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2-07-07  124


    本发明涉及usb数据传输接头领域,尤其涉及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及方法和组装包装设备。



    背景技术:

    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serialbus,usb)是一种新兴的并逐渐取代其他接口标准的数据通信方式,由intel、compaq、digital、ibm、microsoft、nec及northerntelecom等计算机公司和通信公司于1995年联合制定,并逐渐形成了行业标准。usb总线作为一种高速串行总线,其极高的传输速度可以满足高速数据传输的应用环境要求,且该总线还兼有供电简单(可总线供电)、安装配置便捷(支持即插即用和热插拔)、扩展端口简易(通过集线器最多可扩展127个外设)、传输方式多样化(4种传输模式),以及兼容良好(产品升级后向下兼容)等优点。通用串行总线自推出以来,已成功替代串口和并口,成为21世纪大量计算机和智能设备的标准扩展接口和必备接口之一,现已发展到usb4.0版本。usb具有传输速度快、使用方便、支持热插拔、连接灵活、独立供电等优点,可以连接键盘、鼠标、大容量存储设备等多种外设,该接口也被广泛用于智能手机中。计算机等智能设备与外界数据的交互主要以网络和usb接口为主。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号cn103730808a,公开日:20140416)公开了一种usb组装机,该usb组装机的外壳入料运送机构、金属插片料带输送装置、金属插片分离装置、金属插片与外壳组装机构、金属插片与外壳整形机构、铁片壳与外壳组装机构均安装于组合工作台,金属插片分离装置位于外壳入料运送机构的后侧,金属插片料带输送装置位于金属插片分离装置的上方,金属插片分离装置右侧为金属插片与外壳组装机构,金属插片与外壳组装机构右侧为金属插片与外壳整形机构,金属插片与外壳整形机构的右侧为铁片壳与外壳组装机构,所述外壳入料运送机构和铁片壳与外壳组装机构分别连接有独立的震动盘供料仓。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不足:1、对外壳压合部进行折弯压合时,采用驱动机构带动压合头将外壳压合部一次折弯压合成型完成外壳压合部折弯压合过程;而外壳压合部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其本身受到折弯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弹,并且折弯程度越大外壳压合部的弹性回弹越大;而一次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最终角度时外壳压合部的折弯程度较大,即外壳压合部折弯后弹性回弹较大,不利于外壳压合部的精确折弯压合。2、对外壳进行上料时,先将外壳料带输送至切割工位,而后利用外壳切割机构和料带切割机构分别完成外壳从外壳料带上切割以及将空外壳料带切碎两个过程;而使用外壳切割机构和料带切割机构分别切割时需要两套切割机构,并且分别需要对两套切割机构进行控制,增加了切割机构的数量以及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同时,分别对外壳和空外壳料带进行切割时需要外壳切割和空外壳料带切碎两个切割步骤,从而造成切割步骤的增加,降低了外壳切割效率。3、将不合格的舌片切除时,采用气缸直接驱动舌片切割头下落将不合格的舌片切除脱离舌片料带完成不合格舌片切除过程;而舌片与舌片料带的连接较为紧实,切断不合格舌片所需的切断力较大,所以采用气缸直接驱动舌片切割头时需要能提供较大驱动力的气缸;而提供较大驱动力的气缸相对于提供小驱动力的气缸来说成本较高,从而不利于降低整个设备的成本。4、对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进行包装时,先采用接头搬移机构将组装好的传输接头搬移至载带槽中,而后输送带带动载带运动将传输接头热封收集完成传输接头包装过程;而输送带驱动载带运动的驱动力是通过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并且摩擦力的大小与载带对输送带的压力有关;载带对输送带的压力是载带与传输接头的重力提供的,而载带和传输接头的重量较轻,提供的重力也较小,即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当载带受到震动等轻微扰动时,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较小的摩擦力不足以阻止载带在输送带表面滑动;从而造成载带在输送带上的输送位置发生变化,不利于载带的精确输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出通过设置载带驱动机构避免载带输送位置发生变化,保证载带的精确输送的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及方法。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出通过设置折弯压合机构减少外壳压合部折弯后弹性回弹,保证外壳压合部的精确折弯压合;通过设置外壳上料机构减少切割机构的数量,提高外壳切割效率;通过设置舌片上料机构减小切断不合格舌片所需的切断力,降低整个设备的成本;通过设置包装装置避免载带输送位置发生变化,保证载带的精确输送的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组装包装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该装置包括接头搬移机构、载带上料机构、热封膜上料机构、载带驱动机构、载带输送机构和载带收集机构;接头搬移机构输出端分别与组装装置输出端和载带输送机构输入端相衔接;载带上料机构输出端和热封膜上料机构输出端分别与载带输送机构输入端相衔接;载带驱动机构输出端与载带相连接,并且载带与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相配合;载带输送机构与载带相配合,并且载带输送机构输出端与载带收集机构输入端相衔接;接头搬移机构用于将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搬移至载带输送机构中;载带上料机构和热封膜上料机构分别用于载带和热封膜的上料;载带驱动机构用于带动载带运动;载带输送机构用于输送载带和热封膜;载带收集机构用于将包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载带驱动机构包括载带驱动电机、载带驱动支架、载带驱动轴和载带驱动盘;载带驱动电机和载带驱动支架都固定在工作台上,载带驱动电机输出端与载带驱动轴相连接,并且载带驱动轴与载带驱动支架转动配合;载带驱动盘固定在载带驱动轴上;载带驱动盘包括驱动盘凸起;多个驱动盘凸起沿着载带驱动盘周向分步,并且驱动盘凸起与载带孔相配合;在载带驱动电机的带动下,驱动盘凸起随着载带驱动盘的转动带动载带直线运动。

    作为优选,驱动盘凸起为圆柱形凸起。驱动盘凸起顶端为倒圆结构。载带驱动盘为掏空结构。载带驱动电机和载带驱动轴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

    作为优选,载带驱动机构还包括载带感应片和载带感应器;载带感应片固定在载带驱动轴上,载带感应器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载带感应片输出端与载带感应器输入端相衔接。

    作为优选,接头搬移机构包括接头搬移机架、接头搬移驱动组件和接头吸取头;接头搬移机架固定在工作台上,接头搬移驱动组件固定在接头搬移机架上,并且接头搬移驱动组件输出端与接头吸取头相连接;接头吸取头输入端与真空装置相连接,接头吸取头输出端与组装装置输出端的usb数据传输接头相接触。

    作为优选,接头搬移驱动组件包括接头左右驱动气缸、接头左右导轨滑块、接头上下驱动气缸和接头驱动板;接头左右驱动气缸输出端与接头上下驱动气缸相连接,并且接头上下驱动气缸与接头左右导轨滑块中的滑块相连接;接头上下驱动气缸输出端与接头驱动板相连接,并且接头驱动板与接头吸取头相连接。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方法,该方法采用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接头搬移驱动组件带动接头吸取头将组装装置中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搬移至载带输送机构进料口中的载带槽中;

    2)载带驱动电机动作带动载带驱动轴和载带驱动盘转动,驱动盘凸起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移动至下一工位;

    3)热封机构对热封膜和载带进行热封处理;

    4)载带收集机构将热封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完成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过程。

    另外,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组装包装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和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组装装置和包装装置;包装装置采用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及方法的优点是:

    通过设置载带驱动机构;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被搬移至载带槽后,载带驱动电机动作带动载带驱动轴和载带驱动盘转动,驱动盘凸起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移动至下一工位;热封机构对热封膜和载带进行热封处理;载带收集机构将热封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完成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过程。而此种驱动方式是通过载带驱动盘上的驱动盘凸起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孔移动实现的,即载带移动的驱动力是驱动盘凸起对载带提供的拉力;驱动盘凸起提供的拉力大小与载带驱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有关并且与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无关,而载带驱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与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相比较大;当载带受到震动等轻微扰动时,载带驱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足够抵消扰动力,并且驱动盘凸起与载带孔的配合也能够对载带进行限位进一步阻止载带出现滑动的情况;从而避免载带的输送位置发生变化,保证载带的精确输送。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组装包装设备的优点是:

    1、通过设置外壳折弯组件和外壳压合组件;外壳和舌片输送至折弯工位后,折弯气缸动作带动折弯头下移,折弯平面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中间角度;外壳上料机构将一次折弯后的外壳和舌片输送至压合工位,压合气缸动作带动压合头前移;压合平面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最终竖直状态完成外壳折弯压合过程。而此种折弯方式是将一次较大角度的折弯分为两次较小角度的折弯,并且二次最终折弯时其折弯角度与一次折弯到最终角度相比折弯角度较小;即二次折弯时其最终折弯后弹性回弹与一次折弯直接成型后弹性回弹相比较小,从而保证外壳压合部的精确折弯压合。

    2、通过设置外壳切割组件;外壳料带运动至切割工位后,切割气缸动作同时带动上料带切割头和上外壳切割头分别下移至与下料带切割头和下外壳切割头相衔接位置;上料带切割头切削端与外壳切割后的空外壳料带切断部位相接触将空外壳料带切断落料至外壳料带收集箱,上外壳切割头切削端与外壳料带中的外壳切断部位相接触将外壳切断落料至外壳输送滑块中;外壳推动元件将切断后的外壳推出后,外壳搬移元件带动外壳运动至下一工位完成外壳上料过程。而此种切割方式是通过切割气缸带动上料带切割头和上外壳切割头同时下落同时将外壳和空外壳料带切断的;即只有一套切割机构进行切割,只需要对一套切割机构进行控制,减少了切割机构的数量并且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同时,此种切割方式只需要切割气缸带动两个切割头同时落下一个切割步骤即可同时完成外壳切割和空外壳料带切碎两个切割过程;与分别对外壳和空外壳料带进行切割的两个切割步骤相比减少了切割步骤,提高了外壳的切割效率。

    3、通过设置舌片筛选组件;舌片料带运动至舌片筛选工位后,筛选气缸动作带动筛选连杆中端绕着筛选支架转动,筛选连杆前端下压筛选头将不合格舌片切断;舌片驱动元件带动舌片料带运动,折断气缸动作带动折断板下移,上折断刀将舌片端子料带切断并且沿着导向斜面落料;舌片分离元件动作将舌片切断以及将空舌片料带切断收集;舌片推动气缸带动舌片推动头将单个舌片推送至外壳孔中完成舌片上料过程。而此种方式切除不合格的舌片时是通过筛选气缸带动筛选连杆转动下压筛选头实现的;而筛选连杆后端铰接处到筛选连杆中端铰接处的距离大于筛选连杆中端铰接处到筛选连杆前端与筛选头接触的距离,即此种切断方式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度筛选头的下压;而利用杠杆原理驱动筛选头时筛选气缸只需要较小的驱动力即可带动筛选头下移将不合格舌片切除;而提供小驱动力的气缸与气缸直接带动切割头下移所需提供较大驱动力的气缸相比价格较低,从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成本。

    4、通过设置载带驱动机构;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被搬移至载带槽后,载带驱动电机动作带动载带驱动轴和载带驱动盘转动,驱动盘凸起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移动至下一工位;热封机构对热封膜和载带进行热封处理;载带收集机构将热封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完成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过程。而此种驱动方式是通过载带驱动盘上的驱动盘凸起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孔移动实现的,即载带移动的驱动力是驱动盘凸起对载带提供的拉力;驱动盘凸起提供的拉力大小与载带驱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有关并且与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无关,而载带驱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与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相比较大;当载带受到震动等轻微扰动时,载带驱动电机提供的驱动力足够抵消扰动力,并且驱动盘凸起与载带孔的配合也能够对载带进行限位进一步阻止载带出现滑动的情况;从而避免载带的输送位置发生变化,保证载带的精确输送。

    附图说明

    图1为usb数据传输接头组装包装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usb数据传输接头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3为外壳料带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4为舌片料带的产品结构示意图。

    图5为组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6-8为折弯压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13为外壳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18为舌片上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9-21为包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21所示的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组装包装设备,该设备包括工作台和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组装装置1和包装装置2;组装装置1输入端分别与外壳进料工位和舌片进料工位相衔接,组装装置1输出端与包装装置2输入端相衔接;包装装置2输入端与载带进料工位相衔接,包装装置2输出端与下料工位相衔接;组装装置1用于usb数据传输接头的组装;包装装置2用于将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至载带中。

    usb数据传输接头的产品流动方向为:组装装置1到包装装置2。

    如图2所示为usb数据传输接头的产品结构示意图。usb数据传输接头包括外壳a和舌片b;外壳a上设有外壳孔c和外壳压合部d;舌片b与外壳孔c相配合,并且外壳压合部d经过折弯压合后将舌片b固定在外壳孔c中;如图3所示为外壳料带的产品结构示意图。外壳料带e包括多个外壳切断部位f;多个外壳切断部位f分别与外壳a相连接并且组成条状料带;在舌片b和外壳a组装之前,组装装置1将外壳a沿着外壳切断部位f切断;如图4所示为舌片料带g的产品结构示意图。舌片料带g包括多个舌片切断部位h和端子料带j;多个舌片切断部位h分别与舌片b一端相连接,舌片b另一端与端子料带j相连接;在舌片b和外壳a组装之前,组装装置1将舌片b沿着舌片切断部位h切断,并且将端子料带j切除脱离舌片b。

    如图5所示,组装装置1包括外壳上料机构3、舌片上料机构4和折弯压合机构5;外壳上料机构3、舌片上料机构4和折弯压合机构5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外壳上料机构3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外壳进料工位和包装装置2输入端相衔接;舌片上料机构4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舌片进料工位和外壳上料机构3相衔接;折弯压合机构5输出端与外壳压合部相接触,并且折弯压合机构5输出端与外壳上料机构3折弯压合工位相衔接;外壳上料机构3用于将外壳上料输送;舌片上料机构4用于舌片的上料输送;折弯压合机构5用于将外壳和舌片压合。

    如图6所示,折弯压合机构5包括外壳折弯组件51和外壳压合组件52;外壳折弯组件51包括折弯气缸、折弯连杆511和折弯头513;折弯气缸固定在工作台上,折弯气缸输出端与折弯连杆511下端相连接;折弯连杆511上端与折弯头513相连接,并且折弯头513输出端与外壳压合部相接触;折弯头513在折弯气缸带动下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中间角度;外壳压合组件52包括压合气缸521、压合连杆522和压合头523;压合气缸521固定在工作台上,压合气缸521输出端与压合连杆522后端相接触;压合连杆522前端与压合头523相接触,并且压合头523与外壳压合部相接触;压合头523在压合气缸521带动下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最终角度。

    如图7所示,折弯头513包括折弯平面5131和折弯弧面5132;折弯平面5131与外壳压合部相接触,折弯平面5131倾斜角度与外壳上料机构3中相应折弯底板倾斜角度相同,并且折弯平面5131倾斜角度小于外壳压合部最终折弯角度。折弯弧面5132与折弯平面5131以相切的方式过渡连接,并且折弯弧面5132与外壳上料机构3中相应折弯底板相接触。

    如图6所示,压合头523包括压合底座5231和压合块5232;压合底座5231和压合连杆522前端相连接;多个压合块5232固定在压合底座5231上,并且多个压合块5232分别与外壳压合部相接触。

    如图8所示,压合块5232包括压合平面5233;压合平面5233为竖直平面,并且压合平面5233与外壳压合部相接触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最终竖直状态。

    折弯压合机构5在工作过程中:1)外壳上料机构3将未压合的外壳和舌片输送至折弯工位;2)折弯气缸动作带动折弯头513下移,折弯平面5131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中间角度;3)外壳上料机构3将一次折弯后的外壳和舌片输送至压合工位,压合气缸521动作带动压合头523前移;压合平面5233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最终竖直状态完成外壳折弯压合过程。

    折弯压合机构5解决了对外壳压合部进行折弯压合时,采用驱动机构带动压合头将外壳压合部一次折弯压合成型完成外壳压合部折弯压合过程;而外壳压合部材料具有一定的弹性,其本身受到折弯后具有一定的弹性回弹,并且折弯程度越大外壳压合部的弹性回弹越大;而一次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最终角度时外壳压合部的折弯程度较大,即外壳压合部折弯后弹性回弹较大,不利于外壳压合部的精确折弯压合的问题。通过设置外壳折弯组件51和外壳压合组件52。外壳和舌片输送至折弯工位后,折弯气缸动作带动折弯头513下移,折弯平面5131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中间角度;外壳上料机构3将一次折弯后的外壳和舌片输送至压合工位,压合气缸521动作带动压合头523前移;压合平面5233将外壳压合部折弯至最终竖直状态完成外壳折弯压合过程。而此种折弯方式是将一次较大角度的折弯分为两次较小角度的折弯,并且二次最终折弯时其折弯角度与一次折弯到最终角度相比折弯角度较小;即二次折弯时其最终折弯后弹性回弹与一次折弯直接成型后弹性回弹相比较小,从而保证外壳压合部的精确折弯压合。

    如图9所示,外壳上料机构3包括料带输送组件31、外壳切割组件32和外壳输送组件33;料带输送组件31固定在工作台上,料带输送组件31与外壳料带相配合,并且料带输送组件31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外壳料带进料工位和外壳切割组件32输出端相衔接;外壳切割组件32输出端与外壳料带相接触,并且外壳切割组件32输出端与外壳输送组件33输入端相衔接;外壳输送组件33输出端与包装装置2输入端相衔接;料带输送组件31用于输送外壳料带;外壳切割组件32用于切割外壳料带;外壳输送组件33用于将切割后的外壳输送至下一工位。

    如图10、图11所示,外壳切割组件32包括切割机架34、切割气缸35、上切割头36和下切割头37;切割气缸35固定在切割机架34上,并且切割气缸35输出端与上切割头36相连接;上切割头36包括上料带切割头361和上外壳切割头362;下切割头37包括下料带切割头371和下外壳切割头372;上料带切割头361切削端和上外壳切割头362切削端分别与下料带切割头371切削端和下外壳切割头372切削端相对齐;下料带切割头371和下外壳切割头372都位于料带输送组件31输出端,并且下外壳切割头372切削端和下料带切割头371切削端分别为内外朝向;下外壳切割头372上表面和下料带切割头371上表面都与外壳料带下表面相接触,并且下外壳切割头372上表面高于外壳输送组件33中外壳输送工位;下外壳切割头372切削端与外壳料带中的外壳切断部位相接触;下料带切割头371与外壳切割后的空外壳料带悬空部分相衔接,并且下料带切割头371切削端与外壳切割后的空外壳料带切断部位相接触;在切割气缸35的带动下,上料带切割头361和上外壳切割头362同时下落分别将外壳料带中的外壳切断落料至外壳输送组件33的外壳输送工位和空外壳料带切断落料至废外壳料带收集工位。下料带切割头371有多个,并且多个下料带切割头371与下外壳切割头372交错分布;外壳切割组件32还包括外壳料带收集箱38;外壳料带收集箱38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外壳料带收集箱38输入端与下料带切割头371切削端相衔接。

    如图9所示,料带输送组件31包括料带输送滑块311和料带驱动元件312;料带输送滑块311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料带输送滑块311与外壳料带相配合;料带驱动元件312固定在料带输送滑块311上,并且料带驱动元件312输出端与外壳料带相衔接。

    如图12所示,料带驱动元件312包括料带驱动气缸、料带驱动滑块3121、料带驱动压块3122、料带驱动弹簧和料带驱动头3123;料带驱动气缸固定在料带输送滑块311上,并且料带驱动气缸输出端与料带驱动滑块3121相连接;料带驱动滑块3121与料带输送滑块311滑动配合,并且料带驱动压块3122与料带驱动滑块3121相连接;料带驱动头3123中端与料带驱动压块3122相铰接,并且料带驱动头3123输出端与外壳料带孔相配合;料带驱动弹簧上下端分别与料带驱动压块3122和料带驱动头3123前端相接触。

    如图9所示,外壳输送组件33包括外壳输送滑块331、外壳推动元件332和外壳搬移元件333;外壳输送滑块331、外壳推动元件332和外壳搬移元件333都固定在工作台上;外壳输送滑块331与单个外壳相配合;外壳推动元件332输出端与外壳切割组件32输出端相衔接;外壳搬移元件333输出端与外壳输送滑块331中的外壳相衔接;外壳输送滑块331用于输送单个外壳;外壳推动元件332用于将切割后的外壳推动至外壳输送滑块331中;外壳搬移元件333用于驱动单个外壳运动。

    如图13所示,外壳搬移元件333包括搬移机架3331、左右搬移气缸3332、上下搬移气缸3333和搬移底板3334;左右搬移气缸3332固定在搬移机架3331上,左右搬移气缸3332输出端与上下搬移气缸3333相连接;上下搬移气缸3333输出端与搬移底板3334相连接,并且搬移底板3334与外壳相接触;搬移底板3334包括搬移开口3335;多个搬移开口3335分别与外壳相配合。

    外壳上料机构3在工作过程中:1)将外壳料带上料至料带输送组件31的料带输送滑块311中;2)料带驱动元件312带动外壳料带运动至切割工位;3)切割气缸35动作同时带动上料带切割头361和上外壳切割头362分别下移至与下料带切割头371和下外壳切割头372相衔接位置;上料带切割头361切削端与外壳切割后的空外壳料带切断部位相接触将空外壳料带切断落料至外壳料带收集箱38,上外壳切割头362切削端与外壳料带中的外壳切断部位相接触将外壳切断落料至外壳输送滑块331中;4)外壳推动元件332将切断后的外壳推出后,外壳搬移元件333带动外壳运动至下一工位完成外壳上料过程。

    外壳上料机构3解决了对外壳进行上料时,先将外壳料带输送至切割工位,而后利用外壳切割机构和料带切割机构分别完成外壳从外壳料带上切割以及将空外壳料带切碎两个过程;而使用外壳切割机构和料带切割机构分别切割时需要两套切割机构,并且分别需要对两套切割机构进行控制,增加了切割机构的数量以及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同时,分别对外壳和空外壳料带进行切割时需要外壳切割和空外壳料带切碎两个切割步骤,从而造成切割步骤的增加,降低了外壳切割效率的问题。通过设置外壳切割组件32;外壳料带运动至切割工位后,切割气缸35动作同时带动上料带切割头361和上外壳切割头362分别下移至与下料带切割头371和下外壳切割头372相衔接位置;上料带切割头361切削端与外壳切割后的空外壳料带切断部位相接触将空外壳料带切断落料至外壳料带收集箱38,上外壳切割头362切削端与外壳料带中的外壳切断部位相接触将外壳切断落料至外壳输送滑块331中;外壳推动元件332将切断后的外壳推出后,外壳搬移元件333带动外壳运动至下一工位完成外壳上料过程。而此种切割方式是通过切割气缸35带动上料带切割头361和上外壳切割头362同时下落同时将外壳和空外壳料带切断的;即只有一套切割机构进行切割,只需要对一套切割机构进行控制,减少了切割机构的数量并且降低了控制系统的复杂度。同时,此种切割方式只需要切割气缸35带动两个切割头同时落下一个切割步骤即可同时完成外壳切割和空外壳料带切碎两个切割过程;与分别对外壳和空外壳料带进行切割的两个切割步骤相比减少了切割步骤,提高了外壳的切割效率。

    如图14所示,舌片上料机构4包括舌片输送组件41、舌片筛选组件42、舌片切断组件43和舌片组装组件44;舌片输送组件41与舌片料带相配合,并且舌片输送组件41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舌片料带进料工位和舌片组装组件44输入端相衔接;舌片筛选组件42、舌片切断组件43和舌片组装组件44都与舌片料带相接触,舌片筛选组件42输出端和舌片切断组件43分别与舌片输送组件41相衔接;舌片组装组件44输出端与外壳上料机构3相衔接;舌片输送组件41用于输送舌片料带;舌片筛选组件42用于去除掉舌片料带中不合格舌片;舌片切断组件43用于将舌片和空舌片料带切断;舌片组装组件44用于将舌片推送至外壳孔位中。

    如图15所示,舌片筛选组件42包括筛选气缸421、筛选支架422、筛选连杆423和筛选头424;筛选气缸421和筛选支架422都固定在工作台上,筛选气缸421输出端与筛选连杆423后端相铰接;筛选连杆423中端与筛选支架422相铰接,并且筛选连杆423前端与筛选头424上端相接触;筛选连杆423后端铰接处到筛选连杆423中端铰接处的距离大于筛选连杆423中端铰接处到筛选连杆423前端与筛选头424接触的距离;筛选头424与舌片输送组件41相应凹槽相配合,并且筛选头424切削端与舌片料带中不合格舌片切断部位相接触;在筛选气缸421的带动下,筛选连杆423中端绕着筛选支架422转动,筛选连杆423前端下压筛选头424将不合格舌片切断。筛选头424包括筛选头底座4241、筛选头切刀4242和筛选头弹簧;筛选头底座4241与舌片输送组件41相应凹槽相配合,并且筛选头底座4241上端与筛选连杆423前端相接触;筛选头切刀4242固定在筛选头底座4241上,并且筛选头切刀4242切削端与不合格舌片切断部位相接触;筛选头弹簧上下两端分别与工作台和筛选头底座4241下端相接触。

    如图14所示,舌片筛选组件42还包括舌片收集箱425;舌片收集箱425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舌片收集箱425输入端与筛选头切刀4242切削端相衔接;舌片输送组件41包括舌片输送块411和舌片驱动元件412;舌片输送块411与舌片料带相配合,并且舌片输送块411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舌片料带进料工位和舌片组装组件44输入端相衔接;舌片驱动元件412输出端与舌片料带孔相配合;舌片驱动元件412用于带动舌片料带输送至不同工位;舌片切断组件43包括端子折断元件431和舌片分离元件432;端子折断元件431和舌片分离元件432都固定在工作台上,端子折断元件431输出端与舌片端子料带相接触,舌片分离元件432输出端分别与舌片切断部位和空舌片料带切断部位相接触;端子折断元件431用于将舌片上的端子料带折断;舌片分离元件432用于舌片切断以及将空舌片料带切断收集。

    如图16、图17所示,端子折断元件431包括折断气缸4311和折断板4312;折断气缸4311固定在工作台上,折断气缸4311输出端与折断板4312相连接;折断板4312输出端与端子料带切断部位相接触;折断板4312包括上折断刀4313和导向斜面4314;上折断刀4313和导向斜面4314分别位于舌片端子料带上下侧,上折断刀4313切削端与舌片端子切断部位相接触;导向斜面4314斜面上端与舌片端子料带切断工位相衔接,导向斜面4314斜面下端与舌片端子料带落料工位相衔接。

    如图18所示,舌片组装组件44包括舌片推动块441、舌片阻挡气缸442、舌片阻挡头443、舌片推动气缸444和舌片推动头445;舌片推动块441与单个舌片相配合,并且舌片推动块441输入端和输出端分别与舌片输送块411输出端和外壳输送组件33中舌片压装工位相衔接;舌片阻挡气缸442输出端与舌片阻挡头443相连接,舌片阻挡头443穿过舌片推动块441内部相应孔位与舌片推动块441中舌片输送滑道相配合;舌片阻挡头443在舌片阻挡气缸442的带动下将舌片推动块441中舌片输送滑道关闭或者开启;舌片推动气缸444输出端与舌片推动头445相连接,并且舌片推动头445与舌片相接触。

    舌片上料机构4在工作过程中:1)将舌片料带上料至舌片输送块411中;2)舌片驱动元件412带动舌片料带运动至舌片筛选工位,筛选气缸421动作带动筛选连杆423中端绕着筛选支架422转动,筛选连杆423前端下压筛选头424将不合格舌片切断;3)舌片驱动元件412带动舌片料带运动,折断气缸4311动作带动折断板4312下移,上折断刀4313将舌片端子料带切断并且沿着导向斜面4314落料;4)舌片分离元件432动作将舌片切断以及将空舌片料带切断收集;5)舌片推动气缸444带动舌片推动头445将单个舌片推送至外壳孔中完成舌片上料过程。

    舌片上料机构4解决了将不合格的舌片切除时,采用气缸直接驱动舌片切割头下落将不合格的舌片切除脱离舌片料带完成不合格舌片切除过程;而舌片与舌片料带的连接较为紧实,切断不合格舌片所需的切断力较大,所以采用气缸直接驱动舌片切割头时需要能提供较大驱动力的气缸;而提供较大驱动力的气缸相对于提供小驱动力的气缸来说成本较高,从而不利于降低整个设备的成本的问题。通过设置舌片筛选组件42;舌片料带运动至舌片筛选工位后,筛选气缸421动作带动筛选连杆423中端绕着筛选支架422转动,筛选连杆423前端下压筛选头424将不合格舌片切断;舌片驱动元件412带动舌片料带运动,折断气缸4311动作带动折断板4312下移,上折断刀4313将舌片端子料带切断并且沿着导向斜面4314落料;舌片分离元件432动作将舌片切断以及将空舌片料带切断收集;舌片推动气缸444带动舌片推动头445将单个舌片推送至外壳孔中完成舌片上料过程。而此种方式切除不合格的舌片时是通过筛选气缸421带动筛选连杆423转动下压筛选头424实现的;而筛选连杆423后端铰接处到筛选连杆423中端铰接处的距离大于筛选连杆423中端铰接处到筛选连杆423前端与筛选头424接触的距离,即此种切断方式利用杠杆原理来实现度筛选头424的下压;而利用杠杆原理驱动筛选头424时筛选气缸421只需要较小的驱动力即可带动筛选头424下移将不合格舌片切除;而提供小驱动力的气缸与气缸直接带动切割头下移所需提供较大驱动力的气缸相比价格较低,从而降低了整个设备的成本。

    如图19所示,包装装置2包括接头搬移机构20、载带上料机构、热封膜上料机构21、载带驱动机构22、载带输送机构23和载带收集机构24;接头搬移机构20输出端分别与组装装置1输出端和载带输送机构23输入端相衔接;载带上料机构输出端和热封膜上料机构21输出端分别与载带输送机构23输入端相衔接;载带驱动机构22输出端与载带相连接,并且载带与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相配合;载带输送机构23与载带相配合,并且载带输送机构23输出端与载带收集机构24输入端相衔接;接头搬移机构20用于将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搬移至载带输送机构23中;载带上料机构和热封膜上料机构21分别用于载带和热封膜的上料;载带驱动机构22用于带动载带运动;载带输送机构23用于输送载带和热封膜;载带收集机构24用于将包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

    如图20所示,载带驱动机构22包括载带驱动电机221、载带驱动支架222、载带驱动轴223和载带驱动盘224;载带驱动电机221和载带驱动支架222都固定在工作台上,载带驱动电机221输出端与载带驱动轴223相连接,并且载带驱动轴223与载带驱动支架222转动配合;载带驱动盘224固定在载带驱动轴223上;载带驱动盘224包括驱动盘凸起225;多个驱动盘凸起225沿着载带驱动盘224周向分步,并且驱动盘凸起225与载带孔相配合;在载带驱动电机221的带动下,驱动盘凸起225随着载带驱动盘224的转动带动载带直线运动。驱动盘凸起225为圆柱形凸起;驱动盘凸起225顶端为倒圆结构;载带驱动盘224为掏空结构;载带驱动电机221和载带驱动轴223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载带驱动机构22还包括载带感应片226和载带感应器227;载带感应片226固定在载带驱动轴223上,载带感应器227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载带感应片226输出端与载带感应器227输入端相衔接。

    如图21所示,接头搬移机构20包括接头搬移机架201、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和接头吸取头203;接头搬移机架201固定在工作台上,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固定在接头搬移机架201上,并且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输出端与接头吸取头203相连接;接头吸取头203输入端与真空装置相连接,接头吸取头203输出端与组装装置1输出端的usb数据传输接头相接触;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包括接头左右驱动气缸2021、接头左右导轨滑块2022、接头上下驱动气缸2023和接头驱动板2024;接头左右驱动气缸2021输出端与接头上下驱动气缸2023相连接,并且接头上下驱动气缸2023与接头左右导轨滑块2022中的滑块相连接;接头上下驱动气缸2023输出端与接头驱动板2024相连接,并且接头驱动板2024与接头吸取头203相连接。

    包装装置2在工作过程中:1)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带动接头吸取头203将组装装置1中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搬移至载带输送机构23进料口中的载带槽中;2)载带驱动电机221动作带动载带驱动轴223和载带驱动盘224转动,驱动盘凸起225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移动至下一工位;3)热封机构对热封膜和载带进行热封处理;4)载带收集机构24将热封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完成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过程。

    包装装置2解决了对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进行包装时,先采用接头搬移机构将组装好的传输接头搬移至载带槽中,而后输送带带动载带运动将传输接头热封收集完成传输接头包装过程;而输送带驱动载带运动的驱动力是通过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并且摩擦力的大小与载带对输送带的压力有关;载带对输送带的压力是载带与传输接头的重力提供的,而载带和传输接头的重量较轻,提供的重力也较小,即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较小;当载带受到震动等轻微扰动时,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较小的摩擦力不足以阻止载带在输送带表面滑动;从而造成载带在输送带上的输送位置发生变化,不利于载带的精确输送的问题。通过设置载带驱动机构22;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被搬移至载带槽后,载带驱动电机221动作带动载带驱动轴223和载带驱动盘224转动,驱动盘凸起225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移动至下一工位;热封机构对热封膜和载带进行热封处理;载带收集机构24将热封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完成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过程。而此种驱动方式是通过载带驱动盘224上的驱动盘凸起225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孔移动实现的,即载带移动的驱动力是驱动盘凸起225对载带提供的拉力;驱动盘凸起225提供的拉力大小与载带驱动电机221提供的驱动力有关并且与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无关,而载带驱动电机221提供的驱动力与输送带表面与载带底面之间的摩擦力相比较大;当载带受到震动等轻微扰动时,载带驱动电机221提供的驱动力足够抵消扰动力,并且驱动盘凸起225与载带孔的配合也能够对载带进行限位进一步阻止载带出现滑动的情况;从而避免载带的输送位置发生变化,保证载带的精确输送。


    技术特征:

    1.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接头搬移机构(20)、载带上料机构、热封膜上料机构(21)、载带驱动机构(22)、载带输送机构(23)和载带收集机构(24);接头搬移机构(20)输出端分别与组装装置输出端和载带输送机构(23)输入端相衔接;载带上料机构输出端和热封膜上料机构(21)输出端分别与载带输送机构(23)输入端相衔接;载带驱动机构(22)输出端与载带相连接,并且载带与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相配合;载带输送机构(23)与载带相配合,并且载带输送机构(23)输出端与载带收集机构(24)输入端相衔接;接头搬移机构(20)用于将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搬移至载带输送机构(23)中;载带上料机构和热封膜上料机构(21)分别用于载带和热封膜的上料;载带驱动机构(22)用于带动载带运动;载带输送机构(23)用于输送载带和热封膜;载带收集机构(24)用于将包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

    载带驱动机构(22)包括载带驱动电机(221)、载带驱动支架(222)、载带驱动轴(223)和载带驱动盘(224);载带驱动电机(221)和载带驱动支架(222)都固定在工作台上,载带驱动电机(221)输出端与载带驱动轴(223)相连接,并且载带驱动轴(223)与载带驱动支架(222)转动配合;载带驱动盘(224)固定在载带驱动轴(223)上;载带驱动盘(224)包括驱动盘凸起(225);多个驱动盘凸起(225)沿着载带驱动盘(224)周向分步,并且驱动盘凸起(225)与载带孔相配合;在载带驱动电机(221)的带动下,驱动盘凸起(225)随着载带驱动盘(224)的转动带动载带直线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盘凸起(225)为圆柱形凸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盘凸起(225)顶端为倒圆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载带驱动盘(224)为掏空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载带驱动电机(221)和载带驱动轴(223)之间通过联轴器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载带驱动机构(22)还包括载带感应片(226)和载带感应器(227);载带感应片(226)固定在载带驱动轴(223)上,载带感应器(227)固定在工作台上,并且载带感应片(226)输出端与载带感应器(227)输入端相衔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头搬移机构(20)包括接头搬移机架(201)、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和接头吸取头(203);接头搬移机架(201)固定在工作台上,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固定在接头搬移机架(201)上,并且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输出端与接头吸取头(203)相连接;接头吸取头(203)输入端与真空装置相连接,接头吸取头(203)输出端与组装装置输出端的usb数据传输接头相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包括接头左右驱动气缸(2021)、接头左右导轨滑块(2022)、接头上下驱动气缸(2023)和接头驱动板(2024);接头左右驱动气缸(2021)输出端与接头上下驱动气缸(2023)相连接,并且接头上下驱动气缸(2023)与接头左右导轨滑块(2022)中的滑块相连接;接头上下驱动气缸(2023)输出端与接头驱动板(2024)相连接,并且接头驱动板(2024)与接头吸取头(203)相连接。

    9.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该方法包括以下的步骤:

    1)接头搬移驱动组件(202)带动接头吸取头(203)将组装装置中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搬移至载带输送机构(23)进料口中的载带槽中;

    2)载带驱动电机(221)动作带动载带驱动轴(223)和载带驱动盘(224)转动,驱动盘凸起(225)带动与之相配合的载带移动至下一工位;

    3)热封机构对热封膜和载带进行热封处理;

    4)载带收集机构(24)将热封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收集完成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过程。

    10.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组装包装设备,其特征在于,该设备包括工作台和固定在工作台上的组装装置(1)和包装装置(2);包装装置(2)采用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USB数据传输接头领域。一种USB数据传输接头包装装置,包括接头搬移机构、载带上料机构、热封膜上料机构、载带驱动机构、载带输送机构和载带收集机构;接头搬移机构输出端分别与组装装置输出端和载带输送机构输入端相衔接;载带上料机构输出端和热封膜上料机构输出端分别与载带输送机构输入端相衔接;载带驱动机构输出端与载带相连接,并且载带与组装后的USB数据传输接头相配合;载带输送机构与载带相配合,并且载带输送机构输出端与载带收集机构输入端相衔接。该装置通过设置载带驱动机构避免载带输送位置发生变化,保证载带的精确输送。

    技术研发人员:董存清;徐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董存清
    技术研发日:2020.11.30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10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