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24


    本发明涉及建筑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模板是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的重要工具。在现浇混凝土结构工程中,模板工程一般占混凝土结构工程造价的20%~30%,占工程用工量的30%~40%,占工期的50%左右。建筑模板的施工方法直接影响工程建设的质量、造价和效益,因此它是推动建筑技术进步的一个重要内容。

    目前工程项目中常用的模板体系主要分为传统模板体系和铝合金模板体系。最常用的木模板体系,因产品成型质量难保证、可周转次数少、人工用量大、浪费大量木材资源等缺点正逐步被市场淘汰;具备可回收率高,周转次数高、产品成型质量好、绿色环保等优点铝合金模板在建筑施工中被广泛推广应用,但是铝合金模板体系配模周期长、加工完成后不能现场修改,灵活性较差,且还存在变性后不易修补等缺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可以节省大量施工工期,进而降低施工成本,且可根据施工现场灵活调整模板,满足施工单位的现场需求。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采用组合式模板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所述组合式模板包括立柱、连接横梁、面板,立柱的数量为多个,各立柱均由第一角铝、第二角铝组成,各角铝的两折边上分别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连接孔,所述面板为中空塑料板,所述连接横梁的数量为多个,各连接横梁为铝制的条形结构,且条形结构的两轴端面上分别设有螺纹孔,

    1)根据施工图纸,在楼面上弹出墙身位置线及门洞口位置线、窗洞口位置线;

    2)在墙身位置线的端头、门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窗洞口位置线的端头,分别设置竖立的立柱,且定位,这些立柱呈2*n矩阵分布;

    3)取多块面板,沿墙身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均沿墙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各面板依次与墙身位置线的端头、门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窗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相对应,面板的两边分别夹持在对应的立柱的两角铝之间,且通过多颗螺栓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螺母配合形成固定;

    4)取多块面板,沿墙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依次位于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内侧,且通过多颗螺栓分别穿过面板、对应的连接孔,与螺母配合形成固定;

    5)位于外周的各面板的外侧分别设置至少两个连接横梁,且通过螺栓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连接横梁螺纹配合,其中,对应门洞口上沿的连接横梁为门洞横梁,对应窗洞口上沿的连接横梁为窗洞上横梁,对应窗洞口下沿的连接横梁为窗洞下横梁;

    6)将对应门洞口前侧、后侧的面板位于门洞横梁下方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门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门洞横梁上方的部分切割掉,取第一木板固定在门洞横梁上,与对应门洞口的面板形成门洞成型模;

    7)将对应窗洞口的面板位于窗洞上横梁、窗洞下横梁之间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窗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窗洞上横梁上方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窗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窗洞下横梁下方的部分切割掉,取第二木板、第三木板分别固定在窗洞上横梁、窗洞下横梁,与对应窗洞口的面板形成窗洞成型模;

    8)在各面板和各木板的内侧面上分别涂抹脱模剂,向模具内腔浇注混凝土,待成型后,拆模,得到具有门洞、窗洞的墙体。

    所述连接横梁包括至少两根连接梁,相邻两根连接梁之间通过连接件连接构成整体。

    所述连接件为两端为螺纹段、中间为限位凸缘的杆状结构。

    第一木板、第二木板、第三木板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对应的横梁上。

    所述紧固件包括连接块、连接钩、紧固插销,所述连接块的横截面呈l形,连接块的一折边外壁上固定设有套管,所述连接钩呈l形弯曲,该连接钩的钩柄上设有条形孔,所述紧固插销呈楔形块状结构,所述连接块的两折边内侧与木板贴合,所述连接钩的钩头与对应的横梁配合,连接钩的钩柄穿过套管,且通过紧固插销部分穿过连接钩上的条形孔,将木板压紧在对应的横梁上。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多根立柱、面板,以及木板,组成浇注墙体的模具,可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灵活选择合适尺寸的面板和木板,得到符合施工现场修改尺寸的墙体,有效满足施工单位的现场需求。

    2、本发明用于连接相邻立柱的连接横梁,通过至少两根连接梁,利用连接件连接构成整体,可有效适应不同间距的立柱的连接,适应不同尺寸墙体的浇注成型作业,且能有效保证组合构成的模具的强度,保证浇注质量。

    3、本发明先通过多个沿墙体厚度方向延伸的面板、沿墙体长度方向延伸的面板,分隔为多个相互独立的型腔,再通过切割特定部位的面板,且利用木板固定在对应的横梁上形成包覆,形成可成型门洞、窗洞的连通型模具,在满足施工现场成型特定位置、形状的墙体需求的基础上,模板安装、固定、调整及拆卸均非常方便、快捷,可有效缩短施工工期,进而降低施工成本。

    4、本发明用于压紧木板的紧固件,通过沿连接钩的钩柄径向挤压紧固插销,可强力压缩连接钩钩头和连接块之间的距离,由于钩头通过横梁限位,由此可强力将木板压紧在横梁上,安装、拆卸均非常方便,且紧固效果好。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施工完毕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中紧固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连接件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成型后的墙体示意图。

    附图中,1为立柱,2为连接横梁,21为连接梁,22为连接件,3为面板,31为第一木板、32为第二木板,33为第三木板,4为紧固件,41为连接块,42为连接钩,43为紧固插销,44为套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中,未标明具体安装、连接方式的通常采用建筑领域常规的安装、连接方式或者按照标准进行安装、连接。

    实施例一

    参见图1至图5。为一种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采用的组合式模板包括立柱1、连接横梁2、面板3,立柱1的数量为十二个,各立柱均由第一角铝、第二角铝组成。各角铝的两折边上分别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连接孔。所述面板为中空塑料板,所述连接横梁2的数量为多个,各连接横梁2为铝制的条形结构,且条形结构的两轴端面上分别设有螺纹孔。具体步骤为:

    1)根据施工图纸,在楼面上弹出墙身位置线及门洞口位置线、窗洞口位置线,本实施例中,墙身位置线呈一个长条形,门洞口位置线、窗洞口位置线均呈长条形,且宽与墙身位置线相同,长度明显短于墙身位置线,另外,门洞口位置线和窗洞口位置线错位。

    2)在墙身位置线的端头、门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窗洞口位置线的端头,分别设置竖立的立柱,且定位,这些立柱呈2*n矩阵分布,具体的,在墙身位置线的四角分别设有立柱,门洞口位置线的四角分别设有立柱,窗洞口位置线的四角分别立柱,共计十二个立柱,呈2*12分布,各立柱的第一角铝、第二角铝排列呈一个t形结构,且t形结构竖边向外。

    3)取六块面板,沿墙身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均沿墙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各面板依次与墙身位置线的端头、门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窗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相对应,面板的两边分别夹持在对应的立柱的两角铝之间,且通过多颗螺栓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螺母配合形成固定,通常的,为了避免干涉,这些螺栓需要沿高度方向错位排布。

    4)取十块面板,沿墙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依次位于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内侧,且通过多颗螺栓分别穿过面板、对应的连接孔,与螺母配合形成固定,本实施例中,这些面板的两边分别与相邻的面板紧贴,且螺栓的螺帽位于立柱的内侧,螺栓的螺杆向外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螺母螺纹配合,形成固定,如此方便脱模,且减少对成型的墙身的破坏,保证形成的墙体的质量。

    5)位于外周的各面板的外侧分别设置至少两个连接横梁,且通过螺栓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连接横梁螺纹配合,由于相邻两个立柱的距离可根据施工现场的需要,灵活调整,因此,连接横梁2包括至少两根连接梁21,相邻两根连接梁21之间通过连接件22连接构成整体,具体的,连接件22为两端为螺纹段、中间为限位凸缘的杆状结构,通过不同数量的连接梁,可组合得到不同长度的连接横梁,满足实际需求。其中,对应门洞口上沿的连接横梁为门洞横梁,对应窗洞口上沿的连接横梁为窗洞上横梁,对应窗洞口下沿的连接横梁为窗洞下横梁,也即,在对应门洞口和窗洞口的位置,需要调整对应连接横梁的高度,或者,额外设置连接横梁作为上横梁、下横梁。

    6)将对应门洞口前侧、后侧的面板位于门洞横梁下方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门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门洞横梁上方的部分切割掉,取第一木板固定在门洞横梁上,与对应门洞口的面板形成门洞成型模,本实施例中,第一木板通过四个紧固件固定在门洞横梁上,具体的,紧固件4包括连接块41、连接钩42、紧固插销43,所述连接块41的横截面呈l形,连接块的一折边外壁上固定设有套管44,所述连接钩42呈l形弯曲,该连接钩的钩柄上设有条形孔,所述紧固插销43呈楔形块状结构,第一木板位于两个门洞横梁的下方,且第一木板的前后两边与对应的门洞横梁对齐,连接块的两折边内侧与木板贴合,所述连接钩的钩头挂在对应的横梁上,连接钩的钩柄向下穿过套管,且通过紧固插销部分穿过连接钩上的条形孔,利用楔形结构,将第一木板压紧在门洞横梁上。

    7)将对应窗洞口的面板位于窗洞上横梁、窗洞下横梁之间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窗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窗洞上横梁上方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窗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窗洞下横梁下方的部分切割掉,取第二木板、第三木板分别固定在窗洞上横梁、窗洞下横梁,与对应窗洞口的面板形成窗洞成型模,具体的,紧固件4包括连接块41、连接钩42、紧固插销43,所述连接块41的横截面呈l形,连接块的一折边外壁上固定设有套管44,所述连接钩42呈l形弯曲,该连接钩的钩柄上设有条形孔,所述紧固插销43呈楔形块状结构,第二木板位于两个窗洞上横梁的下方,且第二木板的前后两边与对应的窗洞横梁对齐,连接块的两折边内侧与木板贴合,所述连接钩的钩头挂在对应的横梁上,连接钩的钩柄向下穿过套管,且通过紧固插销部分穿过连接钩上的条形孔,利用楔形结构,将第二木板压紧在窗洞上横梁上,第三木板位于两个窗洞下横梁上,且第三木板的前后两边与对应的窗洞横梁对齐,连接块的两折边内侧与木板贴合,连接钩的钩头位于对应横梁的下方,连接钩的钩柄向上穿过套管,且通过紧固插销部分穿过连接钩上的条形孔,利用楔形结构,将第三木板压紧在窗洞下横梁上。

    8)在各面板和各木板的内侧面上分别涂抹脱模剂,向模具内腔浇注混凝土,待成型后,拆模,得到具有门洞、窗洞的墙体,如图5所示。

    墙体成型后,拆模,经过处理后,即可重复用于浇注成型墙体。


    技术特征:

    1.一种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组合式模板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所述组合式模板包括立柱(1)、连接横梁(2)、面板(3),立柱(1)的数量为多个,各立柱均由第一角铝、第二角铝组成,各角铝的两折边上分别设有若干沿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的连接孔,所述面板为中空塑料板,所述连接横梁(2)的数量为多个,各连接横梁(2)为铝制的条形结构,且条形结构的两轴端面上分别设有螺纹孔,

    1)根据施工图纸,在楼面上弹出墙身位置线及门洞口位置线、窗洞口位置线;

    2)在墙身位置线的端头、门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窗洞口位置线的端头,分别设置竖立的立柱,且定位,这些立柱呈2*n矩阵分布;

    3)取多块面板,沿墙身的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且均沿墙身的宽度方向延伸,各面板依次与墙身位置线的端头、门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窗洞口位置线的端头相对应,面板的两边分别夹持在对应的立柱的两角铝之间,且通过多颗螺栓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螺母配合形成固定;

    4)取多块面板,沿墙身的长度方向延伸,依次位于相邻两立柱之间的内侧,且通过多颗螺栓分别穿过面板、对应的连接孔,与螺母配合形成固定;

    5)位于外周的各面板的外侧分别设置至少两个连接横梁,且通过螺栓穿过对应的连接孔与连接横梁螺纹配合,其中,对应门洞口上沿的连接横梁为门洞横梁,对应窗洞口上沿的连接横梁为窗洞上横梁,对应窗洞口下沿的连接横梁为窗洞下横梁;

    6)将对应门洞口前侧、后侧的面板位于门洞横梁下方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门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门洞横梁上方的部分切割掉,取第一木板固定在门洞横梁上,与对应门洞口的面板形成门洞成型模;

    7)将对应窗洞口的面板位于窗洞上横梁、窗洞下横梁之间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窗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窗洞上横梁上方的部分切割掉,将对应窗洞口左侧、右侧的面板位于窗洞下横梁下方的部分切割掉,取第二木板、第三木板分别固定在窗洞上横梁、窗洞下横梁,与对应窗洞口的面板形成窗洞成型模;

    8)在各面板和各木板的内侧面上分别涂抹脱模剂,向模具内腔浇注混凝土,待成型后,拆模,得到具有门洞、窗洞的墙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横梁(2)包括至少两根连接梁(21),相邻两根连接梁(21)之间通过连接件(22)连接构成整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22)为两端为螺纹段、中间为限位凸缘的杆状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第一木板(31)、第二木板(32)、第三木板(33)分别通过紧固件固定在对应的横梁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紧固件(4)包括连接块(41)、连接钩(42)、紧固插销(43),所述连接块(41)的横截面呈l形,连接块的一折边外壁上固定设有套管(44),所述连接钩(42)呈l形弯曲,该连接钩的钩柄上设有条形孔,所述紧固插销(43)呈楔形块状结构,所述连接块的两折边内侧与木板贴合,所述连接钩的钩头与对应的横梁配合,连接钩的钩柄穿过套管,且通过紧固插销部分穿过连接钩上的条形孔,将木板压紧在对应的横梁上。

    技术总结
    一种组合式模板的施工方法,采用组合式模板,先在楼面上弹出墙身、门洞口、窗洞口位置线,然后分别设置立柱,取多块面板,与立柱相连,利用连接横梁连接在相邻的立柱之间,构成整体,接着处理对应门洞口的面板、对应窗洞口的面板,且利用第一木板、第二木板、第三木板封堵,得到门洞成型模、窗洞成型模,最后,浇注混凝土,待成型后拆模,得到墙体。本发明可以节省大量施工工期,进而降低施工成本,且可根据施工现场灵活调整模板,满足施工单位的现场需求。

    技术研发人员:袁忠海;胡稀亮;邓鹏飞;邹鹏;舒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中科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2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30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