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及具有其的梯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18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维保辅助工具,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及具有其的梯具。



    背景技术:

    在输配电线路维护检修过程中,常会运用多功能折叠梯辅助工作人员攀爬到高处进行线路检查或维修,梯子是电力施工作业使用频率很高的登高工具,传统的梯子结构一般都比较简单,工作人员长时间站立在梯子的横杆上,容易导致工作人员脚掌酸痛的问题。

    在公开号cn210714431u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电路检修用多功能折叠梯,通过在折叠梯上设置可折叠展开的踏板,增大人员作业时的踩踏面积,提高作业人员作业时的安全性。但该专利踏板与折叠梯固定连接,必须在折叠梯呈人字展开时才能使用,在一字梯时无法使用,对不同的作业环境适用范围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工作人员在作业时,工作人员的脚掌与梯子的横杆接触面积小,易发生安全事故,且梯子与竖直面呈不同角度放置时,安装在梯子上的踏板平台无法保持水平的问题,提供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包括踏板平台、支撑架以及用于调节所述踏板平台水平状态的调节结构,所述踏板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所述支撑架的一端与所述踏板平台相铰接,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位于所述支撑架与踏板平台相连接处的对侧。

    在本技术方案中,可拆卸作业平台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结构与梯子的其中一根横杆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与梯子的另外一根横杆连接,通过调整调节结构,在梯子与竖直面呈不同角度时,踏板平台也能够保证水平状态,保证了工作人员作业的安全性。支撑架的一端与踏板平台铰接,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结构与横杆相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另一横杆连接,可以为踏板平台提供支撑,踏板平台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接触面积更大的支撑平面,与传统的梯子作业相比,增大了脚掌与支撑物的接触面积,有效缓解施工人员长时间作业时脚部的疲劳,提升站立面上的作业舒适性,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梯子的部分横杆受力点集中而容易断裂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连接杆、设于所述踏板平台侧边的安装板、设于所述安装板上的凹槽结构以及若干卡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与所述卡槽结构相连通,所述连接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相铰接,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槽结构相卡接的连接柱。在本技术方案中,踏板平台以及支撑架通过安装板上卡槽结构与连接杆上的连接柱卡接固定,连接柱可通过在凹槽结构中滑行实现在不同卡槽结构间的卡接切换,在梯子与竖直面呈不同角度放置时,踏板平台也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保证了作业人员在踏板平台上作业的安全性。

    优选地,若干所述卡槽结构向着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方向倾斜。在本技术方案中,卡槽结构向着所述第一连接结构方向倾斜,使连接柱可与不同卡槽结构进行卡接,提高踏板平台水平面的调整范围。

    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结构为弧形结构的第二卡口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弧形结构的第二卡口结构可与不同梯子进行搭接固定,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不同梯子上水平安装的拆卸安装效率。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架分别设于所述踏板平板的两侧。在本技术方案中,两组设在踏板平台两侧的支撑架可以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梯子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卡口结构,所述第一卡口结构的开口方向向下且与踏板平台垂直。在本技术方案中,弧形结构向下设置的第一卡口结构可与不同梯子进行搭接固定,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不同梯子上的拆卸安装效率。

    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设置在所述踏板平台的底面。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在踏板平台底面的两组第一连接结构可以对踏板平台提供支撑,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梯子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踏板平台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踏板平台上表面的防滑结构可增加摩擦力,防止作业人员滑倒,提高作业人员在踏板平台上作业时的安全性。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出一种梯具,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杆体、若干横杆以及如上所述的可拆卸作业平台,若干横杆设置在两根杆体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第二连接结构从上至下分别与两根所述横杆可拆卸连接。在本技术方案中,设置在踏板平台底面的第一连接结构与支撑架上的第二连接结构共同对踏板平台提供支撑,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梯具上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杆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滑结构,所述杆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限滑结构。在本技术方案中,第一限滑结构可以增加梯具顶部与外界抵接时的摩擦力,防止梯具上部侧滑,第二限滑结构可以增加梯具底部与外界抵接时的摩擦力,防止梯具下部侧滑。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中的可拆卸作业平台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结构与梯具的其中一根横杆连接,第二连接结构与梯具的另外一根横杆连接,通过调节结构的设置,能够使得梯具与竖直面呈不同角度时,踏板平台也能够保证水平状态,保证了工作人员作业的安全性。支撑架的一端与踏板平台铰接,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结构与横杆相连接,第一连接结构与另一横杆连接,可以为踏板平台提供支撑,踏板平台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接触面积更大的支撑平面,与传统的梯子作业相比,增大了脚掌与支撑物的接触面积,有效缓解施工人员长时间作业时脚部的疲劳,提升站立面上的作业舒适性,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梯具的部分横杆受力点集中受力过度容易断裂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梯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可拆卸作业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踏板平台,11—第一连接结构,12—第一卡口结构,13—防滑结构,2—支撑架,21—第二连接结构,22—第二卡口结构,3—梯子,31—杆体,32—横杆,33—第一限滑结构,34—第二限滑结构,4—调节结构,41—连接杆,42—安装板,43—凹槽结构,44—卡槽结构,45—连接柱。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说明本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本发明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长”“短”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包括踏板平台1、支撑架2以及用于调节所述踏板平台1水平状态的调节结构4,所述支撑架2的一端与所述踏板平台1相铰接,所述踏板平台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1,所述支撑架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21,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位于所述支撑架2与踏板平台1相铰接处的对侧。

    在本实施例中,可拆卸作业平台在使用时,将第一连接结构11与梯子3的其中一根横杆32连接,第二连接结构21与梯子3的另外一根横杆32连接,通过调整调节结构4,能够使得梯子3与竖直面呈不同角度时,踏板平台1也能够保证水平状态,保证了工作人员作业的安全性。支撑架2的一端与踏板平台1铰接,支撑架2另一端的第二连接结构21与横杆32相连接,第一连接结构11与另一横杆32连接,可以为踏板平台1提供支撑,踏板平台1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接触面积更大的支撑平面,与传统的梯子作业相比,增大了脚掌与支撑物的接触面积,有效缓解施工人员长时间作业时脚部的疲劳,提升站立面上的作业舒适性,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梯子的部分横杆32受力点集中受力过度容易断裂的问题。

    其中,调节结构4包括连接杆41、设于踏板平台1侧边的安装板42、设于安装板42上的凹槽结构43以及若干卡槽结构44,凹槽结构43与卡槽结构44相连通,连接杆41的一端与支撑架2相铰接,连接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卡槽结构44相卡接的连接柱45。在本实施例中,踏板平台1以及支撑架2通过安装板42上的卡槽结构44与连接杆41上的连接柱45卡接固定,连接柱45可通过在凹槽结构43中滑行实现在不同卡槽结构44间的卡接切换,在梯子3与竖直面呈不同角度放置时,踏板平台1也能够保持水平状态,保证了作业人员在踏板平台1上作业的安全性。

    另外,若干卡槽结构44向着第一连接结构11方向倾斜。在本实施例中,卡槽结构44向着第一连接结构11方向倾斜使连接柱45可与不同卡槽结构44进行卡接,提高踏板平台1水平面的调整范围。

    其中,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1为弧形结构的第二卡口结构22。在本实施例中,弧形结构的第二卡口结构22可与不同梯子进行搭接固定,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不同梯子3上的拆卸安装效率。

    另外,支撑架2设置有两组,两组支撑架2分别设于踏板平板1的两侧。在本实施例中,两组设在踏板平台1两侧的支撑架2可以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梯子上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卡口结构12,所述第一卡口结构12的开口方向向下且与踏板平台1垂直。在本实施例中,弧形结构向下设置的第一卡口结构12可与不同梯子3进行搭接固定,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不同梯子3上的拆卸安装效率。

    另外,第一连接结构11设置有两组,两组第一连接结构11设置在踏板平台1的底面。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踏板平台1底面的两组第一连接结构11可以对踏板平台1提供支撑,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梯子上的稳定性。

    其中,踏板平台1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13。在本实施例中,踏板平台1上表面的防滑结构13可增加摩擦力,防止作业人员滑倒,提高作业人员在踏板平台1上作业时的安全性。

    实施例2

    如图1至图2所示,一种梯具,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杆体31、若干横杆32以及实施例1中的可拆卸作业平台,若干横杆32设置在两根杆体31之间,第一连接结构11、第二连接结构21从上至下分别与两根横杆32可拆卸连接。在本实施例中,设置在踏板平台1底面的第一连接结构11与支撑架2上的第二连接结构21共同对踏板平台1提供支撑,提高可拆卸作业平台在梯子3上的稳定性。

    其中,杆体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滑结构33,杆体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限滑结构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限滑结构33可以增加梯具顶部与外界抵接时的摩擦力,防止梯具上部侧滑,第二限滑结构34可以增加梯具底部与外界抵接时的摩擦力,防止梯具下部侧滑。

    显然,本发明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发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包括踏板平台(1)、支撑架(2)以及用于调节所述踏板平台(1)水平状态的调节结构(4),所述踏板平台(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11),所述支撑架(2)的一端与所述踏板平台(1)相铰接,所述支撑架(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21),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位于所述支撑架(2)与踏板平台(1)相铰接处的对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结构(4)包括连接杆(41)、设于所述踏板平台(1)侧边的安装板(42)、设于所述安装板(42)上的凹槽结构(43)以及若干卡槽结构(44),所述凹槽结构(43)与所述卡槽结构(44)相连通,所述连接杆(41)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2)相铰接,所述连接杆(41)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与所述卡槽结构(44)相卡接的连接柱(4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若干所述卡槽结构(44)向着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方向倾斜。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结构(21)为弧形结构的第二卡口结构(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2)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支撑架(2)分别设于所述踏板平板(1)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为弧形结构的第一卡口结构(12),所述第一卡口结构(12)的开口方向向下且与踏板平台(1)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设置在所述踏板平台(1)的底面。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踏板平台(1)上表面设置有防滑结构(13)。

    9.一种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两根相对设置的杆体(31)、若干横杆(32)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可拆卸作业平台,若干横杆(32)设置在两根杆体(31)之间,所述第一连接结构(11)、第二连接结构(21)从上至下分别与两根所述横杆(32)可拆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体(31)的顶部设置有第一限滑结构(33),所述杆体(31)的底部设置有第二限滑结构(34)。

    技术总结
    本发明属于电力领域维保辅助工具,更具体地,一种可拆卸作业平台梯具,包括踏板平台、支撑架以及用于调节踏板平台水平状态的调节结构,踏板平台上设置有第一连接结构,支撑架的一端与踏板平台相铰接,支撑架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连接结构,第一连接结构位于支撑架与踏板平台相铰接处的对侧。踏板平台为高空作业人员提供一个接触面积更大的支撑平面,与传统的梯子作业相比,增大了脚掌与支撑物的接触面积,有效缓解施工人员长时间作业时脚部的疲劳,提升站立面上的作业舒适性,同时可以有效缓解梯具的部分横杆受力点集中受力过度容易断裂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林敬卓;张梦瑶;胡宇文;袁坚强;张伟文;李炳卓;李杰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技术研发日:2020.12.03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23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