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在高层建筑主体框架的浇筑施工中使用的放线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在高层建筑主体框架的浇筑施工中,对收分角框柱的插筋进行放线定位装置和放线定位方法。
背景技术:
外框柱是高层建筑主体浇筑框架的主要结构,起着稳定和支撑整个建筑物的作用;外框柱是垂直向上浇筑成型的,在外框柱的混凝土中设置有柱内钢筋,对于矩形建筑物来说,外框柱主要包括角框柱和中间外框柱两种形式,外框柱根部承重最大,因此,外框柱下部的横截面的面积,被设计得也比较大,使其起到很好承受整个建筑物重量的作用;当高层建筑的主体框架依层向上浇筑到一定高度的楼层后,该楼层处的外框柱的承重也相应变小了,此处的外框柱的横截面被设计成向外收分的缩小状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外框柱的梯度收分,以达到减少外框柱的体积,减轻整个建筑物总重量的目的;角框柱是由柱内钢筋及混凝土组合而成的,在下部角框柱的施工中,柱内上下钢筋之间是采用套筒连接在一起的,浇筑混凝土后,形成下部外框柱,当主体框架浇筑到一定高度的楼层后,根据施工图纸要求,在该层需要对角框柱进行收分处理时,首先要确定在该楼层处的角框柱顶面上的插筋位置,即确定收分后的角框柱的两内侧的柱内钢筋的插筋位置,该插筋位置将成为收分后的角框柱的柱内钢筋的基准,该插筋位置的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收分后角钢柱的内侧立面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矩形现浇高层建筑物设置有四根角框柱,当浇筑到同一高层时,四根角框柱是同时向内收分插筋的,插筋位置是通过现场放线来进行的,具体操作过程如下:在插筋楼层的下一层的楼板上所设置的放线孔上,安装铅垂仪红外线发射器,在插筋楼层已绑扎的楼层板钢筋网片的对应放线孔的位置上,放置铅垂仪红外线接收器,通过红外线发射和接收器,以下一层的楼板上所设置的放线基准位置为基准,先确定好插筋层的放线基准位置,然后,再通过插筋楼层的定位好的四个红外仪,进行本插筋层的红外水平放线,从而确定出四个角柱上收分钢筋的插筋位置;现有的这种插筋放线定位的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由于插筋楼层的四个红外仪是绑扎定位在插筋楼层的钢筋网片上,而该钢筋网片是定位在插筋楼层的模板体系上,该模板体系在构造过程中,经常出现定位偏移的现象,造成插筋楼层的底模板上设置的放线孔与下一楼层板上的放线孔出现偏移,须对插筋楼层的模板重新开设放线孔,影响到了放线工作的正常进行;(2)由于插筋楼层的四个红外仪是绑扎定位在插筋楼层的钢筋网片上,施工人员进行本层的其他工序施工时,钢筋网片经常会发生移位和变形,使红外仪出现跑位现象,使四个接收器所发出的放线定位信号出现偏差,直接导致所确定的收分柱上的插筋位置出现偏差,按该位置插筋后,待浇筑混凝土后,柱内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不符合设计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主体框架施工中梯度收分角框柱插筋的定位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在梯度收分角框柱插筋放线时存在的放线不准确和放线操作繁琐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本发明的总体构思是:将传统的设置在楼层板上的基准定位红外线发生仪,移位到已完成混凝土浇筑的角框柱的外侧立面上,利用主体结构外侧设置的爬架上的爬架内侧操作平台,在已完成混凝土浇筑的角框柱的外侧立面上安装红外仪的固定支架,将红外仪准确定位在该固定支架上,红外仪垂直向上打出定位红外线,根据打出的定位红外线来确定梯度收分角框柱的准确插筋位置,保证了收分后角框柱的混凝土保护层的厚度复合设计要求。
一种主体框架施工中梯度收分角框柱插筋的定位装置,包括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和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的右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在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的内侧,设置有右外侧爬架操作平台,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的左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在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的内侧,设置有左外侧爬架操作平台;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右后角柱段的右外立面上,设置有右u形悬挑卡箍,在右u形悬挑卡箍上,设置有右红外线发生仪,右红外线发生仪垂直向上发出有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左后角柱段的左外立面上,设置有左u形悬挑卡箍,在左u形悬挑卡箍上设置有左红外线发生仪,左红外线发生仪垂直向上发出有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之间,放线有左后右后两角柱在前后方向上的水平中心轴线,水平中心轴线的左端与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相交,水平中心轴线的右端与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相交,根据水平中心轴线,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之间,放线有梯度收分角框柱的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线。
在右u形悬挑卡箍上设置有三角形悬挑板,右红外线发生仪设置在三角形悬挑板上的,左u形悬挑卡箍的结构与右u形悬挑卡箍的结构相同;右u形悬挑卡箍和右红外线发生仪,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右后角柱段的右外立面上的准确定位,以及左u形悬挑卡箍和左红外线发生仪,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左后角柱段的左外立面上的准确定位,是通过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的楼层板上设置的四个放线孔中设置的红外线发生仪,完成准确定位的。
一种主体框架施工中梯度收分角框柱插筋的定位方法,包括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和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的右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在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的内侧,设置有右外侧爬架操作平台,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的左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在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的内侧,设置有左外侧爬架操作平台;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的浇筑模板还未拆除,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的浇筑模板还未拆除,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插筋层下二层的已浇筑成型的楼层板上设置的四个放线孔中,设置的红外线发生仪,根据这四个红外线发生仪发出的基准红外线,定位安装右u形悬挑卡箍、右红外线发生仪、左u形悬挑卡箍和左红外线发生仪,使右红外线发生仪垂直向上发出的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是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使左红外线发生仪垂直向上发出的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是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
第二步、根据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上的投影,以及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上的投影,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之间,放线出左后右后两角柱在前后方向上的水平中心轴线;
第三步、根据水平中心轴线,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之间,放线出梯度收分角框柱的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线,从而确定出右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点,同时确定出左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点;
第四步、根据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线,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上,插入右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钢筋,同时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的顶端面上,插入左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钢筋;将右后角柱向后收分后形成的右后梯度台阶上的柱内钢筋头进行弯锚处理,同时将左后角柱向后收分后形成的左后梯度台阶上的柱内钢筋头进行弯锚处理。
本发明有效利用了主体框架外设置的爬架上的操作平台,将放线定位红外仪安装在角框柱的外立面上,避免了在放线过程中,施工楼面的施工操作对放线红外仪的干扰,保证了柱中收分插筋定位的准确,进而保证了角框柱中柱内钢筋保护层的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插筋钢筋的定位线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右u形悬挑卡箍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对于长方体形的高层建筑的主体框架,一般设置有四个角框柱,在每个外侧边上还设置有若干个中间外框柱;主体框架的混凝体浇筑一般是分层进行的,即本层的柱内钢筋和楼层板中的钢筋网片绑扎好以后,进行一次性整体混凝土浇筑,待本层浇筑的混凝土初凝后,再进行上一层的钢筋绑扎工作;当浇筑楼层达到一定的高度后,根据设计要求,角框柱和中间外框柱,均要向外侧收分,以减小框柱上部的重量,原因是达到一定的高层后,框柱的承重受力变小了,不需要建造的与地步一样粗,另一方面也为减少工程的不必要材料的投入;角框柱的收分是对柱体的楼体内侧两边进行的,对应的楼梯外侧两边的角框柱的外立面是垂直向上浇筑,不做收分的,因此,柱内布设的口字形钢筋的楼体内侧两边的钢筋就需要在收分面上进行重新插筋,重新插筋钢筋与下部的角框柱中的钢筋不在同一立面上,而是向柱的外侧平移一定的距离,这就需要对插筋的钢筋进行重新放线定位;本发明涉及一种主体框架施工中梯度收分角框柱插筋的定位装置,包括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和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插筋层下二层的楼层板和立柱均已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已凝固成型,在该楼层板上形成有四个或多个放线孔,在该层以下已完成的主体框架的外侧已安装了爬架,爬架的顶部一般高出施工层,对施工人员起到保护的作用,在爬架的内侧设置有操作平台,施工人员可安全地进入到主体框架外侧的爬架的操作平台上,进行相关作业;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的右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2,在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2的内侧,设置有右外侧爬架操作平台3,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的左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9,在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9的内侧,设置有左外侧爬架操作平台11;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右后角柱段1的右外立面上,设置有右u形悬挑卡箍4,在右u形悬挑卡箍4上,设置有右红外线发生仪5,右红外线发生仪5垂直向上发出有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6;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左后角柱段8的左外立面上,设置有左u形悬挑卡箍10,在左u形悬挑卡箍10上设置有左红外线发生仪12,左红外线发生仪12垂直向上发出有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13,由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的角框柱上的模板还未拆除,所以,红外仪需要悬挑到模板以外,才能使红外仪发出的投影打到楼顶上去;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之间,放线有左后右后两角柱在前后方向上的水平中心轴线15,水平中心轴线15的左端与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13相交,水平中心轴线15的右端与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6相交,根据水平中心轴线15,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之间,放线有梯度收分角框柱的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线18。
在右u形悬挑卡箍4上设置有三角形悬挑板23,右红外线发生仪5设置在三角形悬挑板23上的,左u形悬挑卡箍10的结构与右u形悬挑卡箍4的结构相同;右u形悬挑卡箍4和右红外线发生仪5,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右后角柱段1的右外立面上的准确定位,以及左u形悬挑卡箍10和左红外线发生仪12,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左后角柱段8的左外立面上的准确定位,是通过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的楼层板上设置的四个放线孔中设置的红外线发生仪,完成准确定位的。
一种主体框架施工中梯度收分角框柱插筋的定位方法,包括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和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的右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2,在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2的内侧,设置有右外侧爬架操作平台3,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的左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9,在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9的内侧,设置有左外侧爬架操作平台11;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浇筑模板还未拆除,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浇筑模板还未拆除,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插筋层下二层的已浇筑成型的楼层板上设置的四个放线孔中,设置的红外线发生仪,根据这四个红外线发生仪发出的基准红外线,定位安装右u形悬挑卡箍4、右红外线发生仪5、左u形悬挑卡箍10和左红外线发生仪12,使右红外线发生仪5垂直向上发出的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6是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使左红外线发生仪12垂直向上发出的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13是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
第二步、根据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13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上的投影,以及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6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上的投影,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之间,放线出左后右后两角柱在前后方向上的水平中心轴线15;
第三步、根据水平中心轴线15,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之间,放线出梯度收分角框柱的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线18,从而确定出右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点16,同时确定出左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点17;
第四步、根据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线18,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上,插入右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钢筋7,同时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上,插入左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钢筋14;将右后角柱向后收分后形成的右后梯度台阶19上的柱内钢筋头进行弯锚处理,同时将左后角柱向后收分后形成的左后梯度台阶20上的柱内钢筋头进行弯锚处理。
采用以上同样的方法,可在右后角框柱与右前角框柱之间设置梯度收分角框柱的向右收分插筋控制线,在左后角框柱与左前角框柱之间设置梯度收分角框柱的向左收分插筋控制线。
1.一种主体框架施工中梯度收分角框柱插筋的定位方法,包括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和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的右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2),在主体框架右外侧爬架(2)的内侧,设置有右外侧爬架操作平台(3),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的左侧,设置有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9),在主体框架左外侧爬架(9)的内侧,设置有左外侧爬架操作平台(11);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浇筑模板还未拆除,在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上,设置有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浇筑模板还未拆除,其特征在于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插筋层下二层的已浇筑成型的楼层板上设置的四个放线孔中,设置的红外线发生仪,根据这四个红外线发生仪发出的基准红外线,定位安装右u形悬挑卡箍(4)、右红外线发生仪(5)、左u形悬挑卡箍(10)和左红外线发生仪(12),使右红外线发生仪(5)垂直向上发出的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6)是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右后角柱段(1)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使左红外线发生仪(12)垂直向上发出的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13)是插筋层下二层已浇筑成型左后角柱段(8)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心线;
第二步、根据左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13)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上的投影,以及右后垂直向上定位红外线(6)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上的投影,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之间,放线出左后右后两角柱在前后方向上的水平中心轴线(15);
第三步、根据水平中心轴线(15),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与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之间,放线出梯度收分角框柱的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线(18),从而确定出右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点(16),同时确定出左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点(17);
第四步、根据向后收分插筋控制线(18),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右后角柱段(21)的顶端面上,插入右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钢筋(7),同时在插筋层下一层刚浇筑左后角柱段(22)的顶端面上,插入左后角柱向后收分插筋钢筋(14);将右后角柱向后收分后形成的右后梯度台阶(19)上的柱内钢筋头进行弯锚处理,同时将左后角柱向后收分后形成的左后梯度台阶(20)上的柱内钢筋头进行弯锚处理。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