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进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219


    本发明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掘进机。



    背景技术:

    掘进机是一种用于煤矿巷道中的掘进机械,通常情况下,整机的重量在50t以上,有的甚至会超过100t。

    在相关技术中,掘进机在巷道内行驶,特别是在上坡或者下坡时,设备的前部或后部经常会与地面发生干涉。因而如何提高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以及适应复杂的地质条件,是行业内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掘进机。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掘进机,包括:设备本体;履带式行走部,设于设备本体的底部,设备本体通过履带式行走部能够移动或转动,履带式行走部具有接触面,接触面用于与地面接触;铲板部,铲板部的一端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经过铲板部的另一端以及接触面靠近铲板部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一面,第一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角;支撑部,支撑部的一端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经过支撑部的另一端以及接触面靠近支撑部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二面,第二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角。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的掘进机,通过限制第一角与第二角的角度范围,一方面,可以对铲板部与支撑部的长度以及转动范围进行约束,避免与掘进机的其它部位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增大第一角与第二角的范围,掘进机会具有较大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当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行驶,尤其是上坡或下坡时,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前部或后部与地面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具体而言,掘进机包括设备本体、履带式行走部、铲板部以及支撑部。履带式行走部设于设备本体的底部,可以理解为,掘进机中的履带式行走部为与地面接触的部分。设备本体通过履带式行走部能够进行移动或转动,换言之,当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行驶时,设备本体能够通过履带式行走部前进、后退或转向。进一步地,履带式行走部具有接触面,具体地,履带式行走部包括履带以及驱动件,驱动件能够驱动履带运转。履带的下表面即为与地面接触的接触面。掘进机在行进过程中,履带式行走部中的履带会不断的运转,但接触面始终是履带与地面直接接触的下表面。值得说明的是,接触面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或其它任意形状。

    此外,铲板部的一端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即铲板部相对设备本体能够进行转动,具体地,铲板部可以通过第一轴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换言之,铲板部可以绕第一轴的轴线进行转动。通常情况下,掘进机还包括截割部,截割部设于设备本体靠近铲板部的一端,且截割部位于铲板部的上方。在截割部对掌子面的岩体进行截割后,岩体开始剥离脱落,掉落下来的岩体在截割部下面堆积,由于铲板部安装在截割部的下方,铲板部不仅可以对岩体进行切、铲,还可以起到收料的作用,方便后续将物料运出。

    进一步地,支撑部的一端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即支撑部相对设备本体能够进行转动,具体地,支撑部可以通过第二轴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换言之,支撑部可以绕第二轴的轴线进行转动。掘进机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上支撑件设于设备本体的顶部,下支撑件设于设备本体的底部,可以理解为,此处的下支撑件即为支撑部。在掘进机行进至煤矿巷道的某一位置后,通过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对设备本体进行支撑,从而掘进机能够更稳定的进行截割。

    进一步地,在空间中,经过铲板部远离设备本体的一端以及接触面靠近铲板部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一面,第一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角;经过支撑部远离设备本体的一端以及接触面靠近支撑部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二面,第二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角。由于铲板部相较于支撑部而言,更靠近掌子面,因而铲板部位于掘进机的前端,支撑部位于掘进机的后端,第一角为接近角,第二角为离去角。由于铲板部和支撑部都可以相对设备本体进行转动,通过限制第一角与第二角的角度范围,一方面,可以对铲板部与支撑部的长度以及转动范围进行约束,避免与掘进机的其它部位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增大第一角与第二角的范围,掘进机会具有较大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当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行驶,尤其是上坡或下坡时,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前部或后部与地面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另外,本发明提供的上述方案中的掘进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液压系统,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油箱与设备本体的顶部相连;油泵,设于设备本体;第一油管,第一油管的一端与油箱的底部相连,第一油管的另一端与油泵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掘进机还包括液压系统。进一步地,液压系统包括油箱、油泵以及第一油管。油箱与设备本体的顶部相连,具体地,油箱与设备本体直接相连;或者,油箱与设备本体间接相连,即油箱与设备本体通过其它部件相连,比如安装座。另外,当油箱与设备本体直接相连时,油箱与设备本体之间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油箱进行维修或更换。

    进一步地,油泵设于设备本体上,第一油管的一端与油箱的底部相连,第一油管的另一端与油泵相连。具体地,油箱的底部设有出油口,第一油管的端部与出油口密封连接。油泵能够抽取油箱中的油液,即油箱中的油液通过第一油管进入油泵,再通过油泵将油液输送至液压元件中,液压元件可以驱动铲板部以及支撑部进行转动,还可以驱动履带式行走部运转。

    通过将油箱设置在设备本体的顶部,且第一油管的端部与油箱的底部相连,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油箱的位置,使油液更易于从油箱中流出;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掘进机在上坡或下坡时油液表面不低于出油口,在坡度较大的工作环境中油泵不会吸空,液压系统仍可以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液压系统的使用可靠性。另外,有利于提高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行进的通过性,且掘进机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包括:液压马达,设于设备本体;减速器,设于设备本体,减速器与液压马达传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掘进机还包括驱动部,驱动部包括液压马达和减速器。液压马达与减速器均设于设备本体上,具体地,液压马达与设备本体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且减速器与设备本体之间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有利于部件的维修与更换。

    进一步地,减速器与液压马达为传动连接,减速器可以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传动轴带动履带式行走部运转,通过设置减速器,在传递扭矩的同时,能够匹配合适的转速。

    值得说明的是,增大液压马达的功率,或者提高减速器的减速比,均可以增强掘进机的驱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具体地,减速器可以是齿轮减速器,齿轮减速器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液压马达传动连接,从动齿轮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由于从动齿轮的齿数除以主动齿轮的齿轮可以得到减速比,因而,可以考虑增加从动齿轮的齿数以提高减速器的减速比。

    上述技术方案中,履带式行走部包括:第一履带;第二履带,第二履带与第一履带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履带式行走部包括第一履带和第二履带。第一履带和第二履带相连,可以理解为,通过第一履带和第二履带组成一条履带,有利于对履带进行加宽,减小掘进机的接地比压。接地比压是指和地面接触物体的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载荷。接地比压直接决定机械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通过性,通过减小接地比压,大大降低了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地质较软的位置行驶时,出现陷机的可能性。

    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角的范围以及第二角的范围均为0°至12°。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第一角的范围设置为0°至12°,且第二角的范围为0°至12°。换言之,掘进机的接近角为0°至12°,且离去角为0°至12°,一方面,可以对铲板部与支撑部的长度以及转动范围进行约束,避免与掘进机的其它部位发生干涉。铲板部与支撑部不会过长或者转动范围过大,从而影响到其它部件的工作;铲板部与支撑部不会过短或者转动范围过小,从而影响到自身在掘进机中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不影响到其它部位或自身的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大第一角与第二角的范围,掘进机会具有较大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当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行驶,尤其是上坡或下坡时,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前部或后部与地面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安装架,设于设备本体的顶部,油箱设于安装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安装架,安装架设于设备本体的顶部,具体地,安装架与设备本体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有利于维修及更换;或者,安装架与设备本体为固定连接,方便加工;又或者是,安装架与设备本体为一体式结构,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力学性能好,连接强度更高。由于安装架与设备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进而减少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油箱设于安装架上,具体地,油箱与安装架之间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设置安装架,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油箱的位置,能够确保掘进机在上坡或下坡时油液表面不低于出油口,在坡度较大的工作环境中油泵不会吸空,液压系统仍可以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液压系统的使用可靠性。另外,有利于提高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行进的通过性,且掘进机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截割部,截割部的一端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截割部远离设备本体的一端设有截割头,截割头可相对截割部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掘进机还包括截割部,截割部的一端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即截割部相对于设备本体能够进行转动。具体地,截割部可以是通过第三轴与设备本体实现转动连接,换言之,截割部可以绕第三轴的轴线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截割部远离设备本体的一端设有截割头,截割头可相对截割部进行转动。当掘进机在煤矿巷道中行进至某一位置后,通过支撑部对设备本体进行支撑固定,再通过截割部中的截割头对掌子面的岩体进行截割,使岩体脱离剥落,掉落下来的岩体在截割部下面堆积,由于铲板部安装在截割部的下方,铲板部不仅可以对岩体进行切、铲,还可以起到收料的作用,方便后续将物料运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运输装置,运输装置设于设备本体,运输装置的一端与铲板部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掘进机还包括运输装置,运输装置设于设备本体,运输装置的一端与铲板部相连。经过截割头的截割,掉落并堆积在截割部下方的物料,以及经过铲板部的切、铲堆积的物料,能够通过运输装置运出,方便掘进机移动至下一工作位进行截割。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运输装置,可以将物料向远离掌子面的方向运出。

    上述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液压件,第一液压件的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以及铲板部相连,第一液压件用于驱动铲板部转动;第二液压件,第二液压件的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以及支撑部相连,第二液压件用于驱动支撑部转动;第二油管,油泵通过第二油管向第一液压件以及第二液压件输送油液。

    在该技术方案中,液压系统还包括第一液压件、第二液压件以及第二油管。第一液压件的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以及铲板部相连,具体地,第一液压件可以是第一液压缸,通过第一液压缸中的第一活塞杆的伸长与收缩,可以带动铲板部进行转动,便于对铲板部的位置状态进行调整。第二液压件的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以及支撑部相连,具体地,第二液压件可以是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二液压缸中的第二活塞杆的伸长与收缩,可以带动支撑部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油泵通过第二油管向第一液压件以及第二液压件输送油液。具体地,油泵能够抽取油箱中的油液,即油箱中的油液通过第一油管进入油泵,油泵再通过第二油管将油液输送至液压元件中,液压元件可以驱动铲板部以及支撑部进行转动,还可以驱动履带式行走部运转。

    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控制系统,设于设备本体上,油泵与控制系统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掘进机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设于设备本体上,油泵与控制系统相连。通过设置控制系统,可以控制油泵是否向液压件输送液压油,进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铲板部以及支撑部的位置状态的进行调整。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掘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掘进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液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履带式行走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驱动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5中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0:掘进机;110:设备本体;120:履带式行走部;121:接触面;122:第一履带;123:第二履带;130:铲板部;131:第一面;132:第一角;140:支撑部;141:第二面;142:第二角;150:液压系统;151:油箱;1511:出油口;152:油泵;153:第一油管;154:安装架;155:第一液压件;156:第二液压件;157:第二油管;160:驱动部;161:液压马达;162:减速器;170:截割部;171:截割头;180:运输装置;190:控制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申请,但是,本发明的实施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5描述本发明中掘进机100的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掘进机100,包括设备本体110、履带式行走部120、铲板部130以及支撑部140。履带式行走部120设于设备本体110的底部,可以理解为,掘进机100中的履带式行走部120为与地面接触的部分。设备本体110通过履带式行走部120能够进行移动或转动,换言之,当掘进机100在煤矿巷道内行驶时,设备本体110能够通过履带式行走部120前进、后退或转向。进一步地,履带式行走部120具有接触面121,具体地,履带式行走部120包括履带以及驱动件,驱动件能够驱动履带运转。履带的下表面即为与地面接触的接触面121。掘进机100在行进过程中,履带式行走部120中的履带会不断的运转,但接触面121始终是履带与地面直接接触的下表面。值得说明的是,接触面121的形状可以是方形或其它任意形状。

    此外,铲板部130的一端与设备本体110转动连接,即铲板部130相对设备本体110能够进行转动,具体地,铲板部130可以通过第一轴与设备本体110转动连接,换言之,铲板部130可以绕第一轴的轴线进行转动。通常情况下,掘进机100还包括截割部170,截割部170设于设备本体110靠近铲板部130的一端,且截割部170位于铲板部130的上方。在截割部170对掌子面的岩体进行截割后,岩体开始剥离脱落,掉落下来的岩体在截割部170下面堆积,由于铲板部130安装在截割部170的下方,铲板部130不仅可以对岩体进行切、铲,还可以起到收料的作用,方便后续将物料运出。

    进一步地,支撑部140的一端与设备本体110转动连接,即支撑部140相对设备本体110能够进行转动,具体地,支撑部140可以通过第二轴与设备本体110转动连接,换言之,支撑部140可以绕第二轴的轴线进行转动。掘进机100包括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上支撑件设于设备本体110的顶部,下支撑件设于设备本体110的底部,可以理解为,此处的下支撑件即为支撑部140。在掘进机100行进至煤矿巷道的某一位置后,通过上支撑件和下支撑件对设备本体110进行支撑,从而掘进机100能够更稳定的进行截割。

    进一步地,在空间中,经过铲板部130远离设备本体110的一端以及接触面121靠近铲板部130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一面131,第一面131与接触面121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角132;经过支撑部140远离设备本体110的一端以及接触面121靠近支撑部140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二面141,第二面141与接触面121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角142。由于铲板部130相较于支撑部140而言,更靠近掌子面,因而铲板部130位于掘进机100的前端,支撑部140位于掘进机100的后端,第一角132为接近角,第二角142为离去角。由于铲板部130和支撑部140都可以相对设备本体110进行转动,通过限制第一角132与第二角142的角度范围,一方面,可以对铲板部130与支撑部140的长度以及转动范围进行约束,避免与掘进机100的其它部位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增大第一角132与第二角142的范围,掘进机100会具有较大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当掘进机100在煤矿巷道内行驶,尤其是上坡或下坡时,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前部或后部与地面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100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实施例二

    如图1至图3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掘进机100还包括液压系统150。进一步地,液压系统150包括油箱151、油泵152以及第一油管153。油箱151与设备本体110的顶部相连,具体地,油箱151与设备本体110直接相连;或者,油箱151与设备本体110间接相连,即油箱151与设备本体110通过其它部件相连,比如安装座。另外,当油箱151与设备本体110直接相连时,油箱151与设备本体110之间还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便对油箱151进行维修或更换。

    进一步地,油泵152设于设备本体110上,第一油管153的一端与油箱151的底部相连,第一油管153的另一端与油泵152相连。具体地,油箱151的底部设有出油口1511,第一油管153的端部与出油口1511密封连接。油泵152能够抽取油箱151中的油液,即油箱151中的油液通过第一油管153进入油泵152,再通过油泵152将油液输送至液压元件中,液压元件可以驱动铲板部130以及支撑部140进行转动,还可以驱动履带式行走部120运转。

    通过将油箱151设置在设备本体110的顶部,且第一油管153的端部与油箱151的底部相连,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油箱151的位置,使油液更易于从油箱151中流出;另一方面,能够确保掘进机100在上坡或下坡时油液表面不低于出油口1511,在坡度较大的工作环境中油泵152不会吸空,液压系统150仍可以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液压系统150的使用可靠性。另外,有利于提高掘进机100在煤矿巷道内行进的通过性,且掘进机100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实施例三

    如图1、图2和图5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掘进机100还包括驱动部160,驱动部160包括液压马达161和减速器162。液压马达161与减速器162均设于设备本体110上,具体地,液压马达161与设备本体110之间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且减速器162与设备本体110之间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有利于部件的维修与更换。

    进一步地,减速器162与液压马达161为传动连接,减速器162可以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传动轴带动履带式行走部120运转,通过设置减速器162,在传递扭矩的同时,能够匹配合适的转速。

    值得说明的是,增大液压马达161的功率,或者提高减速器162的减速比,均可以增强掘进机100的驱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100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具体地,减速器162可以是齿轮减速器162,齿轮减速器162包括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主动齿轮与液压马达161传动连接,从动齿轮与传动轴传动连接,且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相互啮合,由于从动齿轮的齿数除以主动齿轮的齿轮可以得到减速比,因而,可以考虑增加从动齿轮的齿数以提高减速器162的减速比。

    实施例四

    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履带式行走部120包括第一履带122和第二履带123。第一履带122和第二履带123相连,可以理解为,通过第一履带122和第二履带123组成一条履带,有利于对履带进行加宽,减小掘进机100的接地比压。接地比压是指和地面接触物体的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载荷。接地比压直接决定机械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和通过性,通过减小接地比压,大大降低了掘进机100在煤矿巷道内地质较软的位置行驶时,出现陷机的可能性。

    实施例五

    如图1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第一角132的范围以及第二角142的范围均为0°至12°。通过将第一角132的范围设置为0°至12°,且第二角142的范围为0°至12°。换言之,掘进机100的接近角为0°至12°,且离去角为0°至12°,一方面,可以对铲板部130与支撑部140的长度以及转动范围进行约束,避免与掘进机100的其它部位发生干涉。铲板部130与支撑部140不会过长或者转动范围过大,从而影响到其它部件的工作;铲板部130与支撑部140不会过短或者转动范围过小,从而影响到自身在掘进机100中的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在不影响到其它部位或自身的工作的前提下,尽可能的增大第一角132与第二角142的范围,掘进机100会具有较大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当掘进机100在煤矿巷道内行驶,尤其是上坡或下坡时,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前部或后部与地面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100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实施例六

    如图3所示,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液压系统150还包括安装架154,安装架154设于设备本体110的顶部,具体地,安装架154与设备本体110为一体式结构,相对于后加工的方式而言,力学性能好,连接强度更高。由于安装架154与设备本体110为一体式结构,有利于减少零部件的数量,进而减少安装步骤,提高安装效率。

    进一步地,油箱151设于安装架154上,具体地,油箱151与安装架154之间可以是通过螺栓连接。通过设置安装架154,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油箱151的位置,能够确保掘进机100在上坡或下坡时油液表面不低于出油口1511,在坡度较大的工作环境中油泵152不会吸空,液压系统150仍可以提供动力,从而提高液压系统150的使用可靠性。另外,有利于提高掘进机100在煤矿巷道内行进的通过性,且掘进机100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进一步地,如图1至图3所示,液压系统150还包括第一液压件155、第二液压件156以及第二油管157。第一液压件155的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110以及铲板部130相连,具体地,第一液压件155可以是第一液压缸,通过第一液压缸中的第一活塞杆的伸长与收缩,可以带动铲板部130进行转动,便于对铲板部130的位置状态进行调整。第二液压件156的两端分别与设备本体110以及支撑部140相连,具体地,第二液压件156可以是第二液压缸,通过第二液压缸中的第二活塞杆的伸长与收缩,可以带动支撑部140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油泵152通过第二油管157向第一液压件155以及第二液压件156输送油液。具体地,油泵152能够抽取油箱151中的油液,即油箱151中的油液通过第一油管153进入油泵152,油泵152再通过第二油管157将油液输送至液压元件中,液压元件可以驱动铲板部130以及支撑部140进行转动,还可以驱动履带式行走部120运转。

    进一步地,掘进机100还包括控制系统190,控制系统190设于设备本体110上,油泵152与控制系统190相连。通过设置控制系统190,可以控制油泵152是否向液压件输送液压油,进而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对铲板部130以及支撑部140的位置状态的进行调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安装架154与设备本体110为可拆卸连接,方便安装与拆卸,有利于维修及更换;或者,安装架154与设备本体110为固定连接,方便加工。

    实施例七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进一步地,掘进机100还包括截割部170,截割部170的一端与设备本体110转动连接,即截割部170相对于设备本体110能够进行转动。具体地,截割部170可以是通过第三轴与设备本体110实现转动连接,换言之,截割部170可以绕第三轴的轴线进行转动。

    进一步地,截割部170远离设备本体110的一端设有截割头171,截割头171可相对截割部170进行转动。当掘进机100在煤矿巷道中行进至某一位置后,通过支撑部140对设备本体110进行支撑固定,再通过截割部170中的截割头171对掌子面的岩体进行截割,使岩体脱离剥落,掉落下来的岩体在截割部170下面堆积,由于铲板部130安装在截割部170的下方,铲板部130不仅可以对岩体进行切、铲,还可以起到收料的作用,方便后续将物料运出。

    进一步地,掘进机100还包括运输装置180,运输装置180设于设备本体110,运输装置180的一端与铲板部130相连。经过截割头171的截割,掉落并堆积在截割部170下方的物料,以及经过铲板部130的切、铲堆积的物料,能够通过运输装置180运出,方便掘进机100移动至下一工作位进行截割。进一步地,通过设置运输装置180,可以将物料向远离掌子面的方向运出。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掘进机的实施例,通过限制第一角与第二角的角度范围,一方面,可以对铲板部与支撑部的长度以及转动范围进行约束,避免与掘进机的其它部位发生干涉;另一方面,增大第一角与第二角的范围,掘进机会具有较大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当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行驶,尤其是上坡或下坡时,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前部或后部与地面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包括:

    设备本体(110);

    履带式行走部(120),设于所述设备本体(110)的底部,所述设备本体(110)通过所述履带式行走部(120)能够移动或转动,所述履带式行走部(120)具有接触面(121),所述接触面(121)用于与地面接触;

    铲板部(130),所述铲板部(130)的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110)转动连接,经过所述铲板部(13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接触面(121)靠近所述铲板部(130)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一面(131),所述第一面(131)与所述接触面(121)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角(132);

    支撑部(140),所述支撑部(140)的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110)转动连接,经过所述支撑部(140)的另一端以及所述接触面(121)靠近所述支撑部(140)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二面(141),所述第二面(141)与所述接触面(121)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角(14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液压系统(150),所述液压系统(150)包括:

    油箱(151),所述油箱(151)与所述设备本体(110)的顶部相连;

    油泵(152),设于所述设备本体(110);

    第一油管(153),所述第一油管(153)的一端与所述油箱(151)的底部相连,所述第一油管(153)的另一端与所述油泵(15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部(160),所述驱动部(160)包括:

    液压马达(161),设于所述设备本体(110);

    减速器(162),设于所述设备本体(110),所述减速器(162)与所述液压马达(161)传动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履带式行走部(120)包括:

    第一履带(122);

    第二履带(123),所述第二履带(123)与所述第一履带(12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角(132)的范围以及所述第二角(142)的范围均为0°至12°。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液压系统(150)还包括:

    安装架(154),设于所述设备本体(110)的顶部,所述油箱(151)设于所述安装架(154)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截割部(170),所述截割部(170)的一端与所述设备本体(110)转动连接,所述截割部(170)远离所述设备本体(110)的一端设有截割头(171),所述截割头(171)可相对所述截割部(170)转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运输装置(180),所述运输装置(180)设于所述设备本体(110),所述运输装置(180)的一端与所述铲板部(130)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系统(150)还包括:

    第一液压件(155),所述第一液压件(15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设备本体(110)以及所述铲板部(130)相连,所述第一液压件(155)用于驱动所述铲板部(130)转动;

    第二液压件(156),所述第二液压件(156)的两端分别与所述设备本体(110)以及所述支撑部(140)相连,所述第二液压件(156)用于驱动所述支撑部(140)转动;

    第二油管(157),所述油泵(152)通过所述第二油管(157)向所述第一液压件(155)以及所述第二液压件(156)输送油液。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掘进机(10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系统(190),设于所述设备本体(110)上,所述油泵(152)与所述控制系统(190)相连。

    技术总结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掘进机,包括:设备本体;履带式行走部,设于设备本体的底部,履带式行走部具有接触面;铲板部,一端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经过铲板部的另一端及接触面靠近铲板部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一面,第一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一角;支撑部,一端与设备本体转动连接,经过支撑部的另一端及接触面靠近支撑部的一端的平面为第二面,第二面与接触面之间的夹角为第二角。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增大第一角与第二角的范围,掘进机会具有较大的接近角与离去角,当掘进机在煤矿巷道内行驶,尤其是上坡或下坡时,能够大大降低设备的前部或后部与地面发生干涉的可能性,有利于提高在煤矿巷道内的通过性,且掘进机能够适应更为复杂的地质条件。

    技术研发人员:龚海滨;高明祥;刘林林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6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18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