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煤柱下冲击地压危险范围观测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7  82


    本发明属于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立体煤柱下冲击地压危险范围观测方法。



    背景技术:

    冲击地压是我国煤矿最严重的灾害之一。由于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断层多、煤层变异性大,煤层开采常常遗留一些大的煤柱,对下部煤层开采造成严重冲击地压隐患。影响冲击地压的因素包括构造、埋深、顶板、煤层硬度、开采因素等,其中开采因素造成的不合理煤柱问题是量大面广的冲击地压最普遍的影响因素,特别是深部立体煤柱作用在冲击危险煤层、坚硬顶板的条件下的冲击地压尤为严重,且容易在采掘活动中发生冲击事故。如何解决立体煤柱型冲击地压,是煤矿面临的重大技术难题。这种条件下冲击地压采取常规的改进巷道布置、煤层注水、强支护、煤层强卸压、断顶、断底等措施,很难达到完全控制的程度。随着开采深度增加,特别是煤柱距离煤层较近、存在坚硬顶板时,预测冲击危险的范围与危险性是防控冲击的前提条件。因此立体煤柱影响、高应力、大埋深条件下的采场冲击地压预测与控制是急需解决的重大课题。

    目前,该条件下冲击地压危险范围预测跟常规采场基本一致,主要包括矿压观测、微震、钻屑法等,由于深部条件下的立体煤柱不规则性、岩层组合差异性大,常规观测方法难以定量。到目前为止,还没有针对立体煤柱影响冲击地压的具体煤层条件,对冲击危险范围形成有效观测方法。常规方法的常规监测技术很难定量预判冲击危险范围。需要结合巷道施工工程,进行巷道迎头布点、巷道后路连续观测,获取相关煤柱应力影响范围。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立体煤柱条件下冲击危险范围难以量化的情况,提出一种采用相对应力变化的冲击危险范围确定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立体煤柱下冲击地压危险范围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立体煤柱影响边界分析:根据立体煤柱赋存条件、开采历史背景、矿压与岩层移动观测数据,初步确定立体煤柱影响边界;

    步骤二、巷道观测钻孔施:根据本煤层巷道布置,在巷道进入煤柱影响区前后,分别施工应力观测钻孔,深度一致、孔径一致,进行对比观测;

    步骤三、相对应力对比观测:观测钻孔内安装主动承压式钻孔应力计,钻孔深度7-8m,间距10-15m,观测多个钻孔的相对应力,出现应力突变的钻孔,可视为煤柱影响边界,也是冲击危险范围。

    本发明的积极效果是:

    1、通过对立体煤柱区域的岩层移动、压力传播角的观测,结合煤柱层间距,可初步确定煤柱影响边界;

    2、通过在本煤层巷道布置观测钻孔,进行相对应力的对比观测,能明显区分受到煤柱影响与非影响的边界。

    附图说明

    图1是煤柱影响边界示意图,图2钻孔布置示意图,图3是应力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立体煤柱下冲击地压危险范围观测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一、根据立体煤柱区域具体工作面地质开采条件、矿压报告等资料,结合具体岩层移动数据,确定煤柱影响区域,a是煤柱区,b是影响区,见图1;

    二、根据本煤层巷道施工进度,分别在影响区内外布置观测钻孔,钻孔参数、施工工艺等完全一致。钻孔直径42mm,间距10-15m,深度8-10m,见图2;

    三、将承压钻孔应力计传感器安装在孔底,观测应力变化情况,依据应力突变,确定煤柱影响范围,2、3曲线属于突变,见图3。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

    1.一种立体煤柱下冲击地压危险范围观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立体煤柱影响边界分析:根据立体煤柱赋存条件、开采历史背景、矿压与岩层移动观测数据,初步确定立体煤柱影响边界;

    步骤二、巷道观测钻孔施:根据本煤层巷道布置,在巷道进入煤柱影响区前后,分别施工应力观测钻孔,深度一致、孔径一致,进行对比观测;

    步骤三、相对应力对比观测:观测钻孔内安装主动承压式钻孔应力计,钻孔深度7-8m,间距10-15m,观测多个钻孔的相对应力,出现应力突变的钻孔,可视为煤柱影响边界,也是冲击危险范围。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立体煤柱下冲击地压危险范围观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立体煤柱影响边界分析:根据立体煤柱赋存条件、开采历史背景、矿压与岩层移动观测数据,初步确定立体煤柱影响边界;步骤二、巷道观测钻孔施:根据本煤层巷道布置,在巷道进入煤柱影响区前后,分别施工应力观测钻孔,深度一致、孔径一致,进行对比观测;步骤三、相对应力对比观测:观测钻孔内安装主动承压式钻孔应力计,钻孔深度7‑8m,间距10‑15m,观测多个钻孔的相对应力,出现应力突变的钻孔,可视为煤柱影响边界,也是冲击危险范围。

    技术研发人员:潘立友;周脉来;毕强;陈理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科技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0.12.18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168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