光块11。所述手柄5可转动的安装在断路器本体1内(手柄5为断路器自有结构)。所述方轴6前端穿过底壳3伸入壳体201内,后端插接在手柄5上并能随手柄5转动(断路器本体1与操作机构主体2通过方轴6实现联动);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在壳体201内且其电机轴指向壳体201右侧的减速电机7。所述减速电机7与驱动件8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如图4所示,所述驱动件8左侧通过其上设置的安装孔801安装在减速电机7的电机轴上并能随电机轴转动;在驱动件8外周上设有驱动沟槽;在驱动沟槽内设有反光块安装孔。所述驱动件8呈圆柱体结构。所述驱动沟槽包括分别内凹设置在驱动件8外周上的沟槽一803、沟槽二804、沟槽三805、沟槽四806;由图4中位于上侧的那幅图所示,所述沟槽一803绕驱动件8外周前侧面由左至右斜向设置;由图4中位于下侧的那幅图所示,所述沟槽二804呈v字型结构并设置驱动件8外周后侧面上,沟槽二804宽度由前至后绕驱动件8外周逐渐变大;由图4中位于上侧的那幅图所示,所述沟槽三805设置在驱动件8外周前侧,由一条横向设置与一条竖向绕驱动件8外周设置并互相连通的槽体构成,沟槽三805竖向槽体位于驱动件8外周右侧;由图4中位于下侧的那幅图所示,所述沟槽四806设置在驱动件8外周后侧,由一条横向设置与一条竖向绕驱动件8外周设置并互相连通的槽体构成,沟槽四806竖向槽体位于驱动件8外周左侧;沟槽四806竖向槽体的槽口与沟槽二804后端左侧槽口连通;由图4中位于上侧的那幅图所示,沟槽二804前端槽口与沟槽一803左端槽口在沟槽三805横向槽体左端槽口处交汇连通,且在该交汇点处设有反光块安装孔一807;由图4中位于下侧的那幅图所示,沟槽二804后端右侧槽口与沟槽一803右端槽口以及沟槽三805竖向槽体的槽口在沟槽四806横向槽体右端槽口处交汇连通,且在该交汇点处设有反光块安装孔二808。

    如图5所示,所述换向件9通过设置在其前后两侧并分别插接在底壳3与面盖4内侧滑槽302内的导向条一902与导向条二904(可左右滑动的)安装在壳体201内;换向件9底部设有啮合在驱动沟槽(包括沟槽一803、沟槽二804、沟槽三805、沟槽四806)内的换向柱一901,换向柱一901能在驱动件8驱动下沿着驱动沟槽移动并带动换向件9沿滑槽302左右移动,换向件9顶部向上凸起(形成三角形的板状结构)并在该凸起前后两侧都设有换向柱二903。

    如图6所示,所述分合杆10通过其杆体1001后侧设置的方形孔1003套接在方轴6前端上;在分合杆10杆体1001顶部前侧设有分合杆凹槽1002;在分合杆10杆体1001底部设有分合杆上下臂1004(由两块平行的臂板构成),在分合杆上下臂1004底部设有套在换向柱二上的倒u型槽(分合杆上下臂1004的两块臂板分别位于换向件9顶部凸起两侧并通过其上倒u型槽可移动的卡在换向柱二903上)。

    如图3所示,反光块11为多块并分别安装在反光块安装孔(包括反光块安装孔一807与反光块安装孔二808)与分合杆凹槽1002内。

    如图1所示,所述控制监测模块204设置在壳体201内并位于分合闸操作机构202(以及漏电脱扣装置203)前侧,在控制监测模块204上对应于反光块11设有光电传感器18,控制监测模块204通过光电传感器18所接收到的不同位置反光块11所反射的光信号来控制减速电机7的启停。

    所述光电传感器18的数目为四个,其中两个光电传感器18一一对应的设置在驱动件8下方并与反光块安装孔一807与反光块安装孔二808位置对应(当驱动件8转动一定角度后反光块安装孔一807与反光块安装孔二808内的反光块11正好对准光电传感器18);另外两个光电传感器18分别对应的设置在分合杆10处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时分合杆凹槽1002所在位置的正前方(也即是当分合杆10转动到合闸位置时,此时分合杆凹槽1002正前方正对着一个光电传感器18,当分合杆10转动到分闸位置时,此时分合杆凹槽1002正前方也正对着一个光电传感器18)。

    如图7所示当断路器处于分闸状态时,反光块安装孔二808内的反光块11随驱动件8刚好转动到正对驱动件8下部右侧这块光电传感器18的位置(此时换向柱一901位于驱动件8最左端并正好位于反光块安装孔一807正上方,即反光块安装孔一807随驱动件8转动到了最上方并位于换向柱一901正下方),同时分合杆凹槽1002正对分合杆10前方右侧的那一个光电传感器18(分合杆10偏向右侧)。

    如图8所示当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时,反光块安装孔一807内的反光块11随驱动件8刚好转动到正对驱动件8下部左侧光电传感器18的位置(此时换向柱一901位于驱动件8最右端并正好位于反光块安装孔二808正上方,即反光块安装孔二808随驱动件8转动到了最上方并位于换向柱一901正下方),同时分合杆凹槽1002正对分合杆10前方左侧的那一个光电传感器18(分合杆10偏向左侧)。

    如图9所示当断路器处于远程锁定状态时,反光块安装孔一807内的反光块11以及反光块安装孔二808内的反光块11都未正对驱动件8下部的光电传感器18,换向柱一901位于驱动件8最左端,同时分合杆凹槽1002正对分合杆10前方右侧的那一个光电传感器18(分合杆10偏向右侧)。

    图10为驱动件8外表面展开图,图10内a图中a1和b1为换向柱一901在开关合闸状态时所处位置,a2和b2为换向柱一901在开关分闸状态时所处位置;换向柱一901在驱动件8驱动沟槽内的滑动轨迹如图10内b图所示;分闸状态时自动合闸轨迹如图10内c图所示;合闸状态时自动分闸轨迹如图10内d图所示;分闸状态时手动合闸自动分闸轨迹如图10内e图所示;合闸状态时手动分闸自动合闸轨迹如图10内f图所示。

    其运动过程是:

    自动合闸时,开关处于分闸状态(如图7所示状态),减速电机7接收到控制监测模块204合闸指令,电机轴通过安装孔801带动驱动件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换向柱一901在驱动件8驱动沟槽推动下轨迹由a2到b1,导向条一902、导向条二0904沿壳体201(底壳3、面壳4)的滑槽302向右作直线运动,换向柱二903带动分合杆上下臂1004使分合杆10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分合杆10通过方轴6带动断路器上的手柄5到达合闸位置(如图8所示状态),此时放置于控制监测模块204的上光电传感器18上传信号(如图8所示,此时,反光块安装孔一807内的反光块11随驱动件8刚好转动到正对驱动件8下部左侧光电传感器18的位置,同时分合杆凹槽1002正对分合杆10前方左侧的那一个光电传感器18,这两个光电传感器18将感应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控制监测模块204),控制监测模块204即控制减速电机7停止转动,完成合闸运动过程,断路器在此位置位置具有锁定特征,操作机构驱动部件为空置状态,无力作用,状态稳定;图10内c图为换向柱一901在驱动件8上的运动轨迹。

    自动分闸时,开关处于合闸状态(如图8所示状态),减速电机7接收到控制监测模块204分闸指令,电机轴通过安装孔801带动驱动件8沿顺时针方向转动,换向柱一901在驱动件8驱动沟槽推动下轨迹由b1到a2,导向条一902、导向条二0904沿壳体201(底壳3、面壳4)的滑槽302向左作直线运动,换向柱二903带动分合杆上下臂1004使分合杆10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分合杆10通过方轴6带动断路器上的手柄5到达分闸位置(如图7所示状态),此时放置于控制监测模块204的上光电传感器18上传信号(如图7所示,反光块安装孔二808内的反光块11随驱动件8刚好转动到正对驱动件8下部右侧这块光电传感器18的位置,同时分合杆凹槽1002正对分合杆10前方右侧的那一个光电传感器18,这两个光电传感器18将感应到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控制监测模块204),控制监测模块204即控制减速电机7停止转动,完成分闸运动过程;自动分闸时的运动方向与自动合闸相反,减速电机运动方向不变,其它运动零件反向动作,分闸后断路器及操作机构状态稳定。图10内d图为换向柱一901在驱动件8上的运动轨迹。

    手动合闸自动分闸时,开关处于分闸状态,手工扳动断路器手柄5使用其合闸,手柄5通过方轴6带动分合杆10作逆时针方向转动,分合杆上下臂1004迫使换向柱二903带动换向件9沿壳体201内的滑槽302向左作直线运动,使换向柱一901由a2到达a1位置,此时断路器处于合闸状态(如图8所示状态),减速电机7接收到控制监测模块204分闸指令,减速电机7带动驱动件8顺时针方向转动,换向件9带动分合杆10作顺时针方向转动,分合杆10通过方轴6带动断路器手柄5到达分闸位置(如图7所示状态),同样,光电传感器18收到位置信号后传送至控制监测模块204,控制监测模块204控制减速电机7停止转动,完成分闸运动,图10内e图为换向柱一901在驱动件8驱动沟槽内的运动轨迹。

    手动分闸自动合闸时,其运动方向与手动合闸自动分闸动作相反,电机运动方向不变,其它运动零件反向动作,图10内f图为换向柱一901在驱动件8上的运动轨迹。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

    如图11、图12所示,所述漏电脱扣装置203安装在壳体201内,包括脱扣线圈15、联动杆12、复位扭簧14、复位弹簧16、动铁芯13、断路器脱扣联动轴17;所述脱扣线圈15安装在壳体201内并位于分合闸操作机构202右侧;所述联动杆12位于脱扣线圈15与分合闸操作机202之间,在联动杆12顶部前侧面上设有柱体一1203,在联动杆12底部前侧面设有柱体二1205,在联动杆12前侧面右端设有卡扣1204,在联动杆12前侧面左侧设有联动杆腰形孔1206,在柱体一1203内设有轴孔1202,联动杆12通过轴孔1202套设在底壳3内侧预设的底壳柱304上;所述复位扭簧14套设在柱体一1203上,复位扭簧14的扭簧臂一卡设在底壳3内侧面上,扭簧臂二放置于卡扣1204处;所述复位弹簧16设置在脱扣线圈15中部内孔中(右侧抵靠在限位筋306左侧面上);所述动铁芯13左侧通过其上设置的动铁芯腰形孔套设在柱体二1205上,动铁芯13右侧的芯杆伸入脱扣线圈15中部内孔中与复位弹簧14接触;所述断路器脱扣联动轴17一端安装在断路器本体1内,另一端穿过底壳3伸入壳体201内后放置于联动杆腰形孔1206内。

    当控制监测模块204检测到线路中存在漏电状况时,控制监测模块204给脱扣线圈15通电,动铁芯13在磁力作用下向右运动(压缩复位弹簧16),同时动铁芯13带联动杆12作逆时针方向运动,此时复位扭簧14也在此过程中储存能量,联动杆12转动又通过其上的联动杆腰形孔1206带动断路器脱扣联动轴17作逆时针方向运动,进而使用断路器脱扣;当运作完成,控制监测模块204停止给脱扣线圈15供电,动铁芯13失去磁力作用,此时复位扭簧16释放能量,带动联动杆12复位,动铁芯13和断路器脱扣联动轴17也分别在各自的弹簧力作用下回到初始位置。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区别在于:

    如图11所示,在联动杆前侧面左下部设有联动杆筋;对应的在驱动件右侧面上设有能推动联动杆筋转动后带动断路器脱扣联动轴转动使断路器脱扣的锁定条。

    如图9所示,远程锁定时,驱动件8的锁定条802在减速电机7带动下到达锁定位置后,分合杆凹槽1002正对分合杆10前方右侧的那一个光电传感器18,该光电传感器18将感应到的分合杆凹槽1002内反光块11反射的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发送给控制监测模块204,控制监测模块204接收到光电传感器18信号后即控制减速电机7停止转动。减速电机7带动锁定条802转动过程中,锁定条802推动联动杆筋1201转动,联动杆腰形孔1206带动断路器脱扣联动轴17使断路器处于脱扣状态,此时断路器手柄5操作处于失效状态。

    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者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含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安装固定在断路器本体上的操作机构主体;所述操作机构主体包括壳体,分合闸操作机构,用于断路器漏电保护的漏电脱扣装置,安装在操作机构主体内并用于控制操作机构主体内驱动机构启停的控制监测模块;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并由可拆卸拼合在一起的底壳与面盖构成;在底壳与面盖内侧分别对称的设有滑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包括手柄、方轴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机构、驱动件、换向件、分合杆、反光块;

    所述手柄可转动的安装在断路器本体内;

    所述方轴前端穿过底壳伸入壳体内,后端插接在手柄上并能随手柄转动;

    所述驱动机构为安装在壳体内且其电机轴指向壳体右侧的减速电机;

    所述驱动件左侧通过其上设置的安装孔安装在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上并能随电机轴转动;在驱动件外周上设有驱动沟槽;在驱动沟槽内设有反光块安装孔;

    所述换向件通过设置在其前后两侧并分别插接在底壳与面盖内侧滑槽内的导向条一与导向条二安装在壳体内;换向件底部设有啮合在驱动沟槽内的换向柱一,换向柱一能在驱动件驱动下沿着驱动沟槽移动并带动换向件沿滑槽左右移动,换向件顶部向上凸起并在该凸起前后两侧都设有换向柱二;

    所述分合杆通过其杆体后侧设置的方形孔套接在方轴前端上;在分合杆杆体顶部前侧设有分合杆凹槽;在分合杆杆体底部设有分合杆上下臂,在分合杆上下臂底部设有套在换向柱二上的倒u型槽;

    所述反光块为多块并分别安装在反光块安装孔与分合杆凹槽内;

    所述控制监测模块设置在壳体内并位于分合闸操作机构前侧,在控制监测模块上对应于反光块设有光电传感器,控制监测模块通过光电传感器所接收到的不同位置反光块所反射的光信号来控制减速电机启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脱扣装置安装在壳体内,包括脱扣线圈、联动杆、复位扭簧、复位弹簧、动铁芯、断路器脱扣联动轴;所述脱扣线圈安装在壳体内并位于分合闸操作机构右侧;所述联动杆位于脱扣线圈与分合闸操作机之间,在联动杆顶部前侧面上设有柱体一,在联动杆底部前侧面设有柱体二,在联动杆前侧面右端设有卡扣,在联动杆前侧面左侧设有联动杆腰形孔,在柱体一内设有轴孔,联动杆通过轴孔套设在底壳内侧预设的底壳柱上;所述复位扭簧套设在柱体一上,复位扭簧的扭簧臂一卡设在底壳内侧面上,扭簧臂二放置于卡扣处;所述复位弹簧设置在脱扣线圈中部内孔中;所述动铁芯左侧通过其上设置的动铁芯腰形孔套设在柱体二上,动铁芯右侧的芯杆伸入脱扣线圈中部内孔中与复位弹簧接触;所述断路器脱扣联动轴一端安装在断路器本体内,另一端穿过底壳伸入壳体内后放置于联动杆腰形孔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在联动杆前侧面左下部设有联动杆筋;对应的在驱动件右侧面上设有能推动联动杆筋转动后带动断路器脱扣联动轴转动使断路器脱扣的锁定条。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与漏电脱扣装置呈一字形放置于壳体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速电机与驱动件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呈圆柱体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沟槽包括分别内凹设置在驱动件外周上的沟槽一、沟槽二、沟槽三、沟槽四;所述沟槽一绕驱动件外周前侧面由左至右斜向设置;所述沟槽二呈v字型结构并设置驱动件外周后侧面上,沟槽二宽度由前至后绕驱动件外周逐渐变大;所述沟槽三设置在驱动件外周前侧,由一条横向设置与一条竖向绕驱动件外周设置并互相连通的槽体构成,沟槽三竖向槽体位于驱动件外周右侧;所述沟槽四设置在驱动件外周后侧,由一条横向设置与一条竖向绕驱动件外周设置并互相连通的槽体构成,沟槽四竖向槽体的槽口与沟槽二后端左侧槽口连通,沟槽三竖向槽体位于驱动件外周左侧;沟槽二前端槽口与沟槽一左端槽口在沟槽三横向槽体左端槽口处交汇连通,且在该交汇点处设有反光块安装孔一;沟槽二后端右侧槽口与沟槽一右端槽口以及沟槽三竖向槽体的槽口在沟槽四横向槽体右端槽口处交汇连通,且在该交汇点处设有反光块安装孔二。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传感器的数目为四个,其中两个光电传感器一一对应的设置在驱动件上反光块安装孔一与反光块安装孔二下方;另外两个光电传感器分别对应的设置在分合杆处于合闸位置或分闸位置时分合杆凹槽所在位置的正前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微型断路器用新型电动操作机构,包括安装固定在断路器本体上的操作机构主体;操作机构主体包括壳体,分合闸操作机构,用于断路器漏电保护的漏电脱扣装置,安装在操作机构主体内并用于控制操作机构主体内驱动机构启停的控制监测模块;所述壳体内部中空并由可拆卸拼合在一起的底壳与面盖构成;在底壳与面盖内侧分别对称的设有滑槽;所述分合闸操作机构包括手柄、方轴以及分别设置在壳体内的驱动机构、驱动件、换向件、分合杆、反光块。本发明控制部分可用空间充足,产品功能可扩展性强;自动与手动独自操作或混合操作均不会有干涉现象存在,功能性特征集成度高,整体布局规范,结构紧凑;减化了PCBA的制作工艺,节省了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宋长振;黄正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贵州泰永长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0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325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