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8  110


    本发明涉及油气循环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在水泥润滑站中常常会出现在润滑站油箱中出现水分,这些水分可能从多个途径进入到润滑站中,包括呼吸器、润滑液循环回流、设备密封老化等从途径进入。润滑油中存在水分的三种主要危害:一是润滑油中混入水分后易产泡沫,堵塞油道,还会提高润滑油的凝点,不利于低温流动性能,同时也会减弱油膜的强度,降低润滑性能,导致机件磨损;二是水分会与落入润滑油中的铁屑作用生成铁皂,铁皂与润滑油中的尘土、机渍和胶质等污染物混合而生成油泥,聚积在润滑油系统油道以及各种滤清器的滤网内,造成各摩擦表面供油不足,加速机件的磨损;三是润滑油中的水分还会吸收燃烧室废气中的含硫氧化物和低分子有机酸,加剧对金属的腐蚀。

    水分是导致润滑油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润滑油中含水超标时会对机械设备产生多种危害。定期检测润滑油中的含水量,可以保证机械设备安全稳定运行。

    润滑站油箱中出现水分包括在润滑液中的液体水、同时也包括在润滑站油箱空气中的水蒸气,由于润滑站油箱在工作是,回流的润滑液还是会带来较多的热量,而润滑站油箱中液体水部分会蒸发呈气态存在在润滑站油箱中,同时水蒸气也会因接触润滑站油箱上部冷却凝结成水滴重新流入到润滑液中。因此需要一种可以及时处理润滑站油箱水蒸气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能够及时处理润滑站油箱水蒸气、同时对油气分离,将油液进行回收再利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进气管、回气管、排水管、回收管和循环泵,所述回收箱一端通过所述进气管连通润滑站油箱上端,且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控制阀以使得进气管打开或闭合;所述回收箱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气管连通润滑站油箱上端且位于润滑站油箱上的回气管与进气管位置相对,所述回气管上设有循环泵;

    所述回收箱包括箱体、箱盖、静电除油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箱体呈矩形并竖立设置在地面,箱体由下至上依次由隔热层分隔为储油室、静电除油室、冷凝室和设备室,所述储油室通过回收管连通润滑站油箱上端,所述回收管上位于储油室一端连接有回收泵;所述静电除油装置包括中空的装置本体和静电除油组件,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静电除油室中,装置本体内下部为漏斗集油结构并连通储油室,所述进气管伸入箱体并与装置本体下部内连通,静装置本体上部呈矩形结构并设有静电除油组件,所述静电除油组件包括正极组件、负极组件、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分别设置静装置本体上部对应两侧,并且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之间形成对应油通过的气静电除油通道;所述正极组件设置在第一绝缘支撑架上,正极组件由多组正极片组成,所述多组正极片依次层叠设置,每组正极片倾斜5-10°,相邻间每组正极片倾斜方向相反;所述负极组件设置在第二绝缘支撑架上,所述负极组件中的多组负极片与多组正极片的呈交错咬合设置并形成等距的电离区间;所述冷凝装置设置在冷凝室内,冷凝装置进气口连通静电除油装置上部,冷凝装置出气口连接润滑站回气管,所述冷凝装置底部设有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伸出所述箱体;所述设备室设置有连接正极组件、负极组件的高压静电发生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循环泵、回收泵、冷凝装置和高压静电发生器。

    本发明中通过对润滑油站中油气实现循环处理,即通过回收箱进行循环,循环工作可以在润滑油站内处于一定压力范围内时候进行,可以间隔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通过回收箱进行循环以使得油气先后经过静电除油装置进行油气分离,通过静电吸附原理将油气中的油液吸附到正极片上;再经过冷凝装置进行冷凝处理,剩余油气还含有水汽的,遇冷会凝结成水珠从而起到除水汽的作用。在循环停止后,静电除油装置油液由于重力作用流入到储油室中,储油室可以继续循环到润滑油站中,实现循环利用。

    优选的,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半导体冷凝片、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能够对应密封盖合且形成竖直设置的回收腔室;所述第一盖体的顶端侧面设置进气接口,另一端设置出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连通静电除油装置,所述出气接口连通回气管;所述第一盖体位于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分隔片,第一分隔片的一端位于回收腔室内且朝向进气接口一侧相对第一盖体倾斜5-10°,第一分隔片的另一端贯穿第一盖体并位于第一盖体外侧;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朝向进气接口倾斜的第二分隔片,并且第二分隔片和第一分隔片交错设置,第二分隔片相对第二盖体倾斜5-10°,所述第一分隔片与第二分隔片之间能够将回收腔室间隔为交错咬合的锯齿状的冷凝通道;第一盖体内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分隔片之间及第二盖体内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分隔片之间设有所述半导体冷凝片,所述半导体冷凝片的制冷端位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内侧面,半导体冷凝片的散热端位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盖体的底端设有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出设有能够朝外单向开启从而使得排水口开启的阀片;所述半导体冷凝片连接控制模块。

    上述方案中,相邻的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空间,气体从三角形空间较小一端进,从交大一端处,这样可以有助气体中水分降低压力便于在三角形空间较大一端的半导体冷凝片上冷凝。同时,由于进气的方式为由上之下进入并流经半导体冷凝片,这种进气方式及两者分隔片设置角度相互配合,一是冷凝水方便从高流到低利于回收,二是三角形空间设置并较小一端进气有利于水汽在此处时流动降低利于接触冷凝。

    优选的,所述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为铜合金材料或铝合金材料。

    优选的,所述箱体上相对冷凝室处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在出风口上设有排风扇。

    优选的,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水帘装置。这里可以通过水帘冷却方式进行降温,而冷凝装置的冷凝水可以作为水帘装置水源之一,这样实现综合利用。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凝装置内的出气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盖体出气接口处,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排风扇。这里,控制模块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确定油气经过回收箱的前后温度,从而确定开启排风扇时间。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朝向回收箱连通的单向阀。这样可以确保循环单向流通。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中通过对润滑油站中油气实现循环处理,即通过回收箱进行循环,循环工作可以在润滑油站内处于一定压力范围内时候进行,可以间隔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通过回收箱进行循环以使得油气先后经过静电除油装置进行油气分离,通过静电吸附原理将油气中的油液吸附到正极片上;再经过冷凝装置进行冷凝处理,剩余油气还含有水汽的,遇冷会凝结成水珠从而起到除水汽的作用。在循环停止后,静电除油装置油液由于重力作用流入到储油室中,储油室可以继续循环到润滑油站中,实现循环利用。

    2.本发明中通过回收箱设计,实现了油气分离,油液回收的目的,这里的静电除油装置和冷凝装置为针对性设计,能够针对润滑油站中油气起到回收,避免在压力过大时直接排出,同时对油气中的水分进行冷凝排除,避免水汽对润滑油液进行破坏。

    3.本发明适合不用大小的润滑油站,同时也可以用到到液压油箱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功能部件件油气流向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回收箱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横截面。

    图4是本发明冷凝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润滑站油箱、2-回收箱、3-进气管、4-回气管、6-回收管、7-循环泵、8-第一电磁控制阀、9-单向阀、21-箱体、22-静电除油装置、23-冷凝装置、24-控制模块、211-储油室、212-静电除油室、213-冷凝室、214-设备室、221-正极组件、222-负极组件、223-第一绝缘支撑架、224-第二绝缘支撑架、225-正极片、226-负极片、231-第一盖体、232-第二盖体、233-第一分隔片、234-第二分隔片、235-半导体冷凝片、236-进气接口、237-出气接口、238-排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发明的具体实施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中对水泥润滑站油蒸汽进行回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包括回收箱2、进气管4、回气管、排水管、回收管6和循环泵7,回收箱2一端通过所述进气管4连通润滑站油箱1上端,且所述进气管4上设有第一电磁控制阀8以使得进气管4打开或闭合。所述回收箱2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气管连通润滑站油箱1上端且位于润滑站油箱1上的回气管与进气管4位置相对,所述回气管上设有循环泵7。进气管4上设有朝向回收箱2连通的单向阀9。这样可以确保循环单向流通。

    这里,回收箱2包括箱体21、箱盖、静电除油装置22和冷凝装置23。箱体21呈矩形并竖立设置在地面,箱体21由下至上依次由隔热层分隔为储油室211、静电除油室212、冷凝室213和设备室214,所述储油室211通过回收管6连通润滑站油箱1上端,所述回收管6上位于储油室211一端连接有回收泵。

    其中,静电除油装置22包括中空的装置本体和静电除油组件,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静电除油室212中,装置本体内下部为漏斗集油结构并连通储油室211,所述进气管4伸入箱体21并与装置本体下部内连通。静装置本体上部呈矩形结构并设有静电除油组件,所述静电除油组件包括正极组件221、负极组件222、第一绝缘支撑架223和第二绝缘支撑架224,第一绝缘支撑架223和第二绝缘支撑架224分别设置静装置本体上部对应两侧,并且第一绝缘支撑架223和第二绝缘支撑架224之间形成对应油通过的气静电除油通道。正极组件221设置在第一绝缘支撑架223上,正极组件221由多组正极片225组成,所述多组正极片225依次层叠设置,每组正极片225倾斜5-10°,相邻间每组正极片225倾斜方向相反。负极组件222设置在第二绝缘支撑架224上,所述负极组件222中的多组负极片226与多组正极片225的呈交错咬合设置并形成等距的电离区间。

    其中,冷凝装置23设置在冷凝室213内,冷凝装置23进气口连通静电除油装置22上部,冷凝装置23出气口连接润滑站回气管。冷凝装置23底部设有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伸出所述箱体21。

    其中,设备室214设置有连接正极组件221、负极组件222的高压静电发生器,以及控制模块24,所述控制模块24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8、循环泵7、回收泵、冷凝装置23和高压静电发生器。

    具体的,冷凝装置23包括第一盖体231、第二盖体232、半导体冷凝片235、第一分隔片233和第二分隔片234。第一盖体231和第二盖体232能够对应密封盖合且形成竖直设置的回收腔室。所述第一盖体231的顶端侧面设置进气接口236,另一端设置出气接口237,所述进气接口236连通静电除油装置22,所述出气接口237连通回气管。所述第一盖体231位于进气接口236和出气接口237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分隔片233,第一分隔片233的一端位于回收腔室内且朝向进气接口236一侧相对第一盖体231倾斜5-10°,第一分隔片233的另一端贯穿第一盖体231并位于第一盖体231外侧。所述第二盖体232上设有朝向进气接口236倾斜的第二分隔片234,并且第二分隔片234和第一分隔片233交错设置,第二分隔片234相对第二盖体232倾斜5-10°,所述第一分隔片233与第二分隔片234之间能够将回收腔室间隔为交错咬合的锯齿状的冷凝通道。第一盖体231内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分隔片233之间及第二盖体232内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分隔片234之间设有所述半导体冷凝片235,所述半导体冷凝片235的制冷端位于第一盖体231和第二盖体232的内侧面,半导体冷凝片235的散热端位于第一盖体231和第二盖体232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盖体232的底端设有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238,所述排水口238出设有能够朝外单向开启从而使得排水口238开启的阀片。所述半导体冷凝片235连接控制模块24。

    上述方案中,相邻的第一分隔片233和第二分隔片234之间形成一个三角形的空间,气体从三角形空间较小一端进,从交大一端处,这样可以有助气体中水分降低压力便于在三角形空间较大一端的半导体冷凝片235上冷凝。这里,第一分隔片233和第二分隔片234为铜合金材料或铝合金材料。

    针对冷凝室213提升散热能力,在所述箱体21上相对冷凝室213处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在出风口上设有排风扇。进风口处可以设有水帘装置。这里可以通过水帘冷却方式进行降温,而冷凝装置23的冷凝水可以作为水帘装置水源之一,这样实现综合利用。这里还可以设置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凝装置23内的出气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盖体231出气接口237处,所述控制模块24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排风扇。这里,控制模块24可以根据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的数据确定油气经过回收箱2的前后温度,从而确定开启排风扇时间。

    本发明中通过对润滑油站中油气实现循环处理,即通过回收箱2进行循环,循环工作可以在润滑油站内处于一定压力范围内时候进行,可以间隔进行也可以连续进行;通过回收箱2进行循环以使得油气先后经过静电除油装置22进行油气分离,通过静电吸附原理将油气中的油液吸附到正极片225上;再经过冷凝装置23进行冷凝处理,剩余油气还含有水汽的,遇冷会凝结成水珠从而起到除水汽的作用。在循环停止后,静电除油装置22油液由于重力作用流入到储油室211中,储油室211可以继续循环到润滑油站中,实现循环利用。

    上述说明是针对本发明较佳可行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但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的专利申请范围,凡本发明所提示的技术精神下所完成的同等变化或修饰变更,均应属于本发明所涵盖专利范围。


    技术特征:

    1.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进气管、回气管、排水管、回收管和循环泵,所述回收箱一端通过所述进气管连通润滑站油箱上端,且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控制阀以使得进气管打开或闭合;所述回收箱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气管连通润滑站油箱上端且位于润滑站油箱上的回气管与进气管位置相对,所述回气管上设有循环泵;其特征在于:

    所述回收箱包括箱体、箱盖、静电除油装置和冷凝装置,所述箱体呈矩形并竖立设置在地面,箱体由下至上依次由隔热层分隔为储油室、静电除油室、冷凝室和设备室,所述储油室通过回收管连通润滑站油箱上端,所述回收管上位于储油室一端连接有回收泵;所述静电除油装置包括中空的装置本体和静电除油组件,所述装置本体设置在静电除油室中,装置本体内下部为漏斗集油结构并连通储油室,所述进气管伸入箱体并与装置本体下部内连通,静装置本体上部呈矩形结构并设有静电除油组件,所述静电除油组件包括正极组件、负极组件、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分别设置静装置本体上部对应两侧,并且第一绝缘支撑架和第二绝缘支撑架之间形成对应油通过的气静电除油通道;所述正极组件设置在第一绝缘支撑架上,正极组件由多组正极片组成,所述多组正极片依次层叠设置,每组正极片倾斜5-10°,相邻间每组正极片倾斜方向相反;所述负极组件设置在第二绝缘支撑架上,所述负极组件中的多组负极片与多组正极片的呈交错咬合设置并形成等距的电离区间;所述冷凝装置设置在冷凝室内,冷凝装置进气口连通静电除油装置上部,冷凝装置出气口连接润滑站回气管,所述冷凝装置底部设有所述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一端伸出所述箱体;所述设备室设置有连接正极组件、负极组件的高压静电发生器,以及控制模块,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电磁控制阀、循环泵、回收泵、冷凝装置和高压静电发生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冷凝装置包括第一盖体、第二盖体、半导体冷凝片、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所述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能够对应密封盖合且形成竖直设置的回收腔室;所述第一盖体的顶端侧面设置进气接口,另一端设置出气接口,所述进气接口连通静电除油装置,所述出气接口连通回气管;所述第一盖体位于进气接口和出气接口之间间隔设置有第一分隔片,第一分隔片的一端位于回收腔室内且朝向进气接口一侧相对第一盖体倾斜5-10°,第一分隔片的另一端贯穿第一盖体并位于第一盖体外侧;所述第二盖体上设有朝向进气接口倾斜的第二分隔片,并且第二分隔片和第一分隔片交错设置,第二分隔片相对第二盖体倾斜5-10°,所述第一分隔片与第二分隔片之间能够将回收腔室间隔为交错咬合的锯齿状的冷凝通道;第一盖体内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分隔片之间及第二盖体内位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分隔片之间设有所述半导体冷凝片,所述半导体冷凝片的制冷端位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内侧面,半导体冷凝片的散热端位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盖体的底端设有连接排水管的排水口,所述排水口出设有能够朝外单向开启从而使得排水口开启的阀片;所述半导体冷凝片连接控制模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隔片和第二分隔片为铜合金材料或铝合金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相对冷凝室处的两侧分别设有进风口和出风口,且在出风口上设有排风扇。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口处设有水帘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温度传感器和第二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冷凝装置内的出气处,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设置在第一盖体出气接口处,所述控制模块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二温度传感器和排风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管上设有朝向回收箱连通的单向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水泥润滑站油蒸汽回收装置,属于油气循环处理的技术领域。包括回收箱、进气管、回气管、排水管、回收管和循环泵,所述回收箱一端通过所述进气管连通润滑站油箱上端,且所述进气管上设有第一电磁控制阀以使得进气管打开或闭合;所述回收箱另一端通过所述回气管连通润滑站油箱上端且位于润滑站油箱上的回气管与进气管位置相对,所述回气管上设有循环泵;回收箱包括箱体、箱盖、静电除油装置和冷凝装置。本发明能够及时处理润滑站油箱水蒸气、同时对油气分离,将油液进行回收再利用。

    技术研发人员:蒋德洪;季军荣;马国兴;刘信超;蒙秀松;凌霖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崇左南方水泥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09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27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