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23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设备领域,具体的是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



    背景技术:

    新能源电池是用来给电动车提供电力的动力电池,常常是多个锂电池排列在一起,并通过导线与电池的接线柱相连接,从而将各个锂电池串联成整体,进而成为动力电池;

    但是动力电池组装完成后,往往没有立马投入使用,在存放的过程中,接线柱依然带着电与导线相连接,这使得电荷移动容易使接触位置与空气作用发生氧化,容易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还容易损坏动力电池的组件。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结构包括:电池主体、接线柱、收纳机构,所述电池主体内含有电芯和电极,所述收纳机构固定在电池主体内上方且与电池主体内的电芯相连接,所述接线柱安装在收纳机构上,所述接线柱为螺纹管结构且与外部的电线相连接,所述收纳机构由连接夹、弹簧、接触轴、锥块所组成,所述连接夹固定在接线柱的底部,所述锥块呈圆台状,所述接触轴呈圆柱体状且固定在锥块上,所述电极插入锥块中部,所述接触轴与电池主体内的电极相连接,所述弹簧抵在连接夹和接触轴之间。

    优选的,所述连接夹由导通盘、夹爪、固定珠所组成,所述导通盘呈圆盘状且固定在接线柱底部,所述夹爪设有四根且均匀固定在导通盘上,所述夹爪不与接触轴卡合时为竖直状态,所述夹爪与接触轴卡合时夹爪在导通盘下方的旋转体为圆台形,所述固定珠固定在夹爪的末端。

    优选的,所述接触轴上设有导通槽,所述导通槽为内凹槽状且内凹弧度与固定珠相匹配,所述导通槽设有四条且在接触轴上竖直分布,通过四条导通槽与四个固定珠相匹配,使得连接夹通过夹爪和固定珠来与接触轴上的导通槽相卡合。

    优选的,所述锥块上设有流向槽、固定孔、回流槽,所述流向槽为内凹槽状且内凹弧度与固定珠相匹配,所述流向槽设有四条且沿锥块斜面的倾斜度向下设置,所述固定孔设在流向槽的尾部,所述回流槽由固定孔向左引出后向上弯折并汇聚到流向槽上,通过设有的回流槽使固定珠卡合在固定孔后,可以通过旋转连接夹来使固定珠通过回流槽移动回流向槽上。

    优选的,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大于固定珠的直径,所述固定珠卡合固定在固定孔上,由此使得固定珠能完全固定在固定孔上,避免因为固定珠圆滑的性质而导致固定跑位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回流槽的表面深度小于固定孔和流向槽的表面深度,防止固定珠在固定孔内固定时会因为回流槽而发生跑位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流向槽与导通槽相连接,所述弹簧压缩的长度小于流向槽与导通槽的长度之和,所述接线柱的长度大于流向槽与导通槽的长度之和,由此来保证弹簧压缩到极点时接线柱依然能保持足够的工作长度。

    优选的,所述连接夹和接触轴为导电金属,所述弹簧为金属材质且不与连接夹和接触轴为绝缘接触,所述锥块为塑胶材质,通过导电的连接夹和接触轴分别与接线柱和电极相连接,由此来进行电力的导通,通过连接夹与不导电的锥块相卡合固定,使得连接夹与电极断开电力连接,防止接触点氧化。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采用收纳机构来连接将接线柱和电极相连接,在需要电力导通时,接线柱下方的连接夹夹持在接触轴上,接触轴与电极相连接,进而完成电力导通,当电池需要长期放置时,按压接线柱,使连接夹夹持固定在绝缘的锥块上,从而断开接线柱与电池内部的电力连接,当电池通过接线柱与外部导线串联连接时,防止接触点存在电荷而导致氧化的情况,避免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

    2、本发明通过在接触轴和锥块上设有连通的导通槽和流向槽,由此来引导夹爪和固定珠的移动,防止跑位而造成固定不准的情况,同时在流向槽的末端设有直径大于固定珠的固定孔,由此来将固定珠完全固定在固定孔上,进而使连接夹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能持续固定在锥块上,使接线柱保持着电力断开的状态;

    3、本发明通过在固定孔左侧设有回流槽,使回流槽由固定孔向左引出后向上弯折并汇聚到流向槽上,由此便可以通过旋转连接夹,让固定在固定孔上的固定珠通过回流槽回流到流向槽上,然后由弹簧提供弹力将,连接夹顶到接触轴上,由此来接触连接夹与锥块的固定,使电池能继续投入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收纳机构的正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连接夹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接触轴和锥块的三维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锥块的俯视剖切结构示意图。

    图中:电池主体-1、接线柱-2、收纳机构-3、电极-11、连接夹-31、弹簧-32、接触轴-33、锥块-34、导通盘-311、夹爪-312、固定珠-313、导通槽-331、流向槽-341、固定孔-342、回流槽-343。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以及附图说明,进一步阐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

    实施例

    如图1-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结构包括:电池主体1、接线柱2、收纳机构3,所述电池主体1内含有电芯和电极11,所述收纳机构3固定在电池主体1内上方且与电池主体1内的电芯相连接,所述接线柱2安装在收纳机构3上,所述接线柱2为螺纹管结构且与外部的电线相连接,所述收纳机构3由连接夹31、弹簧32、接触轴33、锥块34所组成,所述连接夹31固定在接线柱2的底部,所述锥块34呈圆台状,所述接触轴33呈圆柱体状且固定在锥块34上,所述电极11插入锥块34中部,所述接触轴33与电池主体1内的电极11相连接,所述弹簧32抵在连接夹31和接触轴33之间。

    所述连接夹31由导通盘311、夹爪312、固定珠313所组成,所述导通盘311呈圆盘状且固定在接线柱2底部,所述夹爪312设有四根且均匀固定在导通盘311上,所述夹爪312不与接触轴33卡合时为竖直状态,所述夹爪312与接触轴33卡合时夹爪312在导通盘311下方的旋转体为圆台形,所述固定珠313固定在夹爪312的末端。

    所述接触轴33上设有导通槽331,所述导通槽331为内凹槽状且内凹弧度与固定珠313相匹配,所述导通槽331设有四条且在接触轴33上竖直分布,通过四条导通槽331与四个固定珠313相匹配,使得连接夹31通过夹爪312和固定珠313来与接触轴33上的导通槽331相卡合。

    所述锥块34上设有流向槽341、固定孔342、回流槽343,所述流向槽341为内凹槽状且内凹弧度与固定珠313相匹配,所述流向槽341设有四条且沿锥块34斜面的倾斜度向下设置,所述固定孔342设在流向槽341的尾部,所述回流槽343由固定孔342向左引出后向上弯折并汇聚到流向槽341上,通过设有的回流槽343使固定珠313卡合在固定孔342后,可以通过旋转连接夹31来使固定珠313通过回流槽343移动回流向槽341上。

    所述固定孔342的直径大于固定珠313的直径,所述固定珠313卡合固定在固定孔342上,由此使得固定珠313能完全固定在固定孔342上,避免因为固定珠313圆滑的性质而导致固定跑位的情况。

    所述回流槽343的表面深度小于固定孔342和流向槽341的表面深度,防止固定珠313在固定孔342内固定时会因为回流槽343而发生跑位的情况。

    所述流向槽341与导通槽331相连接,所述弹簧32压缩的长度小于流向槽341与导通槽331的长度之和,所述接线柱2的长度大于流向槽341与导通槽331的长度之和,由此来保证弹簧32压缩到极点时接线柱2依然能保持足够的工作长度。

    所述连接夹31和接触轴33为导电金属,所述弹簧32为金属材质且不与连接夹31和接触轴33为绝缘接触,所述锥块34为塑胶材质,通过导电的连接夹31和接触轴33分别与接线柱2和电极11相连接,由此来进行电力的导通,通过连接夹31与不导电的锥块34相卡合固定,使得连接夹31与电极11断开电力连接,防止接触点氧化。

    下面对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做如下说明:

    设备在使用时,将各个电池的电池主体1排列好,通过导线与接线柱2锁紧,将各个电池的电池主体1之间串联,此时连接夹31的夹持夹爪312带动固定珠313夹持在接触轴33上,由此使得接线柱2与电极11相连接,由此形成动力电池组;

    当组成的动力电池组不需要及时投入使用时,按压接线柱2,将连接夹31带动夹爪312撑开,使固定珠313通过导通槽331移动到锥块34的流向槽341上,然后卡合在锥块34的固定孔342上,使连接夹31在不受其他外力的情况下能持续固定在锥块34上,使接线柱2保持着电力断开的状态,当电池主体1通过接线柱2与外部导线串联连接时,防止接线柱2接触点存在电荷而导致氧化的情况,避免发生接触不良的情况;

    当需要动力电池组投入使用时,旋转接线柱2,通过导通盘311带动夹爪312旋转,从而使夹爪312末端的固定珠313从固定孔342移动到回流槽343上,回流槽343由固定孔342向左引出后向上弯折并汇聚到流向槽341上,由此使得固定珠313能通过回流槽343移动到流向槽341上,进而通过弹簧32提供弹力将连接夹31和接线柱2向上顶,从而带动夹爪312和固定珠313移动到接触轴33的导通槽331上,从而使接线柱2继续通过连接夹31与接触轴33下方的电极11电机导通,向外界提供电力,使电池能继续投入使用。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结构包括:电池主体(1)、接线柱(2)、收纳机构(3),其特征在于:

    所述电池主体(1)内含有电芯和电极(11),所述收纳机构(3)固定在电池主体(1)内上方且与电池主体(1)内的电芯相连接,所述接线柱(2)安装在收纳机构(3)上,所述接线柱(2)为螺纹管结构且与外部的电线相连接;

    所述收纳机构(3)由连接夹(31)、弹簧(32)、接触轴(33)、锥块(34)所组成,所述连接夹(31)固定在接线柱(2)的底部,所述锥块(34)呈圆台状,所述接触轴(33)呈圆柱体状且固定在锥块(34)上,所述电极(11)插入锥块(34)中部,所述接触轴(33)与电池主体(1)内的电极(11)相连接,所述弹簧(32)抵在连接夹(31)和接触轴(33)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夹(31)由导通盘(311)、夹爪(312)、固定珠(313)所组成,所述导通盘(311)呈圆盘状且固定在接线柱(2)底部,所述夹爪(312)设有四根且均匀固定在导通盘(311)上,所述夹爪(312)不与接触轴(33)卡合时为竖直状态,所述夹爪(312)与接触轴(33)卡合时夹爪(312)在导通盘(311)下方的旋转体为圆台形,所述固定珠(313)固定在夹爪(312)的末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触轴(33)上设有导通槽(331),所述导通槽(331)为内凹槽状且内凹弧度与固定珠(313)相匹配,所述导通槽(331)设有四条且在接触轴(33)上竖直分布。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锥块(34)上设有流向槽(341)、固定孔(342)、回流槽(343),所述流向槽(341)为内凹槽状且内凹弧度与固定珠(313)相匹配,所述流向槽(341)设有四条且沿锥块(34)斜面的倾斜度向下设置,所述固定孔(342)设在流向槽(341)的尾部,所述回流槽(343)由固定孔(342)向左引出后向上弯折并汇聚到流向槽(341)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孔(342)的直径大于固定珠(313)的直径,所述固定珠(313)卡合固定在固定孔(342)上。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流槽(343)的表面深度小于固定孔(342)和流向槽(341)的表面深度。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流向槽(341)与导通槽(331)相连接,所述弹簧(32)压缩的长度小于流向槽(341)与导通槽(331)的长度之和,所述接线柱(2)的长度大于流向槽(341)与导通槽(331)的长度之和。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于安装的新能源电池,其结构包括:电池主体、接线柱、收纳机构,电池主体内含有电芯和电极,收纳机构固定在电池主体内上方且与电池主体内的电芯相连接,收纳机构由连接夹、弹簧、接触轴、锥块所组成,连接夹固定在接线柱的底部,接触轴呈圆柱体状且固定在锥块上,接触轴与电池主体内的电极相连接,弹簧抵在连接夹和接触轴之间,本发明通过采用收纳机构,在需要电力导通时,接线柱下方的连接夹夹持在接触轴上,接触轴与电极相连接,进而完成电力导通,当电池需要长期放置时,按压接线柱,使连接夹夹持固定在绝缘的锥块上,从而断开接线柱与电池内部的电力连接,防止接触点存在电荷而导致氧化的情况。

    技术研发人员:林承玉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林承玉
    技术研发日:2020.12.09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17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