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至少一个弹力夹紧连接端的接线端子,其中接线端子具有:具有用于引入要连接的电导线的导线引入开口的至少一个壳体;汇流排;夹紧弹簧,其具有用于将电导线在汇流排处的接触区域中夹持到汇流排处的夹紧腿;以及用于操纵夹紧弹簧的可枢转的操纵元件,其中操纵元件具有用于手动操纵的至少一个操纵把手以及与操纵把手连接的至少一个支承盘,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支承盘,操纵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在接线端子的至少一个构件处,其中操纵把手在壳体的操纵侧处可从外部触及。
背景技术:
这种接线端子例如从de202013100635u1中已知。
技术实现要素:
根据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此相对进一步改进的接线端子。
所述目的在开始提到的类型的接线端子中通过如下方式实现:支承盘具有圆形区域,并且横向于导线引入方向观察,汇流排的接触区域处于支承盘的圆形区域内。因此,支承盘是相对高构造的。支承盘例如可以在其环周的一部分或其整个环周上圆形地构成。在这种情况下,支承盘具有与已知解决方案相比相对大的直径。这具有如下优点:能够实现具有相对小的杠杆开口的接线端子,通过所述杠杆开口,操纵把手在操纵侧通过壳体向外引导。因此,杠杆开口处于壳体的操纵侧。
此外,可以以低的耗费实现改进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壳体例如可以构成为绝缘材料壳体。
接线端子例如可以构成为,使得支承盘在接线端子的垂直于操纵侧延伸的高度方向上,
a)至少从导线引入开口的下侧延伸直至导线引入开口的上侧和/或
b)至少从汇流排下方的位置延伸直至夹紧弹簧上方的位置,尤其延伸直至夹紧弹簧的贴靠腿上方的位置。
支承盘能够在高度方向上也在壳体的整个结构高度上延伸,即从上壳体壁延伸至下壳体壁。
如上所述,操纵把手可从壳体外部的位置触及。操纵把手例如能够从壳体突出,至少在操纵元件的确定的操纵位置中能够突出。操纵元件能够具有敞开位置和关闭位置。在敞开位置中,夹紧弹簧或其夹紧腿通过操纵元件来操纵,并且相对于关闭位置偏转。在关闭位置中,夹紧弹簧或夹紧腿不通过操纵元件偏转,使得夹紧腿要么贴靠在连接的电导线处,要么贴靠在汇流排处。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汇流排的接触区域设置在两个支承盘、例如一对支承盘的圆形区域之间。借此,汇流排的接触区域由支承盘双侧地覆盖。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壳体构成为至少两件式块壳体,所述块壳体由至少第一壳体块和第二壳体块组成,其中第一壳体块和第二壳体块的彼此贴靠的侧壁在对接部边缘处彼此贴靠。借此能够实现可简单装配且稳固的壳体结构。接线端子尤其可以构成为多极的接线端子,其中在壳体中,并排地存在具有汇流排、夹紧弹簧和操纵元件的多个弹力夹紧连接端,例如在彼此分开的壳体室中存在。壳体室可以通过侧壁或者通过中间壁彼此分开。在此,对接部边缘尤其可以存在于处于内部的中间壁处,通过所述中间壁,壳体室彼此分开。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对接部边缘设置在壳体的由支承盘覆盖的区域内。以这种方式,通过支承盘引起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增大。因此,支承盘作为相邻的弹力夹紧连接端之间的附加的分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对接部边缘设置在支承盘的旋转轴线的区域中。与此对应地,支承盘尽可能地覆盖对接部边缘,这对于改进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同样是有利的。对接部边缘例如可以以距支承盘的旋转轴线小于支承盘的直径的50%的距离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支承盘具有部分圆形的外轮廓,借助于所述部分圆形的外轮廓,操纵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在接线端子的至少一个构件处。通过部分圆形的外轮廓,操纵元件的均匀的圆弧形的枢转移动是可行的,这引起触觉舒适的操纵。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支承盘可旋转地支承在壳体和/或汇流排处。因此,壳体和/或汇流排形成用于支承盘的配对支承机构。例如,在壳体中可以存在支承轮廓,所述支承轮廓构成为相对于支承盘的支承轮廓的配对件,例如构成为相对于支承盘的部分圆形的外轮廓的配对件。与此对应地,不需要相应地设计接线端子的其他部件,使得所述其他部件可以用作用于支承盘的配对支承机构。因此,夹紧弹簧和汇流排例如能够侧向地在支承盘旁边延伸,或者在两个平行的彼此间隔开的支承盘的情况下,夹紧弹簧和汇流排例如能够在所述支承盘之间贯穿延伸。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操纵元件具有与操纵把手连接的另一支承盘,经由所述另一支承盘,操纵元件可旋转地支承在接线端子的至少一个构件处,其中支承盘彼此间隔开且彼此平行地设置。以这种方式,能够以改进的方式并且尤其对称地在接线端子中支承操纵元件。通过支承盘彼此间隔开的方式,在支承盘之间存在自由空间,如上所述,例如夹紧弹簧和/或汇流排可以贯穿引导穿过所述自由空间。此外,所述自由空间能够用作导线容纳室或至少用作导线容纳室的一部分。以这种方式,能够将要连接的电导线有利地放置在接线端子中。
即使在另一支承盘中关于支承盘提到的特征也能够全部或部分地实现。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操纵元件具有携动件,所述携动件构成用于在操纵元件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敞开位置时移动夹紧弹簧的夹紧腿,以及在操纵元件从敞开位置移动到关闭位置时移动夹紧弹簧的夹紧腿。这使得操纵力能够从操纵把手有利地力传输给夹紧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携动件从至少一个支承盘侧向地突出,或者在两个支承盘的情况下,携动件从一个支承盘朝向另一支承盘延伸。在两个支承盘的情况下,携动件也能够以两个携动件短棒(mitnehmerstummel)的形式构成,其中各一个携动件短棒从一个支承盘朝向各另一支承盘突出。以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整个接线端子的紧凑的结构方式。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携动件具有基本上卵形或基本上肾形或基本上椭圆形的横截面形状。携动件尤其能够具有细长的横截面形状,在操纵元件处于关闭位置时,所述细长的横截面形状在纵向方向上至少大约平行于电导线的导线引入方向延伸到接线端子中。以这种方式,能够节省空间地设置携动件,并且不干扰电导线引入到接线端子中。
夹紧弹簧能够具有夹紧腿、弹簧弓以及贴靠腿,其中贴靠腿经由弹簧弓与夹紧腿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当操纵元件处于关闭位置并且没有电导线被夹持时,贴靠腿和夹紧腿基本上平行地延伸,至少在从弹簧弓突出的区域中基本上平行地延伸。这允许实现接线端子、例如直接插接技术中的具有弹力夹紧连接端的接线端子的特别有利的实施方式。直接插接技术意味着,如果电导线具有足够的抗弯强度,则能够将电导线直接且无需操纵夹紧弹簧地在夹紧部位处引入,并且能够在所述夹紧部位处夹紧。然后仅必须借助于拉力元件来操纵夹紧弹簧以释放电导线。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有利的设计方案提出,夹紧腿从弹簧弓最初基本上平行于操纵侧延伸,并且在进一步的过程中倾斜地远离操纵侧延伸。由此,也有利于直接插接技术。
接线端子例如能够构成为具有一个或多个电插接接触部的电插接连接器。然后,电插接接触部能够经由相应的弹力夹紧连接端与电导线接触。如果壳体构成为至少两件式块壳体,则第一壳体块例如能够基本上容纳弹力夹紧连接端的部件,即汇流排、夹紧弹簧以及操纵元件。第二壳体块能够基本上容纳一个或多个插接接触部。
在本发明的意义上,不定术语“一个”不应理解为数词。因此,当例如谈及构件时,则这应在“至少一个构件”的意义上加以解释。如果以度进行角度说明,则所述角度说明涉及360度(360°)的圆。
附图说明
在下文中根据实施例利用附图详细阐述本发明。
附图示出:
图1在侧向截面图中示出接线端子,以及
图2在导线插入侧的俯视图中示出根据图1的接线端子,以及
图3在操纵侧的俯视图和局部截面视图中示出根据图1的接线端子。
在附图中使用的附图标记具有以下分配:
1接线端子
2壳体
3汇流排
4夹紧弹簧
5操纵元件
20第一壳体块
21第二壳体块
22导线引入开口
23插接开口
24导线引入侧
25操纵侧
26侧壁
27对接部边缘
30夹紧部段
31连接部段
32导线止挡部
33固定部段
40紧固区域
41贴靠腿
42弹簧弓
43夹紧腿
44夹紧舌片
45夹紧边缘
50操纵把手
50a操纵把手
51支承盘
51a支承盘
52携动件元件
53支承盘
53a支承盘
60插接连接器
61插接连接器
d旋转轴线
h高度方向
l导线引入方向
b宽度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具有壳体2的接线端子1。壳体2构成为具有第一壳体块20和第二壳体块21的两件式块壳体。接线端子1构成为插接连接器。因此,在第二壳体块21中设置有电插接连接器60、61的部分、例如叉形接触部的叉形舌片。电插接连接器60、61通过存在于第二壳体块21中的插接开口23可触及以用于通过配对插接连接器进行接触。
在第一壳体块20中存在用于连接电导线的弹力夹紧连接端。弹力夹紧连接端具有汇流排3、加紧弹簧4以及可枢转的操纵元件5例如操纵杠杆。
壳体2具有导线引入侧24,在所述导线引入侧处,电导线能够通过导线引入开口22在导线引入方向l上引入到接线端子1中,并且能够在夹紧部位处被夹紧。此外,壳体2具有操纵侧25,在所述操纵侧处,可从外部触及操纵元件5。
夹紧弹簧4具有贴靠腿41、连接到贴靠腿41上的弹簧弓42以及连接到弹簧弓42上的夹紧腿43。夹紧腿43过渡到夹紧舌片44中,所述夹紧舌片相对于夹紧腿43的从弹簧弓42突出的根部区域弯折。夹紧舌片44在自由端处以夹紧边缘45终止。贴靠腿41具有延长区域,所述延长区域构成为贴靠腿41的紧固区域40,并且构成用于将贴靠腿41紧固在接线端子1的至少一个部件上,例如紧固在汇流排3的一个部件上。在所述实施例中,紧固区域40朝向汇流排3倾斜地弯折,并且在夹紧腿43的偏转状态下构成用于要引入的电导线的引导斜面。
汇流排3具有夹紧部段30、连接部段31、导线止挡部32以及固定部段33。夹紧部段30用于夹持电导线。然后,电导线在夹紧部段30与夹紧腿43之间、更确切地说夹紧舌片44与其夹紧边缘45之间的夹紧部位处夹紧。在夹紧部段30上连接有连接部段31,所述连接部段相对于夹紧部段30基本上直角地、即沿着接线端子1的高度方向h伸展。从连接部段31分支出导线止挡部32。导线止挡部32相对于连接部段31基本上直角地弯曲,使得所述导线止挡部的法线方向平行于接线端子1的导线引入方向l延伸。连接部段31在上部区域中过渡到固定部段33中,所述固定部段相对于连接部段31同样再次基本上直角地弯折。在所述固定部段33上,经由紧固区域40紧固有夹紧弹簧4。以这种方式,夹紧弹簧4相对于由夹紧腿43施加的夹紧力在固定部段33处支撑。
导线止挡部32用于限界电导线的插入到接线端子1中的深度。此外,导线止挡部32确保在夹紧部位附近的导线容纳区域与插接区域,即其中设置有插接连接元件60、61的区域之间的分隔。
此外,从连接部段31分支出插接连接器60、61的部分,即插接连接器60、61可以与汇流排3一件式地构成。
操纵元件5具有操纵把手50,经由所述操纵把手能够手动地操纵操纵元件5。两个支承盘51、53与操纵把手50连接,在所述两个支承盘中,在图1的示图中仅可看出支承盘51。图2和图3示出两个支承盘51、53,使得可看出支承盘51、53基本上彼此平行地设置。支承盘51、53构成为平的盘状元件。所述两个支承盘的构造高度、即支承盘51、53在高度方向h上的尺寸,显著大于支承盘51、53的厚度,例如是至少5倍,或至少10倍,或至少15倍。
在支承盘51、53处设置有携动件元件52,所述携动件元件在支承盘51、53之间延伸。携动件元件52用于夹紧腿43的机械加载和偏转。图1在截面中示出处于关闭位置的操纵元件5。在操纵元件5的所述关闭位置中,携动件元件52贴靠在夹紧腿43处,或者至少设置在夹紧腿43的附近。携动件元件52使两个支承盘51、53彼此连接。在另一实施方式中,携动件元件52也可以分别在支承盘51、53的朝向彼此的内侧处构成为短棒状的模制部,使得携动件元件52在两个支承盘51、53之间不连续地构成。
图1还示出接线端子的相邻的弹力夹紧连接端的操纵元件的操纵把手50a,即接线端子在所示出的实施例中构成为多极接线端子。操纵把手50a的操纵元件枢转至敞开位置中,使得操纵把手50a相对于关闭位置枢转特定的角度、例如在70°-90°范围内的角度。在所述敞开位置中,操纵把手50a从壳体2中相对远地突出,其中相应的弹力夹紧连接端处于敞开的位置中。在所述敞开的位置中,夹紧腿43通过携动件元件52向上偏转,即相对紧密地靠近贴靠腿41。然后,夹紧边缘45明显地从夹紧部段30移除,使得能够无需力耗费地将电导线引入到夹紧部位中或者能够从夹紧部位移除。
如根据图1已经可看出的那样,支承盘51、53在高度方向h上和在导线插入方向l上具有相对大的尺寸。图2不仅根据支承盘51、53而且根据相邻的操纵元件5的支承盘51a、53a说明在高度方向h上的大的延伸,所述大的延伸至少从导线引入开口22的下侧达到直至导线引入开口22的上侧,和/或至少从汇流排3下方的位置达到直至夹紧弹簧4上方的位置。
此外,根据图2清楚的是,接线端子1具有多个彼此相邻的弹力夹紧连接端,即弹力夹紧连接端在接线端子1的宽度方向b上并排设置。在相邻的弹力夹紧连接端之间,壳体2分别具有侧壁26,例如呈中间壁的形式的侧壁。
在根据图3的视图中清楚的是,侧壁26分别具有对接部边缘27,所述对接部边缘通过第一壳体块20和第二壳体块21的彼此贴靠的侧壁26形成。有利地,对接部边缘设置在壳体2的由相邻支承盘51、53a、51a覆盖的区域内。对接部边缘27尤其可以设置在支承盘的旋转轴线d的区域中或者至少以与所述支承盘的旋转轴线d小的距离设置。这能够实现可靠地引导和支承支承盘,并且能够实现大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还可看出,在相邻的弹力夹紧连接端的支承盘51、53之间仅仅需要相对窄的或相对薄的侧壁,以便构成必要的空气间隙和爬电距离。
1.一种接线端子(1),所述接线端子具有用于连接电导线的至少一个弹力夹紧连接端,其中所述接线端子(1)具有:至少一个壳体(2),其具有用于引入要连接的电导线的导线引入开口(22);汇流排(3);夹紧弹簧(4),所述夹紧弹簧具有用于将电导线在所述汇流排处的接触区域中夹持到所述汇流排(3)处的夹紧腿(43);以及用于操纵所述夹紧弹簧(4)的可枢转的操纵元件(5),其中所述操纵元件(5)具有用于手动操纵的至少一个操纵把手(50,50a)以及与所述操纵把手(50,50a)连接的至少一个支承盘(51,51a,53,53a),经由所述至少一个支承盘,所述操纵元件(5)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接线端子(1)的至少一个构件处,其中所述操纵把手(50,50a)在所述壳体(2)的操纵侧(25)处能够从外部触及,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盘(51,51a,53,53a)具有圆形区域,并且横向于导线引入方向观察,所述汇流排(3)的接触区域处于所述支承盘(51,51a,53,53a)的圆形区域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流排(3)的接触区域设置在两个支承盘(51,51a,53,53a)的圆形区域之间。
3.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2)构成为至少两件式块壳体,所述至少两件式块壳体由至少第一壳体块(20)和第二壳体块(21)组成,其中所述第一壳体块(20)和所述第二壳体块(21)的彼此贴靠的侧壁(26)在对接部边缘(27)处彼此贴靠。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边缘(27)设置在所述壳体(2)的由支承盘(51,51a,53,53a)覆盖的区域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部边缘(27)设置在所述支承盘(51,51a,53,53a)的旋转轴线(d)的区域中。
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5)经由所述支承盘(51,51a,53,53a)的圆形区域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接线端子(1)的至少一个构件处。
7.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盘(51,51a,53,53a)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壳体(2)和/或所述汇流排(3)处。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5)具有与所述操纵把手(50,50a)连接的另一支承盘(51,51a,53,53a),经由所述另一支承盘,所述操纵元件(5)可旋转地支承在所述接线端子(1)的至少一个构件处,其中所述支承盘(51,51a,53,53a)彼此间隔开且彼此平行地设置。
9.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元件(5)具有携动件(52),所述携动件构成用于在所述操纵元件(5)从关闭位置移动到敞开位置时移动所述夹紧弹簧(4)的夹紧腿(43),以及在所述操纵元件从所述敞开位置移动到所述关闭位置时移动所述夹紧弹簧的夹紧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动件(52)从所述至少一个支承盘(51,51a,53,53a)侧向地突出,或者在两个支承盘(51,51a,53,53a)的情况下,所述携动件从一个支承盘(51,51a,53,53a)朝向另一支承盘(51,51a,53,53a)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9至10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携动件(52)具有基本上卵形或基本上肾形或基本上椭圆形的横截面形状。
12.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弹簧(4)具有所述夹紧腿(43)、弹簧弓(42)以及贴靠腿(41),其中所述贴靠腿(41)经由所述弹簧弓(42)与所述夹紧腿(43)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操纵元件(5)处于所述关闭位置并且没有电导线被夹持时,所述贴靠腿(41)和所述夹紧腿(43)基本上平行地延伸,至少在从所述弹簧弓(42)突出的区域中基本上平行地延伸。
14.根据权利要求12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夹紧腿(43)从所述弹簧弓(42)最初基本上平行于所述操纵侧(25)延伸,并且在进一步的伸展中倾斜地远离所述操纵侧(25)延伸。
1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盘(51,51a,53,53a)在所述接线端子(1)的垂直于所述操纵侧(25)延伸的高度方向(h)上至少从所述导线引入开口(22)的下侧延伸直至所述导线引入开口(22)的上侧。
16.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盘(51,51a,53,53a)在所述接线端子(1)的高度方向(h)上至少从所述汇流排(3)下方的位置延伸直至所述夹紧弹簧(4)上方的位置,尤其延伸直至所述夹紧弹簧(4)的贴靠腿(41)上方的位置。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