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及修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8  117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及修补方法。



    背景技术:

    在极端环境或其他外力影响下,混凝土结构表面容易产生裂缝。裂缝如不及时进行修补,将向各个自由度延伸扩展,最终影响到整体工程的质量。

    传统的混凝土裂缝修补方法是,先在裂缝的周围钉入钢钉加固,再向裂缝中注入修补水泥。但这种方法存在裂缝与修补水泥之间连接不紧密,修补强度不足的缺陷;且钢钉的钉入使得裂缝周围出现更多的微裂缝,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这些微裂缝会逐渐扩展,导致工程寿命降低。

    因此,如何实现混凝土裂缝的可靠修补,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连接可靠,同时可避免裂缝修补二次创伤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及修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用于混凝土基础上裂缝的修补,所述混凝土基础上设有用于覆盖所述裂缝的四棱锥形的槽孔,

    所述槽孔的四周均设有若干倾斜台阶,其中,位于同一平面的四个倾斜台阶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架设钢筋。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台阶与水平面呈15~30°夹角。

    进一步地,所述倾斜台阶远离所述槽孔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过渡段、靠近所述槽孔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过渡段。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圆弧过渡段和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半径均为3mm。

    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清理:清理裂缝、去除碎渣和污物;

    s2:开槽:以裂缝为中心开出槽孔并在槽孔内壁开设若干组倾斜台阶,对槽孔进行探伤、确保槽孔完全覆盖裂缝;

    s3:槽孔清理:将槽孔内的杂物去除;

    s4:安装钢筋:裁剪出与每组倾斜台阶适配的钢筋,先在每组的两个相对的倾斜台阶上架设一排钢筋、再在另两个相对的倾斜台阶上架设一排钢筋,使得两排钢筋交错形成钢筋网;

    s5:在槽孔内注入高延性水泥,加压凝固后、将表面打磨平整,裂缝修补完成。

    进一步地,在所述s4中架设钢筋前,先在倾斜台阶上涂覆粘结剂。

    进一步地,在所述s4中形成的钢筋网的钢筋相交处采用细铁丝绑接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高延性水泥包括以质量份计的以下组分:超细水泥80~95份、缓凝剂2~5份、乳胶10~15份、减水剂2~3份和尿素1~3份。

    本发明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及修补方法,通过设置四棱锥形的槽孔、在槽孔内壁开设倾斜台阶,并注入高延性水泥与槽孔内壁紧密连接,实现裂缝修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钉入钢钉造成二次创伤的缺陷,实现原裂缝处的修补结构与周围混凝土基础的紧密抓接。

    具体地,一方面,在锥形的槽孔内注入水泥后,上层水泥对下层水泥形成层层渐增施压,使得水泥的填充更为紧实,有效避免了水泥填充的局部空槽现象;另一方面,倾斜台阶增大了高延性水泥与槽孔内壁的接触面积,提高了修补结构与混凝土基础的连接可靠性;而倾斜台阶上架设的钢筋网,形成了xyz三维方向上的“骨架”支撑结构,使得钢筋网周围的水泥通过“骨架”紧密相连,提高了修补结构的内向一体性,实现修补结构可靠连接周围混凝土基础的同时、维持自身结构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裂缝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槽孔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1中的a部放大图。

    图中:1-混凝土基础,2-裂缝,3-槽孔,4-倾斜台阶,5-第一圆弧过渡段,6-第二圆弧过渡段,7-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本发明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用于混凝土基础1上裂缝2的修补,混凝土基础1上设有用于覆盖裂缝2的四棱锥形的槽孔3,槽孔3完全覆盖裂缝2;四棱锥形的槽孔3在注入高延性水泥后,上层水泥对底层水泥形成梯级加压,使得槽孔3内水泥填充紧实、避免出现局部空槽;

    槽孔3的四周均设有若干倾斜台阶4,其中,位于同一平面的四个倾斜台阶4形成一组、每组倾斜台阶4形成一个支撑面,支撑面用于交叉架设钢筋7,形成钢筋网;倾斜台阶4增加了注入的水泥与槽孔3内壁的接触面积,使得水泥与槽孔3连接更为可靠;钢筋网的设置,用于形成修补结构的内骨架,使得修补结构自身具备可靠的结构稳定性。

    倾斜台阶4与水平面呈15~30°夹角,使得倾斜台阶4能可靠支撑钢筋网、防止其在水泥压力下脱落。

    倾斜台阶4远离槽孔3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过渡段5、靠近槽孔3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过渡段6;第一圆弧过渡段5和第二圆弧过渡段6的设置,使得倾斜台阶4避免产生尖端应力,防止出现二次裂纹。

    第一圆弧过渡段5和第二圆弧过渡段6的圆弧半径均为3mm。

    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预清理:使用高压水清理裂缝2的内部以及裂缝2外侧20~30cm的混凝土基础1,去除碎渣和污物;

    s2:开槽:以裂缝2为中心开出槽孔3并在槽孔3内壁开设若干组倾斜台阶4,对槽孔3进行探伤、确保槽孔3完全覆盖裂缝2;

    s3:槽孔清理:将槽孔3内的杂物去除;

    s4:安装钢筋:裁剪出与每组倾斜台阶4长度适配的钢筋7;先在每组的两个相对的倾斜台阶4上架设一排钢筋7、再在另两个相对的倾斜台阶4上架设一排钢筋7,使得两排钢筋7交错形成钢筋网,钢筋网与水平面呈15~30°夹角;重复安装步骤,使得每组倾斜台阶4上均架设钢筋7并形成钢筋网;

    s5:在槽孔3内注入高延性水泥,加压凝固后、将表面打磨平整,裂缝修补完成。

    在s4中架设钢筋7前,先在倾斜台阶4上涂覆粘结剂,有效固定钢筋7的位置。

    在s4中形成的钢筋网的钢筋7相交处采用细铁丝绑接固定,使得钢筋网内的钢筋7连接为稳定的整体结构。

    高延性水泥包括以质量份计的以下组分:超细水泥80~95份、缓凝剂2~5份、乳胶10~15份、减水剂2~3份和尿素1~3份;按此组分制得的高延性水泥易于灌注,延展性好,修补结构强度高。

    对于本案所公开的内容,还有以下几点需要说明:

    (1)、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附图只涉及到与本案所公开实施例所涉及到的结构,其他结构可参考通常设计;

    (2)、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案所公开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得到新的实施例;

    以上,仅为本案所公开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案所公开的内容,对其中某些技术特征作出的变换均应在本案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用于混凝土基础上裂缝的修补,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基础上设有用于覆盖所述裂缝的四棱锥形的槽孔,

    所述槽孔的四周均设有若干倾斜台阶,其中,位于同一平面的四个倾斜台阶形成支撑面,所述支撑面用于架设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台阶与水平面呈15~30°夹角。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倾斜台阶远离所述槽孔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一圆弧过渡段、靠近所述槽孔内壁的一端设有第二圆弧过渡段。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过渡段和第二圆弧过渡段的圆弧半径均为3mm。

    5.利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预清理:清理裂缝、去除碎渣和污物;

    s2:开槽:以裂缝为中心开出槽孔并在槽孔内壁开设若干组倾斜台阶,对槽孔进行探伤、确保槽孔完全覆盖裂缝;

    s3:槽孔清理:将槽孔内的杂物去除;

    s4:安装钢筋:裁剪出与每组倾斜台阶适配的钢筋,先在每组的两个相对的倾斜台阶上架设一排钢筋、再在另两个相对的倾斜台阶上架设一排钢筋,使得两排钢筋交错形成钢筋网;

    s5:在槽孔内注入高延性水泥,加压凝固后、将表面打磨平整,裂缝修补完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中架设钢筋前,先在倾斜台阶上涂覆粘结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s4中形成的钢筋网的钢筋相交处采用细铁丝绑接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延性水泥包括以质量份计的以下组分:超细水泥80~95份、缓凝剂2~5份、乳胶10~15份、减水剂2~3份和尿素1~3份。

    技术总结
    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及修补方法。本发明涉及混凝土裂缝修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及修补方法。提供了一种结构精巧、连接可靠,同时可避免裂缝修补二次创伤的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及修补方法。本发明的一种混凝土裂缝的修补结构及修补方法,通过设置四棱锥形的槽孔、在槽孔内壁开设倾斜台阶,并注入高延性水泥与槽孔内壁紧密连接,实现裂缝修补,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钉入钢钉造成二次创伤的缺陷,实现原裂缝处的修补结构与周围混凝土基础的紧密抓接。提高了修补结构的内向一体性,实现修补结构可靠连接周围混凝土基础的同时、维持自身结构稳定可靠。

    技术研发人员:张坤悦;王敏;文寨军;郭随华;黄文;王晶;高显束;刘云;王显斌;马忠诚;孙明明;刘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研益工程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280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