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涂料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涂料是涂覆在被保护或被装饰的物体表面,并能与被涂物形成牢固附着的连续薄膜,通常是以树脂、或油、或乳液为主,添加或不添加颜料、填料,添加相应助剂,用有机溶剂或水配制而成的粘稠液体;在涂料的施工过程中,墙体的待涂面若存在凹坑,则需要对凹坑进行补平。
现有的涂料施工中凹坑补平为直接将混凝土喷射在凹坑内,最后将混凝土外表面抹平使其形成混凝土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凹坑补平后容易出现坍塌或鼓包现象,导致凹坑补平结构的稳固性较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凹坑补平后容易出现坍塌或鼓包现象,导致凹坑补平结构的稳固性较差的缺陷,本申请提供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及其施工工艺。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涂料施工结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包括铺设在凹坑正对其开口侧壁上的金属笼网,凹坑内壁插设有将金属笼网固定在内的若干插钉,相邻插钉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杆,加强杆与金属笼网之间留有空隙,凹坑内固设有将金属笼网填充满的混凝土层,混凝土层外壁与墙面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对凹坑内部相邻与其开口的各个内壁进行刮平,再使用插钉将金属笼网固定在凹坑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再将相邻插钉之间固定加强杆,使得加强杆与金属笼网正对凹坑开口的侧壁之间留有空隙,在往凹坑内填充混凝土时,混凝土将金属笼网内填满,并将加强杆包裹,最终使得混凝土层的外壁与墙面齐平,大大增加了混凝土层与凹坑内壁之间的稳固性,减小了凹坑补平后出现坍塌或鼓包的几率,进而提高了凹坑填补后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凹坑正对其开口侧壁上铺设有海绵层,海绵层朝向凹坑开口的侧壁固定铺设有压紧板,压紧板正对凹坑开口的侧壁与金属笼网抵接,插钉依次将金属笼网、压紧板和海绵层贯穿后插入墙体内,压紧板将海绵层压紧在凹坑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凹坑正对其开口的侧壁可能存在凹凸不平的情况,通过压紧板将海绵层压紧在凹坑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使得海绵层与凹凸不平的部分接触,进而能够使得压紧板及后续的金属笼网更加的平整,提高了凹坑补平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压紧板朝向凹坑开口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浇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往浇筑孔内灌入建筑胶,直至海绵层将建筑胶吸收饱满,在建筑胶凝固后,能够使得海绵层与凹坑内壁和压紧板之间更加的牢固,凹坑内凹凸不平的侧壁还能够增加与海绵层的固定粘接面积,进一步的提高了凹坑补平后的稳固性。
可选的,所述压紧板为钢材质,压紧板靠近海绵层的侧壁为波浪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材质的压紧板一方面能够提高自身强度,使得凹坑补平后的稳定性更佳,另一方面能够起到良好的隔音和防水效果,进一步的减小了凹坑补平后出现坍塌和鼓包的几率;波浪状的设置能够增加海绵层与压紧板的固定粘接面积,进而使得海绵层与压紧板之间更加的牢固。
可选的,所述压紧板朝向凹坑开口的侧壁铺设有保温层,保温层朝向凹坑开口的侧壁与金属笼网抵接,插钉依次将金属笼网、保温层、压紧板和海绵层贯穿后插入墙体内,凹坑内相对的侧壁和顶壁、底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内插设有固定条,固定条背离凹坑开口的侧壁与压紧板朝向凹坑开口的侧壁抵接,保温层靠近压紧板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固定条外端的容纳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将压紧板压在海绵层上后,先将固定条插入固定槽内,使得压紧板保持对海绵层的压紧状态,即可松手再将保温层铺设在压紧板上,将金属笼网铺设在保温层上,最终插入插钉,能够对墙体起到保温的作用,进一步的减小了凹坑补平后出现坍塌和鼓包的几率,并且提高了凹坑补平的便利性。
可选的,所述凹坑内壁开设有若干加强槽,固定条插入凹坑内壁的内端位于加强槽内,混凝土层将加强槽填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混凝土层的填充时,将混凝土注入加强槽内,使得固定条与墙体之间更加的牢固,进一步的提高了凹坑补平后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保温层为发泡水泥材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发泡水泥具有一定的防水性和较佳的保温隔热性能,并且轻质环保、造价低,使得凹坑补平后的稳定性更佳。
可选的,所述混凝土层外壁以及凹坑周围的墙面均涂抹有防水涂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水涂料的设置均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凹坑补平结构的防水性能,大大减小了水分进入凹坑内的几率,进而降低了凹坑补平后出现塌陷或鼓包的概率,提高了凹坑补平后的稳定性。
可选的,所述凹坑内壁均涂抹有嵌缝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嵌缝剂是由高分子材料及基料配制而成的一种灰色粉剂,具有很好的粘结性,可降低嵌道产生裂纹的概率,并能够起到防潮及防水的作用,同时还可以减少水泥砂浆中游离钙的析出,并保持美观,最终能够进一步的提高凹坑补平后的稳定性。
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涂料施工工艺,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涂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先进行墙面以及凹坑内壁的清理,并将凹坑内壁涂抹上嵌缝剂,将海绵层铺设在凹坑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再将压紧板压紧在海绵层上,并将固定条插入固定槽内,将建筑胶或其他胶水注入浇筑孔,使海绵层吸收饱满后凝固,使得海绵层与压紧板进行初步固定;
s2、将保温层铺设在压紧板上,并将金属笼网铺设在保温层上,再将若干插钉依次贯穿金属笼网、保温层、压紧板和海绵层后插入墙体内;
s3、将多根加强杆固定在相邻的插钉之间,往凹坑内填充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将加强槽和凹坑填满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层;
s4、往混凝土层外壁以及凹坑周围的墙面涂抹防水涂料;
s5、将墙面和防水涂料上进行满批腻子进行找平后,对腻子进行打磨和浇水养护;
s6、在腻子外层滚涂抗碱封闭底漆;
s7、粘贴美纹纸,并将涂料对整个墙面批刮后揭除美纹纸;
s8、最后对涂料外层进行用于罩面保护的清漆喷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进行凹坑的填补时,先对凹坑内壁以及凹坑周围的墙面进行清理,再将凹坑相邻于其开口的内壁刮平并涂抹嵌缝剂,将海绵层铺设在凹坑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再将压紧板压紧在海绵层上后,将固定条插入固定槽,即可脱手将建筑胶注入浇筑孔内,提高了操作便利性;再将保温层铺设在压紧板上,在进行金属笼网和插钉的安装,以使凹坑填补后具有良好的隔音、保温和防水性能,提高了凹坑填补后的稳定性,最后进行混凝土层的填充,并将混凝土层外壁和凹坑周围的墙面进行防水涂料的涂抹,大大减小了凹坑补平后出现坍塌或鼓包的几率,进而提高了凹坑填补后的稳定性;待混凝土层和防水涂料均凝固后,对整个墙面进行满批腻子找平,腻子具有极好的动态抗裂性、弹性好,黏结强度高,耐水性、耐碱性,满足装饰上对平整度及光滑度的要求,腻子干燥后进行打磨和浇水养护,提高腻子的自身稳固性;抗碱封闭底漆起到抗碱封闭作用,再进行美纹纸的粘贴并进行涂料的批刮,最终绩效清漆的喷涂,形成涂膜坚固、耐污染、具有光泽且不透水的表面保护罩。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使用插钉将金属笼网固定在凹坑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再将相邻插钉之间固定加强杆,在往凹坑内填充混凝土时,混凝土将金属笼网内填满,并将加强杆包裹,最终使得混凝土层的外壁与墙面齐平,大大增加了混凝土层与凹坑内壁之间的稳固性,减小了凹坑补平后出现坍塌或鼓包的几率,进而提高了凹坑填补后的稳定性;
2.通过压紧板将海绵层压紧在凹坑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使得海绵层与凹凸不平的部分接触,往浇筑孔内灌入建筑胶,直至海绵层将建筑胶吸收饱满,能够使得海绵层与凹坑内壁和压紧板之间更加的牢固,进而能够使得压紧板及后续的金属笼网更加的平整,提高了凹坑补平的便利性和稳定性;
3.在将压紧板压在海绵层上后,先将固定条插入固定槽内,即可松手再将保温层铺设在压紧板上,将金属笼网铺设在保温层上,最终插入插钉,能够对墙体起到保温的作用,进一步的减小了凹坑补平后出现坍塌和鼓包的几率,并且提高了凹坑补平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剖视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为显示浇筑孔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为显示插钉与加强杆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凹坑;11、固定槽;12、加强槽;2、海绵层;3、压紧板;31、浇筑孔;4、固定条;5、保温层;51、容纳槽;6、金属笼网;7、插钉;8、加强杆;9、混凝土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涂料施工结构。
参考图1,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包括由凹坑1正对其开口的侧壁至凹坑1开口方向依次铺设的海绵层2、压紧板3、保温层5、金属笼网6和混凝土层9;压紧板3将海绵层2压紧在凹坑1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金属笼网6上插设有若干插钉7,插钉7依次将金属笼网6、保温层5、压紧板3和海绵层2水平贯穿后插入墙体内,混凝土层9中的混凝土将金属笼网6和整个凹坑1填满,混凝土层9外壁与墙面齐平;海绵层2受到凹坑1内侧壁和压紧板3的挤压进行压缩,使得压紧板3能够保持垂直于凹坑1开口的方向安装,通过插钉7使得金属笼网6、保温层5、压紧板3和海绵层2均固定在凹坑1内,最后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使其形成混凝土层9,大大提高了凹坑1补平结构的稳固性,减小了凹坑1补平后出现坍塌或鼓包的几率,进而提高了凹坑1填补后的稳定性。
如图1所示,凹坑1所有内壁均涂抹有嵌缝剂,压紧板3为钢材质,保温层5为发泡水泥材质,混凝土层9外壁和凹坑1周围的墙面均涂抹有防水涂料;嵌缝剂能够增加凹坑1内壁与内部各层结构之间更加的牢固,压紧板3和保温层5均能够起到隔音、防水和保温的效果,防水涂料能够进一步的减少进入凹坑1内的水分,进而减小了凹坑1补平后发出坍塌和鼓包的概率,进一步的提高了凹坑1补平后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压紧板3与海绵层2贴合的侧壁为波浪状,压紧板3的波浪状侧壁上开设有若干浇筑孔31;通过浇筑孔31往海绵层2内注入建筑胶,使得海绵层2吸收饱满并且建筑胶凝固后,大大提高海绵层2与凹坑1内壁之间、海绵层2与压紧板3之间的牢固性,进而提高了凹坑1补平后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2所示,凹坑1内相对的侧壁和顶壁、底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11,固定槽11内均过盈配合有固定条4,固定条4的一端伸出固定槽11,且固定条4一侧与压紧板3朝向凹坑1开口的侧壁贴紧,保温层5靠近压紧板3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固定条4的容纳槽51,凹坑1内侧壁与混凝土层9贴合的位置开设有若干与每个固定槽11连通的加强槽12;在将压紧板3压紧海绵层2后,将各个固定条4插入固定槽11内,使得压紧板3与海绵层2进行初步固定,即可脱手进行后续的操作,提高了操作便利性,混凝土层9在进行填充时,将混凝土一同填充满加强槽12内,使得固定条4更加牢固,进一步的提高了凹坑1填补后的稳定性。
如图1和图3所示,插钉7共有五个,其中一个位于保温层5正对凹坑1开口侧壁的中部,另外四个分别位于保温层5的四角处,相邻的插钉7外端之间均固定连接有加强杆8,加强杆8与金属笼网6之间留有空隙,混凝土层9将插钉7的外端和加强杆8包裹;在混凝土将金属笼网6填满的同时,混凝土还将插钉7和加强杆8包裹,进一步的提高了混凝土层9在凹坑1内的稳固性。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涂料施工结构的实施原理为:先对凹坑1内部相邻与其开口的各个内壁进行刮平,再将海绵层2铺设在凹坑1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并将压紧板3压紧在海绵层2上,将固定条4插入固定槽11内使得压紧板3和海绵层2固定,即可将保温层5铺设在压紧板3上,再将金属笼网6铺设在保温层5上,将各个插钉7依次贯穿金属笼网6、保温层5、压紧板3和海绵层2后插入墙体内,并将相邻的插钉7外端进行加强杆8的焊接,最后进行混凝土的填充,使得混凝土将金属笼网6和加强槽12呢填满,并将插钉7外端和加强杆8包裹,最终凝固形成混凝土层9,使得混凝土层9外壁与墙面齐平,再在混凝土层9外壁和凹坑1周围墙面上进行防水涂料的涂抹,最终大大减小了凹坑1补平后出现坍塌和鼓包的概率,进而提高了凹坑1补平后的稳定性。
本申请实施例还公开一种涂料施工工艺。
包括以下步骤:
s1、先进行墙面以及凹坑1内壁的清理,并将凹坑1内壁涂抹上嵌缝剂,将海绵层2铺设在凹坑1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再将压紧板3压紧在海绵层2上,并将固定条4插入固定槽11内,将建筑胶注入浇筑孔31,使海绵层2吸收饱满后凝固,使得海绵层2与压紧板3进行初步固定;
s2、将保温层5铺设在压紧板3上,并将金属笼网6铺设在保温层5上,再将若干插钉7依次贯穿金属笼网6、保温层5、压紧板3和海绵层2后插入墙体内;
s3、将多根加强杆8固定在相邻的插钉7之间,往凹坑1内填充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将加强槽12和凹坑1填满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层9;
s4、往混凝土层9外壁以及凹坑1周围的墙面涂抹防水涂料;
s5、将墙面和防水涂料上进行两遍满批腻子进行找平后,对腻子进行打磨和浇水养护,本实施例中进行腻子找平时,基层的ph值需要小于10,含水率小于10%,打磨使用的为120#砂纸,以确保腻子墙面的平整度,打磨完毕后,使用扫把或气管清理掉腻子表面的浮尘;
s6、在腻子外层滚涂抗碱封闭底漆,并且在进行抗碱封闭底漆的滚涂时,保证基层的含水率小于10%,ph值不大于10;
s7、粘贴美纹纸,并将涂料对整个墙面批刮后揭除美纹纸,涂料的加水稀释比例为0-5%,根据气温和墙面的吸水率而定;避免阳光射面和墙面温度过高,每遍批刮用量在1.5kg/m2左右,避免厚涂;
s8、最后对涂料外层进行用于罩面保护的清漆喷涂,本实施例中清漆的喷涂用无气喷枪垂直于施工喷涂面,在5~35℃气温下,压力0.5~1.0mpa/cm2,进行清漆的喷涂后干燥24小时,形成涂膜坚固、耐污染、具有光泽且不透水的表面保护罩。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1.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铺设在凹坑(1)正对其开口侧壁上的金属笼网(6),凹坑(1)内壁插设有将金属笼网(6)固定在内的若干插钉(7),相邻插钉(7)之间固定连接有若干加强杆(8),加强杆(8)与金属笼网(6)之间留有空隙,凹坑(1)内固设有将金属笼网(6)填充满的混凝土层(9),混凝土层(9)外壁与墙面齐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1)正对其开口侧壁上铺设有海绵层(2),海绵层(2)朝向凹坑(1)开口的侧壁固定铺设有压紧板(3),压紧板(3)正对凹坑(1)开口的侧壁与金属笼网(6)抵接,插钉(7)依次将金属笼网(6)、压紧板(3)和海绵层(2)贯穿后插入墙体内,压紧板(3)将海绵层(2)压紧在凹坑(1)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3)朝向凹坑(1)开口的侧壁开设有若干浇筑孔(31)。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3)为钢材质,压紧板(3)靠近海绵层(2)的侧壁为波浪状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3)朝向凹坑(1)开口的侧壁铺设有保温层(5),保温层(5)朝向凹坑(1)开口的侧壁与金属笼网(6)抵接,插钉(7)依次将金属笼网(6)、保温层(5)、压紧板(3)和海绵层(2)贯穿后插入墙体内,凹坑(1)内相对的侧壁和顶壁、底壁上均开设有固定槽(11),固定槽(11)内插设有固定条(4),固定条(4)背离凹坑(1)开口的侧壁与压紧板(3)朝向凹坑(1)开口的侧壁抵接,保温层(5)靠近压紧板(3)的侧壁开设有用于容纳固定条(4)外端的容纳槽(5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1)内壁开设有若干加强槽(12),固定条(4)插入凹坑(1)内壁的内端位于加强槽(12)内,混凝土层(9)将加强槽(12)填满。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保温层(5)为发泡水泥材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层(9)外壁以及凹坑(1)周围的墙面均涂抹有防水涂料。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涂料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1)内壁均涂抹有嵌缝剂。
10.一种涂料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先进行墙面以及凹坑(1)内壁的清理,并将凹坑(1)内壁涂抹上嵌缝剂,将海绵层(2)铺设在凹坑(1)正对其开口的侧壁上,再将压紧板(3)压紧在海绵层(2)上,并将固定条(4)插入固定槽(11)内,将建筑胶或其他胶水注入浇筑孔(31),使海绵层(2)吸收饱满后凝固,使得海绵层(2)与压紧板(3)进行初步固定;
s2、将保温层(5)铺设在压紧板(3)上,并将金属笼网(6)铺设在保温层(5)上,再将若干插钉(7)依次贯穿金属笼网(6)、保温层(5)、压紧板(3)和海绵层(2)后插入墙体内;
s3、将多根加强杆(8)固定在相邻的插钉(7)之间,往凹坑(1)内填充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将加强槽(12)和凹坑(1)填满凝固后形成混凝土层(9);
s4、往混凝土层(9)外壁以及凹坑(1)周围的墙面涂抹防水涂料;
s5、将墙面和防水涂料上进行满批腻子进行找平后,对腻子进行打磨和浇水养护;
s6、在腻子外层滚涂抗碱封闭底漆;
s7、粘贴美纹纸,并将涂料对整个墙面批刮后揭除美纹纸;
s8、最后对涂料外层进行用于罩面保护的清漆喷涂。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