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器模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日新月异的发展,通过触控面板(touchpanel)以操控电子产品的操作模式也逐渐变得普及。一般地,触控面板通过连接器与主板连接,并传送信号。在制作触控面板的过程中,需要进行触控面板的性能测试。因此,必须插拔对应的连接器,以进行相关的测试。
然而,在进行连接器的连接过程中,若稍有不慎,即可能造成连接器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容易损坏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不易损坏的连接器模组。
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连接器模组,包括:
第一电路板;
第二电路板;
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第二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
防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配合部和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配合部;
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被构造为相互配合以约束所述第二连接器沿单一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约束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沿第一方向卡扣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上;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防呆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防呆柱;或者
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防呆柱,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防呆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呆槽的截面形状为非旋转对称图形;
所述防呆柱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防呆槽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被构造为能够约束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第二方向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导轨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部的滑块;或者
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导轨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部的滑块。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二连接器设有凸伸部;
所述凸伸部与所述凹陷部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凹陷部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凸伸部与所述凹陷部相对应的两个侧壁。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轨部包括彼此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具有倾斜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
所述滑块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滑动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二滑动部;
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被构造为能够约束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沿第二方向滑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滑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面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一滑动面向内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面;
所述第二导轨包括第二滑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动面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二滑动面向内倾斜设置的第二限位面;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沿第二方向彼此平行;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彼此相对且与第二方向相平行。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借助磁性相互吸引。
上述连接器模组,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能够使得第二连接器只能沿单一方向连接于第一连接器,而当第二连接器沿其他方向插入第一连接器时,第一配合部和第二配合部将阻止第二连接器配接第一连接器。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错误连接,有效地避免了第一连接器和第二连接器在连接过程中发生损坏,降低了对连接器模组的损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模组的第一配合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模组的第二配合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在触控面板的制作过程中,为了测试触控面板的性能,需要通过电子检验工作站将治具端连接器与产品端连接器连接进行测试。
当治具端连接器与产品端连接器连接时,需要手动进行对位连接,而触控面板的性能测试往往又是在低亮度环境中进行,如此,手动连接治具端连接器与产品端连接器时,就很容易出现连接器pin针错位接偏和接反的情况,从而导致连接器针膜挤压损伤现象。针膜一旦发生损坏,整个柔性电路板将报废掉,这无疑大大的增加了触控面板的制作成本。
基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模组,能够较佳地改善上述问题。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连接器模组进行说明。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中的连接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模组的第一配合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的连接器模组的第二配合部的剖面结构示意图。为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结构。
本申请至少一实施例公开的连接器模组100,包括第一连接器10、第二连接器20、防呆结构30、第一电路板40及第二电路板50。
第一连接器10设在第一电路板40上,第二连接器20设在第二电路板50上,第二连接器20与第一连接器10为可拆卸地电连接。例如,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上设有第一电触片,第一电触片可以沿第一连接器10的长度方向排列形成第一触片组。第二连接器20上设有第二电触片,第二电触片可以沿第二连接器20的长度方向排列形成第二触片组。当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彼此配接,第一触片组与第二触片组相抵接,从而使得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实现电连接。可以理解,上述举例仅为了说明,并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定。
防呆结构30包括设于第一电路板40的第一配合部31和设于第二电路板50的第二配合部32,第一配合部31和第二配合部32被构造为相互配合以约束第二连接器20沿单一方向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如此,可以有效防止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接反,降低对连接器的损耗。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1与第二配合部32能够约束第二连接器20能够沿第一方向扣合在第一连接器10上,其中,第一方向垂直于第一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50。例如,第一配合部31包括防呆槽311,第二配合部32包括防呆柱321,防呆槽311设置在第一连接器10上,防呆柱321设置在第二连接器20上,防呆柱321的结构和尺寸与防呆槽311的结构和尺寸相应,使第二连接器20只能沿第一方向扣合在第一连接器10上。应当理解的是,第一配合部31也可以包括防呆柱321,第二配合部32也可以包括防呆槽311,能够约束使第二连接器20沿第一方向扣合在第一连接器10上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防呆槽311的截面形状是非旋转对称图形,防呆柱321的截面形状与防呆槽31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第二连接器20只能沿第一方向扣合在第一连接器10上。例如,防呆槽311的截面形状为不等边三角形,防呆柱321的截面形状也为不等边三角形。具体到实际使用中,当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正确连接时,由于防呆柱321与防呆槽311的位置相匹配,防呆柱321能够顺利插入防呆槽311,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能够正常连接;当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接反时,由于防呆柱321与防呆槽311的位置不匹配,防呆柱321不能插入防呆槽311,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无法连接;当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错位接偏时,由于防呆柱321与防呆槽311的位置不匹配,防呆柱321不能插入防呆槽311,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无法连接。
因此,防呆柱321与防呆槽311的设置,使第二连接器20只能沿第一方向卡扣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有效避免了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接反与错位接偏情况的发生,从而降低了对连接器模组100的损耗。
为了进一步地降低连接器模组100的损耗,在一实施例中,防呆槽311和防呆柱321中的一个的整体或部分是磁体,且另一个的整体或部分是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件,磁性件与磁体能够彼此吸引。具体到实际运用中,由于防呆槽311与防呆柱321能够彼此吸引,当第二连接器20移至第二连接器20上方时,防呆柱321能够快速定位至防呆槽311的位置,操作人员可以顺势将防呆柱321插入防呆槽311。如此,可以快速地完成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连接,且不会损坏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由于防呆槽311与防呆柱321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可以有效增强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之间的接合力,进而可以提高该连接器模组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连接器20能够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第一配合部31与第二配合部32被构造为能够约束第二连接器20沿第二方向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其中,第二方向平行于第一电路板40和第二电路板50。
例如,在一实施例中,第一配合部31包括导轨部311,第二配合部32包括滑动连接于导轨部311的滑块321,导轨部311与滑块321配合连接可以使第二连接器20能够沿第二方向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应当理解的是,第二配合部32也可以包括导轨部311,第一配合部31也可以包括滑动连接于导轨部311的滑块321,能够约束使第二连接器20沿第二方向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上即可。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连接器10设有凹陷部60,第二连接器20设有凸伸部70,凸伸部70与凹陷部60相配合,可以使第二连接器20能够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其中,第一配合部31设于凹陷部60彼此相对的侧壁,第二配合部32设于凸伸部70与凹陷部60相对应的侧壁。例如,第一配合部31是导轨部311,设于凸伸部70彼此相对的侧壁,第二配合部32是滑块321,设于凸伸部70与凹陷部60相对应的侧壁,滑块321滑动连接于导轨部311,使第二连接器20能够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
在一实施例中,导轨部311包括彼此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3111和第二导轨3112,分别设于凹陷部60彼此相对的两侧壁,第一导轨3111和所述第二导轨3112具有倾斜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31111和第二限位面31121,滑块321包括滑动连接于第一导轨3111的第一滑动部3211和滑动连接于第二导轨3112的第二滑动部3212,第一限位面31111和第二限位面31121被构造为能够约束第一滑动部3211和第二滑动部3212沿第二方向滑动,以使第二连接器20沿第二方向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导轨3111包括第一滑动面31112以及与第一滑动面31112相连且相对第一滑动面31112向内倾斜设置的第一限位面31111,第二导轨3112包括第二滑动面31122以及与第二滑动面31122相连且相对第二滑动面31122向内倾斜设置的第二限位面31121。其中,第一滑动面31112与第二滑动面31122沿第二方向彼此平行,第一限位面31111和第二限位面31121彼此相对且与第二方向相平行。具体到实际运用中,第一滑动部3211和第二滑动部3212分别滑动接触于第一滑动面31112和第二滑动面31122上,同时,第一限位面31111和第二限位面31121能够分别限制第一滑动部3211和第二滑动部3212只能沿第二方向分别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导轨3111和第二导轨3112,使得第二连接器20只能沿第二方向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一连接器10。
因此,滑块321与导轨部311的设置,可以保证第二连接器20只能沿第二方向可插拔地连接于第二连接器20,有效防止连接器模组100错接情况的发生,降低了对连接器模组100的损耗。
为了进一步地降低该连接器模组100的损耗,在一实施例中,滑块321与导轨部311中的一个的整体或部分是磁体,且另一个的整体或部分是由磁性材料形成的磁性件,磁性件与磁体能够彼此吸引。具体到实际运用中,由于滑块321与导轨部311能够彼此吸引,当第二连接器20移至第二连接器20上方时,滑块321能够快速定位至导轨部311,操作人员可以顺势将凸伸部70插入凹陷部60。如此,可以快速又准确地完成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的连接,且不会损坏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
此外,应当理解的是,由于滑块321与导轨部311通过磁力吸附在一起,可以有效增强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之间的接合力,进而提高了该连接器模组100的工作稳定性。
在一实施例中,第一电路板40可以是一单面电路板(singlelayerprintedcircuitboard)、一双面电路板(doublelayerprintedcircuitboard)、一多层电路板(multilayerprintedcircuitboard)、一高密度电路板(highdensityinterconnection;hdi)、一高层次板(highlayercount;hlc)、一软性电路板(flexibleprintedcircuitboard;fpc)与软硬板(rigid-flexprintedcircuitboard)等,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在一实施例中,第二电路板50可以是一单面电路板、一双面电路板、一多层电路板、一高密度电路板、一高层次板、一软性电路板与软硬板等,然而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
上述连接器模组100,通过设置防呆结构30,防止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损坏。例如,防呆结构30包括第一连接器10上的防呆槽311和第二连接器20上的防呆柱321,防呆槽311的截面形状为非旋转对称图形,防呆柱321的截面形状与防呆槽311的截面形状相匹配,防呆柱321只能沿第一方向插入防呆槽311,使第二连接器20只能沿第一方向卡扣于第一连接器10。例如,防呆结构30包括第一连接器10上的导轨部311和第二连接器20上的滑块321,滑块321滑动连接于导轨部311,导轨部311上设有能够限制滑块321只能沿第二方向滑动连接于导轨部311的限位面,使第二连接器20只能沿第二方向插入第一连接器10。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第一连接器10和第二连接器20错误连接,避免第一连接器10与第二连接器20在连接过程中发生损坏,进而可以降低连接器模组100的损耗。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1.一种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路板;
第二电路板;
第一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上;
第二连接器,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及
防呆结构,包括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配合部和设于所述第二电路板的第二配合部;
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被构造为相互配合以约束所述第二连接器沿单一方向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约束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沿第一方向卡扣于所述第一连接器上;
其中,所述第一方向垂直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防呆槽,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防呆柱;或者
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防呆柱,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防呆槽。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呆槽的截面形状为非旋转对称图形;
所述防呆柱的截面形状与所述防呆槽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被构造为能够约束所述第二连接器沿第二方向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和所述第二电路板。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导轨部,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部的滑块;或者
所述第二配合部包括导轨部,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导轨部的滑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器设有凹陷部,所述第二连接器设有凸伸部;
所述凸伸部与所述凹陷部相配合,以使所述第二连接器能够可插拔地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器;
其中,所述第一配合部设于所述凹陷部彼此相对的两个侧壁;所述第二配合部设于所述凸伸部与所述凹陷部相对应的两个侧壁。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部包括彼此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
所述第一导轨和所述第二导轨具有倾斜且彼此相对设置的第一限位面和第二限位面;
所述滑块包括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导轨的第一滑动部和滑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导轨的第二滑动部;
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被构造为能够约束所述第一滑动部和所述第二滑动部沿第二方向滑动。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轨包括第一滑动面,以及与所述第一滑动面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一滑动面向内倾斜设置的所述第一限位面;
所述第二导轨包括第二滑动面,以及与所述第二滑动面相连且相对所述第二滑动面向内倾斜设置的第二限位面;
其中,所述第一滑动面与所述第二滑动面沿第二方向彼此平行;所述第一限位面和所述第二限位面彼此相对且与第二方向相平行。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连接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合部和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借助磁性相互吸引。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