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保温板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7  92


    本申请属于保温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板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保温板是贴附在楼房表面,用于楼房保温的一种产品,保温板具有防潮、防水性能,可使减少建筑物外围护结构厚度,从而增加室内使用面积。

    目前的保温板一般采用有机保温材料或无机保温材料制成,无机保温材料以棉板为代表,有机保温板以聚乙烯泡沫板、挤塑式聚乙烯板为代表,常见的有机保温材料大多耐燃烧性能指标较差,容易引起火灾事件的发生,因此,为增强有机保温板的耐燃烧性能,通常需要在保温板上涂覆水泥砂浆等材料的浆料作为保护壳体,制成同时具有保温作用和防火作用的复合保温板。

    现有的对保温板涂覆浆料一般采用人工涂抹的方式,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且人工涂抹效率低,涂抹不均匀,浪费了大量的浆料。

    现有技术中曾公开了一种保温板的抹浆装置,通过设置涂抹浆料并驱动保温板移动的抹料组件、用于抹匀保温板上浆料的刮料组件以及驱动刮料组件沿其高度方向移动的升降组件,将浆料涂抹在保温板的表面。

    这种抹浆装置解决了人工涂抹费时费力的问题,提高了涂抹的效率。但是,在加工过程中只能对保温板的一个面进行涂抹浆料并进行刮浆处理,因此在加工过程中,一块保温板需要进行上下两个表面的抹浆处理时,就只能对保温板的上下两个表面分别进行加工,造成一块保温板的加工时间较长,生产效率低。

    另外,现有技术中曾公开了一种保温装板喷浆装置,通过压力喷嘴将浆料喷涂在保温板的表面。这种喷涂装置在喷涂过程中,仍需人工对保温板进行翻面,以实现两面喷涂,耗费劳动力且生产率较低,并且,喷嘴喷涂的面积较大,容易使浆料喷至保温板之外的其他区域,造成污染以及浆料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保温板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以解决只能对保温板的一面进行涂浆加工的问题,并且实现效率高,提高保温板的合格率。

    本申请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保温板加工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方的运输装置,所述机体朝向所述运输装置的一侧开设有浆料池,所述浆料池将所述机体分隔为进料区以及加工区;所述运输装置包括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配合的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浆料池的两侧;所述链条间隔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的固定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的夹持件,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运动,以使所述夹持件在夹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保温板的制备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同向旋转,以使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夹持装置移动;当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浆料池上方时,所述夹持装置至少部分区域伸入所述浆料池中。

    进一步的,所述夹持件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两侧且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的夹钳,当所述夹持件处于所述夹紧状态时,所述夹钳朝向靠近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所述夹钳的方向转动;当所述夹持件处于所述放松状态时,所述夹钳朝向远离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所述夹钳的方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夹钳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l1,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为l2,其中,l2<l1<3l2。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浆料池上方的张紧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张紧链轮配合,所述张紧链轮与所述机体上端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机体上端面的垂直距离。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工区沿所述链条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刮浆装置,当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加工区上方时,所述刮浆装置抵顶保温板裹浆后的两侧面。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工区设置有烘干装置。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工区朝向所述运输装置的一侧为斜面,且所述斜面远离所述浆料池的一端高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浆料池的一端。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保温板加工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该方法包括:s1,向所述浆料池中加入适量的浆料,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启动运转,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链轮转动,并带动所述链条移动;s2,将待加工的保温板放置于所述进料区,此时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由所述放松状态切换至夹紧状态,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保温板的两个端面,并携带所述保温板随所述链条同步移动;s3,当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浆料池上方时,所述夹持装置下降,以使所述保温板全部浸入浆料中;s4,所述夹持装置携带所述加工后的保温板移动至所述加工区上方,所述加工区设置有压紧部以及烘干部,所述压紧部压紧所述保温板的两侧面,使浆料紧实并刮除多余的浆料,所述烘干部对所述保温板进行烘干;s5,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由所述夹紧状态切换至所述放松状态,使加工后的保温板沿所述机体下滑并收集。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3中,当所述保温板全部浸入所述浆料时,所述驱动单元停止运转,2-3秒后,所述驱动单元恢复运转。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申请所取得的有益效果为:

    1.相较于现有技术中喷涂和涂抹的方式,本申请采用浸润的方式,即将保温板浸入所述浆料池中,使浆料包裹于保温板表面,浆料能够更加饱满、均匀的附着在保温板的各个表面,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和生产率,同时避免了浆料的浪费。

    此外,通过本装置对保温板进行加工,实现保温板自动裹浆加工,大大降低了劳动力,且在一次流水加工中,能够同时对保温板的各个表面进行裹浆加工,大大减少了保温板的加工次数,提高了加工速度,大大提高了生产率。

    2.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夹持件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两侧且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的夹钳,利用所述夹钳转动夹紧或松开,结构简单,易于实现,降低了成本,且对保温板的夹持效果较好,使保温板始终与所述夹持件保持位置固定,防止保温板发生偏移,减小故障率,保证加工持续有效进行,提高生产率。

    3.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l1,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为l2,其中,l2<l1<3l2。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使得相邻两个保温板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导致保温板无法以理想的姿态移动,或者影响浆料对保温板的包裹,降低加工合格率。而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小于三倍的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在保证了每个保温板的加工效果前提下,提高了加工的连续性,形成流水线连续加工,提高了生产率。

    4.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工区沿所述链条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刮浆装置,当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加工区上方时,所述刮浆装置抵顶保温板裹浆后的两侧面。所述刮浆装置抵顶裹浆后保温板的两侧面,一方面将保温板表面的浆料压实,减少浆料中的气泡,并且使保温板的浆料层更加平整,提高产品合格率,另一方面,所述刮浆装置能够刮除保温板表面多余的浆料,使保温板表面的浆料层更加均匀,使加工出的保温板的浆料层保持相同的厚度,实现标准化生产。

    5.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所述加工区朝向所述运输装置的一侧为斜面,且所述斜面远离所述浆料池的一端高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浆料池的一端。当保温板移出所述浆料池时,由于浆料在保温板的表面未固化成型,因此浆料会滴落至所述机体的上表面,而所述机体的上表面为所述斜面,使得滴落至所述斜面的浆料能够沿所述斜面流回所述浆料池中,对浆料进行回收并再次利用,避免浪费,节约了成本,并且保证了机体表面的清洁。

    6.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保温板加工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通过该方法加工保温板,加工的过程中无需人工操作,节约了劳动力,实现了自动加工。并且该加工方法实现了保温板的连续加工,同时对保温板的各个表面进行裹浆加工,大大提高了加工效率,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保温板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保温板加工装置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夹持件处于夹紧状态;

    图4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夹持件处于放松状态;

    图5为本申请又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夹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另一种实施方式下的所述导向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1机体;11浆料池;12进料区;13加工区;14导向部;

    2运输装置;21第一链轮;22第二链轮;23链条;24张紧链轮;

    3夹持装置;31固定件;32夹持件;33夹钳;34夹板;

    4刮浆装置;41滚柱;

    5烘干装置;

    6收料机构;61传动轮;62输送带;63隔板;64收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前、后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即产品的行进方向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定性的。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但注明直接连接则说明连接的两个主体之间并不通过过度结构构建连接关系,只通过连接结构相连形成一个整体。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种实施方式”、“一种实施例”、“示例”或“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申请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如图1-6所示,一种保温板加工装置,包括机体1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1上方的运输装置2,所述机体1朝向所述运输装置2的一侧开设有浆料池11,所述浆料池11将所述机体1分隔为进料区12以及加工区13;所述运输装置2包括沿所述机体1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链轮21和第二链轮22,以及与所述第一链轮21和第二链轮22配合的链条23,所述第一链轮21和所述第二链轮22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浆料池11的两侧;所述链条23间隔设置有夹持装置3,所述夹持装置3包括与所述链条23固定连接的固定件31,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件31的夹持件32,所述夹持装置3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32相对于所述固定件31运动,以使所述夹持件32在夹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切换;所述保温板加工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链轮21和所述第二链轮22同向旋转,以使所述链条23带动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当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至所述浆料池11上方时,所述夹持装置3至少部分区域伸入所述浆料池11中。

    本申请采用将保温板浸润至所述浆料池11中的方式对保温板表面进行裹浆加工,使得浆料更加均匀,饱满地附着在保温板的表面,提高了加工效果,提高了产品性能。同时,浆料不会溅至所述机体1外部,造成加工车间的环境污染以及浆料的浪费。

    本申请的所述保温板加工装置能够实现保温板的自动加工,加工的过程中无需人力操作,保温板从所述机体1的一端移动至所述机体1的另一端,即完成加工,实现了流水线加工,并且所述链条23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夹持装置3,使得多个所述保温板能够实现连续加工,提高了加工的效率,进而提高了生产率。

    采用夹持的方式,相较于输送带的输送方式,对保温板的固定限位效果更好,使保温板始终保持理想的姿态沿设定的移动路线移动,不会发生偏移。此外,由于所述夹持件32的夹持力较大,人力控制所述夹持件32转动耗费较大体力,而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32转动,无需人力操作所述夹持件32,提高了使用体验。

    不仅如此,所述第一链轮21和所述第二链轮22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浆料池11的两侧,使得位于所述浆料池11上方的链条23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下垂,进而使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至此处时,部分伸入所述浆料池11中,从而使保温板完全浸入在浆料中,浆料包裹在保温板的各个表面。

    作为优选,当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至所述浆料池11附近时,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链轮减速转动,以使保温板缓缓浸入所述浆料池11中,避免浆料产生气泡,或者浆料飞溅至所述浆料池11外部。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所述夹持件32的运动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方式中的一种:

    实施方式一: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所示,所述夹持件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两侧的夹板34,所述夹板34能够在水平方向内从所述固定件31的两侧向所述固定件31的中心移动,或朝相反方向移动,以使两个所述夹板34互相靠近或远离,当两个所述夹板34互相靠近时,所述夹板34的夹持面抵顶保温板的两侧面,对保温板形成夹持。采用面与面接触的夹持方式,使保温板与夹持件的接触面积更大,增加了夹持的稳定性,且不会对保温板表面造成损坏。

    作为优选,所述夹板34的夹持面设置有防滑件,以防止保温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夹板34中滑脱,所述防滑件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实施方式二: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1、图3-4所示,所述夹持件32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31两侧且与所述固定部31转动连接的夹钳33,当所述夹持件32处于所述夹紧状态时,所述夹钳33朝向靠近所述固定件31另一侧的所述夹钳33的方向转动;当所述夹持件32处于所述放松状态时,所述夹钳33朝向远离所述固定件31另一侧的所述夹钳33的方向转动。

    所述夹持件32相对于所述固定件31转动的方式,容易实现,且能够利用杠杆原理,通过加长所述夹钳33的另一端,以实现所述控制件使用较小的力便能够控制所述夹钳33的开合,节约资源。

    作为优选,所述夹钳33的朝向保温板的一侧设置有防滑件,以防止保温板在自身重力作用下从所述夹钳33中滑脱,所述防滑件可以为橡胶垫、硅胶垫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优选,所述夹持件32和所述固定件31的连接处设置有紧固件,以提高所述夹持件32的夹持力,防止保温板从所述夹持件32中脱落。所述紧固件可以为扭簧等,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进一步的,所述夹钳33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所述感应装置检测到保温板送入所述夹钳33中时,将信号传递至所述控制件,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钳33夹紧保温板,实现所述夹钳33的自动控制。

    本申请对于所述感应装置的具体类型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为光感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3之间的距离为l1,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为l2,其中,l2<l1<3l2。

    当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3之间的距离为小于或等于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即l1≤l2时,相邻两个保温板容易发生干涉,导致保温板损坏或者使保温板的姿态发生改变,无法以理想的姿态加工,降低加工效果。

    当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3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三倍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即l1≥3l2时,相邻两个保温板距离过远,增加了保温板生产的时间,降低了生产效率。

    当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3之间的距离大于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且小于三倍的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l2<l1<3l2时,使相邻两个保温板保持合理的距离,相邻两个保温板在加工的过程中不会发生干涉,保证了每个保温板的加工效果,并且提高了加工的连续性,形成流水线连续加工,提高了生产率。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运输装置2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浆料池11上方的张紧链轮24,所述链条23与所述张紧链轮24配合,所述张紧链轮24与所述机体1上端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链轮21和所述第二链轮22与所述机体1上端面的垂直距离。

    所述张紧链轮24的设置,且所述张紧链轮24更加靠近所述浆料池11,使位于所述浆料池11上方的所述链条23缠绕在所述张紧链轮24上,使所述链条23保持张紧,进而保证了传动效率,节约了资源和成本,有效的避免了所述链条23下垂而导致的传动效率降低。并且使所述夹持装置3下降至所述浆料池11时更加稳定有效,防止发生晃动,影响裹浆效果。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所述加工区13沿所述链条23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刮浆装置4,当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至所述加工区13上方时,所述刮浆装置4抵顶保温板裹浆后的两侧面。

    所述刮浆装置4抵顶裹浆后保温板的两侧面,一方面将保温板表面的浆料压实,减少浆料中的气泡,并且使保温板的浆料层更加平整,提高产品合格率,另一方面,所述刮浆装置4能够刮除保温板表面多余的浆料,使保温板表面的浆料层更加均匀,使加工出的保温板的浆料层保持相同的厚度,实现标准化生产。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对于所述刮浆装置4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定,其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实施例中所列举的情况:

    实施例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刮浆装置4为沿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方向设置于所述机体1两侧的刮浆板,所述刮浆板能够快速将保温板表面多余的浆料刮下,刮浆效果好。

    作为优选,所述刮浆板设置有多组,且每组位于所述机体1两侧的所述刮浆板之间的距离不同,且所述刮浆板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夹持装置3的移动方向依次减小,与所述浆料池11距离最远的一组所述刮浆板之间的距离为加工完成后标准保温板的厚度。

    当裹浆后的保温板依次通过多组所述刮浆板时,所述刮浆板将保温板表面多余的浆料刮除,使得保温板裹浆层的厚度逐渐减小,直至保温板通过最后一组刮浆板后,保温板的裹浆层被控制为标准厚度。由于保温板从所述浆料池11中移出时,表面附着大量浆料,若靠近所述浆料池11的所述刮浆板之间的距离较小,则保温板与刮浆板接触产生较大的摩擦力,严重影响所述夹持装置3的行走效率,并且容易对保温板造成损坏。而每组刮浆板之间的距离逐渐减小,使得对浆料的刮除更加柔和,保证了加工合格率。

    实施例2: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如图1-2所示,所述刮浆装置4为沿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方向设置于所述机体1两侧的滚柱41,采用所述滚柱41对保温板进行刮浆,保温板与所述滚柱41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且保温板的移动带动所述滚柱41朝与保温板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转动,对保温板的移动起到推动作用,保证了保温板的移动效率。并且所述滚柱41沿保温板表面滚动,具有较好的压实效果,将保温板的裹浆层中的气泡挤出,使浆料更加密实的附着在保温板表面,提高了产品性能。

    作为优选,所述滚柱41设置有多组,且每组位于所述机体1两侧的所述滚柱41之间的距离不同,且所述滚柱41之间的距离沿所述夹持装置3的移动方向依次减小,与所述浆料池11距离最远的一组所述滚柱41之间的距离为加工完成后标准保温板的厚度。

    当裹浆后的保温板依次通过多组所述滚柱41时,所述滚柱41将保温板表面多余的浆料刮除,使得保温板裹浆层的厚度逐渐减小,直至保温板通过最后一组滚柱41后,保温板的裹浆层被控制为标准厚度。

    作为优选,所述滚柱41之间的距离可调节,以使所述保温板加工装置能够根据需要生产不同裹浆层厚度的保温板,增加产品的适用性,提高使用体验。

    本申请对于所述滚柱41之间距离的调节方式不做具体限定,其可以采用液压驱动方式使所述滚柱41相互靠近或远离,以增大或减小其之间的距离,也可以采用丝杆螺母配合等方式进行调节,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2、图6所示,所述加工区13设置有烘干装置5。所述烘干装置5向位于所述加工区13上方的保温板吹送热风,加速浆料的固化成型,缩短加工时间,提高生产率。

    作为优选,所述烘干装置5为热风机,所述热风机向保温板吹送60℃的热风,以在加速浆料凝固的同时,不会对浆料以及保温板造成损害,当热,所述烘干装置5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所述热风的温度也可以根据需要升高或降低,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优选,如图2、图6所示,所述烘干装置5沿所述夹持装置3的移动方向设置于机体1的两侧,以使热风能够吹向保温板的两侧,使热风包裹保温板,保温板的各个面都能够受到热风的作用,加速浆料的凝固,缩短浆料凝固的时间。

    进一步的,所述机体1的出料端还设置有导向部14,当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经过所述烘干装置5之后,所述夹持件32由所述加紧状态切换至所述放松状态,以使加工完毕的保温板在自身重力的作用下落至所述导向部14,在所述导向部14的引导下,完成堆积或者码垛。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导向部14沿所述保温板的移动方向为导向斜面或者导向圆弧面,所述导向部14与所述机体1一体成型,以省去装配的过程,方便制造。当然,所述导向部14也可以为其他结构,或者通过其他装配方式连接于所述机体1,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优选,如图6所示,所述导向部14沿与保温板移动方向垂直的方向也为斜面,以使保温板下落至所述导向部14时,保温板的下端朝向斜面的低位面移动,以使姿态由竖直变为水平,方便对其进行收集或者码垛。

    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水平”指的是保温板面积较大的侧面,即体现保温板长度和宽度的面,与所述导向部14的上端面接触的状态,“竖直”指的是保温板面积较小的侧面,即体现保温板厚度的侧面与所述导向部14的上端面接触的状态。

    更进一步的,如图1所示,所述保温板加工装置还包括收料机构6,所述收料机构6靠近所述导向部14设置,所述收料机构6将加工后的保温板进行输送并完成码垛,以代替人工码垛,降低劳动力,实现全自动生产。

    作为优选,如图1所示,所述收料机构6包括传动轮61以及与所述传动轮61配合的输送带62,所述输送带62表面间隔设置有多个隔板63,相邻所述隔板63之间形成收料槽64,保温板经过所述导向部14滑入所述收料槽64中,随所述输送带62移动,当装有保温板的所述收料槽64移动至远离所述机体1的所述传动轮61并沿所述传动轮61的周向向下旋转时,保温板在自身的重力作用下从所述收料槽64中滑下,在下方完成码垛。

    所述输送带62可以为传送带,此时所述传动轮61相应的为与所述传送带配合的带轮。当然,所述输送带62也可以为链条,此时所述传动轮61相应的为与所述链条配合的链轮,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作为本申请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所述加工区13朝向所述运输装置2的一侧为斜面,且所述斜面远离所述浆料池11的一端高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浆料池11的一端。

    当保温板移出所述浆料池11时,由于浆料在保温板的表面未固化成型,因此浆料会滴落至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造成污染。而所述机体1的上表面为所述斜面,使得滴落至所述斜面的浆料能够沿所述斜面流回所述浆料池11中,对浆料进行回收并再次利用,避免浪费,节约了成本,并且保证了机体1表面的清洁。

    当然,所述加工区13朝向所述运输装置2的一侧也可以设置为圆弧面等,只要能够使浆液流回至所述浆料池11中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保温板加工方法,该方法采用上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该方法包括:s1,向所述浆料池11中加入适量的浆料,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启动运转,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链轮21和所述第二链轮22转动,并带动所述链条23移动;s2,将待加工的保温板放置于所述进料区12,此时所述夹持装置3的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32由所述放松状态切换至夹紧状态,所述夹持件32夹持所述保温板的两个端面,并携带所述保温板随所述链条23同步移动;s3,当所述夹持装置3移动至所述浆料池11上方时,所述夹持装置3下降,以使所述保温板全部浸入浆料中;s4,所述夹持装置3携带所述加工后的保温板移动至所述加工区13上方,所述加工区13设置有压紧部以及烘干部,所述压紧部压紧所述保温板的两侧面,使浆料紧实并刮除多余的浆料,所述烘干部对所述保温板进行烘干;s5,所述夹持装置3的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32由所述夹紧状态切换至所述放松状态,使加工后的保温板沿所述机体1下滑并收集。

    通过本方法,利用所述保温板加工装置实现了保温板表面的全自动加工,节省了劳动力。且能够连续不断的对保温板进行蘸浆、压实、刮浆以及烘干等加工,使保温板加工实现流水线加工,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并且能够有效控制保温板表面浆料层的厚度,进而保证了产品的合格率。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步骤s3中,当所述保温板全部浸入所述浆料时,所述驱动单元停止运转,2-3秒后,所述驱动单元恢复运转。

    保温板浸入浆料池后,所述驱动单元控制所述夹持装置3停在原处2-3秒,保证了浆料充分均匀的附着在保温板表面,保证浸润效果。避免由于浸润时间过短,或者由于保温板移动,而导致浆料无法对保温板进行包裹,从而导致产品合格率下降。

    当然,所述夹持装置3停留的时间也可以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只要能够实现浆料均匀包覆保温板表面即可,在此不做具体限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保温板加工装置,包括机体以及设置于所述机体上方的运输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机体朝向所述运输装置的一侧开设有浆料池,所述浆料池将所述机体分隔为进料区以及加工区;

    所述运输装置包括沿所述机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以及与所述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配合的链条,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浆料池的两侧;

    所述链条间隔设置有夹持装置,所述夹持装置包括与所述链条固定连接的固定件,以及连接于所述固定件的夹持件,所述夹持装置还包括控制件,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相对于所述固定件运动,以使所述夹持件在夹紧状态和放松状态之间切换;

    所述保温板加工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同向旋转,以使所述链条带动所述夹持装置移动;当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浆料池上方时,所述夹持装置至少部分区域伸入所述浆料池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件为设置于所述固定件两侧且与所述固定部转动连接的夹钳,当所述夹持件处于所述夹紧状态时,所述夹钳朝向靠近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所述夹钳的方向转动;

    当所述夹持件处于所述放松状态时,所述夹钳朝向远离所述固定件另一侧的所述夹钳的方向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钳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控制件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相邻两个所述夹持装置之间的距离为l1,待加工保温板的长度为l2,其中,l2<l1<3l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运输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浆料池上方的张紧链轮,所述链条与所述张紧链轮配合,所述张紧链轮与所述机体上端面的垂直距离小于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与所述机体上端面的垂直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区沿所述链条的移动方向设置有刮浆装置,当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加工区上方时,所述刮浆装置抵顶保温板裹浆后的两侧面。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区设置有烘干装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加工区朝向所述运输装置的一侧为斜面,且所述斜面远离所述浆料池的一端高于所述斜面靠近所述浆料池的一端。

    9.一种保温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权利要求所述的保温板加工装置,该方法包括:

    s1,向所述浆料池中加入适量的浆料,控制所述驱动单元启动运转,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第一链轮和所述第二链轮转动,并带动所述链条移动;

    s2,将待加工的保温板放置于所述进料区,此时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由所述放松状态切换至夹紧状态,所述夹持件夹持所述保温板的两个端面,并携带所述保温板随所述链条同步移动;

    s3,当所述夹持装置移动至所述浆料池上方时,所述夹持装置下降,以使所述保温板全部浸入浆料中;

    s4,所述夹持装置携带所述加工后的保温板移动至所述加工区上方,所述加工区设置有压紧部以及烘干部,所述压紧部压紧所述保温板的两侧面,使浆料紧实并刮除多余的浆料,所述烘干部对所述保温板进行烘干;

    s5,所述夹持装置的所述控制件控制所述夹持件由所述夹紧状态切换至所述放松状态,使加工后的保温板沿所述机体下滑并收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保温板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s3中,当所述保温板全部浸入所述浆料时,所述驱动单元停止运转,2-3秒后,所述驱动单元恢复运转。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保温板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该装置包括机体以及机体上方的运输装置,机体开设浆料池,运输装置包括沿机体的长度方向设置的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以及与链轮配合的链条,第一链轮和第二链轮在水平方向的投影位于浆料池的两侧;链条间隔设置夹持装置,夹持装置包括与链条固定连接的固定件、夹持件,以及控制件,控制件控制夹持件夹紧或放松;保温板加工装置还包括驱动单元,当夹持装置移动至浆料池上方时,夹持装置至少部分区域伸入浆料池中。通过本装置对保温板加工,实现保温板自动加工,大大降低了劳动力,且在一次流水加工中,能够同时对保温板的各个表面进行加工,减少了保温板的加工次数,提高了加工速度,提高了生产率。

    技术研发人员:孙希琳;王同山;张建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济南建科德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浩翰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2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23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