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侧模排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33


    本申请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侧模排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现浇箱梁支架法施工中侧模排架是一种常用的模板结构,钢结构工厂制造的钢制排架配合模板系统得到的侧模排架可以很好的控制混凝土箱梁的外观质量。等高现浇梁施工中,成品侧模排架可以反复倒用,以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投入成本。

    相关技术中,在等截面箱梁的现浇支架法施工中,侧模排架的使用步骤如下:现场搭设现浇支架——搭设安装侧模排架——绑扎安装钢筋、预应力孔道并浇筑箱梁混凝土——混凝土养护至设计强度——拆除侧模排架——利用卷扬机或吊运设备将侧模排架运输至下一工作面。

    但是,利用卷扬机对侧模排架进行拖拉移动时,不仅操控较复杂,拖拉的快慢、平顺度不易掌控,且投入较大,对现浇支架的传力也不利。采用吊运设备吊装侧模排架时,不仅施工成本较高,且吊运设备的站位与拆卸侧模排架的堆放也对施工现场的空间运用造成影响,有时还会干扰其他施工工作面,甚至阻塞交通,在某些狭窄的施工环境中尤为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之一,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侧模排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相关技术中侧模排架移动过程成本较高,且对现浇支架传力不利的问题。

    本申请第一方面提供一种侧模排架系统,其包括侧模排架和牵引机构,上述牵引机构包括:

    导轨,其设有两个,二者相互平行设置,两个上述导轨上对应间隔开设有限位孔,上述侧模排架通过拖行小车设置于上述导轨上;

    扁担梁,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可滑动连接于两个导轨上,且与上述导轨垂直设置,上述扁担梁中部通过牵引机具连接上述侧模排架;

    锁定件,其穿设于上述导轨位于连接件处的限位孔上,上述锁定件用于当其与连接件连接时,限制上述连接件和导轨的相对移动。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导轨为工字钢,上述连接件为开口朝下的c形卡环,且套设于工字钢的上翼缘板。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锁定件的两端分别与c形卡环的两端连接。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拖行小车包括移动滚轮,上述移动滚轮通过滚轮轴连接于滚轮支架,上述滚轮支架的上表面设有容置槽,上述侧模排架底部设于上述容置槽内。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拖行小车设有两列,每列拖行小车分别设置于一个导轨上。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侧模排架底部位于两个导轨之间的部分设有两个导向板,每个上述导向板分别靠近一个导轨设置。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侧模排架与底模排架连接的一侧设有与底模排架连接的限位组件。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扁担梁中部设有带销孔的耳板,上述牵引机具一端连接上述耳板,另一端连接侧模排架。

    本申请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侧模排架系统的使用方法,侧模排架位于具有第一分配梁和第二分配梁的现浇箱梁支架上,上述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在上述第一分配梁上安装导轨后,将侧模排架安装在上述导轨和第二分配梁上,浇筑箱梁混凝土;

    浇筑完成后,降低上述第一分配梁的高度使上述导轨下降,在上述导轨上放入拖行小车后,降低第二分配梁的高度使上述侧模排架支撑于上述拖行小车上;

    在上述导轨位于侧模排架前进方向的限位孔处安装扁担梁后,将锁定件穿过限位孔并与连接件连接,以限制上述连接件和导轨的相对移动;

    通过牵引机具连接扁担梁和侧模排架,将侧模排架移动至下一浇筑位置,并拆除锁定件、扁担梁和拖行小车,使上述侧模排架再次设置在上述导轨和第二分配梁上,继续浇筑直至完成所有箱梁混凝土。

    一些实施例中,上述浇筑箱梁混凝土之前,还包括将上述侧模排架与底模排架固定;

    上述浇筑完成之后,还包括解除侧模排架与底模排架的固定。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本申请的侧模排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由于当侧模排架需要移动时,可通过拖行小车设置在导轨上,然后将锁定件穿设在导轨位于连接件处的限位孔上,并与连接件连接后,可限制连接件和导轨的相对移动,进而将扁担梁固定在导轨上,随后启动牵引机具即可牵引侧模排架移动至所需工位,因此,侧模排架移动过程中,不仅实现移动方便快捷,传力明确,不会改变现浇箱梁支架的受力状态,还可形成流水作业,使侧模排架在多个工点共同倒用,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模板投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侧模排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中牵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拖行小车的安装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中侧模排架与底模排架的连接示意图;

    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中步骤s1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b的放大示意图。

    附图标记:

    1、侧模排架;10、排架下弦;11、导向板;12、限位组件;

    2、牵引机构;21、导轨;211、限位孔;22、扁担梁;221、耳板;23、连接件;24、牵引机具;25、锁定件;

    3、拖行小车;31、移动滚轮;32、滚轮支架;321、容置槽;

    4、现浇箱梁支架;41、第一分配梁;42、第二分配梁;

    5、底模排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和图2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侧模排架系统,该侧模排架系统包括侧模排架1和牵引机构2,上述牵引机构2包括导轨21、扁担梁22、牵引机具24和锁定件25。通过牵引机构2实现侧模排架1的步履式牵引。

    导轨21设有两个,两个导轨21相互平行设置,且两个上述导轨21上对应间隔开设有限位孔211,当侧模排架1需要移动时,上述侧模排架1通过拖行小车3设置于上述导轨21上。

    扁担梁22的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23可滑动连接在两个导轨21上,且扁担梁22与上述导轨21垂直设置,上述扁担梁22中部通过牵引机具24连接上述侧模排架1。

    锁定件25穿设在上述导轨21位于连接件23处的限位孔211上,上述锁定件25用于当其与连接件23连接时,限制上述连接件23和导轨21的相对移动。

    本申请实施例的侧模排架系统,由于当侧模排架需要移动时,可通过拖行小车设置在导轨上,然后将锁定件穿设在导轨位于连接件处的限位孔上,并与连接件连接后,可限制连接件和导轨的相对移动,进而将扁担梁固定在导轨上,随后启动牵引机具即可牵引侧模排架移动至所需工位,因此,上述侧模排架的牵引滑移过程中,不仅实现移动方便快捷,传力明确,不会改变现浇箱梁支架的受力状态,还可形成流水作业,使侧模排架在多个工点共同倒用,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模板投入。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导轨21为工字钢,且两个工字钢平行于纵桥向设置,工字钢包括相互平行设置的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以及连接上翼缘板和下翼缘板之间腹板,上述多个限位孔211间隔开设于腹板上。上述连接件23为开口朝下的c形卡环,且套设于工字钢的上翼缘板,扁担梁22连接于c形卡环的上表面。上述c形卡环的开口略小于工字钢的上翼缘板宽度,以便于c形卡环可较容易地套在上翼缘板上。

    可选地,c形卡环与扁担梁22上对应开设有安装孔,c形卡环通过螺栓与扁担梁22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中,上述锁定件25的两端分别与c形卡环的两端连接。

    可选地,锁定件25两端分别设有一卡接部,每个卡接部均开设有通孔,c形卡环的开口两端分别穿过一个通孔,与锁定件25卡接。

    可选地,锁定件25两端为弯钩状,当锁定件25穿过限位孔211后,两端分别挂接在c形卡环的开口两端,以使二者连接。

    在其他实施例中,上述锁定件25的两端分别通过一紧固件与c形卡环的两端紧固连接。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上述拖行小车3包括移动滚轮31,上述移动滚轮31通过滚轮轴连接于滚轮支架32。

    进一步地,上述滚轮支架32的上表面设有容置槽321,上述侧模排架1底部的排架下弦10设于上述容置槽321内,通过容置槽321可对侧模排架1进行限位,保证侧模排架1移动过程的稳定性。

    本实施例中,拖行小车3与导轨21之间紧密贴合工作,移动滚轮31采用尼龙1010材料制成,制造简单。

    本实施例中,上述拖行小车3设有两列,每列拖行小车3分别设置于一个导轨21上。

    如图7所示,可选地,上述侧模排架1底部位于两个导轨21之间的部分设有两个导向板11,每个上述导向板分别靠近一个导轨21设置。通过导向板11可进一步保障侧模排架1滑移走行时侧模排架1的重心位于两个导轨的中心轴线上,避免侧模排架1移动过程中重心偏移。

    本实施例中,上述侧模排架1与底模排架5连接的一侧设有与底模排架5连接的限位组件12。

    优选地,上述扁担梁22为型钢组合截面,扁担梁22中部设有带销孔的耳板221,上述牵引机具24一端连接上述耳板221,另一端连接侧模排架1。通过耳板221使上述扁担梁22与牵引机具24连接可靠。

    可选地,上述牵引机具24为电动葫芦、手动张紧器或导链等简易设备。

    如图8和图9所示,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基于上述侧模排架系统的使用方法,上述侧模排架1位于具有第一分配梁41和第二分配梁42的现浇箱梁支架4上,上述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s1.在上述第一分配梁41上安装导轨21后,将侧模排架1安装在上述导轨21和第二分配梁42上,浇筑箱梁混凝土。

    其中,在现浇箱梁支架4安装完成后,即可将导轨21安装在第一分配梁41上,随后按照立模标高要求安装侧模排架1。

    s2.浇筑并养护完成后,降低上述第一分配梁41的高度使上述导轨21下降,在上述导轨21上放入拖行小车3,使拖行小车3位于侧模排架1下方后,降低第二分配梁42的高度使上述侧模排架1支撑于上述拖行小车3上,完成侧模排架1的落架。此时,可将侧模排架1向外移一定距离,使侧模排架1具备纵移条件,避免碰撞。

    其中,在当前混凝土养护过程中,即可进行下一工作面的现浇箱梁支架4的搭设安装。

    s3.在上述导轨21位于侧模排架1前进方向的限位孔211处安装扁担梁22后,将锁定件25穿过限位孔211并与连接件23连接,以限制上述连接件23和导轨21的相对移动。

    s4.通过牵引机具24连接扁担梁22和侧模排架1,将侧模排架1缓慢移动至下一浇筑位置,待侧模排架1稳定后拆除锁定件25、扁担梁22和拖行小车3,使上述侧模排架1再次设置在上述导轨21和第二分配梁42上,继续浇筑直至完成所有箱梁混凝土。

    其中,安装扁担梁22的限位孔211位于侧模排架1的下一工作面的前进方向的一定距离处,以便于将侧模排架1移动至下一工作面即下一浇筑位置。

    本实施例中,上述拆除锁定件25、扁担梁22和拖行小车3,使上述侧模排架1再次设置在上述导轨21和第二分配梁42上,具体包括:

    升高第二分配梁42的高度使上述侧模排架1支撑于第二分配梁42上,然后取出拖行小车3,再将升高第一分配梁41的高度至侧模排架1同时支撑于导轨21上,满足立模标高要求。

    进一步地,上述步骤s1中,浇筑箱梁混凝土之前,还包括将上述侧模排架1与底模排架5固定。

    本实施例中,上述步骤s2中,浇筑完成之后,还包括解除上述侧模排架1与底模排架5的固定。

    其中,上述侧模排架1与底模排架5连接的一侧设有与底模连接的限位组件12。该限位组件12包括限位板和限位钢筋,侧模排架1安装后,将限位板和限位钢筋的另一端与底模排架焊接固定即可。

    在浇筑完成,且箱梁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满足侧模拆除条件后,拆除限位板和限位钢筋,即可解除上述侧模排架1与底模排架5的固定。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各侧模排架系统,在侧模排架移动过程中,不仅操作简单,平稳可靠,移动方便快捷,传力明确,不会改变现浇箱梁支架的受力状态,且可形成流水作业,使侧模排架在多个工点可共同倒用,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模板投入,经济效益明显。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申请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以上所述仅是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或实现本申请。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申请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申请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申请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侧模排架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侧模排架(1)和牵引机构(2),所述牵引机构(2)包括:

    导轨(21),其设有两个,二者相互平行设置,两个所述导轨(21)上对应间隔开设有限位孔(211),所述侧模排架(1)通过拖行小车(3)设置于所述导轨(21)上;

    扁担梁(22),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23)可滑动连接于两个导轨(21)上,且与所述导轨(21)垂直设置,所述扁担梁(22)中部通过牵引机具(24)连接所述侧模排架(1);

    锁定件(25),其穿设于所述导轨(21)位于连接件(23)处的限位孔(211)上,所述锁定件(25)用于当其与连接件(23)连接时,限制所述连接件(23)和导轨(21)的相对移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模排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21)为工字钢,所述连接件(23)为开口朝下的c形卡环,且套设于工字钢的上翼缘板。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模排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25)的两端分别与c形卡环的两端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模排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行小车(3)包括移动滚轮(31),所述移动滚轮(31)通过滚轮轴连接于滚轮支架(32),所述滚轮支架(32)的上表面设有容置槽(321),所述侧模排架(1)底部设于所述容置槽(321)内。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模排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拖行小车(3)设有两列,每列拖行小车(3)分别设置于一个导轨(21)上。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模排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排架(1)底部位于两个导轨(21)之间的部分设有两个导向板(11),每个所述导向板分别靠近一个导轨(21)设置。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侧模排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模排架(1)与底模排架(5)连接的一侧设有与底模排架(5)连接的限位组件(12)。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侧模排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扁担梁(22)中部设有带销孔的耳板(221),所述牵引机具(24)一端连接所述耳板(221),另一端连接侧模排架(1)。

    9.一种基于权利要求1所述侧模排架系统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侧模排架(1)位于具有第一分配梁(41)和第二分配梁(42)的现浇箱梁支架(4)上,所述使用方法包括步骤:

    在所述第一分配梁(41)上安装导轨(21)后,将侧模排架(1)安装在所述导轨(21)和第二分配梁(42)上,浇筑箱梁混凝土;

    浇筑完成后,降低所述第一分配梁(41)的高度使所述导轨(21)下降,在所述导轨(21)上放入拖行小车(3)后,降低第二分配梁(42)的高度使所述侧模排架(1)支撑于所述拖行小车(3)上;

    在所述导轨(21)位于侧模排架(1)前进方向的限位孔(211)处安装扁担梁(22)后,将锁定件(25)穿过限位孔(211)并与连接件(23)连接,以限制所述连接件(23)和导轨(21)的相对移动;

    通过牵引机具(24)连接扁担梁(22)和侧模排架(1),将侧模排架(1)移动至下一浇筑位置,并拆除锁定件(25)、扁担梁(22)和拖行小车(3),使所述侧模排架(1)再次设置在所述导轨(21)和第二分配梁(42)上,继续浇筑直至完成所有箱梁混凝土。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浇筑箱梁混凝土之前,还包括将所述侧模排架(1)与底模排架(5)固定;

    所述浇筑完成之后,还包括解除所述侧模排架(1)与底模排架(5)的固定。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侧模排架系统及其使用方法,涉及桥梁施工技术领域,该侧模排架系统包括侧模排架和牵引机构,牵引机构包括:两个导轨,二者相互平行设置,两个上述导轨上对应间隔开设有限位孔,上述侧模排架通过拖行小车设置于上述导轨上;扁担梁,其两端分别通过一个连接件可滑动连接于两个导轨上,上述扁担梁中部通过牵引机具连接上述侧模排架;锁定件,其穿设于上述导轨位于连接件处的限位孔上,上述锁定件用于当其与连接件连接时,限制上述连接件和导轨的相对移动。本申请,在侧模排架移动过程中,不仅实现移动方便快捷,传力明确,还不会改变现浇箱梁支架的受力状态,使侧模排架在多个工点共同倒用,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模板投入。

    技术研发人员:方乃平;胡嘉宾;赵秀天;李勇波;苏子豪;余煜东;伍杰;余昆;郭焕;徐烨;肖肖阳;吴凯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大桥局第七工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289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