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针组件、阀杆、电子膨胀阀和制冷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2-07-07  118


    本发明涉及控制阀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阀针组件、阀杆、电子膨胀阀和制冷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电子膨胀阀包括螺母、阀杆、阀针套及阀针,所述阀杆的螺纹杆段与所述螺母螺纹连接,阀杆的驱动杆段伸入所述阀针套内并与阀针套间隙配合,阀杆在转动的同时沿其轴向运动并驱动所述阀针封堵或打开阀口,实现电子膨胀阀的开启或关闭。由于阀杆在运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卡死的问题,从而影响电子膨胀阀的正常使用。上述内容仅用于辅助理解发明的技术方案,并不代表承认上述内容是现有技术。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阀针组件,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阀杆容易出现卡死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阀针组件,用于电子膨胀阀,所述阀针组件包括:阀针;阀针套,所述阀针套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针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端;以及阀杆,包括用于与螺母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及与所述螺纹杆段连接的驱动杆段,所述驱动杆段经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阀针套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动作;所述驱动杆段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段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脱出;其中,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螺纹杆段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端设有与所述凸缘部抵接的缩颈部,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缩颈部的内径之差大于或等于0.4mm,且小于或等于1.0mm。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杆包括缩颈杆段,所述缩颈杆段连接所述驱动杆段与所述螺纹杆段,所述驱动杆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缩颈杆段的横截面积。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缩颈杆段沿所述驱动杆段朝向所述螺纹杆段的方向呈渐缩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针组件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阀针套内,所述驱动杆段通过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阀针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滑块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滑块与所述阀针抵接,所述阀杆的凸缘部通过所述缓冲弹簧与所述缓冲滑块连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滑块朝向所述阀杆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缓冲弹簧靠近所述缓冲滑块的一端套设于定位柱上并与所述缓冲滑块抵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滑块具有朝向所述阀针凸设的凸起,所述缓冲滑块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阀针抵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弧面。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滑块的外壁面上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沿所述缓冲滑块的周向设置。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部沿所述缓冲滑块的周向间隔分布;或者,所述限位凸部为沿所述缓冲滑块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筋。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针套的第二开口端为敞口,所述阀针的外壁面与所述敞口过盈配合。本发明还提出一种阀杆,用于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包括螺母和阀针组件,所述阀针组件包括阀针套和阀针,所述阀针套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针安装于所述阀针套的第二开口端,所述阀杆包括:螺纹杆段,用于与螺母螺纹配合;以及驱动杆段,与所述螺纹杆段连接,所述驱动杆段用于经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阀针套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动作;所述驱动杆段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限位配合以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杆段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脱出;其中,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螺纹杆段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本发明还提出一种电子膨胀阀,包括螺母和阀针组件,所述螺母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螺纹孔段;所述阀针组件包括:阀针;阀针套,所述阀针套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针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端;以及阀杆,包括螺纹杆段及与所述螺纹杆段连接的驱动杆段,所述螺纹杆段与所述螺纹孔段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段经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阀针套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动作;所述驱动杆段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段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脱出;其中,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螺纹杆段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阀座和阀芯座,所述阀芯座设于所述阀座上且设有阀口,所述阀针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阀口,所述螺母连接所述阀座,所述螺母朝向所述阀芯座延伸至与所述阀芯座靠近或抵接。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母靠近所述阀芯座的一端周侧壁上设有冷媒过口。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包括电子膨胀阀,所述电子膨胀阀包括螺母和阀针组件,所述螺母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螺纹孔段;所述阀针组件包括:阀针;阀针套,所述阀针套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针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端;以及阀杆,包括螺纹杆段及与所述螺纹杆段连接的驱动杆段,所述螺纹杆段与所述螺纹孔段螺纹连接,所述驱动杆段经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阀针套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动作;所述驱动杆段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段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脱出;其中,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螺纹杆段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本发明的阀针组件包括阀针、阀针套以及阀杆,所述阀针套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针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端;所述阀杆包括用于与螺母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及与所述螺纹杆段连接的驱动杆段,所述驱动杆段经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阀针套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动作;所述驱动杆段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段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脱出;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螺纹杆段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如此,一方面使得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不会太小,从而避免了所述凸缘部卡死在所述阀针套的第一开口端或者所述凸缘部从所述阀针套的第一开口端脱出;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不会太大,避免了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的内壁面之间摩擦力过大而导致所述阀杆不易沿其轴向移动。因此,本发明的阀针组件不仅可以避免阀杆在运动的过程中卡死,还可以保证阀杆顺畅地沿其轴向运动,从而提升了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发明电子膨胀阀一实施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电子膨胀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中阀芯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5为图3中阀杆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3中阀针套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号说明:标号名称标号名称标号名称200电子膨胀阀250磁转子122缩颈部210外罩100阀针组件123第二开口端220阀座110阀杆130缓冲弹簧230阀芯座111驱动杆段140缓冲滑块231阀口112凸缘部141定位柱240螺母113螺纹杆段142凸起241安装孔114导向杆段143限位凸部242螺纹孔段115缩颈杆段150阀针243导向孔段120阀针套151主体部244冷媒过口121第一开口端152安装部本发明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若本发明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本发明提出一种电子膨胀阀。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发明提出一种阀针组件100,该电子膨胀阀200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包括外罩210、与外罩210固定连接的阀座220、在外罩210内能够旋转的磁转子250、螺母240、及阀针组件100。所述外罩210与所述阀座220围合形成阀腔,所述磁转子250、螺母240、阀针组件100均设于所述阀腔内,所述螺母240连接所述阀座220,所述磁转子250驱动所述阀针组件100运动,以控制电子膨胀阀200的流量大小。下面将对阀针组件100的结构进行介绍。请参阅图1、图2、图3,本发明提出一种阀针组件100,用于电子膨胀阀200,所述阀针组件100包括阀针套120、阀杆110以及阀针150。所述阀针套120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121和第二开口端123;所述阀针150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端123。所述阀杆110包括螺纹杆段113及与所述螺纹杆段113连接的驱动杆段111,所述螺纹杆段113用于与螺母240的螺纹孔段242配合,所述驱动杆段111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21设置,所述驱动杆段111经所述第一开口端121与所述阀针套120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150动作;所述驱动杆段111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112,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阀针套120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段111从所述第一开口端121脱出。其中,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与所述螺纹杆段113的长度l1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具体而言,所述螺母240开设有沿其轴向延伸的安装孔241,所述安装孔241包括螺纹孔段242,所述阀杆110安装于所述安装孔241内,且所述阀杆110的螺纹杆段113与所述安装孔241的螺纹孔段242螺纹连接。所述阀杆110还包括导向杆段114,所述螺纹杆段113连接所述导向杆段114与所述驱动杆段111。所述安装孔241包括与所述导向杆段114配合的导向孔段243,所述导向杆段114与所述导向孔段243之间为过盈配合或间隙配合。所述导向杆段114的设置,也可以减少阀杆110在运动过程中出现的晃动情况,进而提升电子膨胀阀200的使用性能。所述驱动杆段111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间隙配合,使得所述驱动杆段111相对所述阀针套120可沿其轴向移动。所述凸缘部112设于所述驱动杆段111的周壁上,具体为环状设置。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驱动杆段111为一体成型设置,当然,所述凸缘部112也可与所述驱动杆段111为分体设置,不做具体限定。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为了使得所述阀针150组件具有较好的使用性能,可以使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与所述螺纹杆段113的长度l1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这是因为如果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与所述螺纹杆段113的长度l1的比值小于0.4,则所述凸缘部112可能会卡死在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或者所述凸缘部112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脱出;如果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与所述螺纹杆段113的长度l1的比值大于0.6,则所述凸缘部112可能会与所述阀针150的内壁面抵接,从而造成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阀针套120的内壁面之间摩擦力过大而导致所述阀杆110不易沿其轴向移动。需要指出的是,所述螺纹杆段113的长度l1是指所述螺纹杆段113沿阀杆110轴向的长度。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与所述螺纹杆段113的长度l1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可以保证所述螺纹杆段113的长度l1适中,进而可以减少阀杆110在运动过程中的晃动,从而避免所述阀杆110在运动过程中发生卡死。可选地,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地提升阀杆110的运动稳定性,减少所述阀杆110的晃动,可以使所述螺纹杆段113包括沿阀杆110轴向间隔设置的多个子螺纹杆段,各个子螺纹杆段之间的螺距不同。如此,在保证阀杆110不会出现卡死的情况下,尽量增大螺纹杆段113与螺母240的螺纹孔段24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少阀杆110的晃动。本发明的阀针150组件包括阀针套120、阀杆110以及阀针150,所述阀针套120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121和第二开口端123;所述阀杆110包括螺纹杆段113及与所述螺纹杆段113连接的驱动杆段111,所述螺纹杆段113用于与螺母240的螺纹孔段242配合,所述驱动杆段111穿设于所述第一开口端121设置,所述驱动杆段111经所述第一开口端121与所述阀针套120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150动作;所述驱动杆段111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112,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阀针套120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段111从所述第一开口端121脱出;其中,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与所述螺纹杆段113的长度l1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如此,一方面使得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不会太小,从而避免了所述凸缘部112卡死在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或者所述凸缘部112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脱出;另一方面使得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不会太大,避免了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阀针套120的内壁面之间摩擦力过大而导致所述阀杆110不易沿其轴向移动。因此,本发明的阀针150组件不仅可以避免所述阀杆110卡死,还可以保证所述阀杆110顺畅地移动,从而提高了所述电子膨胀阀200的使用性能。请参阅图3、图4、图5及图6,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开口端121设有与所述凸缘部112抵接的缩颈部122,所述缩颈部122的形状与所述驱动杆段111的形状适配。这样,当阀针150从完全关闭状态开启到第一位置(即阀口231与阀针150之间的接触力等于冷媒压力的位置)的过程中,阀针150与阀口231始终保持密封接触,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阀针套120的缩颈部122之间存在间隙,阀杆110带动缓冲组件一起旋转,而阀针150保持不动;当阀针150继续开启到第二位置(即开阀脉冲点的位置)的过程中,阀针150与阀口231起初继续保持密封接触,在阀杆110沿轴向运动至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阀针套120的缩颈部122抵接(即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阀针套120的缩颈部122之间的间隙为零)后,阀针150才会跟随所述阀杆110一起运动。通过所述缩颈部122与所述凸缘部112配合,可以有效防止所述凸缘部112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脱出。可选地,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与所述缩颈部122的内径d2之差大于或等于0.4mm,且小于或等于1.0mm。如此,在保证所述凸缘部112不会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脱出的同时,还可以保证所述凸缘部112与所述阀针套120的内壁面之间留有间隙,从而使得所述阀杆110相对所述阀针套120可以顺畅地沿其轴向移动。进一步地,所述凸缘部112的外径d1与所述缩颈部122的内径d2之差大于或等于0.6mm,且小于或等于0.8mm。请参阅图3、图4及图5,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杆110包括缩颈杆段115,所述缩颈杆段115位于所述驱动杆段111与所述螺纹杆段113之间,并连接所述驱动杆段111与所述螺纹杆段113,所述驱动杆段11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缩颈杆段115的横截面积。这样,能够避免阀针150组件因同轴度问题而导致卡死。具体来说,在阀杆110沿其轴向运动的过程中,螺纹杆段113与螺母240的螺纹孔段242配合,若阀针150组件内部之间存在同轴度问题,则驱动杆段111与阀针套120之间会存在偏心问题,所述缩颈杆段115的横截面积小于驱动杆段111的横截面积,同时小于螺纹杆段113的横截面积,缩颈杆段115伸入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后不会卡在所述阀针套120内而无法移出。进一步地,请参阅图5,所述缩颈杆段115沿所述驱动杆段111朝向所述螺纹杆段113的方向呈渐缩设置。如此,所述缩颈杆段115可以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使得所述缩颈杆段115伸入所述阀针套120后能够顺利地移出。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针150安装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二开口端123,所述阀针150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二靠口端为过盈配合,所述阀杆110的驱动杆段111通过缓冲组件与所述阀针150连接。所述阀座220上设有阀芯座230,所述阀芯座230上设有与所述阀针150对应的阀口231,所述阀针150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阀口231内。这样,通过线圈驱动磁转子250转动,可将磁转子250的旋转运动转化为阀杆110的轴向运动,由阀杆110带动与之连接的阀针150上升或下降,从而控制电子膨胀阀200的流量大小。在此,所述阀杆110的驱动杆段111通过缓冲组件与所述阀针150连接,这样可以避免所述阀杆110与所述阀针150直接连接,避免了阀针150相对阀口231发生转动而产生磨损。关于所述缓冲组件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下面将对缓冲组件的结构进行详细介绍。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滑块140和缓冲弹簧130,所述缓冲滑块140与所述阀针150抵接,所述缓冲弹簧130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杆段111,另一端连接所述缓冲滑块140。具体地,所述缓冲弹簧130为压簧,所述缓冲弹簧13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驱动杆段111并与所述凸缘部11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缓冲滑块140抵接。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滑块140可采用润滑性高的材料制成,这样可以减小所述缓冲滑块140与所述阀针150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减小所述缓冲滑块140相对所述阀针150转动时造成的磨损。可选地,所述缓冲滑块140采用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但不限于,所述缓冲滑块140采用塑料材料制成。通过采用非金属材质的缓冲滑块140,可以减小缓冲滑块140与金属材质的阀针150之间的摩擦力,进而减小所述缓冲滑块140相对所述阀针150转动时造成的磨损。可以理解地,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缓冲组件仅包括缓冲弹簧130,所述缓冲弹簧130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杆段111,另一端连接所述阀针150。具体地,所述缓冲弹簧130为压簧,所述缓冲弹簧130的一端套设于所述驱动杆段111并与所述凸缘部112抵接,另一端与所述阀针150抵接。请参阅图3和图4,进一步地,所述缓冲滑块140朝向所述阀杆110的一侧设有定位柱141,所述定位柱141与所述阀杆110的驱动端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缓冲弹簧130的另一端套设于定位柱141上并与所述缓冲滑块140抵接。如此,通过所述定位柱141的设置,一方面可以对所述缓冲弹簧130起到固定安装的作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缓冲弹簧130起到定位的作用,确保所述缓冲弹簧130始终沿所述阀杆110的轴向移动而不发生偏移。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减小所述缓冲滑块140与所述阀针150之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所述缓冲滑块140相对所述阀针150转动时造成的磨损,所述缓冲滑块140设有朝向所述阀针150凸设的凸起142,所述缓冲滑块140通过所述凸起142与所述阀针150抵接。可选地,所述凸起142的表面为弧面。通过设置弧面状的凸起142,一方面可以减小所述缓冲滑块140与所述阀针150之间的接触面积,另一方面所述弧面状凸起142可以起到很好的支点作用,使得所述缓冲滑块140以此支点转动,不会发生位置偏移,确保了所述阀杆110、所述阀针套120、所述缓冲弹簧130及所述缓冲滑块140始终保持较高的同轴度。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针套120的内径大于所述缓冲滑块140的外径d1。这样可以减小所述缓冲滑块140与所述阀针套120的内壁面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所述缓冲滑块140相对所述阀针套120可以很顺畅转动。为了避免所述缓冲滑块140在转动的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可以在所述缓冲滑块140的外壁面上设置限位凸部143,所述限位凸部143沿所述缓冲滑块140的周向设置。如此,通过设置限位凸部143,用以对所述缓冲滑块140进行限位,可以避免所述缓冲滑块140在转动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移。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143与所述缓冲滑块140为一体成型设置;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143与所述缓冲滑块140可以为分体设置,在此不做特殊限定。关于所述限位凸部143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143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部143沿所述缓冲滑块140的周向间隔分布。通过设置多个限位凸部143,可以有效地防止所述缓冲滑块140发生偏移。又例如,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限位凸部143为一个,所述限位凸部143为沿所述缓冲滑块140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筋。考虑到电子膨胀阀200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有细小异物进入系统中,如果异物卡在阀口231与阀针150之间,阀针150就会偏斜,造成阀针150卡死。为了避免阀针150卡死,可以使所述阀针150与阀口231间隙配合,所述阀杆110与所述阀针套120间隙配合,及所述阀针套120与所述螺母240的内壁面间隙配合。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针套120的外壁面与所述螺母240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阀针150与所述阀口231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配合间隙;所述阀杆110与所述阀针套120之间的配合间隙大于所述阀针150与所述阀口231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配合间隙。具体地,阀针150与阀口231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配合间隙,指的是阀针150插设于阀口231内时,阀针150的针状部的外壁面与阀口231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间隙。阀杆110与阀针套120之间的配合间隙指的是阀针套120对阀杆110的驱动杆段111起到导向配合的壁面与导向杆段111的外壁面之间的间隙。当有异物卡在阀口231与阀针150之间时,即使阀针150发生偏斜,而由于阀杆110与阀针套120之间的配合间隙大于阀针150与阀口231的内壁面之间的最小配合间隙,则使得阀针套120与阀杆110之间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阀针150能够带动阀针套120整体相对阀杆110朝向螺母240的内壁面一侧倾斜,而不会使得阀针套120与阀杆110相卡死而影响阀针150的上下移动,且当阀针150带动阀针套120整体相对阀杆110朝向螺母240的内壁面一侧倾斜时,由于阀针套120与螺母240的内壁面之间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则使得阀针套120不会与螺母240卡死。进而保证阀针150与阀口231之间卡入异物时,由于阀针150及阀针套120整体偏斜时在阀杆110和螺母240侧均具有足够的偏差活动空间,则还能够使得阀针150在上下方向上顺畅移动,从而可有效避免阀针150卡死。同时,还能够避免阀针组件100组装过程中同轴度偏差导致的偏心对阀针150的影响。请参阅图3和图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一开口端121为贯穿所述阀针套120上端的穿口,所述阀杆110的驱动端与所述穿口间隙配合;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二开口端123为敞口,所述阀针150的外壁面与所述敞口过盈配合。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二开口端123也可为贯穿所述阀针套120下端的穿口,在此不做具体限定。为了提高所述阀针150与所述阀针套120之间的连接密封性与可靠性,所述阀针150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二开口端123焊接连接。具体地,所述阀针150包括主体部151及有所述主体部151朝向所述缓冲滑块140延伸的安装部152,所述安装部152插入所述阀针套120内,并与所述阀针套120的第二开口端123(敞口)过盈配合,所述缓冲滑块140抵接于所述安装部152的上表面。另外,再请参阅图1、图2及图3,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螺母240朝向所述阀芯座230延伸至与所述阀芯座230靠近或抵接。需要指出的是,在所述螺母240朝向所述阀芯座230延伸至与所述阀芯座230抵接时,可以更好地提高所述螺母240、所述阀杆110及所述阀口231之间的同轴度。进一步地,所述螺母240靠近所述阀口231的一端周侧壁上设有冷媒过口244,以便于冷媒从所述冷媒过口244流至所述阀口231处。在此,需要指出的是,通过在所述螺母240上设置冷媒过口244,在冷媒流经所述冷媒过口244时,可以将冷媒中的气泡打破,从而避免冷媒中气泡在流经阀口231时产生较大的噪音。因此,所述冷媒过口244的设置,还可以起到很好的降噪作用。其中,所述冷媒过口244的形状可以为圆形、椭圆形、方形或者其他异形形状等,不做具体限定。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制冷设备,该制冷设备包括电子膨胀阀200,该电子膨胀阀200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由于本制冷设备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其中,制冷设备可以为空调器、冷冻机、冰箱、热泵热水器等。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可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
    技术领域
    均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 2 3 
    技术特征:

    1.一种阀针组件,用于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阀针;

    阀针套,所述阀针套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针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端;以及

    阀杆,包括用于与螺母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及与所述螺纹杆段连接的驱动杆段,所述驱动杆段经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阀针套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动作;所述驱动杆段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段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脱出;

    其中,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螺纹杆段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端设有与所述凸缘部抵接的缩颈部,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缩颈部的内径之差大于或等于0.4mm,且小于或等于1.0mm。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包括缩颈杆段,所述缩颈杆段连接所述驱动杆段与所述螺纹杆段,所述驱动杆段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缩颈杆段的横截面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缩颈杆段沿所述驱动杆段朝向所述螺纹杆段的方向呈渐缩设置。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组件包括缓冲组件,所述缓冲组件设于所述阀针套内,所述驱动杆段通过所述缓冲组件与所述阀针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滑块和缓冲弹簧,所述缓冲滑块与所述阀针抵接,所述阀杆的凸缘部通过所述缓冲弹簧与所述缓冲滑块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滑块朝向所述阀杆的一侧设有定位柱,所述缓冲弹簧靠近所述缓冲滑块的一端套设于定位柱上并与所述缓冲滑块抵接。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滑块具有朝向所述阀针凸设的凸起,所述缓冲滑块通过所述凸起与所述阀针抵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的表面为弧面。

    10.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滑块的外壁面上设有限位凸部,所述限位凸部沿所述缓冲滑块的周向设置。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凸部为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限位凸部沿所述缓冲滑块的周向间隔分布;

    或者,所述限位凸部为沿所述缓冲滑块的周向延伸的环形筋。

    12.如权利要求1至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阀针套的第二开口端为敞口,所述阀针的外壁面与所述敞口过盈配合。

    13.一种阀杆,用于电子膨胀阀,电子膨胀阀包括螺母和阀针组件,所述阀针组件包括阀针套和阀针,所述阀针套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针安装于所述阀针套的第二开口端,其特征在于,所述阀杆包括:

    螺纹杆段,用于与螺母螺纹配合;以及

    驱动杆段,与所述螺纹杆段连接,所述驱动杆段用于经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阀针套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动作;所述驱动杆段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限位配合以用于限制所述驱动杆段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脱出;

    其中,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螺纹杆段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

    14.一种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包括:

    螺母,所述螺母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包括螺纹孔段;以及

    如权利要求1至12中任意一项所述的阀针组件,所述阀针组件的阀杆穿设于所述安装孔,所述螺纹杆段与所述螺纹孔段螺纹连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膨胀阀还包括阀座和阀芯座,所述阀芯座设于所述阀座上且设有阀口,所述阀针可分离地安装于所述阀口,所述螺母连接所述阀座,所述螺母朝向所述阀芯座延伸至与所述阀芯座靠近或抵接。

    16.如权利要求15所述的电子膨胀阀,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母靠近所述阀芯座的一端周侧壁上设有冷媒过口。

    17.一种制冷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4至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电子膨胀阀。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阀针组件、阀杆、电子膨胀阀和制冷设备,所述阀针组件包括阀针、阀针套以及阀杆,所述阀针套具有相对的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所述阀针安装于所述第二开口端;阀杆包括用于与螺母螺纹配合的螺纹杆段及与所述螺纹杆段连接的驱动杆段,所述驱动杆段经所述第一开口端与所述阀针套活动配合以驱动阀针动作;所述驱动杆段的周壁上设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与所述阀针套限位配合以限制所述驱动杆段从所述第一开口端脱出;所述凸缘部的外径与所述螺纹杆段的长度的比值大于或等于0.4,且小于或等于0.6。本发明的阀针组件不仅可以避免阀杆在运动的过程中卡死,还可以保证阀杆顺畅地沿其轴向运动,从而提升了所述电子膨胀阀的使用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陈超;杨茂;黄龙华;江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威灵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2.14
    技术公布日:2021.03.12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102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