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和淋浴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12


    本申请涉及出水开关阀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和淋浴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常将单按键阀芯植入淋浴器或龙头内。若要实现多个出水均使用按键方式控制开关,则需要使用多个按键阀芯,这样阀的体积也会相应增加,同时也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另外,普通按键阀芯按压力受水压影响力大,水压高时,按键开关需要的力很大,操作手感不舒适。



    技术实现要素: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陷或问题,提供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和淋浴器,其能够对多个出水口的开关实现按键控制,并能在按压时更为省力。

    为达成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并联出开关闭阀,包括:阀壳组件,其设有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对应设有功能腔;每个功能腔通过过水道和进水道分别连通进水口,并通过出水道连通出水口;进水道与出水道间设有过水面;若干封堵组件,每个封堵组件与功能腔对应,并将功能腔分隔为通过封堵组件上的泄压孔连通的水压腔和出水腔;水压腔通过过水孔连通过水道;过水面位于出水腔中,且出水道始终连通出水腔;封堵组件通过远离或顶抵过水面启闭对应的出水口;和若干阀杆,每个阀杆与功能腔对应,并通过相对阀壳组件滑动以启闭泄压孔;泄压孔开启时水压腔泄压,进水道水压驱动封堵组件远离过水面;泄压孔关闭时水压腔保压,封堵组件顶抵过水面。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按压组件,每个按压组件与所述阀杆对应,并驱动对应的阀杆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阀壳组件包括:阀壳,其设有所述进水口和供按压组件伸出的按键孔;底座,其设有所述若干出水口,其与阀壳固接以形成阀腔;所述底座形成有若干环形隔水壁,环形隔水壁的端面形成所述过水面;环形隔壁的内孔形成所述出水道;环形隔壁的内孔底面形成所述出水口;支架,其置于阀腔中并与底座固接;支架与底座围合而成所述进水道;水压壳,其置于阀腔中并固接于支架上,其与支架和底座共同围合而成各功能腔;各过水孔开设于水压壳上;和定位座,其置于阀腔中并固接于水压壳上,其与水压壳围合而成各过水道,各过水道通过定位座上对应的各进水孔连通进水口;其还与阀壳围合而成供按压组件连接阀杆的按压腔,其还设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阀杆孔。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座朝向所述按键孔还设有储油槽,所述阀杆孔设于储油槽槽底。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封堵组件包括:支撑架,其上形成有所述泄压孔,其外壁设有凹槽;泄压孔孔壁还设有密封圈槽;第一密封圈,其设于密封圈槽内;预紧弹簧,其设于水压腔中,其一端顶抵水压壳,另一端顶抵于支撑架;和膜片,其形状为带翻边和碗底带孔的碗状,翻边夹设于水压壳与支架间,碗壁套设于支撑架外,碗底部分插入所述凹槽,碗底未插入凹槽的部分用于与过水面配合并正对进水道。

    进一步地,每个封堵组件的膜片连为一体。

    进一步地,所述阀杆贯穿所述阀杆孔、过水孔和泄压孔,并沿其轴线相对阀壳组件滑动;其沿长度方向依序设有彼此连为一体的:卡头,其与所述按压组件连接;杆体,其贯穿所述阀杆孔和过水孔,与过水孔间隙配合形成过水间隙;其在阀杆关闭所述泄压孔时与第一密封圈密封配合;缩颈,其在阀杆开启所述泄压孔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间存有间隔;和凸台,其在阀杆开启所述泄压孔时向上顶抵所述支撑架,使支撑架跟随阀杆向上运动,以确保膜片远离过水面。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键座、旋转件和抵压弹簧;所述阀壳位于按压腔的部分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彼此间隔的第一凸块,第一凸块间的间隔形成止转槽,每个第一凸块的下表面呈齿状,并具有倾斜向齿底的挂接面和倾斜向止转槽的导向面;所述按键座一端伸出按键孔,另一端的表面设有若干倾斜的抵压面,其外壁设有与所述止转槽配合的止转凸起;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卡头卡接,并相对按键座滑动和转动;其设有本体和位于本体外缘的彼此间隔的若干第二凸块;本体上表面设有与抵压面配合的内斜面,第二凸块适于伸入止转槽,其上设有与所述挂接面和导向面配合的外斜面;所述抵压弹簧一端抵靠旋转件,另一端抵靠定位座;按压按键座,抵压面抵压内斜面,使旋转件向下运动并旋转;释放按键座,旋转件受抵压弹簧复位力作用向上运动,直至外斜面顶抵挂接面后停靠于齿底以使阀杆关闭泄压孔或者顶抵导向面后停靠于止转槽以使阀杆开启泄压孔。

    一种淋浴器,包括淋浴器本体和如上所述的并联出水开关阀,所述并联出水开关阀用于启闭淋浴器本体上与所述若干出水口对应连通的若干出水端。

    进一步地,还包括混水阀,所述淋浴器本体上设有两个进水端,所述出水口数量为三个,分别对应淋浴器本体上的三个出水端;所述混水阀的两个进水部分别连通所述两个进水端,其出水部连通所述进水口。

    相对于现有技术,上述方案具有的如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并联出水阀,由于设有多个出水口、与出水口对应的功能腔、封堵组件和阀杆,因此可以并联地分别启闭这些出水口,实现了对多个出水口的按键控制。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启闭泄压孔实现出水,因此进水道的水压力不直接作用于阀杆,启闭出水更为省力。而在关闭出水口时,只需克服阀杆的截面积乘以水压的压力,而阀杆截面积很小,因此也更为省力。

    本申请实施例中,由于阀杆孔开设于储油槽槽底,阀杆在阀杆孔中滑动时,通过自动将润滑油带入相应的密封圈上,使密封圈的寿命更长。

    通过设置预紧弹簧,使在泄压孔关闭状态下,即使水压很小,仍能可靠地让膜片顶抵过水面,避免漏水。

    膜片碗底未插入凹槽的部分正对进水道,使得膜片封堵过水面时,进水道水压得以作用于膜片,保证整个封堵组件可靠地在泄压后受水压作用远离过水面。

    阀杆贯穿过水孔,使得先导阀(水压腔保压泄压导致主水道通断的技术手段)需要的较小的过水孔面积更容易实现。一般地,为了让先导阀有效,过水孔的面积必须足够小,而设置小的过水孔很容易导致水中的固态杂质堵塞过水孔使整个阀失效。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阀杆与过水孔之间的过水间隙的面积决定过水面积,因此,更容易得到较小的过水面积,且阀杆在滑动过程中,容易将过水间隙中的杂质带离过水孔,确保阀的寿命不会因为过水孔堵塞而降低。

    凸台向上顶抵支撑架,使支撑架随着阀杆向上运动,可以确保膜片远离过水面,使进水道与出水道之间的连通更为可靠。

    按压组件通过圆珠笔结构实现阀杆位置切换,可以使阀杆的运动更为可靠。

    上述并联出水开关阀运用于淋浴器,使淋浴器可以以很小的体积实现对顶喷出水、手持花洒出水和下龙头出水的启闭控制。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简要介绍所需要使用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中并联出水开关阀的立体图;

    图2为实施例中并联出水开关阀的解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阀壳的立体图;

    图4为实施例中阀壳的剖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中底座的立体图;

    图6为实施例中支架的立体图;

    图7为实施例中水压壳的立体图;

    图8为实施例中定位座的立体图;

    图9为实施例中阀壳组件的剖视图;

    图10为实施例中封堵组件的解视图;

    图11为实施例中阀杆的立体图;

    图12为实施例中封堵组件与阀杆组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中按压组件的解视图;

    图14为实施例中按键座的立体图;

    图15为实施例中旋转件的立体图;

    图16为实施例中按键座和旋转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17为实施例中按压组件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实施例中按压组件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实施例中并联出水开关阀处于关闭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实施例中并联出水开关阀处于开启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实施例中淋浴器的立体图;

    图22为实施例中淋浴器的解视图;

    图23为实施例中淋浴器的水平方向剖视图;

    图24为实施例中淋浴器的垂直方向剖视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

    并联出水开关阀10,阀壳组件1,封堵组件2,阀杆3,按压组件4,本体20,压环30,按键40,把手50,混水阀60。

    阀壳11,进水口111,按键孔112,第一凸块113,止转槽114,齿底115,挂接面116,导向面117;底座12,功能腔171,环形隔壁121,过水面122,出水道123,出水口124;支架13,支架孔131,进水道173;水压壳14,过水孔141,过水槽142,水压腔175,出水腔176;定位座15,储油槽壁151,储油槽152,阀杆孔153,弹簧槽壁154,弹簧槽155,进水孔156,过水道172,按压腔174,过滤网16;

    支撑架21,支撑架本体211,压盖212,泄压孔213,第一密封圈22,预紧弹簧23,膜片24,翻边241,碗壁242,碗底243;

    卡头31,杆体32,缩颈33,凸台34;

    按键座41,抵压面411,止转凸起412,隔壁413,隔壁孔414,内螺纹415;旋转件42,旋转件本体421,钩接部422,卡接部423,内斜面424,第二凸块425,外斜面426,钩头427,卡槽428,插槽429;

    第一进水端201,第二进水端202,第一出水端203,第二出水端204,第三出水端205,第一进水部601,第二进水部602,出水部603。

    具体实施方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中心”、“横向”、“纵向”、“水平”、“垂直”、“顶”、“底”、“内”、“外”、“上”、“下”、“前”、“后”、“左”、“右”、“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简化描述,而不是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为“包含但不限于”。

    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中,除非另有限定,术语“并联”是指与同一进水口相连的各出水口的启闭彼此间没有限制、互锁或其他关联。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见图1和图2,图1示出了实施例中的并联出水开关阀10的立体图,图2示出了实施例中的并联出水开关阀10的解视图。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并联出水开关阀10包括阀壳组件1、三个封堵组件2、三个阀杆3和三个按压组件4。

    其中,阀壳组件1如图9所示,包括阀壳11、底座12、支架13、水压壳14、定位座15和过滤网16。阀壳11如图3和图4所示,其包括彼此连为一体的阀壳本体和三个从阀壳本体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中空的阀壳延伸部。如图3所示,阀壳本体的侧壁上开设有进水口111;过滤网16罩设于阀壳本体上,并盖设于进水口111外。阀壳延伸部的顶壁上开设有按键孔112。如图4所示,阀壳延伸部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彼此间隔的第一凸块113,第一凸块113间的间隔形成止转槽114,每个第一凸块113的下表面呈齿状,并具有倾斜向齿底115的挂接面116和倾斜向止转槽114的导向面117。底座12如图5所示,其与阀壳11卡接以形成阀腔,并包括彼此连为一体的底座本体和三个从底座本体上表面向上延伸的环形隔壁121,环形隔壁121的端面形成过水面122,环形隔壁121的内孔形成出水道123,环形隔壁121的内孔底面形成出水口124。支架13如图6所示,其置于阀腔中,并与底座12固接,其设有支架本体、支撑支架本体的三个支架边壁,三个支架边壁间形成三个支架孔131,支架本体上开设有与环形隔壁对应的三个通孔。水压壳14如图7所示,其置于阀腔中,并固接于支架13上。其设有水压壳本体和三个从水压壳本体上表面向上延伸的中空的水压壳延伸部。水压壳本体由三个开口向下的筒体组成;在水压壳延伸部的顶壁上形成过水孔141,水压壳延伸部的顶壁的上表面还开设有连通过水孔141的过水槽142。定位座15如图8所示,其置于阀腔中,并固接于水压壳14上。其设有定位座本体、三个从定位座本体上表面向上延伸的储油槽壁151、三个围绕储油槽壁151并与储油槽壁151间隔设置的弹簧槽壁154。定位座本体呈开口向下的筒形,其筒壁上设有三个进水孔156。储油槽壁151内形成储油槽152,储油槽152的槽底还开设有阀杆孔153,弹簧槽壁154与储油槽壁151之间形成弹簧槽155。图9示出了阀壳组件1连接完成后的结构。如图9所示,支架13与底座12围合而成三条进水通道173,进水通道173连通阀壳11上的进水口111和底座12上的环形隔水壁121的外壁。水压壳14、支架13和底座12共同围合而成功能腔171,功能腔171始终通过环形隔水壁121的内壁形成的出水通道123连通出水口124,功能腔171连通进水通道173。定位座15与水压壳14围合而成三条过水道172,三条过水道172从阀壳11上的进水口111开始,经过定位座15上的进水孔156和过水槽142到达过水孔141。水压壳14上的过水孔141上端连通阀杆孔153和储油槽152,下端连通功能腔171。定位座15与阀壳11围合而成三个按压腔174,阀壳11的阀壳延伸部内的第一凸块113均位于按压腔174内,按压腔174的底端连通储油槽152和弹簧槽155,上端连通按键孔112。而正如图9所示,从按键孔112、按压腔174、储油槽152、阀杆孔153、过水孔154、功能腔171、出水通道123一直到出水口124均同轴设置。

    三个封堵组件2如图10所示,每个封堵组件2包括支撑架21、第一密封圈22、预紧弹簧23和膜片24。其中,支撑架21由支撑架本体211和压盖212固接而成。如图12所示,支撑架21形成有泄压孔213,泄压孔213孔壁开设有密封圈槽,支撑架21的外壁设有凹槽。第一密封圈22置于密封圈槽内。膜片24形状为带翻边241且底部243带孔的碗状,翻边241如图19和图20所示夹设于水压壳14和支架13之间,碗壁242如图12所示套设于支撑架21外,碗底243部分插入支撑架21上的凹槽内,另有部分正对进水道173并用于与过水面122配合。本实施例中,每个封堵组件2的膜片24连为一体。如图19和图20所示,封堵组件2将功能腔171分隔为通过支撑架21上的泄压孔213连通的水压腔175和出水腔176。其中,水压腔175在封堵组件2之上,并通过过水孔141连通过水道172;过水面122位于出水腔176中,使出水腔176连通进水道173和出水道123。其中,出水道123和出水口124始终与出水腔176保持连通,而膜片24通过远离或顶抵过水面122来启闭对应的进水道173与出水道123之间的连通,进而启闭出水口124。如图12、图19和图20所示,预紧弹簧23设置于水压腔175中,其一端顶抵水压壳14设有过水孔141的壁上,另一端顶抵于支撑架21的压盖212上。预紧弹簧23即使在封堵组件2顶抵过水面122时,仍给予封堵组件2以一定的预紧压力。

    三个阀杆3如图11所示,每个阀杆3从上至下依序设有彼此连为一体的卡头31、杆体32、缩颈33和凸台34。卡头31用于与按压组件4连接,卡头31包括位于上端的卡头本体和连接卡头本体与杆体32的卡头连接部,卡头本体的直径与杆体32的直径相同,卡头连接部的直径小于卡头本体和杆体32的直径。杆体32呈杆状,直径始终保持一致。缩颈部33直径小于杆体32的直径。凸台34的直径大于杆体32的直径。参见图12,图12示出了阀杆3与封堵组件2之间的连接关系。如图19和图20所示,阀杆3的卡头31位于按压腔174内,阀杆3的杆体32和缩颈33贯穿阀杆孔153、过水孔141、水压腔175、泄压孔213伸入出水腔176,使凸台34位于支撑架21的下表面之下,其中杆体32与过水孔141间形成过水间隙,杆体33与储油槽152间形成储油间隙,用于储存润滑油。预紧弹簧23套设于杆体32上。阀杆3相对阀壳组件1沿阀杆3的轴向滑动。当阀杆3向下运动至杆体32与第一密封圈22密封配合时,泄压孔213被关闭。当阀杆3向上运动至缩颈33位于第一密封圈22的位置时,缩颈33与第一密封圈22之间存有间隔,泄压孔213被开启。

    三个按压组件4如图13所示,每个按压组件4包括按键座41、旋转件42和抵压弹簧43。按键座41如图14和图16所示,呈中间带隔壁413且两端开口的环状,隔壁413中部开设有隔壁孔414,按键座41的内壁上端设有供按键连接的内螺纹415,按键座42下表面设有若干倾斜的抵压面411,按键座41的外壁设有与所述止转槽114配合的止转凸起412。如图15所示,旋转件42设有旋转件本体421、从旋转件本体421向上延伸的钩接部422和从旋转件本体421向下延伸的卡接部423,旋转件本体421围绕钩接部422设有与抵压面411配合的内斜面424,旋转件本体421的外缘还间隔地设有第二凸块425,第二凸块425适于插入止转槽114,第二凸块425上设有与挂接面116和导向面117配合的外斜面426,钩接部422顶端设有钩头427,卡接部423设有与卡头本体配合的卡槽428,以及位于卡槽428之下的与卡头连接部配合的插槽429,卡槽428和插槽429均开口于卡接部423的侧壁,插槽429还连通卡接部423的底面。如图16所示,钩接部422的钩头427伸入所述隔壁孔414并钩挂于隔壁413。如图17和图18所示,卡头本体伸入卡槽428,卡头连接部伸入插槽429,使旋转件42的轴向运动得以带动阀杆3的轴向运动。如图17所示,抵压弹簧43一端抵靠旋转件42,另一端抵靠于定位座15的弹簧槽155的槽底。

    图17示出了旋转件42位于第一位置时的状态,图18示出了旋转件42位于第二位置时的状态。我们将初始状态设定为如图18所示的第二状态。在此状态下,按压按键座41,按键座41的抵压面411抵压旋转件42的内斜面424,使旋转件42向下运动并转动一定角度;释放按键座41,旋转件42在抵压弹簧43的复位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外斜面426顶抵阀壳11的挂接面116后,旋转件42再旋转一定角度,并继续向上运动,直至停靠于阀壳11的齿底115,此时旋转件42处于如图17所示的较低的第一位置。再次按压按键座41,按键座41的抵压面411抵压旋转件的内斜面424,使旋转件42再次向下运动并转动一定角度;释放按键座41,旋转件42在抵压弹簧43的复位力作用下向上运动,直至外斜面426顶抵阀壳11的导向面117后,旋转件42再旋转一定角度,直至第二凸块425进入止转槽114后继续上升,停靠于止转槽114内,此时旋转件42回到如图18所示的较高的第二位置,

    参见图19和图20,当旋转件42如图19处于第一位置时,阀杆3的杆体32与第一密封圈22密封配合时,泄压孔213被关闭。此时,由于过水道172连通进水口111和过水孔141,而阀杆3与过水孔141间形成过水间隙,因此水压腔175内水压等于进水口水压;另一方面,进水道173连通进水口111,因此进水道173内水压等于进水口水压;相对于封堵组件2来说,其上表面所受压力等于进水口水压乘以其上表面积,其下表面所受压力等于进水口水压乘以其下表面与进水道173之间的接合面积;由此,其上表面所受压力大于其下表面所受压力,膜片24顶抵过水面122,进水道173无法连通出水道123,出水口124无水。当旋转件42从如图19所示的第一位置向如图20所示的第二位置运动时,阀杆3的杆体32上滑,缩颈33与第一密封圈22之间存有间隔,泄压孔213被开启。此时,由于水压腔175失压,而进水道173内水压仍存在,因此,封堵组件2向上运动,膜片24离开过水面122,进水道173连通出水道123,出水口124有水流出,接着,阀杆3的凸台34顶抵支撑架21的底面,并带动整个封堵组件2向上运动,直至如图20所示的第二位置。

    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并联出水阀10,由于设有多个出水口124、与出水口124对应的功能腔171、封堵组件2和阀杆3,因此可以并联地分别启闭这些出水口124,实现了对多个出水口124的按键控制。另一方面,由于通过启闭泄压孔213实现出水,因此进水道的水压力不直接作用于阀杆3,启闭出水更为省力;而在关闭出水口124时,泄压孔213不过水,阀杆3几乎不受水压作用,因此也更为省力。由于阀杆孔153开设于储油槽152的槽底,阀杆3在阀杆孔153中滑动时,通过自动将润滑油带入相应的密封圈上,使密封圈的寿命更长。通过设置预紧弹簧23,使在泄压孔213关闭状态下,即使水压很小,仍能可靠地让膜片24顶抵过水面122,避免漏水。膜片24的碗底243未插入凹槽的部分正对进水道173,使得膜片24封堵过水面122时,进水道173的水压得以作用于膜片24,保证整个封堵组件2可靠地在泄压后受水压作用远离过水面122。阀杆3贯穿过水孔141,使得先导阀(水压腔保压泄压导致主水道通断的技术手段)需要的较小的过水孔141的面积更容易实现。一般地,为了让先导阀有效,过水孔141的面积必须足够小,而设置小的过水孔很容易导致水中的固态杂质堵塞过水孔使整个阀失效。本申请的实施例中,阀杆3与过水孔141之间的过水间隙的面积决定过水面积,因此,更容易得到较小的过水面积,且阀杆3在滑动过程中,容易将过水间隙中的杂质带离过水孔141,确保阀的寿命不会因为过水孔141堵塞而降低。凸台34向上顶抵支撑架21,使支撑架21随着阀杆3向上运动,可以确保膜片24远离过水面122,使进水道173与出水道123之间的连通更为可靠。按压组件4通过圆珠笔结构实现阀杆3位置切换,可以使阀杆3的运动更为可靠。

    图21和图22示出了本实施例中的淋浴器100。如图21和图22所示,淋浴器100包括本实施例中的并联出水开关阀10、淋浴器本体20、压环30、按键40、把手50和混水阀60。

    如图22所示,并联出水开关阀10通过压环30装设于淋浴器本体20前端右侧,并联出水开关阀10的三个按键座41分别装接三个按键40。混水阀60装设于淋浴器本体20前端左侧,混水阀60的操作部连接把手50。如图23和图24所示,淋浴器本体20设有第一进水口201、第二进水口202、第一出水端203、第二出水端204和第三出水端205,混水阀60设有第一进水部601、第二进水部602和出水部603。其中,第一进水口201连通第一进水部601,第二进水口202连通第二进水部602,出水部603连通并联出水开关阀10的进水口111,并联出水开关阀10的三个出水口124分别连通第一出水端203、第二出水端204和第三出水端205。本实施例中,淋浴器100的第一进水端201接冷水,第二进水端202接热水,第一出水端203接手持花洒,第二出水端204接顶喷花洒,第三出水端205接下龙头。混水阀60用于调温,并联出水开关阀10用于启闭手持花洒、顶喷花洒和下龙头的供水。

    将并联出水开关阀10运用于淋浴器100,使淋浴器100可以以很小的体积分别对顶喷出水、手持花洒出水和下龙头出水的启闭控制。

    上述说明书和实施例的描述,用于解释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但并不构成对本申请保护范围的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其特征是,包括:

    阀壳组件,其设有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每个出水口对应设有功能腔;每个功能腔通过过水道和进水道分别连通进水口,并通过出水道连通出水口;进水道与出水道间设有过水面;

    若干封堵组件,每个封堵组件与功能腔对应,并将功能腔分隔为通过封堵组件上的泄压孔连通的水压腔和出水腔;水压腔通过过水孔连通过水道;过水面位于出水腔中,且出水道始终连通出水腔;封堵组件通过远离或顶抵过水面启闭对应的出水口;和

    若干阀杆,每个阀杆与功能腔对应,并通过相对阀壳组件滑动以启闭泄压孔;泄压孔开启时水压腔泄压,进水道水压驱动封堵组件远离过水面;泄压孔关闭时水压腔保压,封堵组件顶抵过水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其特征是,还包括若干按压组件,每个按压组件与所述阀杆对应,并驱动对应的阀杆滑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其特征是,所述阀壳组件包括:

    阀壳,其设有所述进水口和供按压组件伸出的按键孔;

    底座,其设有所述若干出水口,其与阀壳固接以形成阀腔;所述底座形成有若干环形隔水壁,环形隔水壁的端面形成所述过水面;环形隔壁的内孔形成所述出水道;环形隔壁的内孔底面形成所述出水口;

    支架,其置于阀腔中并与底座固接;支架与底座围合而成所述进水道;

    水压壳,其置于阀腔中并固接于支架上,其与支架和底座共同围合而成各功能腔;各过水孔开设于水压壳上;和

    定位座,其置于阀腔中并固接于水压壳上,其与水压壳围合而成各过水道,各过水道通过定位座上对应的各进水孔连通进水口;其还与阀壳围合而成供按压组件连接阀杆的按压腔,其还设有供所述阀杆贯穿的阀杆孔。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其特征是,所述定位座朝向所述按键孔还设有储油槽,所述阀杆孔设于储油槽槽底。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其特征是,每个所述封堵组件包括:

    支撑架,其上形成有所述泄压孔,其外壁设有凹槽;泄压孔孔壁还设有密封圈槽;

    第一密封圈,其设于密封圈槽内;

    预紧弹簧,其设于水压腔中,其一端顶抵水压壳,另一端顶抵于支撑架;和

    膜片,其形状为带翻边和碗底带孔的碗状,翻边夹设于水压壳与支架间,碗壁套设于支撑架外,碗底部分插入所述凹槽,碗底未插入凹槽的部分用于与过水面配合并正对进水道。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其特征是,每个封堵组件的膜片连为一体。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其特征是,所述阀杆贯穿所述阀杆孔、过水孔和泄压孔,并沿其轴线相对阀壳组件滑动;其沿长度方向依序设有彼此连为一体的:

    卡头,其与所述按压组件连接;

    杆体,其贯穿所述阀杆孔和过水孔,与过水孔间隙配合形成过水间隙;其在阀杆关闭所述泄压孔时与第一密封圈密封配合;

    缩颈,其在阀杆开启所述泄压孔时与所述第一密封圈间存有间隔;和

    凸台,其在阀杆开启所述泄压孔时向上顶抵所述支撑架,使支撑架跟随阀杆向上运动,以确保膜片远离过水面。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其特征是,

    每个所述按压组件包括按键座、旋转件和抵压弹簧;

    所述阀壳位于按压腔的部分的内侧壁上设有若干彼此间隔的第一凸块,第一凸块间的间隔形成止转槽,每个第一凸块的下表面呈齿状,并具有倾斜向齿底的挂接面和倾斜向止转槽的导向面;

    所述按键座一端伸出按键孔,另一端的表面设有若干倾斜的抵压面,其外壁设有与所述止转槽配合的止转凸起;

    所述旋转件与所述卡头卡接,并相对按键座滑动和转动;其设有本体和位于本体外缘的彼此间隔的若干第二凸块;本体上表面设有与抵压面配合的内斜面,第二凸块适于伸入止转槽,其上设有与所述挂接面和导向面配合的外斜面;

    所述抵压弹簧一端抵靠旋转件,另一端抵靠定位座;

    按压按键座,抵压面抵压内斜面,使旋转件向下运动并旋转;释放按键座,旋转件受抵压弹簧复位力作用向上运动,直至外斜面顶抵挂接面后停靠于齿底以使阀杆关闭泄压孔或者顶抵导向面后停靠于止转槽以使阀杆开启泄压孔。

    9.一种淋浴器,其特征是,包括淋浴器本体和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并联出水开关阀,所述并联出水开关阀用于启闭淋浴器本体上与所述若干出水口对应连通的若干出水端。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淋浴器,其特征是,还包括混水阀,所述淋浴器本体上设有两个进水端,所述出水口数量为三个,分别对应淋浴器本体上的三个出水端;所述混水阀的两个进水部分别连通所述两个进水端,其出水部连通所述进水口。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并联出水开关阀和淋浴器。其中并联出水开关阀包括设有进水口和若干出水口的阀壳组件,将阀壳组件分割为若干水压腔和出水腔的封堵组件以及相对阀壳组件滑动的阀杆;封堵组件通过远离或顶抵过水面启闭对应的出水口;阀杆通过滑动启闭水压腔与出水腔间的泄压孔,泄压孔开启时水压腔泄压,进水道水压驱动封堵组件远离过水面;泄压孔关闭时水压腔保压,封堵组件顶抵过水面。淋浴器包括淋浴器本体如上所述的并联出水开关阀,并联出水开关阀用于启闭淋浴器本体上与若干出水口对应连通的若干出水端。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多个出水口的开关实现按键控制,并能在按压时更为省力。

    技术研发人员:林孝发;林孝山;郑继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九牧厨卫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3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2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