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城市配电网动态重构领域,具体是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及系统。
背景技术:
年来,城市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不确定性光伏大规模并入电网,导致城市配电网净负荷时空分布极不均衡,随之产生时空灵活性需求。开关重构作为配电网主动管理措施之一,能够通过改变网络拓扑结构提高配电网供电能力和灵活性。然而,传统无序倒闸模式不能充分利用开关的调节能力,仍存在弃光、失负荷、设备运行效率低等问题。静态重构可以通过潮流转移满足单一时间段面内的空间灵活性需求,而动态重构则可以考虑净负荷时序灵活性需求,在整个优化调度周期内多次改变网络拓扑,从而进一步提高系统灵活性和供电能力。同时,实际城市配电网存在多层级联络开关,两端相连馈线可能隶属于同一变压器、不同变压器或不同变电站,在实际运行中潮流转移能力也不相同。因此,考虑大规模潮流转移给配电网运行带来的风险以及重构非理想层级递进效益,进行净负荷时空分布不平衡下的城市配电网多级动态重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不同类别开关参与下的馈线级、变压器级、变电站级重构模式;
步骤二,建立以经济运行成本、负载均衡度、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通过二阶锥松弛处理非线性潮流和负载均衡度非线性表达式,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
步骤三,采用典型场景集对光伏和负荷的不确定性进行表征,建立随机规划模型,利用模糊c均值分类进行重构时段划分降低0-1变量维度、加速求解;
步骤四,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求解器cplex组合求解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根据求解结果,实现城市配电网高效安全经济运行。
进一步的,步骤一中所述的馈线级重构模式仅包含馈线联络开关;所述的变压器级重构模式为包含馈线联络开关和变压器联络开关;所述的变电站级重构模式包括馈线联络开关、变压器联络开关、母线联络开关、站间联络开关、变电站联络开关。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minf1=closs csub csw clr
minf3=apv
式中:closs、csub、csw、clr分别表示网损成本、购电成本、开关重构成本、负荷削减成本;
进一步的,步骤二中的负载均衡度指标包含馈线负载均衡度、变压器负载均衡度以及变电站负载均衡度指标;其中的变电站负载均衡度:
式中:
变压器负载均衡度:
式中:
所述馈线负载均衡度:
式中:pjk,t和
进一步的,步骤二的负载均衡度指标与负载率的均方差有关,含有二范数非线性表达式,对非线性表达式进行二阶锥松弛,转化为二阶锥约束如下所示:
进一步的,步骤三中所述的随机规划模型为:
s.t.ax≤b
cx=d
||ex||2≤ftx
gx hys=k
||lys||2≤mtys
jys≤w
rys≤ξs
式中:s是场景标志,ns是总场景数,fs为场景概率;x为一阶段离散决策变量,ys为二阶段实时可调节变量,包括连续决策变量和运行状态变量两种类型;ξs为s场景光伏发电的有功预测值;ax≤b和cx=d对应开关重构的辐射性和调节次数约束;||ex||2≤ftx表示辅助潮流二阶锥约束;gx hys=k对应关联一阶段和二阶段的潮流约束;||lys||2≤mtys对应潮流二阶锥约束以及关于负载均衡度的二阶锥松弛约束式;jys≤w对应二阶段的不等式约束;rys≤ξs表示pv限功率约束。
进一步的,步骤四所述的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求解器cplex组合求解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具体为:
通过改进的bpso与cplex组合求解动态重构问题;前者为求解主体框架,将开关重构变量作为随机粒子,内嵌cplex求解随机粒子对应二阶锥规划(socp)模型下的适应度值,从而不断迭代进化获得最优解。
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系统,包括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所述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包括状态检测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多级重构方案决策模块、馈线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变压器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变电站联络开关决策模块、pv决策模块、负荷削减决策模块;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城市配电网pv实时出力数据与负荷实时需求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信息存储模块;
所述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pv与负荷的历史数据信息;
所述多级重构方案决策模块,根据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的求解结果,为配网操作人员建议合适的重构级别及相应级别重构方案;
所述馈线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馈线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变压器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变压器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变电站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变电站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pv决策模块,用于固定重构方案下实时响应净负荷不确定性波动,根据实时pv出力进行弃光行为决策;
所述负荷削减决策模块,用于固定重构方案下实时响应净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对可削减负荷进行削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探索多级重构模式的级间递进非理想效益,建立以经济运行成本、负载均衡度、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根据多级优化结果能够帮助配电网运行人员决策,避免全局大范围潮流转移给电网运行带来的负担。此外,本发明建立的负载均衡度指标区别于普通全局均衡性指标,可以从不同层级视角衡量全局负载均衡水平,具有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多级动态重构方法流程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多级动态重构工作原理图;
图3为本发明馈线潮流转移图;
图4为本发明变压器潮流转移图;
图5为本发明变电站潮流转移图;
图6为本发明bpso-cplex组合求解流程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不同pv渗透率下多级重构方案弃光量;
图8为本发明不同pv渗透率下多级重构方案优化结果;
图9为本发明不同负荷水平下多级重构方案负荷削减成本;
图10为本发明不同负荷水平下多级重构方案优化结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不局限于以下所述。
如图1所示,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不同类别开关参与下的馈线级、变压器级、变电站级重构模式;
步骤二,建立以经济运行成本、负载均衡度、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通过二阶锥松弛处理非线性潮流和负载均衡度非线性表达式,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
步骤三,采用典型场景集对光伏和负荷的不确定性进行表征,建立随机规划模型,利用模糊c均值分类进行重构时段划分降低0-1变量维度、加速求解;
步骤四,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求解器cplex组合求解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根据求解结果,实现城市配电网高效安全经济运行。
步骤一中所述的馈线级重构模式仅包含馈线联络开关;所述的变压器级重构模式为包含馈线联络开关和变压器联络开关;所述的变电站级重构模式包括馈线联络开关、变压器联络开关、母线联络开关、站间联络开关、变电站联络开关。
步骤二中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minf1=closs csub csw clr
minf3=apv
式中:closs、csub、csw、clr分别表示网损成本、购电成本、开关重构成本、负荷削减成本;
步骤二中的负载均衡度指标包含馈线负载均衡度、变压器负载均衡度以及变电站负载均衡度指标;其中的变电站负载均衡度:
式中:
变压器负载均衡度:
式中:
所述馈线负载均衡度:
式中:pjk,t和
步骤二的负载均衡度指标与负载率的均方差有关,含有二范数非线性表达式,对非线性表达式进行二阶锥松弛,转化为二阶锥约束如下所示:
步骤三中所述的随机规划模型为:
s.t.ax≤b
cx=d
||ex||2≤ftx
gx hys=k
||lys||2≤mtys
jys≤w
rys≤ξs
式中:s是场景标志,ns是总场景数,fs为场景概率;x为一阶段离散决策变量,ys为二阶段实时可调节变量,包括连续决策变量和运行状态变量两种类型;ξs为s场景光伏发电的有功预测值;ax≤b和cx=d对应开关重构的辐射性和调节次数约束;||ex||2≤ftx表示辅助潮流二阶锥约束;gx hys=k对应关联一阶段和二阶段的潮流约束;||lys||2≤mtys对应潮流二阶锥约束以及关于负载均衡度的二阶锥松弛约束式;jys≤w对应二阶段的不等式约束;rys≤ξs表示pv限功率约束。
步骤四所述的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求解器cplex组合求解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具体为:
通过改进的bpso与cplex组合求解动态重构问题;前者为求解主体框架,将开关重构变量作为随机粒子,内嵌cplex求解随机粒子对应二阶锥规划(socp)模型下的适应度值,从而不断迭代进化获得最优解。
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系统,包括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所述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包括状态检测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多级重构方案决策模块、馈线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变压器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变电站联络开关决策模块、pv决策模块、负荷削减决策模块。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城市配电网pv实时出力数据与负荷实时需求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信息存储模块;
所述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pv与负荷的历史数据信息;
所述多级重构方案决策模块,根据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的求解结果,为配网操作人员建议合适的重构级别及相应级别重构方案;
所述馈线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馈线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变压器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变压器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变电站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变电站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pv决策模块,用于固定重构方案下实时响应净负荷不确定性波动,根据实时pv出力进行弃光行为决策;
所述负荷削减决策模块,用于固定重构方案下实时响应净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对可削减负荷进行削减。
具体的,如图1所示,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多级重构模式包含馈线级、变压器级以及变电站级,各级参与重构的联络开关类别不同;“馈线-变压器-变电站”各层级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进行状态组合可以实现三个层级的潮流转移;考虑多级模式应用,建立以经济运行成本、负载均衡度、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通过二阶锥松弛处理非线性潮流和负载均衡度非线性表达式,进而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采用典型场景集对光伏和负荷的不确定性进行表征,建立随机规划模型,利用模糊c均值分类进行重构时段划分以降低0-1变量维度、加速求解;采用bpso-cplex组合求解算法求解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基于算例系统对本发明所提方法进行有效性验证。
如图2所示,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包括状态检测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多级重构方案决策模块、馈线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变压器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变电站联络开关决策模块、pv决策模块、负荷削减决策模块。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城市配电网pv实时出力数据与负荷实时需求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信息存储模块;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pv与负荷的历史数据信息;多级重构方案决策模块,根据本发明建立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的优化结果,为配网操作人员建议合适的重构级别及相应级别重构方案;馈线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馈线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变压器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变压器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变电站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变电站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pv决策模块,用于固定重构方案下实时响应净负荷不确定性波动,根据实时pv出力进行弃光行为决策;负荷削减决策模块,用于固定重构方案下实时响应净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对可削减负荷进行削减,以保证电网安全运行。
所述多级重构模式:
根据联络开关参与类别不同划分三级重构模式:1)馈线级重构仅包含馈线联络开关;2)变压器级包含馈线联络开关和变压器联络开关;3)变电站级重构则包含所有联络开关,与普通全局重构等价。
所述“馈线-变压器-变电站”各层级潮流转移:
城市配电网是一个自然分层网络:馈线、变压器、变电站,通过馈线联络开关、变压器联络开关、变电站联络开关与分段开关的状态组合可以实现三个层级的潮流转移。
所述馈线潮流转移方式:
如图3所示,变压器s1t1二次侧引出两条出线s1t11、s1t12辐射状运行。通过调整bs2、bs3与馈线联络开关fs1的运行状态可以实现方框①内分支净负荷在两条馈线间转移。同理,通过fs2与分段开关bs1配合可以实现方框②内s1t11主干负荷和分支负荷在两条馈线间转移。
所述变压器潮流转移方式:
如图4所示,考虑110-10kv变电站采用单母线分段接线方式,并为避免较大故障电流其正常状态采用分段运行。母线联络开关通过调整不同运行时刻的开关状态,可以实现来自不同变压器出线s1t12、s1t21间的负荷转移,也即单母线分段a、b间的负荷空间转移。
所述变电站潮流转移方式:
如图5所示,隶属不同变电站的馈线s1t11、s2t11通过分段开关bs2、bs3与站间联络开关ss3实现手拉手供电。而方框②内,通过ss1、ss2、bs1、bs4的运行状态调整可以实现净负荷在两个变电站三条馈线间的空间转移。
所述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
所述目标函数:
(1)经济运行成本
minf1=closs csub csw clr
式中:closs、csub、csw、clr分别表示网损成本、购电成本、开关重构成本、负荷削减成本;
(2)负载均衡度
1)变电站负载均衡度:
式中:
2)变压器负载均衡度:
式中:
3)馈线负载均衡度:
式中:pjk,t和
负载均衡度指标与负载率的均方差有关,含有二范数非线性表达式。考虑目标2是优化求解最小值,故对非线性表达式进行二阶锥松弛,转化为二阶锥约束如下:
(3)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
minf3=apv
式中:apv表示风光消纳弃电;
所述约束条件:
(1)潮流约束
原始非线性潮流约束经过二阶锥松弛转化为线性约束:
式中:α(j)为以j为初始节点的支路终端节点集合;β(j)为以j为终端节点的支路初始节点集合;rij、xij和gj、bj分别表示支路阻抗和节点导纳;vj,t为节点电压大小;
(2)安全约束
式中:
(3)网络重构约束
多级重构模式的实施以多级可操作开关的开关集合进行区分,这里统一表达全网可操作开关的多类约束。
辐射性约束:
式中:ealways表示网架中一直处于闭合状态不可调节的支路数目。该式表明对于含有nsub个变电站的b节点系统,网络闭合支路数为节点数减去变电站数目。
开关次数限制:
式中:
连通性约束:
由于10kv配电网接入了分布式发电,在发生逆向潮流的同时,可能出现某时段孤岛运行的情况。因此,在非变电站节点引入较小的节点注入功率ε,并通过潮流约束保证非变电站节点和变电站节点的连通性,从而避免孤岛运行。
(4)变电站约束
由于变电站内各变压器独立供电,所以变电站功率约束表达为变压器的物理特性约束。
上式分别表示节点j变电站第f个变压器的有功无功出力上下限约束;
(5)pv限功率约束
(6)负荷削减约束
所述随机规划模型:
s.t.ax≤b
cx=d
||ex||2≤ftx
gx hys=k
||lys||2≤mtys
jys≤w
rys≤ξs
式中:s是场景标志,ns是总场景数,fs为场景概率;x为一阶段离散决策变量,ys为二阶段实时可调节变量,包括连续决策变量和运行状态变量两种类型;ξs为s场景光伏发电的有功预测值;ax≤b和cx=d对应开关重构的辐射性和调节次数约束;
所述模糊c均值时段划分方法:
模糊c均值聚类改变固有0-1归属准则,对给定数据集的每个样本分别赋予对应多个类中心的隶属度值,其取值在[0,1]区间内。其通过基于模糊隶属度矩阵的聚类损失函数进行聚类划分,能够实现同类数据差异尽可能小,不同类的数据差异尽可能大。
全优化时段动态重构求解时间通常过长,且系统净负荷时空分布能够代表进行开关重构的灵活性需求。因此,依据净负荷时序特性进行重构时段划分,其同类单一网架结构能够代表类中各时段优化目标的重构需求。由
通过模糊c均值分类将x模糊划分为c类,对应类中心v=[v1,v2,...,vc]t,样本对于划分类的模糊隶属度矩阵为uc×t,元素uc,t代表第t个样本对应第c类的隶属度。构造基于样本与类中心的欧式距离dc,t和模糊矩阵uc×t的聚类规划模型如下:
b为加权指数,为保证收敛性通常取值为2。通过构造拉格朗日函数可得到满足上式的最优uc×t和类中心集合v:
考虑开关重构动作连续性,其聚类流程如下:
1)初始化聚类个数c、模糊隶属度矩阵uc×t及允许误差ε;
2)根据上式计算类中心集合vk;
3)根据上式更新模糊隶属度矩阵uk;
4)如果||uk 1-uk||<ε,迭代结束,否则转到第3步继续迭代直至满足要求。
5)按照时序进行二次类划分,孤立样本选择相邻隶属度值高的类归属,最终将优化区间划分为m类,并得到v=[v1,v2,...,vm]t。
由于上述重构约束包含了开关次数限制约束,所以这里不需要确定最优分段数目,通过m段网络动态重构仍可以避免开关操作频繁现象。前面建立的多目标规划模型不变,只是开关变量优化维度由t降低为m,可通过类-时段关联矩阵r融入原模型中。rij=1表示第j个时段隶属于重构优化时段i。
所述bpso-cplex组合求解算法:
如图6所示,通过改进的bpso与cplex组合求解动态重构问题。前者为求解主体框架,将开关重构变量作为随机粒子,内嵌cplex求解随机粒子对应二阶锥规划(socp)模型下的适应度值,从而不断迭代进化获得最优解。
分别对全系统可操作开关的状态进行0-1编码,难以对网络拓扑进行约束,易产生大量不可行解,全局搜索困难。因此,考虑辐射状网络联络开关闭合形成环路,环内分段开关必然对应断开一个的特点,采用基于环路的编码规则。并对编码规则作出改进以保证初始粒子和更新粒子的拓扑可行性。
初始粒子种群产生具体流程如下:
1)对算例系统进行简化,仅保留可操作开关和馈线支路,形成简单图g。馈线支路不参与编码,0、1编码分别代表所属环内开关的断开与闭合,粒子每个优化时段的总编码长度为各环路所包含的开关数之和。由于公共支路的存在,其大于实际开关数目。
2)始终保证粒子每个优化时段每个环路中“0”的个数等于1。
3)上述规则下,为避免开关同时存在多个环路带来的孤岛现象和环网现象,首先通过开关-环内位置关联矩阵p对粒子进行破译得到实际开关状态,并要求断开开关个数等于环路数;
式中:nswr代表单时段编码长度,nsw为实际开关数目,均随不同层级重构而相应变化;pij=1表示第i个开关在环路位置j处存在,j为分别对环内开关进行自然排序的位置编号;p内列元素只能有一个取值为1,而同行元素可以有多个1,代表某开关在多个环路内。
4)基于图论代数连通度进一步对粒子拓扑结构进行连通性识别。基于简单图g的节点支路关联矩阵和解码开关状态向量形成节点邻接矩阵,进一步形成laplacian矩阵进行判别。
5)对满足辐射性和连通性的粒子进行开关调节次数校验,若不满足约束,则返回第2)步。
基于上述步骤可以得到初始种群均为可行解,降低了搜索难度。在粒子位置更新时仍基于上述拓扑结构原则进行编码。为保证速度更新后的粒子满足2),采用sigmoid函数计算每一维的置“0”概率,通过轮盘赌算法选择置“0”维,从而得到更新粒子位置,进一步提高算法效率。
所述算例验证分析:
采用改进的148节点系统对所提方法进行验证,分别设置不同pv渗透率和不同负荷水平的案例集来探究多级重构模式的实际优化效益,从而映射净负荷时空分布不均衡的城市配电网,选择合适的重构模式,在尽可能保证系统安全高效经济运行的同时避免大规模潮流转移带来的运行风险。
不同pv渗透率下的多级动态重构:
基于初始负荷预测数据,分别调整全网pv和部分pv的装机容量,对应全网和局部净负荷时空分布特性的改变,从而设置8种案例进行不同pv渗透率下的多层级动态重构。重点分析pv接入电网后的弃电现象和多层级整体优化结果。
表1不同pv渗透率案例集
如图7所示,不同案例下多级重构模式方案带来不同弃光量改善效益,重构级由馈线级向变电站级扩展时,弃光量逐渐减少。不同案例进行具体分析:1)在案例1、3、6中,变压器级、变电站级重构的弃光量减小不明显,表现为增效不高或馈线级能够基本实现全消纳;2)在案例2、5、7、8中,变电站级重构弃光量减小不明显,表现增效不高或变压器级能够基本实现全消纳;3)案例4需要变电站级重构才能显著减小弃光量。
如图8所示,多级重构模式下的总目标值和负载均衡度存在如下现象:1)馈线级到变电站级的总目标值无递增效益或递增效益不明显,说明高级重构模式(变压器级、变电站级)转供能力不足,需增设联络开关提高潮流分布转移能力,此时低级重构(馈线级、变压器级)优于高级重构。2)负载均衡度非跟随性降低。可见在保证弃光量减小的同时,负载均衡度会有所牺牲,反映该级潮流转移支路过重,对应实际分段开关设置不合理。
根据总目标值优化结果,案例1、2、3、6均应该选择馈线级重构方案,案例5、7、8均应选择变压器级重构方案,而案例4则选择变电站级重构方案较优。不同pv渗透率下,全网和局部pv特性的改变,不同级别重构方案相比原始无重构单一网架结构,均显著降低优化时段内的弃光量和归一化后的总优化目标值,但级间递进效益非理想式增长。决策者可依据整体优化目标值,选择合适的重构模式,避免高级重构相比低级重构的低递增效益,同时给电网和工作人员带来的操作负担。
不同负荷水平下的多级动态重构:
基于初始净负荷预测数据,分别调整全网负荷和部分馈线负荷需求,对应全网和局部净负荷时空分布特性的改变,从而设置8种案例进行不同负荷水平下的多级动态重构。pv渗透率设置较低,以重点分析负荷空间灵活性需求不满足引起的失电现象和多级整体优化结果。分别选取目标1中的失负荷成本和归一化后的总目标值进行分析。
表2不同负荷水平案例集
如图9所示,不同案例下多级重构方案的失负荷量由馈线级到变电站级逐渐减少。由案例2和案例3多级优化失负荷成本可知,s2t1的两条馈线负荷水平较高,馈线级重构不能保证负荷可靠供电,需要高层级的站内转移和站间转移送电。当案例2达到基础场景的1.28倍时,变压器级重构刚好可以实现负荷全供电;高于此水平时,则需要变电站级重构,如案例3。案例4~6,当全网呈现馈线统一不均衡时,可以看到当单馈线达到1.28时,馈线级重构即将无法保证供电可靠性。案例2和案例5对比,可说明s2t11水平高于s2t12,且s2t11分段开关设置不合理,可转移支路潮流过小或过大。案例7,变电站2水平高于1.22时,则变压器级重构将无法满足站内负荷供电,需要与变电站1进行站间转供。全网负荷水平提升,各级转供能力统一下降。通过案例8可以发现变电站级重构转供能力不足,可以直接选择变压器级,从而避免无增效行为。
如图10所示,不同负荷水平下,原始无重构单一网架结构无法保证负荷全时段可靠供电,多级动态重构显著降低失负荷成本和总优化成本,但级间递进效益非理想式增长。根据总目标值优化结果,案例1、4、5、6均应该选择馈线级重构方案,案例2、7、8均应选择变压器级重构方案,而案例3则选择变电站级重构方案较优。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理解本发明并非局限于本文所披露的形式,不应看作是对其他实施例的排除,而可用于各种其他组合、修改和环境,并能够在本文所述构想范围内,通过上述教导或相关领域的技术或知识进行改动。而本领域人员所进行的改动和变化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则都应在本发明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1.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建立不同类别开关参与下的馈线级、变压器级、变电站级重构模式;
步骤二,建立以经济运行成本、负载均衡度、清洁能源消纳水平为目标函数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通过二阶锥松弛处理非线性潮流和负载均衡度非线性表达式,转化为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
步骤三,采用典型场景集对光伏和负荷的不确定性进行表征,建立随机规划模型,利用模糊c均值分类进行重构时段划分降低0-1变量维度、加速求解;
步骤四,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求解器cplex组合求解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根据求解结果,实现城市配电网高效安全经济运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一中所述的馈线级重构模式仅包含馈线联络开关;所述的变压器级重构模式为包含馈线联络开关和变压器联络开关;所述的变电站级重构模式包括馈线联络开关、变压器联络开关、母线联络开关、站间联络开关、变电站联络开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的目标函数为:
minf1=closs csub csw clr
minf3=apv
式中:closs、csub、csw、clr分别表示网损成本、购电成本、开关重构成本、负荷削减成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中的负载均衡度指标包含馈线负载均衡度、变压器负载均衡度以及变电站负载均衡度指标;其中的变电站负载均衡度:
式中:
变压器负载均衡度:
式中:
所述馈线负载均衡度:
式中:pjk,t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二的负载均衡度指标与负载率的均方差有关,含有二范数非线性表达式,对非线性表达式进行二阶锥松弛,转化为二阶锥约束如下所示: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所述的随机规划模型为:
s.t.ax≤b
cx=d
||ex||2≤ftx
gx hys=k
||lys||2≤mtys
jys≤w
rys≤ξs
式中:s是场景标志,ns是总场景数,fs为场景概率;x为一阶段离散决策变量,ys为二阶段实时可调节变量,包括连续决策变量和运行状态变量两种类型;ξs为s场景光伏发电的有功预测值;ax≤b和cx=d对应开关重构的辐射性和调节次数约束;||ex||2≤ftx表示辅助潮流二阶锥约束;gx hys=k对应关联一阶段和二阶段的潮流约束;||lys||2≤mtys对应潮流二阶锥约束以及关于负载均衡度的二阶锥松弛约束式;jys≤w对应二阶段的不等式约束;rys≤ξs表示pv限功率约束。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四所述的采用改进的二进制粒子群算法和求解器cplex组合求解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模型,具体为:
通过改进的bpso与cplex组合求解动态重构问题;前者为求解主体框架,将开关重构变量作为随机粒子,内嵌cplex求解随机粒子对应二阶锥规划(socp)模型下的适应度值,从而不断迭代进化获得最优解。
8.一种城市配电网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所述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包括状态检测模块、信息存储模块、多级重构方案决策模块、馈线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变压器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变电站联络开关决策模块、pv决策模块、负荷削减决策模块。
所述状态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城市配电网pv实时出力数据与负荷实时需求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信息存储模块;
所述信息存储模块,用于存储pv与负荷的历史数据信息;
所述多级重构方案决策模块,根据多目标多级动态重构模型的求解结果,为配网操作人员建议合适的重构级别及相应级别重构方案;
所述馈线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馈线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变压器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变压器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变电站联络开关控制决策模块,根据相应重构方案远程控制变电站联络开关的开合闸动作;
所述pv决策模块,用于固定重构方案下实时响应净负荷不确定性波动,根据实时pv出力进行弃光行为决策;
所述负荷削减决策模块,用于固定重构方案下实时响应净负荷不确定性波动,对可削减负荷进行削减。
技术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