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教师用扩音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4-03-29  10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扩音器,具体是一种教师用扩音器。


    背景技术:

    2.扩音器,俗称小蜜蜂,是教师授课时所常用的辅助设备,传统的扩音器大多由通过导线连接的麦克风和扬声器组成,其中,麦克风通过耳挂佩戴于头部,或通过背夹佩戴于领口;扬声器上安装有背夹,以便于固定在使用者的腰带上,同时,扬声器内置有蓄电池,从而无需外接电源,使用户在使用时可随意走动。
    3.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目前市面上已经出现了许多采用无线通讯的扩音器,其麦克风与扬声器之间大多采用2.4g无线模块或蓝牙模块进行连接,且麦克风与扬声器内均内置有蓄电池,从而摆脱了数据线的束缚,使教师在使用时只需佩戴较为轻巧的麦克风即可,而扬声器则可放置在讲台上,使用更加方便。
    4.但目前此类无线型扩音器,其扬声器缺乏对麦克风的收纳功能,在不使用扩音器时,需将两者分开存放,导致较小的麦克风易丢失,且麦克风充电时需要使用电源线与充电器或扬声器的供电接口连接,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教师用扩音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教师用扩音器,包括无线通讯连接的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存放麦克风的套壳,所述套壳的顶端呈敞口设置,所述扬声器位于套壳内的外壁贯穿设置有两个充电触点,所述麦克风的外壁与充电触点的对应处均嵌入固定连接有金属片,所述麦克风的外壁铰接有第二背夹,且第二背夹位于套壳的外侧。
    8.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背夹朝向麦克风的外壁一体成型有多个凸齿,所述套壳的外壁贯穿设置有卡槽,所述凸齿均位于卡槽的内侧。
    9.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扬声器位于套壳内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导条,所述麦克风的外壁设置有与导条相适配的导槽,所述导条位于导槽内。
    10.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麦克风的底部嵌入固定安装有铁片,所述套壳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磁铁,所述铁片与磁铁磁吸连接。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还包括腰带,所述扬声器的后壁安装有第一背夹。
    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扬声器的外壁上安装套壳,在不使用扩音器时,将麦克风插入套壳内,可以对麦克风进行收纳,且将麦克风插入套壳内后,充电触点将会与对应的金属片接触,以在麦克风的蓄电池电量不满时,主动对其进行充电,从而确保麦克风的续航能
    力,使用更加方便。
    14.2、本实用新型中,多个凸齿能够配合卡槽起到限位作用,避免麦克风由套壳内脱落,导条与导槽的配合,能够在麦克风插入套壳的过程中对麦克风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以使金属片准确对齐对应的充电触点,利用磁铁对铁片的吸附作用,能够在套壳内保证麦克风的稳定性,继而确保充电触点与金属片接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一种教师用扩音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一种教师用扩音器中套壳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的局部放大图。
    18.图4为一种教师用扩音器中导槽的结构示意图。
    19.其中,扬声器1、第一背夹2、腰带3、套壳4、麦克风5、第二背夹6、凸齿7、卡槽8、充电触点9、金属片10、磁铁11、铁片12、导条13、导槽14。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说明书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
    24.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教师用扩音器,包括无线通讯连接的扬声器1和麦克风5,扬声器1、麦克风5内均安装有无线通讯模块、蓄电池和充放电管理模块,所述扬声器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存放麦克风5的套壳4,所述套壳4的顶端呈敞口设置,所述扬声器1位于套壳4内的外壁贯穿设置有两个充电触点9,两个充电触点9均采用伸缩弹簧顶针,且两个伸缩弹簧顶针均与扬声器1的充放电管理模块电性连接,用于为麦克风5进行充电,所述麦克风5的外壁与充电触点9的对应处均嵌入固定连接有金属片10,两个金属片10优先采用镀金铜片,且两个金属片10均与麦克风5的充放电管理模块电性连接,用于与对应的充电触点9接触后为麦克风5的蓄电池进行充电,所述麦克风5的外壁铰接有第二背夹6,且第二背夹6位于套壳4的外侧。
    25.所述第二背夹6朝向麦克风5的外壁一体成型有多个凸齿7,所述套壳4的外壁贯穿设置有卡槽8,所述凸齿7均位于卡槽8的内侧,位于卡槽8内侧多个凸齿7,能够配合卡槽8起
    到限位作用,避免麦克风5由套壳4内脱落,且通过第二背夹6将麦克风5夹持在领口时,凸齿7能够刺入衣物的纤维中,从而提高麦克风5佩戴的稳定性。
    26.所述扬声器1位于套壳4内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导条13,所述麦克风5的外壁设置有与导条13相适配的导槽14,所述导条13位于导槽14内。
    27.导条13与导槽14的配合,能够在麦克风5插入套壳4的过程中对麦克风5起到良好的导向作用,以使金属片10准确对齐对应的充电触点9。
    28.所述麦克风5的底部嵌入固定安装有铁片12,所述套壳4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磁铁11,所述铁片12与磁铁11磁吸连接,利用磁铁11对铁片12的吸附作用,能够在套壳4内保证麦克风5的稳定性,继而确保充电触点9与金属片10接触的稳定性。
    29.还包括腰带3,所述扬声器1的后壁安装有第一背夹2。
    3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3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扬声器1的外壁上安装套壳4,在不使用扩音器时,可直接打开麦克风5上的第二背夹后,将麦克风5插入套壳4内,可以对麦克风5进行收纳,且第二背夹4上的凸齿7与卡槽8配合,能够避免麦克风5由套壳4内脱落,且将麦克风5插入套壳4内后,充电触点9将会与对应的金属片10接触,以在麦克风5的蓄电池电量不满时,主动对其进行充电,以确保麦克风5的续航能力,使用者只需定期对扬声器1进行充电即可,使用更加方便。
    32.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教师用扩音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无线通讯连接的扬声器(1)和麦克风(5),所述扬声器(1)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存放麦克风(5)的套壳(4),所述套壳(4)的顶端呈敞口设置,所述扬声器(1)位于套壳(4)内的外壁贯穿设置有两个充电触点(9),所述麦克风(5)的外壁与充电触点(9)的对应处均嵌入固定连接有金属片(10),所述麦克风(5)的外壁铰接有第二背夹(6),且第二背夹(6)位于套壳(4)的外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师用扩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背夹(6)朝向麦克风(5)的外壁一体成型有多个凸齿(7),所述套壳(4)的外壁贯穿设置有卡槽(8),所述凸齿(7)均位于卡槽(8)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师用扩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扬声器(1)位于套壳(4)内的外壁固定安装有导条(13),所述麦克风(5)的外壁设置有与导条(13)相适配的导槽(14),所述导条(13)位于导槽(14)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师用扩音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麦克风(5)的底部嵌入固定安装有铁片(12),所述套壳(4)的内壁底部固定安装有磁铁(11),所述铁片(12)与磁铁(11)磁吸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教师用扩音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腰带(3),所述扬声器(1)的后壁安装有第一背夹(2)。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教师用扩音器,包括无线通讯连接的扬声器和麦克风,所述扬声器的外壁固定安装有用于存放麦克风的套壳,所述套壳的顶端呈敞口设置,所述扬声器位于套壳内的外壁贯穿设置有两个充电触点,所述麦克风的外壁与充电触点的对应处均嵌入固定连接有金属片,所述麦克风的外壁铰接有第二背夹,且第二背夹位于套壳的外侧;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扬声器的外壁上安装套壳,在不使用扩音器时,将麦克风插入套壳内,可以对麦克风进行收纳,且将麦克风插入套壳内后,充电触点将会与对应的金属片接触,以在麦克风的蓄电池电量不满时,主动对其进行充电,从而确保麦克风的续航能力,使用更加方便。用更加方便。用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王玉 王梦云 李玉莹 王婷婷 樊梦楠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玉
    技术研发日:2022.10.19
    技术公布日:2023/2/9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p.8miu.com/read-72386.html

    最新回复(0)