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锂离子电池与流程

    专利2022-07-07  214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硅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近年来,锂离子电池由其工作电压高、自放电效应小、循环寿命长无记忆效应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器件、电动汽车和储能电站中。而目前商业化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主要是采用石墨类电极材料,但其理论的比容量只有372mah/g,无法日益增长的能量需求。

    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比容量高达4200mah/g,是石墨类负极容量的10余倍,且储量丰富,来源广泛,被认为是目前最佳负极材料的候选物。但硅基负极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存在严重的而体积效应,体积膨胀可达300%多,从而造成材料的结构坍塌与导电基体失去接触,同时在sei膜不断形成和分解过程中,消耗大量锂离子,最终导致硅基材料的容量迅速衰减。通过在硅材料的表面包覆一层材料可在一定程度能支撑其结构,改善硅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现有技术中,公开号为cn108878815a,公开日期为2018.11.23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复合型锂电池负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通过采用纳米非金属基体、金属掺杂剂、无机硅盐、聚偏氟乙烯、改性剂、碳化调节剂、导电剂、粘接剂、多巴胺制备出一种复合型负极材料。虽然该材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电化学性能,提高材料的的导电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即该方法对材料所发生的副反应抑制效果不够明显,在充放电循环过程中会持续消耗电解液,导致循环性能不好。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硅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锂离子电池,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硅负极材料循环性能差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硅负极材料,其为核壳结构,其中核层为纳米硅球,壳层为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tio2/c复合层。

    进一步地,tio2/c复合层中tio2和c之间的重量比为(4~5):(3~4)。

    进一步地,壳层的厚度为50~200nm。

    进一步地,纳米硅球的粒径为100~500n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s1,将有机钛源、有机碳源和有机溶剂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液;s2,将纳米硅球加入并分散在第一混合液中,然后加入水解稳定剂,形成第二混合液;s3,将第二混合液进行水热反应,冷却,得到前驱体;s4,在惰性气氛下将前驱体进行煅烧,得到硅负极材料。

    进一步地,有机钛源为四异丙醇钛、钛酸丁酯、钛酸四乙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有机碳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苯胺、聚丙烯脂、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步骤s1中,有机钛源与有机碳源之间的重量比为(3~5):1,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优选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1;优选地,有机钛源和有机碳源在第一混合液中的质量浓度为20~35%。

    进一步地,步骤s2中,纳米硅球与有机碳源的重量之比为(1.5~2.5):1;优选地,水解稳定剂与有机钛源的体积之比为(2.5~3.5):1。

    进一步地,步骤s3中,将第二混合液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150~180℃,保温10~15h以进行水热反应;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前驱体;优选地,步骤s4中,将前驱体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700~800℃,保温3~5h以进行煅烧过程。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材料,其中,负极材料为上述的硅负极材料。

    本发明提供的是一种双连续相tio2/c包覆纳米硅球形成的硅负极材料,解决了硅基负极材料导电性能差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同时对所生产的设备要求不高、环境友好且适合工业化。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中的硅负极材料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图2示出了本发明中实施例1至6所制备的硅负极材料对应电池的循环性能曲线,其中实心箭头方向为初始比容量由高到低、虚线箭头方向为循环结束时的容量保持率由高到低所对应的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正如背景技术所记载的,尽管现有技术中针对硅负极材料的导电率等进行了改善,但在循环性能方面仍旧存在缺陷。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负极材料,如图1所示,硅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其中核层a为纳米硅球,壳层b为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tio2/c复合层。该硅负极材料为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tio2/c壳层包覆纳米硅球的核壳结构,不仅能缓解si在脱嵌锂过程中的体积效应,还能提高材料的导电性能。而双连续相结构的tio2/c壳层不仅能够保护材料免受电解液的腐蚀,而且能在电解液lipf6中避免与hf发生化学反应,有利于形成结构稳定的sei膜,进而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与此同时,该材料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材料内部的化学反应热也得到的有效降低。

    总之,本发明有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硅负极材料无法兼顾高的导电性、良好的循环性能的问题,所提供个的硅负极材料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和高倍率性能,电池在2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100次后容量保持率为97.5%。且对所生产的设备要求不高、环境友好且适合工业化。

    为了进一步提高硅负极材料的各项性能,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tio2/c复合层中tio2和c之间的重量比为(4~5):(3~4)。更优选地,壳层的厚度为50~200nm。进一步地,纳米硅球的粒径为100~500nm。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中,该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将有机钛源、有机碳源和有机溶剂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液;s2,将纳米硅球加入并分散在第一混合液中,然后加入水解稳定剂,形成第二混合液;s3,将第二混合液进行水热反应,冷却,得到前驱体;s4,在惰性气氛下将前驱体进行煅烧,得到硅负极材料。

    上述方法中,预先将有机钛源、有机碳源配置为第一混合液,然后加入纳米硅球和水解稳定剂,形成稳定的第二混合液后再进行水热反应,该过程中有机钛源逐渐水解,并和有机碳源一起包覆在纳米硅球的表面,形成前驱体。前驱体进一步经过煅烧,在纳米硅球表面较为均匀地包覆了具有双连续结构的tio2/c壳层。

    利用该水热法能够在纳米硅球表面包覆均匀的具有双连续结构的tio2/c壳层,对硅负极材料的热稳定性、降低材料内部反应热方面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因而能够有效提高导电率和循环性能等方面。与此同时,本发明工艺简便,生产成本低,而且易于操作,效率高。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有机钛源为四异丙醇钛、钛酸丁酯、钛酸四乙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有机碳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苯胺、聚丙烯脂、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使用上述几种有机钛源和有机碳源,一方面反应过程较为稳定,前驱体中的包覆层较为均匀,相应最终形成的壳层tio2/c具有更完整的双连续相结构,对于材料的整体性能具有更好的改善。另一方面,这些有机钛源和有机碳源成本较低,也有利于降低材料的生产成本。

    为了进一步提高反应稳定性,促进壳层双连续相结构的形成,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1中,有机钛源与有机碳源之间的重量比为(3~5):1,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优选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1;优选地,有机钛源和有机碳源在第一混合液中的质量浓度为20~35%。在实际混合过程中,优选将有机钛源与有机碳源、有机溶剂在磁力搅拌器中充分搅拌以形成混合均匀的溶液。且在加入纳米硅球的过程中,也保持体系处于持续搅拌的过程,待加入纳米硅球后,将体系先超声分散一段时间,再加入水解稳定剂。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2中,纳米硅球与有机碳源的重量之比为(1.5~2.5):1;优选地,水解稳定剂与有机钛源的体积之比为(2.5~3.5):1。在该比例下,形成的壳层厚度更为适宜,反应过程也更稳定。

    出于进一步提高反应效率、结构完整性等方面的考虑,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3中,将第二混合液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150~180℃,保温12h以进行水热反应;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前驱体。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优选将第二混合液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并置于恒温箱中进行。

    优选地,步骤s4中,将前驱体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700~800℃,保温3~5h以进行煅烧过程。煅烧过程中采用的惰性气氛可以是氮气、氩气等惰性气氛。具体煅烧过程可以在管式炉中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材料,其为前文所述的硅负极材料。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描述,这些实施例不能理解为限制本申请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s1.将2ml的四异丙醇钛(ttip)和0.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一同溶于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溶剂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采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15min;

    s2.在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将1g的粒径为100~500nm的纳米硅材料加入至步骤s1所得的溶液a中,超声分散30min后,再加入6ml的乙酸,室温搅拌3h时间后,充分反应得溶液b;

    s3.将步骤s2所得溶液b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置于恒温箱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65℃,保温12h,然后随炉冷却降至室温,经洗涤、干燥后得前驱体c;

    s4.称取步骤s3所制备的前驱体c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以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保温3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记为si@tio2/c负极材料,该材料壳层厚度为100~200nm,壳层中tio2/c重量比为5:3。

    测试方法:将所制备得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导电剂sp、粘结剂cmc sbr(1:1)质量比为70:15:15比例混合制成浆料,经过充分研磨混合后均匀地涂覆在金属铜箔上,以60℃恒温干燥6h,再用冲头冲成直径为12mm的极片,转移至保护气氛的手套箱中,采用金属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的lipf6(ec:dmc=1:1)、celgard2400隔膜,依次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待静置24h后,转移至新威测试系统中以一定的电流密度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截止电压区间为0.01v~1.5v,得到的循环性能曲线见图2。

    实施例2

    s1.将2ml的钛酸丁酯(tbt)和0.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一同溶于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溶剂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采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15min;

    s2.在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将1g的粒径为100~500nm的纳米硅材料加入至步骤s1所得的溶液a中,超声分散30min后,再加入6ml的二乙醇胺,室温搅拌3h时间后,充分反应得溶液b;

    s3.将步骤s2所得溶液b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置于恒温箱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65℃,保温12h,然后随炉冷却降至室温,经洗涤、干燥后得前驱体c;

    s4.称取步骤s3所制备的前驱体c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以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保温3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记为si@tio2/c负极材料,该材料壳层厚度为100~200nm,壳层中tio2/c重量比为4.5:3。

    测试方法:将所制备得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导电剂sp、粘结剂cmc sbr(1:1)质量比为70:15:15比例混合制成浆料,经过充分研磨混合后均匀地涂覆在金属铜箔上,以60℃恒温干燥6h,再用冲头冲成直径为12mm的极片,转移至保护气氛的手套箱中,采用金属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的lipf6(ec:dmc=1:1)、celgard2400隔膜,依次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待静置24h后,转移至新威测试系统中以一定的电流密度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截止电压区间为0.01v~1.5v,得到的循环性能曲线见图2。

    实施例3

    s1.将2ml的四异丙醇钛(ttip)和0.5g苯胺(ani)的一同溶于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溶剂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采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15min;

    s2.在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将1g的粒径为100~500nm的纳米硅材料加入至步骤s1所得的溶液a中,超声分散30min后,再加入6ml的乙酸,室温搅拌3h时间后,充分反应得溶液b;

    s3.将步骤s2所得溶液b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置于恒温箱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65℃,保温12h,然后随炉冷却降至室温,经洗涤、干燥后得前驱体c;

    s4.称取步骤s3所制备的前驱体c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以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保温3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记为si@tio2/c负极材料,该材料壳层厚度为100-200nm,壳层中tio2/c重量比为5:3.5。

    测试方法:将所制备得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导电剂sp、粘结剂cmc sbr(1:1)质量比为70:15:15比例混合制成浆料,经过充分研磨混合后均匀地涂覆在金属铜箔上,以60℃恒温干燥6h,再用冲头冲成直径为12mm的极片,转移至保护气氛的手套箱中,采用金属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的lipf6(ec:dmc=1:1)、celgard2400隔膜,依次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待静置24h后,转移至新威测试系统中以一定的电流密度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截止电压区间为0.01v~1.5v,得到的循环性能曲线见图2。

    实施例4

    s1.将2ml的钛酸丁酯(tbt)和0.5g苯胺(ani)的一同溶于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溶剂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采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15min;

    s2.在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将1g的粒径为100~500nm的纳米硅材料加入至步骤s1所得的溶液a中,超声分散30min后,再加入6ml的乙酸,室温搅拌3h时间后,充分反应得溶液b;

    s3.将步骤s2所得溶液b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置于恒温箱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65℃,保温12h,然后随炉冷却降至室温,经洗涤、干燥后得前驱体c;

    s4.称取步骤s3所制备的前驱体c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以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保温3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记为si@tio2/c负极材料,该材料壳层厚度为100-200nm,壳层中tio2/c重量比为4.5:3.5。

    测试方法:将所制备得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导电剂sp、粘结剂cmc sbr(1:1)质量比为70:15:15比例混合制成浆料,经过充分研磨混合后均匀地涂覆在金属铜箔上,以60℃恒温干燥6h,再用冲头冲成直径为12mm的极片,转移至保护气氛的手套箱中,采用金属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的lipf6(ec:dmc=1:1)、celgard2400隔膜,依次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待静置24h后,转移至新威测试系统中以一定的电流密度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截止电压区间为0.01v~1.5v,得到的循环性能曲线见图2。

    实施例5

    s1.将2ml的钛酸四乙酯和0.5g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的一同溶于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溶剂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采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15min;

    s2.在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将1g的粒径为100~500nm的纳米硅材料加入至步骤s1所得的溶液a中,超声分散30min后,再加入6ml的乙酸,室温搅拌3h时间后,充分反应得溶液b;

    s3.将步骤s2所得溶液b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置于恒温箱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65℃,保温12h,然后随炉冷却降至室温,经洗涤、干燥后得前驱体c;

    s4.称取步骤s3所制备的前驱体c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以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保温3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记为si@tio2/c负极材料,该材料壳层厚度为100-200nm,壳层中tio2/c重量比为7:3。

    测试方法:将所制备得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导电剂sp、粘结剂cmc sbr(1:1)质量比为70:15:15比例混合制成浆料,经过充分研磨混合后均匀地涂覆在金属铜箔上,以60℃恒温干燥6h,再用冲头冲成直径为12mm的极片,转移至保护气氛的手套箱中,采用金属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的lipf6(ec:dmc=1:1)、celgard2400隔膜,依次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待静置24h后,转移至新威测试系统中以一定的电流密度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截止电压区间为0.01v~1.5v,得到的循环性能曲线见图2。

    实施例6

    s1.将2ml的四异丙醇钛(ttip)和0.5g苯胺(ani)的一同溶于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混合溶剂中,其中无水乙醇与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1,采用磁力搅拌器充分搅拌15min;

    s2.在持续搅拌的情况下,将1g的粒径为100~500nm的纳米硅材料加入至步骤s1所得的溶液a中,超声分散30min后,再加入6ml的乙酸,室温搅拌3h时间后,充分反应得溶液b;

    s3.将步骤s2所得溶液b转移至不锈钢反应釜中置于恒温箱中以5℃/min的升温速度升温至165℃,保温12h,然后随炉冷却降至室温,经洗涤、干燥后得前驱体c;

    s4.称取步骤s3所制备的前驱体c置于管式炉中在保护气氛下以5℃的升温速率升温至750℃,保温3h,然后随炉冷却至室温,即得所述的一种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硅基负极材料,记为si@tio2/c负极材料,该材料壳层厚度为100-200nm,壳层中tio2/c重量比为7:4。

    测试方法:将所制备得的硅基负极材料与导电剂sp、粘结剂cmc sbr(1:1)质量比为70:15:15比例混合制成浆料,经过充分研磨混合后均匀地涂覆在金属铜箔上,以60℃恒温干燥6h,再用冲头冲成直径为12mm的极片,转移至保护气氛的手套箱中,采用金属锂片为对电极,电解液为1mol/l的lipf6(ec:dmc=1:1)、celgard2400隔膜,依次组装成2032型扣式电池。待静置24h后,转移至新威测试系统中以一定的电流密度进行恒流充放电测试,充放电截止电压区间为0.01v~1.5v,得到的循环性能曲线见图2。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其中核层为纳米硅球,壳层为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tio2/c复合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tio2/c复合层中tio2和c之间的重量比为(4~5):(3~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层的厚度为50~200n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硅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纳米硅球的粒径为100~500nm。

    5.一种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硅负极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将有机钛源、有机碳源和有机溶剂混合,形成第一混合液;

    s2,将纳米硅球加入并分散在所述第一混合液中,然后加入水解稳定剂,形成第二混合液;

    s3,将所述第二混合液进行水热反应,冷却,得到前驱体;

    s4,在惰性气氛下将所述前驱体进行煅烧,得到所述硅负极材料。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机钛源为四异丙醇钛、钛酸丁酯、钛酸四乙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地,所述有机碳源为聚乙烯吡咯烷酮、苯胺、聚丙烯脂、聚乙烯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中,所述有机钛源与所述有机碳源之间的重量比为(3~5):1,所述有机溶剂为无水乙醇和去离子水的混合溶剂,优选所述无水乙醇和所述去离子水的体积比为(1~2):1;

    优选地,所述有机钛源和所述有机碳源在所述第一混合液中的质量浓度为20~3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中,所述纳米硅球与所述有机碳源的重量之比为(1.5~2.5):1;优选地,所述水解稳定剂与所述有机钛源的体积之比为(2.5~3.5):1。

    9.根据权利要求5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中,将所述第二混合液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150~180℃,保温10~15h以进行所述水热反应;待反应完毕后,冷却至室温,再过滤、洗涤、干燥,得到所述前驱体;

    优选地,所述步骤s4中,将所述前驱体以5~10℃/min的速度升温至700~800℃,保温3~5h以进行所述煅烧过程。

    10.一种锂离子电池,包括负极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负极材料为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硅负极材料。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硅负极材料、其制备方法及包括其的锂离子电池。该硅负极材料为核壳结构,其中核层为纳米硅球,壳层为具有双连续相结构的TiO2/C复合层。本发明提供的硅负极材料解决了硅基负极材料导电性能差和循环性能差等问题,对所生产的设备要求不高、环境友好且适合工业化。

    技术研发人员:褚光辉;余剑琳;马美品;蔡惠群;李海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银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1.11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22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