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铁路改造领域,具体是一种既有运营铁路火车站原位快速改造升级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间人口流动增加,城市形象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诸多出行方式中铁路占有很大比重,而且火车站尤其能展现一座城市的风貌。既有铁路火车站的功能、规模、形象已无法满足城市的需要,车站改造升级将趋于常态化。
对既有火车站改造升级,是提高城市形象、改善人们出行条件的有效措施。既有火车站改造升级包括站房、站台、雨棚、地下通道、线路及配套设施等改造施工。在车站改造施工时,往往要同时确保营业线正常运营,这给车站改造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难。若在既有车站旁新建临时过渡车站,虽然能对既有车站全面同时进行改造施工,但施工费用高,所需场地大,施工影响范围大,车站周围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若停运营业线,改造施工完成后再重新运营,将影响营业线运营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运营铁路火车站原位快速改造升级施工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既有运营铁路火车站原位快速改造升级施工方法,包括既有第一站台、既有第二站台、既有第三站台,其中既有第一站台与既有第二站台之间设有至少两条既有北场线路,既有第二站台与既有第三站台之间设有若干条既有南场线路;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保留两条既有北场线路分别作为原上行线与原下行线,并保留列车通行原上行线、原下行线的必要设施;
步骤2:在南场施工,拆除既有第三站台、既有南场线路以及其连接的原道岔的曲股线路,将原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
步骤3:在北场施工,拆除原上行线、原下行线连接的相关道岔的曲股线路及岔前线路,将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并拆除除原上行线、原下行线之外的其他既有北场线路及其他既有北场线路连接的道岔,同时拆除与列车通行原上行线、下行线无关的设施;
步骤4:在南场按规划建造第三新站台、第二新站台,在第二新站台、第三新站台之间建设南场通道、至少两条新南场线路以及人员、列车通行的必要设施,拨接两条新南场线路使分别作为临时上行线与临时下行线,对临时上行线与临时下行线分别插铺新道岔并纳入联锁,新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
步骤5:转为北场施工,拆除既有第一站台、既有第二站台,按规划建造第一新站台,在第一新站台与第二新站台之间建设北场通道、若干新北场线路以及人员、列车通行的必要设施,拨接一条新北场线路作为永久上行线,插铺新道岔并纳入联锁,新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
步骤6:原位恢复临时上行线占用的新南场线路,按规划选择一条新南场线路作为永久下行线,实现火车站的改造施工。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步骤2中,还可以判断第二新站台的安装位置,如果与既有第二站台的位置存在重叠,拆除部分既有第二站台。
作为本发明的改进方案,开挖南场通道、北场通道的基坑时,采用钢支撑结构配合由边缘带有锁口的型钢构成的钢板桩或钢管桩作为支护结构。
有益效果:本发明能够解决既有铁路火车站改造升级、场地受限同时需确保既有线路运行的问题,规避营业线附近施工作业的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步骤流程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1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2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3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1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4.2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5.1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5.2的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步骤6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一种既有运营铁路火车站原位快速改造升级施工方法,包括既有第一站台、既有第二站台、既有第三站台,其中既有第一站台与既有第二站台之间设有至既有第一北场线路,既有第二北场线路,既有第三北场线路,其中既有第一北场线路作为联络线,既有第二北场线路作为原上行线,既有第三北场线路作为原下行线,既有第二站台与既有第三站台之间设有既有第四南场线路与既有第五南场线路;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如图2所示,保留原上行线、原下行线,既有第一站台、既有第二站台以及既有第一站台、既有第二站台部分的站台雨棚和硬横跨接触网柱;保留电力、信号、通信、接触网等专业与列车通行原上行线、原下行线的必要设施,列车只利用保留的两条原上行线、原下行线通过。
步骤2:如图3所示,在南场施工,要点封锁原下行线,拆除既有第四南场线路与既有第五南场线路链接的相关道岔的曲股线路,将原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点后拆除既有第四南场线路与既有第五南场线路。在本步骤或步骤3中拆除既有第三站台和雨棚,通过判断第二新站台的安装位置,如果与既有第二站台的位置存在重叠,还可以拆除部分既有第二站台。
步骤3:如图4所示,在北场施工,首先要点封锁原上行线及联络线,拆除原上行线、原下行线连接的相关道岔的曲股线路及岔前线路,将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点后拆除既有第一北场线路及相关连接道岔,拆除联络线道岔之间的线路。并利用封锁点拆除既有第一北场线路、既有第四南场线路、既有第五南场线路和与列车通行原上行线、下行线无关的设施。
步骤4,本步骤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4.1:如图5所示,封锁原下行线,拆除原下行线连接的相关道岔,轨排线路;再封锁原上行线,拆除原上行线连接的相关道岔,轨排线路。然后拆除南场的既有雨棚、既有第二站台,施工建设南场通道(四个南场地下通道),同时按规划建设第三新站台、第二新站台或第二新站台的一部分,在第三新站台、第二新站台之间建设线间水沟、电缆槽、电缆井、线路,以及新建第三新站台、第二新站台之间的接触网、施做站台雨棚。
步骤4.2:如图6所示,利用一次大型封锁,进行南、北场线路转场施工。封锁点内在东西两侧咽喉区,同时进行原上行线、原下行线的线路拨接及插铺相关道岔,同时进行联锁软件更换、区间信号调整、接触网转接,使原上行线通过的列车转由新建的新南场线路(ⅴ道线路)通行,原下行线通过列车转由新南场线路(ⅵ道线路)通行。ⅵ道线路作为临时下行线,ⅴ道线路作为临时上行线。封锁临时下行线,插铺与临时下行线相关的道岔,纳入联锁,开通直股,钉闭紧固。封锁临时上行线,插铺与临时上行线相关的道岔,纳入连锁,开通直股,钉闭紧固。
步骤5,本步骤具体地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5.1:如图7所示,转为北场施工,拆除既有第一站台、既有第二站台及雨棚、接触网、相关信号设施,按规划建造第一新站台,在第一新站台与第二新站台之间建设北场通道(四个北场地下通道)、三条新北场线路(ⅰ道线路、ⅱ道线路、ⅲ道线路),同时新建接触网、信号设备,以及第一新站台与第二新站台之间的线间水沟、综合管沟、线路等人员、列车通行的必要设施。
步骤5.2:如图8所示,封锁临时上行线,拨接至ⅱ道线路作为永久上行线,插铺新道岔,将与ⅱ道线路连接的道岔纳入联锁,开通直股,钉闭紧固。
步骤6:如图9所示,原位恢复临时上行线占用的ⅴ道线路,将ⅴ道线路作为永久下行线,实现火车站的改造施工。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火车站为需改造升级的既有运营铁路火车站,具备常规火车站功能及配套设施。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南场、北场仅表示施工场地与线路位置关系,而并非对其位置关系进行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1~6中的封锁,指利用所属铁路运行线路的天窗时间进行线路封锁施工,封锁时间、次数等根据铁路局相关规定确定。
需要说明的是,步骤4、5中提及的南场通道与北场通道是用于保证旅客乘车通行建造的,并且开挖南场通道、北场通道的基坑时,采用钢支撑结构配合由边缘带有锁口的型钢构成的钢板桩或钢管桩作为支护结构,可以在保证基坑安全的情况下,节约车站地道施工工期,从而加快车站改造升级施工。
本发明利用转场施工,使得列车、乘客可以正常通行,可以在车站改造施工的同时确保营业线运营,实现有限空间内既有车站的原位改造升级施工,对周围环境和营业线影响小,投入少,安全系数高,有效节约了施工工期。
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所述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故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用来限定本申请的实施范围;即凡依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各种等同变换,均为本申请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1.一种既有运营铁路火车站原位快速改造升级施工方法,包括既有第一站台、既有第二站台、既有第三站台,其中既有第一站台与既有第二站台之间设有至少两条既有北场线路,既有第二站台与既有第三站台之间设有若干条既有南场线路;其特征在于,施工步骤如下:
步骤1:保留两条既有北场线路分别作为原上行线与原下行线,并保留列车通行原上行线、原下行线的必要设施;
步骤2:在南场施工,拆除既有第三站台、既有南场线路以及其连接的原道岔的曲股线路,将原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
步骤3:在北场施工,拆除原上行线、原下行线连接的相关道岔的曲股线路及岔前线路,将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并拆除除原上行线、原下行线之外的其他既有北场线路及其他既有北场线路连接的道岔,同时拆除与列车通行原上行线、下行线无关的设施;
步骤4:在南场按规划建造第三新站台、第二新站台,在第二新站台、第三新站台之间建设南场通道、至少两条新南场线路以及人员、列车通行的必要设施,拨接两条新南场线路使分别作为临时上行线与临时下行线,对临时上行线与临时下行线分别插铺新道岔并纳入联锁,新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
步骤5:转为北场施工,拆除既有第一站台、既有第二站台,按规划建造第一新站台,在第一新站台与第二新站台之间建设北场通道、若干新北场线路以及人员、列车通行的必要设施,拨接一条新北场线路作为永久上行线,插铺新道岔并纳入联锁,新道岔开通直股,钉闭紧固;
步骤6:原位恢复临时上行线占用的新南场线路,按规划选择一条新南场线路作为永久下行线,实现火车站的改造施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运营铁路火车站原位快速改造升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开挖南场通道、北场通道的基坑时,采用钢支撑结构配合由边缘带有锁口的型钢构成的钢板桩或钢管桩作为支护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既有运营铁路火车站原位快速改造升级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还可以判断第二新站台的安装位置,如果与既有第二站台的位置存在重叠,拆除部分既有第二站台。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