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oled显示发光器件具有色彩鲜艳,可视角度好,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而备受人们关注。oled显示器件在未来显示领域的应用前景更为广泛,其在移动显示、车载显示、医疗显示等多个显示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空间。近几年全面屏的发展十分迅速,这对屏幕的形态提出了新的需求。对于全面屏显示,屏幕边框的影响十分重要,但是现有产品中的边框走线比较多,部分走线位于驱动电路的外侧,然后通过导电金属接入显示区的像素电路,且部分走线的宽度较宽,实现极窄边框的困难较大,因此,如何布置产品边框的走线以实现窄边框的设计,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中的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之下,不与驱动电路设置在同一层,可以有效降低与驱动电路并行设置的宽度,可以有效减小周边布线区的宽度,有利于实现超窄边框设计。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衬底;
设于所述衬底上的电源线;
位于所述电源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与所述电源线彼此隔绝的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上述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围的周边布线区,显示面板包括有衬底,在衬底上设置有电源线和驱动电路,驱动电路设置在周边布线区,其中电源线与驱动电路不同层设置,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朝向衬底的一侧,即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下方,电源线与驱动电路至少部分交叠,电源线用于给显示区的像素单元提供电信号,一般电源线的线宽比较宽,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之下,不与驱动电路设置在同一层,可以有效降低与驱动电路并行设置的宽度,从而极大减小了周边布线区的宽度,有利于产品窄边化设计,有助于实现超窄边框设计。
因此,上述显示面板中的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之下,不与驱动电路设置在同一层,可以有效降低与驱动电路并行设置的宽度,可以有效减小周边布线区的宽度,有利于实现超窄边框设计。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电路背离所述电源线的一侧的阴极走线;
所述电源线包括低压电源线和所述高压电源线,所述高压电源线位于所述低压电源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一侧;所述低压电源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电路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低压电源线与所述阴极走线通过导电连接层连接;所述高压电源线用于接入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低压电源线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侧边探出所述驱动电路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侧边,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低压电源线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的侧边部搭接,且所述导电连接层与所述阴极走线搭接。
可选地,所述低压电源线中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部位之上形成有连接金属,所述连接金属与所述低压电源线电连接,且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连接金属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形成有台阶结构,所述导电连接层位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上的部位沿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的表面设置。
可选地,所述高压电源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电路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者,
所述高压电源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电路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可选地,所述高压电源线通过导电走线接入所述显示区内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电连接,所述导电走线位于所述高压电源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导电走线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高压电源线电连接。
可选地,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与所述衬底层叠设置的第二衬底,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均为柔性衬底,且所述电源线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衬底背离所述电源线的一侧。
可选地,所述第二衬底的层厚度小于所述衬底的层厚度。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中第一过孔处的膜层结构示意图;
图标:1-衬底;2-低压电源线;3-高压电源线;4-驱动电路;5-阴极走线;6-导电连接层;7-第一过孔;8-连接金属;9-台阶结构;10-导电走线;11-第二过孔;12-第二衬底;13-封装膜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设于衬底1上的电源线;位于电源线背离衬底1的一侧且与电源线彼此隔绝的驱动电路4,电源线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驱动电路4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上述显示面板中,显示面板划分为显示区和位于显示区周围的周边布线区,显示面板包括有衬底1,在衬底1上设置有电源线和驱动电路4,驱动电路4设置在周边布线区,其中电源线与驱动电路4不同层设置,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4朝向衬底1的一侧,即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4下方,电源线与驱动电路4至少部分交叠,电源线用于给显示区的像素单元提供电信号,一般电源线的线宽比较宽,本实施例中由于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4之下,不与驱动电路4设置在同一层,可以有效降低与驱动电路4并行设置的宽度,从而极大减小了周边布线区的宽度,有利于产品窄边化设计,有助于实现超窄边框设计。
因此,上述显示面板中的电源线设置在驱动电路之下,不与驱动电路设置在同一层,可以有效降低与驱动电路并行设置的宽度,可以有效减小周边布线区的宽度,有利于实现超窄边框设计。
如图1所示,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设于驱动电路4背离电源线的一侧的阴极走线5;电源线包括低压电源线2和高压电源线3,高压电源线3位于低压电源线2朝向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一侧;低压电源线2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驱动电路4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其中,低压电源线2与阴极走线5通过导电连接层连接,阴极走线5与显示区内的阴极电连接;高压电源线3用于接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以与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电连接。
具体地,针对低压电源线2与阴极走线5的连接,可以设置低压电源线2背离显示区的侧边探出驱动电路4背离显示区的侧边,也就是低压电源线2背离显示区的侧边部分向外车超出驱动电路4的侧边,露出一部分,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一过孔7与低压电源线2背离显示区的一侧的侧边部搭接,且导电连接层与阴极走线5搭接,其中,导电连接层与阴极走线5搭接的交叠区域位于驱动电路4上方。
具体地,上述显示面板中,导电连接层可以是与阳极同层制备的一导电层,需要说明的是,在导电连接层形成之前,在垂直于衬底1的方向看,在导电连接层与低压电源线2之间形成有多个导电功能膜层,以及还有多个用于隔绝相连的导电功能膜层的绝缘层,故,第一过孔7是一贯穿多个绝缘层的过孔,深度较深,在低压电源线2中与第一过孔7对应的部位之上形成有连接金属8,连接金属8与低压电源线2电连接,连接金属8具有一定的厚度,可以在第一过孔7底部填充一定的高度,减小第一过孔7的深度,以便于导电连接层与连接金属8电连接,有利于减少导电连接层由于第一过孔7深度过深而造成断裂的风险。具体的,对于连接金属8,可以是在栅线或其它金属膜层制备过程中,与栅线或其他金属膜层同层制备的多个金属层叠层,也可以是与栅线或其他金属膜层中的一个同层制备的单层金属层,本实施例不做局限。
具体地,为了缓解由于第一过孔7过深,第一过孔7内壁爬坡较陡的问题,在第一过孔7的内壁形成有台阶结构9,导电连接层位于第一过孔7的内壁上的部位沿第一过孔7的内壁的表面设置,在第一过孔7的内壁形成台阶结构9进行过渡,减小第一过孔7内壁的坡度,导电连接层沿第一过孔7的内壁的表面设置,同样也会形成台阶结构9,具有相应的过渡,避免爬坡较陡,从而有利于保证导电连接层爬坡连续性,避免发生断裂。
具体地,上述显示面板中,还包括覆盖显示区和周边布线区的封装膜层13,其中,由于第一过孔7深度较深,形成一个比较大的搭接孔,封装膜层13中的有机层填充满该第一过孔7,有利于保证显示面板的膜层结构的稳定性。
具体地,上述显示面板中,低压电源线2与驱动电路4具有交叠,设置在周边布线区;对于高压电源线3,其中,可以设置高压电源线3设置在周边布线去,使高压电源线3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驱动电路4的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低压电源线2朝向显示区的侧边部探出驱动电路4,低压电源线2朝向显示区的侧边部可以用于与接入显示区的导电走线10连接;或者,
可以设置高压电源线3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与驱动电路4的在衬底1上的正投影无交叠,可以设置高压电源线3在衬底1中与显示区对应的部位,便于与接入显示区的导电走线10连接。
需要上说明的是,高压电源线设置在低压电源线朝向显示区的一侧,即设置在低压电源线的内侧,便于接入显示区,高压电源线的具体设置位置,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计进行布置,本实施例不做局限。
具体地,上述显示面板中,高压电源线3通过导电走线10接入显示区内以与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电连接,导电走线10位于高压电源线3背离衬底1的一侧,且导电走线10通过第二过孔11与高压电源线3电连接。
对于上述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可以为柔性显示面板,且显示面板可以为双衬底1面板,其中,具体地,在衬底1之上设置一与衬底1层叠设置的第二衬底12,衬底1与第二衬底12均为柔性衬底1,且电源线位于衬底1与第二衬底12之间,驱动电路4位于第二衬底12背离电源线的一侧。其中,关于上述电源线需要连接用的第一过孔7以及第二过孔11,均可以贯穿该第二衬底12,以便于电源线的连接。
具体地,在上述显示面板中,第二衬底的层厚度小于衬底的层厚度,可以保证柔性显示面板的柔韧性,且可以有效降低第一电源线需要连接用的第一过孔的深度,有利于保证第一过孔内的导电连接层的爬坡连续性。
基于相同的发明构思,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技术方案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发明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发明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衬底;
设于所述衬底上的电源线;
位于所述电源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与所述电源线彼此隔绝的驱动电路,所述电源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电路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所述驱动电路背离所述电源线的一侧的阴极走线;
所述电源线包括低压电源线和所述高压电源线,所述高压电源线位于所述低压电源线朝向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一侧;所述低压电源线在所述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电路在衬底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且所述低压电源线与所述阴极走线通过导电连接层连接;所述高压电源线用于接入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电源线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侧边探出所述驱动电路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侧边,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第一过孔与所述低压电源线背离所述显示区的一侧的侧边部搭接,且所述导电连接层与所述阴极走线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低压电源线中与所述第一过孔对应的部位之上形成有连接金属,所述连接金属与所述低压电源线电连接,且所述导电连接层通过所述第一过孔与所述连接金属电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形成有台阶结构,所述导电连接层位于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上的部位沿所述第一过孔的内壁的表面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源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电路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部分交叠;或者,
所述高压电源线在衬底上的正投影与所述驱动电路的在衬底上的正投影无交叠。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压电源线通过导电走线接入所述显示区内以与所述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电连接,所述导电走线位于所述高压电源线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且所述导电走线通过第二过孔与所述高压电源线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衬底层叠设置的第二衬底,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均为柔性衬底,且所述电源线位于所述衬底与所述第二衬底之间,所述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二衬底背离所述电源线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衬底的层厚度小于所述衬底的层厚度。
10.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