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断层破碎区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
背景技术:
理论与实践表明,冲击地压与地质构造是密切相关的动力灾害,冲击灾害主要发生在断层、褶曲等部位。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断层破碎区内的巷道冲击地压频率与强度不断增加,发生在断层区的冲击地压占据构造冲击地压较大比重,这种断层破碎带冲击灾害已严重制约着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实践证明,断层破碎区的巷道,由于断层破碎带岩层相对较软,而煤层具有冲击危险性强,在巷道周围存在高应力,冲击地压隐蔽性强,这种类型的冲击地压会造成煤岩突然跨落,堵塞巷道空间,防范难度极大。该类冲击地压的防治有别于常规类型,采用常规措施很难防范。由于煤岩体破碎区域较大,常规支护针对性很差,如果再受到工作面动态应力场的强扰动作用,极易发生局部性严重的冲击地压。
断层破碎带、强冲击危险煤层的冲击地压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往往在巷道动态影响区内发生突然冲击。对于断层交叉、断层尖灭带这种高应力集中区域,会存在动静应力场的持续作用,破碎带不断扩展,应力分布差异性变化大,冲击难以防范与控制。因此,针对这种断层破碎区、具有隐蔽特征的冲击地压,需要发明一种适应高应力破碎带、且能长期稳定的防控冲击地压的方法,对防控构造冲击地压灾害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断层破碎区、采深大的煤层发生断层型冲击地压灾害难以防范的现实,提出一种适应高应力破碎带、能长期稳定释放能量的防冲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断层破碎区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断层影响下的危险区域确定:根据已揭露的断层产状与巷道显现,预先研判存在发生断层冲击地压区段,作为区域性防治重点;
步骤二、支设柔性体与封闭式支架:先进行扩帮、挖底,扩帮处支设编织袋,编制带内充填煤体,编织袋可压缩,具有柔性,然后对巷道支设龙门支架,支架带底梁,具有封闭效应:
步骤三、局部卸压:对巷道围岩出现变形大、动力显现强的区域进行爆破卸压,形成破碎体结构,缓冲断层区高应力,耗散、释放冲击能量。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对于断层带、深部冲击地压矿井,通过柔性与封闭支架支护,实现了对破碎带的整体支护,柔性体能耗散、释能,实现断层破碎区冲击地压的有效防范。
附图说明
图1是危险区域示意图,图2是柔性体设计示意图,图3是局部卸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断层破碎区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一、危险区域划定:根据断层与巷道破碎情况,以危险性监测结果为依据,结合采场开采环境,确定冲击危险区域,a是危险区,如图1所示;
二、支设柔性体与支架:对巷道进行扩帮、挖底,沿扩帮线支设编制带墙体,柔性体支设完毕后,支设封底龙门支架,联合体能吸收、支护断层破碎区,1是柔性体,2是龙门支架,见图2。
三、局部卸压:对巷道内矿压显现强、动力效应明显区域,采取深孔爆破技术,多孔少药,将应力缓慢转移到深处,见图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1.一种断层破碎区巷道冲击地压防治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断层影响下的危险区域确定:根据已揭露的断层产状与巷道显现,预先研判存在发生断层冲击地压区段,作为区域性防治重点;
步骤二、支设柔性体与封闭式支架:先进行扩帮、挖底,扩帮处支设编织袋,编制带内充填煤体,编织袋可压缩,具有柔性,然后对巷道支设龙门支架,支架带底梁,具有封闭效应:
步骤三、局部卸压:对巷道围岩出现变形大、动力显现强的区域进行爆破卸压,形成破碎体结构,缓冲断层区高应力,耗散、释放冲击能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