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6  154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和具有该电池通气胶管组件的车辆。



    背景技术:

    在混合动力车型中,48v电池是能量中心,既可以提供电力,又可以收集并储存电能。但是,当48v电池在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滥用(过充过放)等工况下会产生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包含臭氧。该混合气体极端情况下温度可以达到130℃,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00℃。虽然臭氧对人体无害,但是这种气体被吸入人体过多后,会导致身体出现胸闷等呼吸急促等不适症状。

    在现有技术中,为了将48v电池产生的混合气体,排放到驾驶室外,一般只采用通气胶管,其密封性能差,泄漏量大,而且装配时费时费力,影响批量生产的节拍。而且,现有技术中的通气胶管的排气孔直径较小,一般只适合普通蓄电池内部产生混合气体较少,排气气压较低的情况,对于48v电池并不适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通气胶管密封性能差,泄漏量大,而且装配时费时费力,影响批量生产的节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一个进一步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的通气胶管排气孔直径小,造成对通气胶管冲击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一个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该通气胶管的车辆。

    特别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用于将电池产生的混合气体排放到驾驶室外,所述通气胶管组件包括:

    通气胶管,所述通气胶管为耐温件;

    快插接头,设在所述通气胶管的一端,所述快插接头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通气胶管与所述快插接头的连接处,所述快插接头具有与电池排气孔相对应的导入孔,以将所述电池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所述导入孔导入所述通气胶管;

    橡胶座,设在所述通气胶管的另一端,且通过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通气胶管密封连接,所述橡胶座具有与备胎池底板的底板孔相对应的导出孔,以将所述通气胶管内的混合气体通过所述备胎池底板导出驾驶室外。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胶管与所述快插接头通过卡箍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卡箍为单耳无极卡箍。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胶水,所述橡胶座与所述通气胶管通过所述密封胶水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橡胶座的朝向所述备胎池底板的一侧设有密封裙,以密封所述底板孔与所述导出孔的连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胶管和所述橡胶座分别为epdm橡胶件。

    进一步地,所述快插接头为尼龙件,所述卡箍为不锈钢件。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胶管的内径尺寸为10mm-15mm,所述通气胶管的厚度尺寸为2mm-5mm,所述橡胶座的内径尺寸为15mm-25mm。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胶管组件还包括:扎带,所述扎带设在所述通气胶管上,以将所述通气胶管固定在所述备胎池底板上。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通气胶管采用耐温材料制成,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通气胶管与电池之间通过快插接头连接,有效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装配效率,保证批量生产的节拍。同时通过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分别密封通气胶管与快插接头和橡胶座的连接处,有效防止混合气体在导入通气胶管的过程中泄漏,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密封性。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根据电池以及备胎池底板导入和导出的混合气体量,对通气胶管和橡胶座设计合适的内径尺寸,便于混合气体的排出,防止混合气体对通气胶管造成较大冲击。

    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的通气胶管的剖面图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的橡胶座的剖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与电池和备胎池底板的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与电池和备胎池底板的另一个装配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线a-a的剖视图;

    图7是图5中线b-b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

    通气胶管10;

    快插接头20;第一密封件21;导入孔22;

    橡胶座30;密封裙31;导出孔32;

    卡箍40;

    扎带50;

    电池(48v电池)60;

    备胎池底板7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可以用于将电池60产生的混合气体排放到驾驶室外。在本申请中,主要以混合动力车型中的48v电池60为例进行说明。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通气胶管组件主要由通气胶管10、快插接头20和橡胶座30组成。其中,通气胶管10可以采用耐温材料制成,48v电池60在外部环境温度过高、滥用(过充过放)等工况下会产生混合气体,其主要成分包含臭氧。该混合气体极端情况下温度可以达到130℃,在正常工作条件下最高温度可以达到100℃。通过采用耐温材料制成的通气胶管10,可以有效提高通气胶管10的耐温性能,延长通气胶管10的使用寿命,节约生产成本。

    在本申请中,参见图4至图7,混合动力车型中的48v电池60布置在备胎池底板70上,快插接头20可以安装在通气胶管10的一端,通气胶管10通过快插接头20与电池60连接,通过采用快插接头20可以有效解决装配过程中人力物力的浪费,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装配效率,保证批量生产的节拍。当然通气胶管10的具体形状构造可以根据与电池60和备胎池底板70的布置需要进行具体设定。

    快插接头20内设有第一密封件21,第一密封件21用于密封通气胶管10与快插接头20的连接处,快插接头20具有与电池排气孔相对应的导入孔22,电池60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导入孔22导入通气胶管10。橡胶座30安装在通气胶管10的另一端,并且通过第二密封件与通气胶管10密封连接,橡胶座30具有与备胎池底板70的底板孔相对应的导出孔32,通气胶管10内的混合气体可以通过备胎池底板70导出驾驶室外。

    由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通过第一密封件21和第二密封件分别密封通气胶管10与快插接头20和橡胶座30的连接处,有效防止混合气体在导入通气胶管10的过程中泄漏,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密封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通气胶管10与快插接头20可以通过卡箍40连接。卡箍40可以优选为单耳无极卡箍。第一密封件21可以采用o型密封圈,第二密封件可以采用密封胶水,橡胶座30与通气胶管10可以通过密封胶水连接。具体来说,如图4和图5所示,通气胶管10通过快插接头20与电池60的电池排气孔连接,通过橡胶座30与备胎池底板70的底板孔连接。电池60排出的混合气体经过快插接头20进入通气胶管10,再通过橡胶座30经备胎池底板70的底板孔排放到驾驶室外。其中,通气胶管10与电池排气孔之间通过快插接头20内的o型密封圈形成了密封,保证电池60排出的混合气可以全部进入通气胶管10。橡胶座30与通气胶管10之间通过密封胶水连接,保证通气胶管10的泄漏量≤48mm3/s,抗撕强度≥30n/mm。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橡胶座30的朝向备胎池底板70的一侧加工有密封裙31,密封裙31可以密封底板孔与导出孔32的连接处。参见图1、图3和图6,也就是说,通气胶管10与备胎池底板70的底板孔之间通过橡胶座30的密封裙31形成密封,保证通气胶管10中的混合气体可以全部排放到驾驶室外。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通气胶管10和橡胶座30分别为epdm橡胶件。快插接头20为尼龙件,卡箍40为不锈钢件。具体来说,橡胶座30可以edpm橡胶加工形成,通气胶管可以采用epdm橡胶加工形成,edpm橡胶材料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快插接头20可以采用尼龙材料加工形成,优选地,快插接头20可以采用pa12 gf20材料,型号优选为:qc_v2_nw12_90°。pa12 gf20材料具有优异的柔韧性、耐磨性和耐油性等性能。单耳无极卡箍的材料可以采用不锈钢材料加工形成,优选sus304(304不锈钢),sus304材料具有高的耐蚀性,在低温、室温及高温下均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以及较好的冷作成型和焊接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方式中,参见图2和图3,通气胶管10的内径尺寸为10mm-15mm,通气胶管10的厚度尺寸为2mm-5mm,橡胶座30的内径尺寸为15mm-25mm。具体来说,通气胶管10内径可以优选为φ12.9±0.3mm,厚度可以优选为3.3±0.3mm。橡胶座30内径可以优选为φ20.0(0/-0.6)mm。并且在本申请中,橡胶座30的安装外径可以优选为φ41.5( 0.2/0)mm,限位外径可以优选为φ46.5( 0.2/0)mm,与其配合的备胎池底板70的底板孔直径可以优选为φ40±0.5mm。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根据电池60以及备胎池底板70导入和导出的混合气体量,对通气胶管10和橡胶座30设计合适的内径尺寸,便于混合气体的排出,防止混合气体对通气胶管10造成较大冲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参见图1,通气胶管组件还包括:扎带50,扎带50设置在通气胶管10上,以将通气胶管10固定在备胎池底板70上。也就是说,为了防止通气胶管10在备胎池底板70上晃动,可以采用扎带50形式将通气胶管10固定在备胎池底板70上。

    总而言之,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通气胶管10采用耐温材料制成,具有优异的耐温性能。通气胶管10与电池60之间通过快插接头20连接,有效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装配效率,保证批量生产的节拍。同时通过第一密封件21和第二密封件分别密封通气胶管10与快插接头20和橡胶座30的连接处,有效防止混合气体在导入通气胶管10的过程中泄漏,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中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具有上述技术效果,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即本实用新型的车辆通过采用该通气胶管组件,可有效防止混合气体在导入通气胶管10的过程中泄漏,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密封性的同时,还能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装配效率,保证批量生产的节拍。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车辆的其他结构和操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可以理解并且容易实现的,因此不再详细描述。

    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用于将电池产生的混合气体排放到驾驶室外,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胶管组件包括:

    通气胶管,所述通气胶管为耐温件;

    快插接头,设在所述通气胶管的一端,所述快插接头包括: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所述通气胶管与所述快插接头的连接处,所述快插接头具有与电池排气孔相对应的导入孔,以将所述电池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所述导入孔导入所述通气胶管;

    橡胶座,设在所述通气胶管的另一端,且通过第二密封件与所述通气胶管密封连接,所述橡胶座具有与备胎池底板的底板孔相对应的导出孔,以将所述通气胶管内的混合气体通过所述备胎池底板导出驾驶室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胶管与所述快插接头通过卡箍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箍为单耳无极卡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密封件为o型密封圈,所述第二密封件为密封胶水,所述橡胶座与所述通气胶管通过所述密封胶水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座的朝向所述备胎池底板的一侧设有密封裙,以密封所述底板孔与所述导出孔的连接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胶管和所述橡胶座分别为epdm橡胶件。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快插接头为尼龙件,所述卡箍为不锈钢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胶管的内径尺寸为10mm-15mm,所述通气胶管的厚度尺寸为2mm-5mm,所述橡胶座的内径尺寸为15mm-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通气胶管组件还包括:扎带,所述扎带设在所述通气胶管上,以将所述通气胶管固定在所述备胎池底板上。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及车辆,通气胶管组件包括:通气胶管,通气胶管为耐温件;快插接头,设在通气胶管的一端,快插接头包括:第一密封件,第一密封件用于密封通气胶管与快插接头的连接处,快插接头具有与电池排气孔相对应的导入孔,以将电池产生的混合气体通过导入孔导入通气胶管;橡胶座,设在通气胶管的另一端,且通过第二密封件与通气胶管密封连接,橡胶座具有与备胎池底板的底板孔相对应的导出孔,以将通气胶管内的混合气体通过备胎池底板导出驾驶室外。本实用新型的车辆电池通气胶管组件,能够有效防止混合气体在导入通气胶管的过程中泄漏,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密封性,并且还能提高通气胶管组件的装配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赵俊男;徐瑞平;池青山;王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吉利汽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6.03
    技术公布日:2021.03.1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1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